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24岁的散文集
繁体版

为什么是随笔

    我起初的是为了记录我的文字,在一个网站或者是app上可以方便查看,不限制设备、场合、时间的便捷。

    之前试过好多关于不同APP都没有让我觉得很便利,可能是app主页行数限制,虽然可以展示图片,但是总会折叠。其实比起主观的使用体验我未必不能接受,只是我时常看见app弹出的给程序员小哥哥一点动力的相关弹框,会让我为这个app本身感到一丝担忧,因为它可能会因为市场原因不再维护了。那我的这些文字,可能也会因为种种原因销声匿迹,我不想丢失它们,都是出自我手,自然是舍不得。

    说实话面对初次接触的这个网站和写文章的app我确实很陌生,所以一开始的输出难免会让人在阅读和观感上感到不适。但是我也知道随着接触的次数和频率越来越高会让我更熟悉,只专注于文章本身,只管记录着。

    那对于我这种初入写作的新人来说,随笔在逻辑、字数、更新频率上不那么严格。人物、环境,故事情节我都不擅长。我擅长的是写所见所感。

    更何况我向来都是我喜欢什么,我就要产出什么。自从初三的我决定不再看长篇小说并且痴迷于此的时候,是我意识到想考一个好的高中的时候,但是我也很惋惜那时候的自己因为整夜关灯看小说导致自己近视,我对那时候的自己说一声抱歉。关于眼睛,我没有爱护好它,直至今日,我的眼睛镜片厚得让人初见就以为我是学霸。因为在大家的刻板印象里,厚厚的镜片大多数学霸整日专研学习的证明。

    那时候看小说喜欢看爽文,看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戏码,女主被爱着却不知的后知后觉,他们因为种种误会彼此伤害,到了末尾又双双释怀。

    青春伤痛文学,估计是每一个女孩子都记得的小说情节。

    那时候我们沉迷其中,自然会有代入感,想象着我们是女主角,被伤害、被遗弃、被背叛。会有眼泪、窒息、心塞的感官使我们更深刻的记得。我们的学业和日常日复一日的生活不够精彩和深刻,情绪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鲜衣怒马少年郎,所以觉得索然无味。那时候肯定有蝉鸣的夏天、风扇、冰棍作为点缀。只是处于青春的我们无法同事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小说的出现无疑是让我们接触除初中生以外的别样生活,它足够摄人心魂、让人沉醉其中,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让人看了停不下来。至少我认为今天看不完的时候,我会翻到大结局,看了结局会让我好受些。有人说过这种感觉,我觉得很贴切:我们枯燥无味、日复一日的时光里也想体验一下炙热又滚烫的青春。

    我那时很喜欢的一个作家是乐小米、独木舟。她们的很多小说我都看过,那时候我很希望成为像她们一样的作家。

    当然不只是我有这样的想法,我们那一堆平时看小说的女孩子都是这样想的。

    一提到小说我总是回想起那段时间,回忆很多,但是它不该出现这个章节的内容里。后续我会进行整理和分类。

    渐渐地随着时间,随着我的成长,随着看小说的数量增多,我知道了这个情节范式,都是套用模板,只不过人物名不一致。我也就不再看了。还因为学业使得我放下小说,初三后的我和高中的我会因为学业和人际关系放弃看小说。我的空闲时间是和大家聊天和玩度过的。因为一旦接触我会废寝忘食,为了杜绝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就没看了。很多年都没看了。

    我对小说的接触就停留到了这里。

    就好像我本来就是一个没有耐心的人,除了直白的爽文,文学作品的小说我看得寥寥无几,我总怪没有时间,但是其实是我静不下心。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会让我被打断这个过程,但是故事情节会随着生活中的琐事被任何事情中断。索性后来就只看散文,不连贯的情节,有感而发的轻松感,也让我倍感轻松。

    后来事情发展到了听书,靠着听书助眠。也就是目前的我对于书籍的态度。不是敷衍,是它对于我的安心和很大的帮忙。

    因为这些年我被失眠困扰了许久。

    而我试着分析背后的原因,为什么听书会使我安心入眠。不是因为它枯燥无味,而是因为在决定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我还无法立刻进入睡眠的思绪会被耳机里的书籍代替,就算是睡不着也没关系,我不必因为痴痴不入睡责怪自己。也不会因为前一天晚上睡不着导致明天的我充满倦意。我现在每天保持7小时以上的睡眠,醒来依旧是会疲惫的,但是睡不着的我脑海里会记得睡前听的东西,这是一种学习,而不是虚度,不会让我觉得我本该睡觉的时光用来胡思乱想。我不再一味责怪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