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侃神仙圈第二部
繁体版

第九十五章 倒打一耙坑鲍姑

    有这样的天规限制着,唐赛儿手下就是有五百罗汉、十万天兵,他们也不敢轻易出去杀戮凡人,因此唐赛儿每天坐在济南府中问手下人究竟怎么迎战大明的兵将,这群高人都是无量天尊、阿弥陀佛的念着牙疼咒儿不敢接话,就怕被唐赛儿点将出去打仗,真要是派你,你不出去是违背女主的旨意死罪难逃;出去了跟凡人打架一个不留神给弄死了,自己也不免要遭雷劈,就这么左右为难,唐赛儿以拳支着额头:“高人易得,将帅难求……”

    朱允文这头呢,也懊恼腻歪烦——说起来大明朝江山才30多年,本来论起来开国的时候,能征惯战的将军不在少数,即使他们垂垂老矣,他们的“军二代”也都是从小跟着父辈们历练起来的,征杀战术不在话下,可是偏巧就是朱元璋时期,炮打功臣楼杀了一大批;胡蓝两大冤案宰了一大批;朱元璋为了给秉性懦弱的朱允文打造一个良好的执政环境,害怕大臣功高盖主将来不听孙子调遣又给宰了一批,经过这三场大清洗以后,那些将元帅、先锋、将军们一个个携家带口的移民到了阎王老子的辖域,从此大明的武将底子就被糟践的差不多空了,交给朱允文的朝廷里面,文东武西,那文班中花团锦簇的文章写出八百份不重样的才子一点也不稀罕,可那武将中,多是样子挺拔的盔甲架子,空拿着皇家的俸禄,却并无多少真实本领,更有不少名曰将军、战将的武官们是因为朝中文官岗位编制满员给调剂过去的……这下子朱允文派出10万兵马前来征缴唐赛儿,虽然兵马不在少数,可是将官却找到几个名副其实的,至于那元帅,则更是矬子里面挑大个,找了个写过《红缨枪的12中功能新考》的王大人担任。这位王大人原本写的一手好篆字,当年在翰林院中等待朱元璋分配实职,却因为文官岗位超编不得不苦等,只因为看那戏台上刀马旦舞刀弄枪来了兴趣,随手写了这么个涂鸦之作,却正好对了当初朱元璋的心思,借这个名头给他安了个将军的武将官衔。那王大人倒也高兴,索性开始将学术研究方向转向了兵器研究,十数年来,刀枪剑戟的著作写了一摞,十八般兵器烂熟于胸——反正天下想来无事,武将也不用隔三差五的考试,慢慢地竟成了满朝文武眼中最有名的将军了……如今朱允文临时派兵哪里去找更合适的,于是这位对戏台上军功了如指掌的王大人挂了金印,出来平定逆贼了。

    唐赛儿有10万兵马,王元帅也有10万兵马,两下在济南府这里对峙起来,正应了那句话: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唐赛儿被朝廷的十万大军名头给吓住了,就怕对面的官军冲上来跟自己血拼肉搏,自己这头都是修道之人造反还成,杀人的话,一来害怕天谴,二来这么多年修炼的习惯了,还真有一点晕血;王大帅这头呢,被“十万逆军”的名头给唬住了……读书人最怕打仗,这次出来迫于皇命,这都是腿肚子转筋的挨过来的,在他脑海中,造反的叛逆那都是红眉毛绿眼睛的匪徒,吃人肉不吐骨头的恶魔,这要是真动起手来,我手下这些将军们别人不知道我还不清楚么,那一个个都是提笔能写拿刀手软的“文武官”,唯一一个还算是凶猛彪悍的李将军,那也只是跟他那当屠户的岳父学着洗了两年猪肠子而已……千万别打起来啊,打起来咱就全军覆没,要不然,我跟唐赛儿谈谈?——好,咱们王大帅刚兵临城下,这就起了投降的心了。这两头都不敢贸然进兵,一个躲在城里面暗恨自己怎么没多找几个将官,另一个躲在中军帐中暗叫自己怎么这么倒霉被派出来打仗……就这样对峙了3个月,两头愣是一场战斗也没打。

    三个月期间,唐赛儿和王大帅到也不是没做事儿,竟然都想到了一个好点子——听从各自军师参谋们的意见,在各自的军队中开展并将选拔比赛,双方倒也各有十几个人脱颖而出,马上步下的功夫还过得去,于是立刻加以封赏,安插在中军帐中做了将官,三个月后,都觉得对峙总是要打两场,于是派了这些临时挑选出来的精英互相对打,死伤相当,倒也热闹——这还是不亏本的买卖,反正各自实际主力都没有损伤,无非是手下几个兵将用些金疮药而已。王元帅呢因为这几场小打小闹的临敌作战,倒有了可以吹嘘的资本,接连给朱允文写信,说自己来到山东以后,天兵到处即刻收复了多少多少失地,擒拿了多少多少逆匪,如今将唐赛儿打得退守济南城,我正用困城之法跟唐赛儿对峙,现在这就是持久战了,肯定万岁多发粮草,再派些武艺高强的将官前来辅佐,庶几可以平定山东,生擒匪首献于天子座下……

