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让你守江陵,你拿下江东?
繁体版

第21章 阿来,才华横溢!

    “这首诗,是我送给主公的。”关来看看父亲,然后望向西川方向,“这也是提前送给汉中王的礼物。”

    “黑云压城城欲摧……”关羽品读关来的作品,看起来十分高兴的样子。谁说他的儿子不通军事?只这一句,就完美说出了这场战役前所未有的大场面!说出了战争来临的巨大压力!这不正是他们现在的状态吗?

    虽然这是写给汉中战场的,但同样适用于荆州战场。这些年,为了镇守荆州,关羽也老了。

    他看着关来,陡然有一种后继有人的感觉。他以为自己这个孩子无知,到头来却发现这个孩子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

    是他对这个孩子要求太高了吗?他十九岁的时候,有这等魄力吗?有这么清晰而坚定的信仰吗?

    汉中决战未开,便笃定我方必胜。虽然自信到有些狂妄,但他关羽的儿子就该有这份胆识!

    “阿来,如果主公收到这份礼物,一定会感到惊喜的。”

    “父亲,我的礼物会让主公高兴。但是,您的致信鼓励更能打动主公。主公转战千里,如今称得上成就霸业,当得起汉中王的称号。”

    “必须当得!”关羽捋了捋长髯,眼睛微眯,“当今天下,只有曹操才是大哥的对手。曹操是大魏王,大哥不比曹操弱,至少也得是个王!”

    关羽没有说更多,但他眼睛明显湿润。

    他提笔,写下了第一句:

    “大哥,弟弟相信此战必胜,待战事稳定,请大哥上位汉中王,扬我国威。”

    益州。

    汉中前线。

    刘备在军帐里查看地图。

    正月的定军山依然寒冷,但这点冷不算什么,他在老家经历过更寒冷的日子。

    “禀主公,张郃收拢魏军坚守不出。”

    听到赵云汇报,刘备抬起头,笑了。

    “主公,汉升将军在外搦战,魏军无人敢应。”

    “嗯,看来西川是黄忠的福地啊。”刘备走出营帐,望了望山那边,紧了紧衣领。“魏军新败,应该是在等后援。通知全军,更大的战役还在后头,现在养精蓄锐,防止敌人偷袭。”

    “遵命!”

    “主公,主公!”

    “哦!是孝直啊。”刘备看到法正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甚至冒着白气。

    “咦?这是……”

    一碗汤圆。

    “主公,今天就是元宵节啦!”

    “嗯……不过,你是从哪里弄到汤圆的?”

    自从争夺汉中以来,刘备很忙,从秋天打到冬天,经年累月,每一趟粮草调度,诸葛亮都会详细汇报,并把成都的情况也附在书信里。所以,刘备知道,这些物资里面,肯定是没有汤圆这一项的。

    “哈哈,这不是问题。只需要一点面粉、一点山果,嘿嘿。”

    “嗯,好吃!”

    刘备尝了一个,十分满意。

    “孝直你可有?不如分而食之。”

    “有,有!”法正道,“我已经安排烹饪组,今夜全军都能吃上。

    “对了,这是荆州的来信。”

    刘备立即放下碗,拆开书信。

    这封信字不多,刘备却看了很久,因为这是关羽亲笔写就,见字如面。

    算起来,他和二弟已经有好几年没见面了。

    以前,他们背井离乡、到处漂泊,但他们兄弟绝不分离,即使暂时相隔,也会跨越千山万水重逢。

    如今,拿到的城池越来越多,地盘越来越大,他们兄弟却越来越难相见。

    “主公,主公……”

    法正思索着,等汉中稳定了,或许可以安排一场聚会。

    刘备没有哭,他擦了擦泪,把关羽的信递给法正。

    “汉中王!”法正点了点头,“正合我意!我就喜欢关将军的霸气。”

    “别忘了,我们还没有赢呢。”刘备笑道。

    “赢,只是时间问题罢了。”法正道,“我十分赞同关将军的请求。曹操现在是魏国的王,主公已经先赢一局,至少也是王者级别。

    “曹操已经在集结大军,这是一场王对王的战争。

    “主公称王,必然可以扩大我方声势!

    “关将军的心意就在于此。不过,我倒觉得,关将军还有所保守,我觉得,主公现在就称王!”

    “还是等结果出来再说吧。”打了这么多年仗,漂泊了这么多年,刘备已经见过太多、得到过太多、失去过太多。一个王位,的确十分诱人,但刘备却心境空明。他要伸大义于天下,成就霸业,岂在乎一个王位的虚名?

    不过,关羽一向稳重,这次破天荒地断言汉中必胜,实在让人意外,但是,更令人高兴!

    信心,总是奇妙的东西。当你最看重的人支持你,你就很轻易获得信心。

    “汉中的形势已经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刘备取出第二封书信,“既然大家都认为我方必胜,那就不用着急于一个虚名,到实至名归的时候,岂不更好?

    “这是关来的信?

    “一首诗?”

    刘备浑身一怔,看见了诗名:赠汉中王。

    “呵呵,阿来是关羽最年幼的儿子,听说很让二弟头疼啊。

    “好!写得好!

    “阿来,才华横溢!”

    “主公,那小家伙写了啥?”法正凑了过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法正接连读了好几遍,不停地点头。

    “整首诗色彩斑斓,有一种别样的美感。恢弘大气、不惧强敌、不怕死亡,好!

    “这真是阿来的作品?真是文采斐然!看样子,关将军家里要出一个大文豪了。”

    “这不很正常嘛。”刘备自豪道,“我二弟武艺绝伦,而且是治学春秋的,培养出一个文豪来,很合理嘛。”

    “合理!”法正眼睛一眨,“主公既然不愿现在称王,那就把阿来这首诗传阅全军。这样也能起到提振士气的作用。”

    “如此甚好。也让大家一睹我贤侄的惊世之才!”

    “主公英明!我感觉,阿来这首诗放眼整个西川,都没有对手!”

    “哈哈哈哈。”刘备非常高兴,后继有人,后继有人啊。

    “不对,这诗是好诗,但似乎有点错误。”法正指着第三句,“主公你看。

    “半卷红旗临易水。咱们是在汉中,应该是汉水啊。

    “当然我没有批评阿来的意思,整体而言,这首诗堪称完美!”

    易水,汉水。

    刘备遥望北方。

    他自涿郡起兵,尔来……多少年了?

    易水,是他开始的地方啊。

    不过,从那里走出来之后,好像就再没有回去。

    这么多年,跨越大半个天下,当初的易水,已经变成汉水。

    刘备闭上双眼,又看见了他们兄弟这么多年的奔走。

    阿来……他知道这一切吗?他明白这一切吗?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年轻人,也知道百折不挠为何物吗?

    刘备收起书信。关来的这份礼物,他要收藏。

    “孝直,立即抄录一份,送往成都。让刘禅见见文豪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