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柒部:大结局 第24章 政客

    西汉时期,杜周、杜延年父子分别得到汉武帝和汉宣帝的重用,皆官至御史大夫,京兆杜氏由此成为一方豪族。到了东汉末年,京兆杜氏的代表人物则是杜畿,他尽管出身于如此显赫的家族,却幼年父母双亡,生活十分孤苦。

    然而,还没等到上任,黄巾起义、十常侍之乱、董卓之乱就相继爆发,眼看时局动荡的杜畿当即决定放弃官职前往相对安定的荆州避祸。

    直到北方大体安定后,杜畿才返回中原,得知这一消息,曾向曹操推荐过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优秀人才的荀彧又坐不住了。

    在荀彧的推荐下,杜畿成功进入曹操麾下,并被任命为司空司直,后迁西平太守。

    古代功曹,实际上是一个官名,相当于现代公务员的职位。在秦代,汉代,晋代,凡是有辅助性质的佐吏,就称为功曹。

    “功曹”这个官职,是太守的属下,主管“选署功劳”,也就是考察、记录、推荐本地的优秀人才,是有一定实权的职务。

    县长有功曹协助办公,郡市长官有功曹辅佐,功曹又称为书佐。其性质有点象现代的秘书长,纪录文书之类的公务人员。

    杜畿,字伯侯,陕西省西安人,出身京兆杜氏。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

    杜畿为人孝顺、年少有为、有勇有谋、理政宽厚。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

    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他的祖宗杜周,是个酷吏、贪官,而杜延年是个好官。

    杜家到了杜畿父亲那一辈,已经不再做官,是普通人家了。杜畿的母亲去世很早,父亲续娶,家里来了一位凶狠的后娘。

    后娘到家没多久,杜畿的亲爹也去世了。年幼的杜畿便由后娘一个人照管,杜畿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

    也就是说,杜畿从小受尽了后娘的欺负,但是坚强地活下来了,并且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拥有了孝子的名声。

    汉朝以孝治天下,孝子做官的机会是比别人多的,出了名的孝子,做官就更容易。

    杜畿二十岁时,就被任命为京兆功曹。

    杜畿还兼任郑县令,并显示出自己不平凡的政治才能。

    郑县的前任县令,政绩不佳,在任时积压了很多案件,监狱里关了几百人,既不判也不放,就把人家锁在牢里受苦。

    杜畿到任后,首先处理这件事情,他亲自到监狱审案,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全部结案,该判的判了,该放的放了。

    年轻人处理案件,不可能处处周到、公平。

    但清理积压案件是一件大事,杜畿能在很短时间内把这件事办了,说明他识大体,顾大局,懂得轻重缓急。

    所以,他受到了上级和同僚的称赞。

    不久,杜畿被举为孝廉,升了官,担任汉中府丞。乱世流离东汉末年,朝廷宦官、外戚交替专权,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激发出一场著名的黄巾起义。

    起义平息之后,又是董卓乱政,军阀混战,天下大乱。

    作为下级官员的杜畿,对此无能为力,只好明哲保身,弃官逃命。

    带着年迈的后娘,到相对安定的荆州去做难民。

    在荆州过了几年,后娘去世了,中原也相对稳定了,孝顺的杜畿于是带着后娘的灵柩返回故乡京兆。

    在回乡的途中,发生了一件惊险而有趣的事情,从中可以观察到杜畿的胆略。

    杜畿是和许多老乡结伴而行的,路上遇见强盗,同伴们都吓跑了。

    杜畿带着棺木没法跑,干脆就站着不动。

    强盗们一看,还真有不怕死的,就张弓搭箭,要射杀杜畿。

    杜畿冲着强盗们拱拱手,很客气地说:“各位好汉,你们拦路抢劫,不就是为了发财吗?我身边又没有钱,只带了一具棺木,你们射我有什么意思?”