    朱允文在南京接到这样的情报,自然觉得龙心宽慰,一面派人张贴皇榜在全国海选武将,一面做着天下庶几可定的迷梦去了。

    济南城就这样僵持了将近一年,一开始两军跟乌眼鸡似的看着对方害怕,都担心对方什么偷营劫寨啊、强行攻城啊之类的高风险动作,可是渐渐地,双方都知道了对方大概的套路,除了在军事会议上各自苦想破敌良策之外,手下的兵马都开始互相在济南城护城河岸边做起小生意了,南下的山东兵叫卖自己的煎饼大葱,北上的士卒现场制作盐水鸭捞点外快……好几次王大帅巡营的时候看见了都有一种精神恍惚的感觉——这到底是打仗么?怎么跟我在戏台上看的不一样呢?

    王大帅这里恍惚着,唐赛儿那头恼怒的不行了,这样下去,我当皇上的事情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想要跟人商量吧,现在眼前连一个近臣都没有:鲍姑被派出去搜罗人才,这快一年的时间了,人才一个没看见,连老太太自己都走丢了?曼尼本来还能有所建树,可是上次离魂血魔去南京出师不利之后,曼尼奉了唐赛儿的命令前去策应,结果也是一去不复返,就剩下一个自己看着口水直流的帅哥在帐下听令,可是人家一脸的傲气,倒好似他是主帅,我是去巴结他一样……一想到这位英俊潇洒的道友,唐赛儿是吃不到放不下的一股别扭劲儿,正在想着既然战事一时半会没有个头绪,不如多花一点时间培养跟他的感情的时候,突然门帘一挑,想什么来什么,小马哥和王姐一前一后走了进来:“陛下,我们要告辞了!”

    唐赛儿一抬头,首先看见的是化名为龙公子的小马哥,刚要笑着起身相迎,突然听见这么一句,当时就愣了:“龙公子何出此言?莫非朕有什么地方冒犯么?”

    王姐一扒拉龙公子,站到前面:“女主,我跟你来交令,我这一年来时间出去给你寻找高人,一个也没找到!”

    唐赛儿一听这王姑娘说话语气也很冲,就问:“王姑娘因何徒劳而返呢?”不觉中把龙公子的话暂时放在了一边。没想到龙公子和这个王姑娘倒是今天出奇的一致,俩人也不客气的各拉了椅子坐在那里侃侃而谈,说了一大堆话,什么话呢——瞎话。

    按照龙公子和王姑娘的话来说,大致的意思就是:我们俩本来是海外炼气的散人,因为想要扶保明主才来到中原的,当初在你唐赛儿的手下做事,虽说不上多大的功劳吧,但是也是一腔的赤诚,我们也以为你是真命天子,行的是光明磊落的大仁大义,可是没想到王姑娘出去寻找人才的路上,却看到你左膀右臂的鲍仙姑在卧虎岭上加入了桑冠道人一伙的妖邪之中,那桑冠道人手下的小妖横行当地闹得民不聊生,正是人间的一大祸害,后来来了一个白胡子老道跟那妖精打起来了,鲍仙姑突然出现,不但不帮着人家铲妖除魔,反倒给妖精帮忙助力,擒拿了人家白胡子老道,这是什么行为,这是助纣为虐!我看不顺眼上去跟鲍姑评理,没想到她还倚仗自己修为跟我翻脸……我算是看出来了,你们根本不是要替天行道的应世真主,而是鱼肉百姓的草寇妖邪!

    小马哥和王姐这么一套说辞,里面真真假假的虚实参杂,唐赛儿听的也是半信半疑,她那里知道这是刘老道给王姐送了信,商量好的以退为进的策略,用恶人先告状的办法把王姐和鲍姑打的那场架化作了正义之士对邪恶行为的切齿痛恨,首先取得唐赛儿的信任,好免去将来鲍姑回来以后跟唐赛儿谈到王姐当初胳膊肘往外拐的反常表现啊。

    这话要是王姐一个人跟唐赛儿说,唐赛儿肯定是置之不理,心里面巴不得碍眼的王姑娘赶紧离开,好给自己和龙公子多留一些单独相处的空间,可是今天说话的却是王姑娘和龙公子一起,人家一起来的,这就要一起走——唐赛儿一颗心倒有大半儿挂在龙公子身上,一听这话当然着急:“哎呀,龙公子、王姑娘,你们切莫负气,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将来等鲍仙姑回来,咱们再做道理……”

    话音未落,帐篷外一声“陛下,老身回来了。”

    唐赛儿她们三个人往外一看:鲍姑带着我挑门帘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