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秦瞎编功法,嬴政练成了?
繁体版

141抵达咸阳,水利署!

    郑国渠告别了师尊和紫柏山,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咸阳城的道路。

    沿途,他见识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心中对水之道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然而当他越接近秦国的边境时,却遇到了一群群逃荒的百姓。

    这些灾民衣着褴褛,面色黄瘦,眼中充满了绝望与哀求。

    孩童们的面庞上满是尘土,他们的眼神中已经没有了童年应有的活泼与快乐,男人们拖着沉重的脚步,肩上扛着家徒四壁,而女人们则紧紧抱着怀中的婴儿,尽力保护他们免受风沙的侵袭。

    郑国渠不忍心继续前行,他停下脚步,向一位看起来年纪较大的男子询问:“大叔,请问发生了什么事,为何会有这么多人逃离家园?”

    老者抬起头,双眼深陷,脸上刻着沧桑的皱纹,苦涩地回答:“少侠,我们来自东部的小村,今年旱情严重,庄稼几乎全无收成,我们只能离开家乡,希望在别处找到一条生路。”

    听到这些,郑国渠心中一紧,他想起了师尊的教导:“修行者,应当怀有大爱之心,助人为乐。”

    他又问:“大叔,旱情是否还在继续?是否有人去解决这个问题?”

    老者摇了摇头:“官府有发粮救济,但远远不够,我们等不到雨水,只能等死,所以只能出来求生……”

    郑国渠心中更加坚定了前往秦国的决心,他知道自己虽不能立刻改变眼前的困境,但至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未来的水利工作奠定基础,避免此类灾难再度发生。

    他对老者说:“大叔,我即将前往秦国,希望能在那里学习并推广更先进的水利技术,未来我会尽我所能,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老者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感激地说:“少侠,愿天佑你,你若能成功,那便是我们这些苦难百姓的救星。”

    郑国渠微微一笑:“我会记住你们的,希望下次再见,可以带来好消息。”

    在郑国渠与老者交谈之后,他继续深入灾民之中,观察他们的状况,他注意到许多灾民的嘴唇干裂,脸颊凹陷,眼睛中透露出深深的绝望。

    孩童的眼睛里没有了光彩,他们的小手紧紧抓着母亲的衣角,几乎没有力气哭泣。

    郑国渠的心被深深触动,他决定寻找附近的水源,在师尊的教导下,他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感应水脉的方法,闭上眼睛,开始默念心法,慢慢地与周围的自然界沟通,寻找水的气息。

    “水脉流淌,源远流长,以心感应,以意引导。”

    随着郑国渠的默念,他的掌心开始出现一丝丝水汽,而地面也开始微微颤动,他的面前土壤渐渐湿润,然后渐渐有水珠冒出。

    不久,一股清泉从地面涌出,形成了一条小溪。

    灾民们被这一幕震撼了,他们停止了哭泣和喧哗,一时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郑国渠的身上,他们看到了一个奇迹,一个带来希望的奇迹。

    水流愈发壮大,清澈的泉水哗哗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郑国渠转过身来,面对着灾民们,轻声说道:“大家快来喝水吧,这里有足够的水源,可以让你们解渴。”

    灾民们纷纷走来,他们的眼中充满了不敢置信,一位妇女带着孩子走到水边,捧起水喝了一口,她惊讶地说:“这水如此甘甜,这位公子,您是什么人?竟能召唤出泉水!”

    郑国渠微微一笑,回答道:“我只是一名修行者,刚好学过一些关于水的法术,这水可以暂时解你们的渴,希望能帮到你们。”

    一位老者跪倒在地,激动地说:“公子真是我们的救星,若没有您,我们不知还要走多久才能找到水喝。”

    其他人也跟着跪下,向郑国渠表示感谢。

    郑国渠忙不迭地扶起他们:“请快起来,大家都是自己人,我做这些只是分内之事,你们快些喝水,补充体力,希望能找到一个安稳的地方安家。”

    郑国渠在帮助了第一批灾民之后,并没有就此停下脚步,继续前行,心中充满了对秦国水利事业的坚定决心和对苍生的深深同情。

    天色渐晚,郑国渠走在尘土飞扬的官道上,迎面而来的是一队队颓然南迁的灾民,他们或步行或乘车,一路向南,希望在秦国找到生存的希望,每一个过往的面孔,都刻满了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其中,一队灾民显得尤为凄楚,一位年迈的老妇人蹒跚而行,她的背上背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孩子的眼神显得呆滞,仿佛已经失去了哭泣的力气。

    郑国渠上前询问:“婆婆,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何孩子看起来这般憔悴?”