    强盗们一想,白白杀个人,确实没有意义,就放过了杜畿。

    杜畿回乡后,他的朋友、河东人张时,正担任着京兆尹,就聘他继续担任功曹。

    朋友照顾,固然是好事,但好朋友变成上下级关系,也自有难以相处的时候。

    张时对杜畿不太满意,认为他阔达疏诞,不负责任,干不好功曹这个职务。

    杜畿呢,不好公开顶嘴,只好在私下里发牢骚:“我做不好这个功曹,但我到你老家河东当个太守,是能胜任的。”

    受命河东杜畿在张时手下干不出味道,干脆又弃了官,跑到京城许都,再寻找做官的机会。

    他结交了侍中耿纪,晚上就跑到耿纪家里聊天,谈论时事,经常聊到天亮。

    而且,谈论时声音洪亮,隔壁人家都能听见。

    隔壁住的是曹操的心腹谋臣荀彧,杜畿一谈论,荀彧就在隔壁支着耳朵听。

    听了几次,他了解到杜畿的才能,就派人找到耿纪,质问道:“有国士而不进,何以居位?”

    耿纪就把杜畿介绍给荀彧,荀彧和杜畿谈了几次,双方处得像老朋友一样。

    于是,荀彧把杜畿推荐给了曹操。

    曹操惟才是举,正是用人之际,任命杜畿为司空司直。

    司直的级别是“比二千石”,相当于“副太守”了,主要的任务是辅佐丞相,搞监察工作,检举那些违法乱纪的官员。

    曹操当时担任司空,相当于丞相。

    司空司直,就等于是曹操身边的亲信了。

    过了不久,曹操给杜畿任命了重要的官职,“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东汉末年复杂的政治军事形势,把河东郡推到了一个非常重要而且敏感的战略位置。

    河东郡本属司隶校尉管辖,当时的司隶校尉钟繇,是曹操的亲信,所以河东郡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

    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并州属于袁氏的势力范围。

    而当时黄河西岸的关西地区,属于马腾、韩遂的势力范围。

    在曹操与袁氏争锋的时代,袁曹双方都想得到关西马腾、韩遂的支持。

    袁绍一方,要想与马腾、韩遂势力接触,就必须争夺河东郡。

    所以,并州刺史高干委派郭援为河东太守,带兵进攻河东,试图赶走朝廷任命的河东太守王邑。

    钟繇争取到了马腾、韩遂的支持,率兵反击,杀了郭援,击退了袁氏的部队,河东暂时安定下来。

    河东太守王邑,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河东百姓的爱戴。

    但他却不是曹操的亲信,心向朝廷,不一定事事都听曹操的。

    曹操为了防止并州刺史高干的势力向西与马腾韩遂、向南与刘表接触,就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河东郡的控制。

    所以,尽管王邑深得民心,也必须把他调开,另派一位亲信担任河东太守。

    曹操要求荀彧推荐一位像西汉萧何、东汉寇恂那样能独当一面的人才,镇守河东。

    荀彧仍然推荐了杜畿,说他“勇足以当大难,智能应变”。

    当时,杜畿正在赴西平太守的路上,曹操就派使者乘快马,把杜畿追回来,改道河东就任太守。

    艰难上任汉朝的郡守,权力很大,等于是镇守一方的诸侯,原太守王邑当然不愿意被征调离职,他采取了几套手段来对抗。

    一方面,派了几千兵马,阻断黄河渡口,不让杜畿入境上任;另一方面,派部下卫固和范先,分别去找钟繇谈判,表达民意,要求把王邑留下来。

    王邑等人以为只要反映出民意,就可以取消这次征调。

    钟繇理所当然地不会同意卫固和范先的请求,反而严令王邑尽快交出印符,由杜畿接任。

    王邑一气之下,自己带着印符,跑到许都找汉献帝评理去了。

    钟繇是一个很有手段的人,他请求曹操派夏侯惇的大军,消灭卫固和范先的部队,为杜畿的上任扫清障碍。

    杜畿这时说了一段很有名的话,表达了他的爱民思想。

    他说:河东郡有三万户居民,大家都希望安居乐业,并不是都想跟着卫固作乱。

    如果大兵入境,河东百姓就会被卫固胁迫,死战抵抗。

    如果夏侯将军不能取胜,那河东这一带的局势就乱了,再也无法控制;如果能够取胜,那么河东的百姓就会丧失殆尽。

    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反对朝廷,只是打着老太守的旗号拒绝新太守,并不敢真的杀害新太守。

