墨村
繁体版

第二十四章:精致铁铺

    “按照习俗,如果你和钱都哥哥结婚了,那你也是墨村人,以后可以和他一起来城里过中元节。”陈小京的语气像大人一样。

    “结婚。。。”潘雯有点冷冷地笑了笑。

    这笑声正好被唐生和上官清听见,透过面纱,两个人感到了这个笑容的寒意。潘雯在钱都父母眼里基本就是个外人了,按照一般操作,之后他的父母可能会劝钱都和她分开,找个至少能符合他们条件的女孩。退一万步讲,就算两个人不顾任何反对意见,结成了婚,也得不到钱都父母的祝福。。。

    唐生没说话,再次看了眼周围。

    他总觉得这一路过来有种莫名其妙的熟悉,可他是第一次来这里,怎么会有这种感觉呢?

    “你想到什么?”上官清注意到他若有所思的样子,碰了碰他的长袖。

    “感觉这里有点熟悉,像在哪里看到过。”

    “嗯,我告诉你吧,清明上河图。”

    唐生脑海里一下子浮现出了某个熟悉的场景,“。。。北宋张择端的那幅名画?”

    “是的。。。你看过这幅画没有?觉得像吗?”上官清刚开始不敢确定,现在可以基本肯定了,城里的样子就跟那幅画类似。

    “对,就是它。”唐生被上官清点醒了。他以前在历史课本以及网上都看到过这幅画,描写的是北宋当时的首都,汴京城里的百姓生活,其中的屋舍描绘,和这里相似,特别是高桥那段,桥上有人摆摊卖各种杂货,桥下有船经过。

    而现在,他们站的位置也是一座类似的高桥,两侧也有摊位,只是顾客不多,桥下也没有人撑船,可有游船经过,这种氛围的确很像那幅画里描述的。

    而且人们的着装和画里的差不多,只是墨村人穿的衣服全部是素色系,一路过来没有见过有艳丽色系的服饰,该是中元节的缘故。

    “这里模仿的是北宋时期的汴京城?”唐生摸了摸自己这身衣服,想到刚才经过一家没人的成衣铺,估计陈小京是在那偷偷拿来的几套衣服和纱帽吧。

    如今他们几个人也变成了这里的一员,北宋时期的古人?

    上官清的眼睛亮了亮,她觉得就是,“是北宋时代,刚才进城后我仔细瞧了瞧四周的房子店铺,都是宋时的建筑,而且一路过来村民的汉服式样也是宋制的,这座桥的构造也和清明上河图那座桥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了好多。”

    “原来如此。”唐生身旁的李萧听完两个人的话,“啧”了一声,“墨村人真有钱啊,在深山老林里建了一个仿宋的小城,不,不是小城,是大手笔大制作啊!”

    “小京。”唐生想知道更多的东西,“这里的房屋、桥看起来建的有些年头了,你们在这里过中元节的习俗,到底是什么时候传下来的?”

    “我只知道我太奶奶那辈就有了,具体时间也不清楚。”

    “那至少有近百年的时光了。”上官清有点佩服。民国时期已经有这座小城,每年的中元节,墨村人都会在晚上穿着古时候的服饰在这里过节。

    想想还是不可思议的。

    “小京,你家在城中哪里?”唐生问他。

    “哦,陈氏糕点铺子,在城西那边。”

    上官清的关注点在“糕点”上,“糕点铺子?你祖上开糕点店?”

    “是的,听我爸爸说,民国那会儿就一直做糕点,手艺还是不错的,不过后来就没再开了。我家这里的房子底楼开铺子,二楼住人。”

    唐生发现,城里的房屋基本都是两层,和陈小京刚才说的差不多,底楼开铺子,二楼要么也开店,比如茶馆,要么就是住人,不过也有单住人的平房。

    “小京。”李萧正望着河岸两侧正在放河灯的几个“古人”,也问了一句,“你们在这难道就是聊天、喝茶、逛街、放灯?”

    陈小京点了点头,“基本吧,这是习俗,为什么这么做我不知道,从记事起每年的中元节这几个晚上都这样过的,可能是老祖宗想让代代墨村人体会下传统文化生活吧,主要是穿素衣祭祖,你们看到那些人在放河灯,也是寄托对逝者的思念,希望死去的人安宁,活着的人平安喜乐。”他说这话时很像一个成年长辈,让唐生他们有些不太习惯了。

    几个人看着河面上漂浮的一盏盏素色纸灯。

    它们都是莲花形状,顺着水流慢慢地浮动,灯芯的蜡烛闪出微光,像是亡者的引路灯。

    其中有一盏莲花灯脱离了大部队,偏向一侧,最后竟靠近了一侧岸边,不再往前飘了。

    莫非这盏灯引领的亡者灵魂此时已经到了想到的地方?

    唐生朝附近岸边一个铺子望去,在旁边木杆子上挂着的几盏灯笼的照映下,铺子匾额上的几个字吸引住了他。

    周记铁铺。

    之前在清觉寺周阿九住的房间里发现了一把刀,刀上也刻着这四个字。

    唐生打算过桥看个清楚,上官清和李萧这时候也发现了这家铺子,想和唐生一起过去。

    但几个人很快被陈小京挡住了路。

    唐生皱眉,“小京,你刚才说这座城比外面的村子稍微大些,后来说了句“不过”,不过什么?不能去吗?”