    老妇人停下脚步,喘息着回答:“公子,我们是从东边的乡村来的,因为连年的旱灾,我们的田地都干裂了,孩子们连续几日都没吃上一顿好饭。”

    郑国渠听了,心中更是痛心,他立刻取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清水,递给老妇人:“婆婆,这些你拿去给孩子们吃吧,希望能帮到你们。”

    老妇人接过食物,激动得眼泪都要流下来:“公子,你真是个好人,这在如今这个世道,可真是难得了。”

    郑国渠安慰她:“婆婆不必这么说,我也只是尽力而为,我在前往秦国的路上,希望能够学习和推广更好的水利技术,未来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老妇人诚恳地看着郑国渠,点头称谢:“公子,愿你一路平安,也愿天佑善良之人。”

    郑国渠继续前进,在官道上他遇到了更多的灾民,有的因为逃荒而家破人亡,有的因为缺水而病倒在路旁。

    他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无论是分发食物,还是用他学到的水之道帮助他们找到水源。

    每一次帮助他人,郑国渠都能从灾民的感激中得到力量,这使他对自己的使命感更加坚定,也让他对于修行的理解更加深刻。

    他知道,修行不只是为了自己的提升,更是为了能够拥有帮助他人的能力。

    夜幕降临,郑国渠在一片树林中停下,准备休息。

    在这一路的帮助与学习中,他的心境也在不断成长,他的水之道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升华。

    经过漫长而又充满艰辛的旅途,郑国渠终于抵达了秦国的都城——咸阳。

    这座辉煌的都城比他之前所见的任何城市都要大,城墙高大坚固,上面站满了身着铁甲的士兵,他们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手中握着闪烁着寒光的长矛。

    当郑国渠踏入咸阳城的大门时,两名守卫立即上前将他拦住,一个胸前挂着牌子,显是头领的守卫问道:“来者何人?从哪里来?来咸阳有何贵干?”

    郑国渠回答:“下官郑国渠,来自紫柏山,前来咸阳是希望能见到负责水利的官员,提供我所学的水利知识以解决旱情。”

    守卫眉头一挑,互相对视一眼,显然对于郑国渠的身份有些疑惑,但他们也知道秦国目前正在大力推广水利工程。

    “好吧,你先在此等着。”头领守卫吩咐道,随后进入城门内部传达消息。

    郑国渠站在城门下,无意间得以仔细观察咸阳城的壮丽景象,城墙上方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脚步整齐地巡视着城墙,显示出秦国的军事纪律之严。

    咸阳城内建筑林立,路面宽阔而平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远处,宏伟的宫殿巍峨耸立,尽显帝国的富丽堂皇,城内的市民虽然对于新来者颇为好奇,但他们的脸上也难掩忧虑之色,可见连这样的大都会也未能免受旱灾的影响。

    不久,头领守卫回来,对郑国渠说:“你可以进城,但得有人带路,前往水利署。”郑国渠点了点头,表示理解。

    他跟随一名守卫穿过繁忙的街道,前往水利局。

    沿途看到了秦军的士兵,他们的盔甲整洁,铠甲之上刻着秦国的图腾,手中的兵器闪着银白色的光芒,无不显露出秦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随着郑国渠深入城内,他对秦国的繁荣与秩序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提及‘紫柏山’时,其中的一名护卫眼眸闪烁一抹精芒。

    然后悄无声息直奔蒙府。

    蒙府。

    练武场。

    蒙恬正持师尊季尘赐予的破虚枪,习练破虚枪法。

    他正挥舞着一柄长枪,这是他的师尊季尘所赐,名为破虚枪。

    枪法如其名,威力非凡,每一次挥出都伴随着空气的爆鸣,仿佛能破虚空而过。

    练武场地面铺设着厚厚的黄土,被蒙恬的枪风扫过后,土粒四散飞扬,他的动作宛若蛟龙出海,枪尖画出一道道凌厉无比的弧线,每一次刺出都准确无误地命中靶心。

    尽管只是练习,但他身上散发出的凌厉气势,却让旁观的仆从们都不敢靠近。

    蒙恬的枪法中融合了季尘仙师所传授的内功心法,每一枪挥出,内力随之汇聚,使得枪尖处形成了一股几乎可见的气旋。

    这股气旋在枪尖处旋转,发出呼呼的风声,仿佛有一头隐形的凶兽在咆哮。

    在月光下,蒙恬的身影愈发显得高大威猛,黄土被踏得越发厚实,练武场中间已形成一个明显的凹坑,那是他反复攻击的痕迹,他的汗水滴落在土地上,却在瞬间被吸干,这是修为高深者才有的现象。