    我不带兵马,单车上任,他们不敢和朝廷翻脸,只能假意接受我。

    我在河东待上一个多月,就能想办法制伏他们。

    于是,杜畿不等大军到来,自己绕道黄河郖津渡,进入河东境内,单车上任。

    河东郡掾卫固,与杜畿是老朋友,早就认识,有几分情面在。

    而中郎将范先,却和杜畿没有交情,一见面,就动了杀害杜畿的念头。

    范先对卫固说:“想当老虎,却害怕吃人肉,那算什么老虎?现在不杀杜畿,必有后患。”

    卫固却犹豫不决。范先为了警告、威胁杜畿,陆续杀害了郡主簿等三十几位下属官吏。

    杜畿呢,此时一味地装孙子,唯唯诺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

    卫固见杜畿软弱可欺,也就取消了杀心,对范先说:“杀了他,没有什么意义,反而会招来世人的唾骂,说我们杀害长官。看样子,我们是能控制他的,还是留着吧。”

    范先同意了,于是举行上任典礼,奉杜畿为河东太守。

    杜畿为了进一步麻痹卫固和范先,郑重地表态:“卫氏、范氏是河东的名门望族,郡里的大小事务,全要仰仗你们二位,我只是坐享其成罢了。但是,国家有国家的规矩,上下级的礼节不能废弃,有什么事,大家要一起商量才是。”

    卫固和范先都表示同意,杜畿于是给他们正式的任命,以卫固为都督,兼任郡丞和功曹;而全郡三千多名将校士兵,全由中郎将范先统领。

    这等于是把全郡的实权全都给了卫固和范先。

    这两人放了心,便不再提防杜畿。

    杜畿能够在刀光剑影中保全性命,除了自己的智谋外,钟繇的外部支持也不可忽视。

    钟繇和夏侯惇即将到来的大兵,使卫固和范先不敢在短期内向杜畿动手。

    瓦解豪强卫固、范先既然掌握了河东的实际权力,为了自己以后的安全,也为了在乱世中有所作为,他们就必须扩大军队。

    杜畿呢,不能公开反对,就用了一个阴损的招数,对卫固和范先说:“如果你们想干大事,就必须争取民心,让百姓支持你们。现在公开征兵,百姓们肯定认为快要打仗了,心里害怕。兵还没有征到,百姓们就先逃亡了。不如动用钱财,不动声色地,陆续招募士兵。百姓们谁想要钱,谁就来当兵。”

    卫固、范先两个大家族,都是很有钱的,就同意了这个办法。

    招兵时,各处的将校,为了多吃空饷,都大肆舞弊,多报名,少招兵,乱哄哄地闹了几十天才停止。

    卫固和范先花了许多钱,实际上没有征到多少兵。

    接着,杜畿又给卫固出了一个歪主意,他说:“人都是最顾家的,咱们手下这些将校掾吏,平时回不了家,心里都很埋怨。不如给他们放放假,有事时再召集,也不会太困难。这是团结人心的一个办法。”

    糊涂的卫固为了收买人心,又同意了。

    这样,卫固和范先的心腹爪牙就被杜畿成功遣散了。

    而杜畿本人,私下里又做了许多说服工作,悄悄团结了一批支持自己的人。

    不久,河东郡周边地区的战乱就开始了。

    白骑军进攻东垣,高干军进入濩泽。

    各郡的情况都比较糟,上党郡,各县长吏被杀;弘农郡,太守被囚禁。

    而在河东郡,卫固等人准备起兵响应高干,但将校已散,匆忙之间召集不起来。

    太守杜畿呢?