    陈小京摇了摇头,“可以过桥,不过刘家在城里的宅子就在桥那边,万一碰到刘家人,发现你们了,他们会责怪我父母的。”

    “你怕刘家人?”上官清知道刘家在墨村是最有钱有面的,但也没想到陈小京会这么说。

    “不是怕,刘家一直都是村里地位最高的,连闻书记都对刘爷爷礼让三分,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听刘家的,所以刘家要是知道是我带你们来的,一定会怪我父母,我父母以后在村里肯定也不怎么好过的。”

    李萧觉得陈小京过于夸大刘家的重要性了,他微微笑了笑,“放心吧,我们更低调点就行了。”

    “。。。小心点。”陈小京想了下,让步了,他跟着唐生他们走下桥,来到了周记铁铺。

    这幢房子也有两层,陈小京告诉唐生他们,二楼是周阿九休息的地方。底楼,也就是周记铁铺。

    铺子里面放着一张木制长桌,上面搁着几把形制类似的刀,还有几把剑。

    店外一个火炉灶子,正“呲呲”冒着火,这家店里里外外的摆设就像古装影视剧里的铁匠铺子一样,就是缺一位铁匠。

    “阿九爷前面还在铺子里,这会儿去哪了?”陈小京没看到周阿九,一时纳闷。

    唐生听到他的嘀咕声,更确定了他的猜想,“周记铁铺是周阿九家的,他年轻时也是个铁匠吧?”

    陈小京点头说,“嗯,阿九爷祖上是开铁铺的,他年轻时也是铁匠,没错。他几年前还给村里子的人打过刀和剑,村委会有时搭台子唱戏会用到这些东西。后来他没什么力气了,就一直没打铁了。”

    唐生走进铺子,看了眼木桌上的那几把刀,还有几把剑。

    都已经开刃,寒光闪闪,光看就觉得很锋利。

    “哦靠,真家伙啊!”李萧拿起一把长刀掂了掂重量,又用手指轻轻弹了弹刀面。

    清脆的声音中透出一股杀气。

    搁以前没枪的年代,这些可都是趁手的好兵器。

    上官清这时候也拿起旁边一把剑,在半空中耍了个剑花。

    这架势让正站在旁边的潘雯赶紧后退了一步,“你,你小心点啊!”

    “放心放心,不会伤到的。”上官清收回剑,把它放在了原位。

    唐生想不到这个女生还会舞剑,不是花花架子那种,心里不由得佩服了一下。话说,他好像佩服她好几次了。。。她现在一身交领汉服,配上这把剑,活脱脱一个女侠了。

    唐生侧身靠着长桌边上,发现李萧朝他努嘴,两只手分别握拳翘起大拇指子做了个相碰的动作,然后向他表姐瞥了瞥。

    明白意思后,唐生直接忽略对方的神情,低下了头,看到长桌的内侧面有几个抽屉。

    他绕到里面,打开了其中一个抽屉,抽屉里放着几个菱形的铁片,边角薄而且锋利。

    上官清也看到了,她打开了其他的抽屉,也有类似小铁器,只是形状和厚度不一样,有三角的,扇形的,也有箭头状的,有单片的,也有立体多面的。

    唐生拿起其中一个三角铁片,仔细看,上面还有凹槽,边角有点锯齿状。

    它们都很像武侠小说里描绘的暗器。

    “是飞镖吧。”李萧也好奇地拿起了一个。

    “嗯,可以伤人甚至杀人。”上官清对他俩说道,“而且有几个在传统工艺上又做了改进,使用起来轻盈又有力,命中率更高一点。”

    “表姐,你竟然还懂这些?”李萧半张嘴巴,一副吃惊表情。

    “空的时候会看看描绘兵器的几本古书,略懂而已。”

    “你牛。。。”

    “纯粹好奇看看啦,你空了也可以琢磨琢磨,还蛮有意思的,多涨点知识总没错。”

    “额。。。”

    唐生听着姐弟俩的话,又在一个抽屉的最里侧摸到了一把小匕首,用铁制套子套着,拉开匕首套,他仔细瞧了瞧。

    这把匕首虽然短小,做的很精致,而且容易携带,刀口薄如蝉翼,十分锋利的样子。

    “这不错,好看实用。”李萧把脑袋凑了过来,眼光像在挑选兵器,“没想到周阿九家开了个精致铁铺啊,不仅有一般的刀、剑,还有暗器、匕首这种小玩意儿,牛啊。”

    陈小京和潘雯也围过来看着。

    陈小京依然抱着猫,同样是好奇又惊讶的表情,“我只知道阿九爷会制作刀剑,这种小东西我还是第一次见。”

    “那这些东西的主人呢,周阿九还会回到这儿吗?”李萧摸着那几个小铁器问。

    “阿九爷基本都呆在铺子里的,今晚他会去哪?”

    难道在某个地方,念着《地藏经》?唐生一边想着,一边走出了铁铺。

    这时候,有个人跑向这边,手里提着一盏精致的白色灯笼,脚被石子绊了一下,身子向前倾快要摔倒在地上了。

    唐生立刻扶住了对方的手臂,仔细一瞧,是清觉寺里的年轻僧人,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