    蒙恬不断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他的神情专注,全然不顾外界的干扰,他的枪法练习不仅仅是对技巧的锤炼,更是对心性的磨练。

    “破!”随着蒙恬一声轻喝,他的枪尖突然爆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仿佛能将空气刺穿。

    这一刻,整个练武场似乎都为之一震,连练武场四周的烛火都为之颤动。

    练武场上,蒙恬的枪法如同暴风骤雨,凌厉无比。他的长枪犹如龙蛇翻腾,每一次挥出都携带着一股令人窒息的力量。

    枪尖带起的风声凛冽刺耳,仿佛连空气都被一分为二。

    就在这时,那名秦军侍卫快步走进了练武场,他刚想开口,蒙恬却似乎早有察觉,一个回身,手中的长枪猛地掷出。

    枪如流星,直刺侍卫的脚边,只听“嗤”的一声轻响,枪尖深深地插入了坚硬的土地中,离侍卫不过寸许。

    侍卫被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得魂飞魄散,身体一软,竟然直接坐在了地上,背部冒出了冷汗,整个人如同被定住了一般。

    蒙恬淡定地收回视线,慢步走向那名侍卫,目光如刀,扫过侍卫颤抖的身躯。

    “报告的事情,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吗?”蒙恬的语气冷静,却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侍卫浑身一个激灵,努力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报……报告蒙将军,有紫柏山来的人。”

    蒙恬身躯猛震,内心是激动的。

    紫柏山是师尊修炼之所,但凡能下山的皆是他的师弟。

    这相当于师弟来咸阳,他作为师兄岂能不招待?

    不过,随即恢复了平静。他挥手示意侍卫起身,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在哪儿?”

    “水利署”

    “备马。”

    “诺。”

    侍卫连忙爬起,不敢再多停留,快步离开去传达蒙恬的命令。

    而蒙恬转身回到枪旁,轻轻地把插在地上的长枪拔出,然后轻抚枪身,似乎在沉思着什么。

    蒙恬迅速换上一身便装,随后跟随着仆从,穿梭于咸阳城的街道,前往水利署。

    这座负责秦国水利工程规划与建设的官署,位于城北,靠近涓涓流淌的渭水之畔。

    水利署的建筑并不如咸阳城内的其他官府那样高大壮丽,但其结构紧凑,显得非常实用。

    一座座灰色的建筑群紧密相连,屋顶上覆盖着深色的瓦片,每栋建筑之间都有专门的水渠相连,水渠中的水清澈见底,显然是用来实验和演示水利技术的。

    署内的戒备并不像军营那般森严,但每个进出的人都需要登记,守卫们每人手持一根短棍,身材魁梧,目光警惕,对每一个进入署内的人都细致打量,虽然这里是技术官署,但秦国对于技术机密同样看得极重。

    蒙恬和随行的侍卫来到水利署门前,侍卫上前与门卫交涉,门卫见是蒙家的人马,立即改变了态度,恭敬地行了一个礼,随即让开道路。

    进入水利署内,可以看到多个不同的工作区,有的地方放置着各式各样的模型,包括渠道、水轮以及水车等,工匠们正忙碌地在模型上做着标记或是进行调试。

    署内不时传来木材敲击和金属撞击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一起,仿佛是一首忙碌而和谐的交响乐。

    在一个较为开阔的区域,一群官员正在围绕一张巨大的沙盘讨论,沙盘上细致地刻画了秦国的地形地貌,以及已经完成和计划中的水利工程。他们每个人面前都放着一卷卷图纸和记录,一边讨论一边指点沙盘,气氛严肃而专注。

    蒙恬静静地观察了一番,随后询问随行的侍卫:“郑国渠在何处?”

    侍卫回答:“已经安排在接待室等候,少主,这边请。”

    蒙恬跟随着侍卫穿过一条条走廊,最终来到了一个布置简朴的接待室,房间内放着几张木椅和一张桌子,桌上铺着一张秦国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