    知道各县会支持自己,便带领亲信数十骑,逃离郡城,找了一处坚固的县城拒守。

    全郡各县吏民纷纷向杜畿那里集中,团结应变。

    几十天内,杜畿就召集了四千多人马,实力雄厚。

    卫固和范先带着自己的兵,伙同高干和张晟的部队进攻杜畿,不能取胜,又跑到各县抢掠,也没有什么收获。

    不久,曹操派的大兵到来,高干和张晟败走,卫固和范先被杀。

    在杜畿的建议下,卫固和范先的党羽被曹操赦免,回家各操旧业。

    河东郡的局势,就算是平定了。

    河东郡没有经历太严重的战乱,早早地安定下来,人口、财产损失都不大。

    杜畿便开始行使其太守的权力,带领百姓恢复生产。

    为政有道杜畿的为政之道,结合了儒、道两家的特点,既宽惠爱民,又清静无为。

    就以诉讼来说,他秉承孔子“必也无讼乎”的观念,尽量地为百姓讲道理,做说服和调解工作,不厌其烦,劝涉讼的百姓回家反思,寻求解决之道。

    如果不能服气,可以再到官府,听太守讲道理。

    这样,就激发了百姓的良知,父老们都自责道:“有这样爱民的好太守,我们为什么不听他的教诲呢?”

    于是,百姓之间的纠纷、诉讼越来越少,社会也安定了。

    杜畿经常到下属各县巡视,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就下令免除他们的徭役,鼓励他们好好劳动,好好生活。

    在农业生产方面,杜畿督促百姓,努力耕织,多养牛马。

    就连养鸡养猪养狗这些小事,杜畿都非常关心,定有章程。

    河东郡的经济很快就搞上去了,百姓们辛勤务农,丰衣足食,官府也积蓄了大量的粮草。

    解决了吃饭问题,杜畿又开始提倡教育。

    因为处在乱世,军事不可不讲,他就在冬天农闲时,召集青壮年男子搞军训。

    另外又开设学校,亲自担任教授,传授儒家经典,在全郡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社会风气有了很大的转变。

    河东有一位名儒叫乐详,曾经协助杜畿搞教育。

    后来,杜畿把乐详推荐到朝廷,担任博士。许多年后,河东郡的儒士特别多,人们认为,这都是杜畿教化的结果。

    关西的韩遂、马超作乱时,附近的弘农、冯翊各郡县都有归附行为。

    而河东郡与韩遂马超的地盘相邻,百姓却没有异心,仍然安居乐业。

    曹操驻军蒲坂,与敌军相持多日,军粮全由河东一郡供应。

    等曹操削平叛乱,得胜班师时,河东郡积蓄的粮食还剩余二十多万斛。

    曹操非常激动,下令表彰杜畿。

    曹操征汉中张鲁时,从河东调发五千名民夫运粮,民夫在路上自相劝勉:“人总免不了一死,可不能辜负了我们府君!”

    在千里运粮、艰苦转战中,五千名民夫没有一人逃亡。

    后来,曹操表彰道:“过去萧何平定关中,寇恂平定河内,您也有他们那样的功劳,即将授予您纳言的职位。但是又考虑到河东郡是我的股肱要地、充实储备的所在,占据那里就足能控制全国,所以还要麻烦您去那里坐镇。”

    当时,杜畿不仅爱民如子,为政有道,而且不避权贵,品德高尚。

    平虏将军刘勋是曹操的亲信,朝廷大员没有人不怕他、不趋奉他的。

    刘勋知道河东富足,又盛产大枣,就写信叫杜畿给他送些枣子,杜畿再回信中婉言拒绝。

    后来,刘勋谋反被诛,家也被抄了,曹操看到了杜畿给刘勋的回信,感叹道:“杜畿可谓‘不媚于灶’者也。”

    魏国曾经下令,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婚配生育。

    各郡的太守们,为了在皇帝面前表现政绩,就想尽量多地征集本地寡妇。

    有些寡妇已经再婚了,他们也要把人家拆散。

    一时间,妇女们背井离乡,怨声载道。

    杜畿在河东,也必须遵守朝廷的法令,但他只征集那些真正的寡妇,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

    后来,杜畿升官到朝廷,赵俨继任河东太守,送的寡妇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以前你送得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

    杜畿正颜厉色回答道:“我以前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赵俨征集的,都是活人妻!”

    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

    一世清名杜畿在河东郡,共当了十六年太守,史书评价其政绩为“常为天下最”。

    曹操被封为魏王后,曾经任命杜畿为尚书,但因为河东郡位置重要,仍然命杜畿回任河东太守。

    曹丕继任魏王后,给杜畿赐爵关内侯,又拜为尚书。

    曹丕称帝后,杜畿进封为丰乐亭侯,邑百户,任司隶校尉,后来又升为尚书仆射。

    曹丕出征时,杜畿常留守京师,算是曹魏的重臣了。

    有一年,曹丕命令杜畿监造御楼船。

    造成之后,杜畿亲自到陶河试船,不幸遇到风暴,溺水而亡,时年六十二岁。

    曹丕非常悲伤,在诏书中写道:“夏朝的水官冥勤劳地工作而死在水中,后稷勤劳地播种百谷而死在山上;已故的尚书仆射杜畿,在孟津试航,以至翻船沉没,这是忠心的极致,朕实在为他痛惜。”

    称赞杜畿和古代的名臣冥、稷一样光荣殉职。

    赵俨,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建安二年,投靠大将军曹操之后,起家朗陵县令。

    赵俨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性格。

    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昌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

    当时的各路群雄,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竞相招揽天下英才,而这些贤达学士,为展示自己的雄才大略,实现安邦定国的夙愿,也以谨慎的态度来抉择自己满意的投靠对象。

    赵俨看到当时各路军阀混战不休,一时找不到自己可以投靠的对象,为避战乱,举家迁到荆州。

    在此结识了客居在那里的杜袭和同乡繁钦,三人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

    当时,割据荆州的刘表,素闻赵俨、杜袭、繁钦之名,刻意对他们进行笼络,并以贵宾之礼对待他们三人,多次请他们入仕。

    赵俨通过观察,认为刘表目光短浅,虽然显赫一时,但终难成就大事,坚辞不就,同时劝说在刘表面前炫耀文才的繁钦远离刘表,以免抱憾终生。

    公元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并接受枣祗的建议实施屯田制以后,赵俨就对繁钦说:“镇东大将军曹操应时顺世,必能匡济华夏,我知道我的去处了。”

    于是就同杜袭、繁钦等人一起举家北还。

    公元197年,赵俨二十七岁,带着老弱家小投奔曹操,曹操上表汉献帝,任命赵俨为河南确山县令。

    在确山,县内有许多强横狡诈不守法纪之徒,为非作歹,猖獗一时。

    赵俨就把歹徒头目抓起来关进监狱,立案审查后,定为死罪。

    赵俨又上表郡守,请求把这些人都放了,以此恩威并著。

    公元200年,曹操同袁绍在官渡,展开了一场大决战。

    袁绍拥有河北的青、冀、幽、并四州,精兵十余万;而曹操仅有兖豫二州,军队只有三万。

    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很大,袁绍又派使者引诱招降豫州各郡,各郡大都听从他的调遣。

    只有阳安郡不为所动,但都尉李通又急于向老百姓征收税款。

    赵俨面见李通说:“今天下动荡不安,各郡先后反叛,有心归附朝廷的地方再征收户税绵绢,恐怕会引起民怨。况且远近都有忧患,这些都不能忽视呀。”

    李通说:“袁绍和大将军曹操相持不下,军情紧急,左右郡县又纷纷背叛。假如我们再不征收户税绵绢运往朝廷,那些爱探听消息的人一定会说我们是见风使舵,别有企图。”

    赵俨说:“事情也正如您考虑的那样,然而还是应当权衡利弊,暂缓征税,我愿帮您解决这个难题。”

    于是,就给荀彧去信说:现在阳安郡应该把征收的绵绢送往朝廷,但是道艰路险,必招致敌寇的袭扰,眼下百姓穷困,周围邻近的郡县一同反叛,我们阳安郡也面临倾覆,易如反掌。

    这可是关系一方安危存亡的紧要关头啊。

    况且本郡百姓执守忠节,虽处险境依然不生二心,对微小的善事也一定要有所奖赏,那么心怀忠心的人就会再接再厉,肝脑涂地。

    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藏富于民安抚于民。

    我们觉得朝廷应该怜惜抚慰本郡的百姓,将已经收的绵绢全部退还给他们。

    荀彧答说:“我即刻将此事上报曹操,公文下发你郡。将绵绢全数退还百姓。”

    阳安郡的吏民听到这个消息,上上下下,欢天喜地,人心安定,更是执守忠节。

    以后赵俨入朝任司空掾属主簿。

    而后赵俨又协助李通率领阳安郡军民,平息了流窜于淮河与汝河之间的流寇,使阳安成为屏护许昌的坚固堡垒,免去了曹操同袁绍决战的后顾之忧。

    调和诸将当时张辽、乐进和于禁分别屯驻于长社、阳翟和颍阴,他们彼此之间由于功高位显而互不服气,多次共事都不愿互相协助。

    曹操就任命赵俨为参军,参与张辽、乐进、于禁三军军事。

    赵俨运用规劝、疏导的方法消除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终于使三位大将消除积怨,保证了军队的团结。

    因赵俨治军有方,从此经常被任命为都督护军,统率协调曹操的高级将领出外征伐。

    公元208年,曹操征讨荆州,派赵俨兼任章陵太守,并提升他为都督护军,监领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路人马。

    后又担任丞相主簿,调任扶风太守。

    公元211年,曹操击破关中十一路联军后,把原来在韩遂、马超手下当兵的五千多人,交给平难将军殷署等人统领,任命赵俨为关中护军,统率各军。

    其间羌兵多有侵扰,赵俨率殷署等一直追到新平,大破羌人。

    有个被招募来屯田的外地农民吕并自称将军,聚集党羽抢占了陈仓,赵俨又率领殷署等对他们发起进攻,贼寇被消灭了。

    当时,朝廷下书传令给赵俨,命他派一千二百名士兵前往汉中协助驻守,赵俨便让殷署负责监督护送。

    被选中的士兵不忍和自己的妻子老小分离,个个愁容满面。

    殷署带兵出发刚走了一天,赵俨担心士兵有变,就亲自追到斜谷口,挨个慰劳士兵,又再三叮嘱告诫殷署,然后才返回,借宿雍州刺史张既的家里。

    殷署带兵又往前走了四十里,士兵果然叛乱,殷署一时间也不知去向,吉凶未卜。

    而跟随赵俨一起来的一百五十名步兵、骑兵,又都和叛乱士兵同在一个军营里共过事,有的还是姻亲。

    得知消息后,个个惊慌失措,披上铠甲,拿起兵器,一时间乱哄哄的。

    赵俨打算追上去平定叛乱,但张既等认为:“如今本营士兵也不安稳,你一个人去无济于事,还是探听一下消息再说。”

    赵俨说:“我虽然也怀疑本营的士兵和叛乱者同谋,一听说出发的士兵叛乱,也会跟着叛乱。可还有些士兵不愿叛乱却又举棋不定,应该趁他们犹豫之时,赶快去安抚。况且作为主帅,既然不能平定叛乱,就是身受祸难,也是命该如此呀!”

    于是,毅然前往。

    走了三十里后,赵俨让士兵放马休息,然后招集所有随从,向他们论说成败,晓以利害,诚恳地安慰鼓励他们。

    士兵们异口同声、慷慨激昂地说:“生死都愿跟随护军,决无二心!”

    赵俨带兵继续前进,来到先行的各营,让主将各自召集检束部属,将聚集叛乱的八百余人,分散在原野里,只把其中带头闹事者抓起来治罪,其余一概不问。

    各郡县听到这个消息,也把收容的逃兵给放了,于是这些人也都相继回营归降。

    赵俨向朝廷密告:“速请派大将前来我营,再请派朝廷旧兵镇守关中。”

    曹操接到报告,派将军刘柱带领二千人前来支援赵俨,等他们一到营地就把原来的士兵发往汉中。

    不料,走漏了消息,各营士兵胆颤心惊,怎么安抚也不成。

    赵俨就对众将士说:“咱们这里朝廷的旧兵本来就少,东面的援兵又未及时赶到,因此各营不少士兵正在图谋叛乱,若真发生叛乱,结果不堪设想。

    应该乘他们犹豫不决之际,及早解决。

    于是当众宣布要留下一千名温良厚道的新兵镇守至中,其余全部派到汉中。

    赵俨又去见有关的主管官员,把各营士兵的花名册按姓名籍贯等重新分类排列,使他们有所区别。

    批准留下的士兵放了心,便一心一意听从赵俨的指挥,那些应该前往汉中的士兵也不敢轻举妄动,赵俨在一天之内便把他们全部送上路,又将留下的一千多人,散布在各营中。

    等朝廷援兵十天后从东面赶来,赵俨才又胁迫催逼把留下来的一千士兵也一起送往汉中,加起来共有万余人。

    公元219年,汉水流域因为天降暴雨而发生了“汉水溢流,害民人”的自然灾害。

    蜀将关羽趁机乘船进攻,擒于禁,斩庞德,将曹仁围困在樊城。

    赵俨以议郎的身份南行去参予曹仁的军事行动,和平寇将军徐晃领兵一同前往。

    到达樊城后,关羽把曹仁围困得更加严密,北路援军也尚未赶到。

    徐晃率领的人马不足以解樊城之围,而众将又催促徐晃赶快出兵救援。

    赵俨就对众将说:如今,敌寇把樊城围困得异常坚固,比积水还要严密,我军步卒势单力薄,而曹仁又被隔断不能同力破敌,仓促出兵救援对内外都不利。

    目前,不如命前军进逼包围圈,暗地里派间谍通报曹仁,让他知道城外救兵已到,以此来激励将士。

    算来北路援军不过十天也会赶到,城内兵将在这段时间内足以据城坚守。

    然后里应外合,发起攻击,敌寇一定会被打败。

    如有救援迟缓的责难,我愿担当责任。

    众将都很赞成,于是一面挖地道,一面用弓箭把书信射入城中通报曹仁,几次互通消息后,北路援军也赶到了城下,各军合兵一处,大战关羽。

    关羽的兵马被打退后,蜀军的舟船仍占据着沔水,樊城与襄阳的水路被隔断不能通行,而孙权乘机袭取了关羽的辎重。

    关羽听到消息后,当即从南路返回。

    曹仁召集众将商议军情,大家都说:“如今关羽处境危急,一定会惊慌失措,乘胜追击定能将他活捉。”

    赵俨说:孙权趁关羽处境困难,想要偷偷断了他的后路,又顾虑关羽回兵救援,怕我军乘他们两军疲惫之机采取行动,因此和我们合作,愿为我们效力,而实际上暂在一旁随机应变,以观胜败。

    如今,关羽已成为孤军,更应留下他作为孙权的心腹之患。

    如果穷追不舍,孙权就会改变想法,怕关羽被打破后我军将攻击东吴,他就会为我军制造麻烦。

    我想,魏王此时也一定在为此而深谋远虑。

    曹仁于是暂缓追击。

    曹操听说关羽败走,惟恐众将追赶,果然急忙派人传令给曹仁,就像赵俨所策划的那样。

    曹丕继承王位后,赵俨官居侍中。

    不久,曹丕任命他为驸马都尉,兼任河东太守、典农中郎将。

    公元222年,赵俨受封为关内侯。

    孙权侵犯边境,征东大将军曹休统率五州大军防御抵抗,征召赵俨为军师。

    孙权退兵后,大军返回,赵俨被封为宜土亭侯,转为度支中郎将,升尚书。

    赵俨跟随曹丕征伐东吴,到达广陵后,重新留任征东军师。

    曹丕驾崩后,曹叡即位,晋封赵俨为都乡侯,食邑六百户,并授权让他去监督荆州的各项军事行动,假节。

    正碰上赵俨患病,未能成行,便重又担任尚书,监督豫州的军事行动,后又转任大司马军师,入朝担任大司农。

    齐王曹芳即位,授权赵俨督监雍州、凉州的军事行动,假节后转任征蜀将军,又担任征西将军,都督指挥雍、凉各军。

    赵俨因年老多病请求返回京师,享年七十五岁,其子赵亭继承爵位。

    司马师兄弟参加葬礼,座上的客人有数百人,而夏侯玄晚到,所有客人都越席来迎接他,司马师因此而厌恶夏侯玄。

    后来,夏侯玄与皇帝曹芳密谋诛杀司马师,事情泄露,司马师对杀不杀夏侯玄,犹豫不决,问叔父司马孚自己的才能能否与制止夏侯玄。

    司马孚说:“以前赵俨埋葬儿子时,你早到,一半的客人迎接你,夏侯玄晚到,所有的客人都来迎接他。以此类推,恐怕你不如他。”

    司马昭流泪请求司马师赦免夏侯玄,司马师说:“你忘了赵司空葬礼上的事吗?”

    于是诛灭夏侯玄三族。

    有一次,李通妻子的伯父在汝南郡所辖的朗陵县犯了法。

    刚正不阿的朗陵长赵俨,为了严肃国法,不负众望,不因罪犯是自己顶头上司的亲戚而宽容,而是公事公办,坚决把罪犯抓了起来,并依法判了“大辟”,即斩首。

    当李通的妻子得知自己的伯父因为犯法被捕并将受戮后,顿时大惊失色,捶胸顿足,哭哭啼啼要李通想办法营救。

    她深知,虽然逮捕判刑的权力在县里,但生杀大权却由郡里掌握,只要李通不批准,她的伯父就不会被杀掉,因此,声泪俱下,苦苦哀求李通出面说情。

    但是,不管妻子怎样嚎哭哀求,李通一点也不动心,就是不答应。

    不久,李通妻子伯父的案子经郡里批准,终于按赵俨的判决,依法斩首了罪犯。

    李通的妻子得知消息后,哭得死去活来,不仅斥责丈夫无情无义,而且对朗陵长赵俨恨得咬牙切齿。

    可是,李通则不然,不仅没有因此而怨恨赵俨,反而十分敬佩赵俨,夸奖他忠于职守,执法不阿。

    并诚心诚意地专程前去找赵俨,和赵俨结成了亲密的朋友。

    坚守大义曹操和袁绍在官渡相拒时,当时许多人写信给袁绍,互通款曲。

    就连李通也曾有派遣使者给袁绍的打算,赵俨对李通说袁绍一定会失败,李通才停止。

    等到袁绍战败后,曹操派人搜查袁绍的军营,唯独不见李通的书信,私下知道一定是赵俨为他画策,于是说:“这一定是赵伯然的功劳。”

    语殊不易四征有配置专门的官厨财籍,迁转之际,没有不带着的。

    而赵俨什么都不带就上车,走到霸上的时候,忘了携带以前常服用的药物。

    雍州官府得知消息后,派人追送杂药材数箱,赵俨笑着说::人们常说‘语殊不易’,我偶然问起所服的药而已,哪用得着亲自送来?”

    于是不取药物。

    征活人妻当时朝廷曾经下令,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婚配生育。

    由于杜畿在河东只征集那些真正的寡妇,所以每年都送得很少。

    后来,杜畿升官到朝廷,赵俨继任河东太守,送的寡妇一下子就多了起来,魏文帝曹丕责问杜畿:“以前你送得那么少,我还以为河东没有寡妇。现在为什么又多了起来?”

    杜畿正颜厉色回答道:“我以前征集的寡妇,都是死人妻。现在赵俨征集的,都是活人妻!”

    曹丕和周围的人一听,脸色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