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柒部:大结局 第2章 何进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整个王朝的兴衰。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中国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有像汉武帝刘彻这样雄才大略的雄主,但是也有被称为历史上最荒淫的皇帝的东汉灵帝刘宏。

    汉灵帝他是东汉第11位皇帝,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在位期间没有让国家得到发展,反而加快了东汉的灭亡。

    他在享乐方面可谓是花样百出,据说他在宫中设立集市,让宫女们在里面进行交易,而他则看到宫女们为买卖而挣得面红耳赤,十分的开心。

    在纵情享乐方面,汉灵帝可谓是花样百出,他命令宫女与狗进行交配,后又让宫中所有的嫔妃和宫女都必须穿着开裆裤,以方便他随时淫乐。

    在宦官当道、皇帝昏聩、朝纲腐败的社会里,处于社会最底层而又为数最多的百姓无法忍受东汉统治阶级的层层盘剥,遂纷纷要通过斗争来推翻东汉政权。

    自建宁元年始,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没有间断。

    中平元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全国各地的农民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起义大军。

    面对国乱,汉灵帝不知所措。中平六年,34岁的汉灵帝去世。

    何进,河南省南阳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

    初以妹妹何氏有宠,拜为郎中,后历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等职。

    黄巾起义爆发时,拜为大将军,总镇京师,发现并镇压马元义的密谋,因功封为慎侯。

    为张大威望,在京师讲武结营,置西园八校尉。

    汉灵帝驾崩后,粉碎了中常侍蹇硕拥立皇子刘协的图谋,听从袁绍之言,博征智谋之士,内借元舅之资,外据辅政之权,独揽朝中大权。

    中平六年,不纳曹操和陈琳的劝谏,阴结军阀董卓来谋诛宦竖。

    事情败露后,为中常侍张让等人所杀,其后代是魏晋高门士族南阳何氏。

    何进出身屠户,早先丧母。其父何真再娶,生有一子二女。后来,何真去世了,何进养育一家五口人。

    因同父异母之妹被选入宫中,成为贵人,并受宠于汉灵帝。

    何进被拜为郎中,随后迁虎贲中郎将,任颍川太守。

    光和三年,何贵人被立为皇后,何进也因此而拜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

    中平元年,由于爆发黄巾起义,何进被任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五营士驻扎于都亭,修理器械,以保卫京师。

    黄巾首领张角的部下马元义密谋在雒阳起兵,何进将其破获,因此功而进封慎侯。

    中平四年,荥阳贼几千人暴动,攻打焚烧郡县,杀中牟县长,诏命何进的弟弟河南尹何苗抗击,何苗击败群贼,平息暴乱还京师。

    诏派使者至成皋欢迎,授命何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中平五年,天下的形势更为混乱,望气的人认为京师会有大兵,两宫流血。

    大将军许凉、假司马伍宕对何进说:“《太公六韬》有天子将兵事,可以威镇四方。”

    何进认为很有道理,入朝将此事汇报给汉灵帝。

    汉灵帝同意,诏令何进大发四方兵,讲武平乐观下。

    盖了一大坛,上面建十二层五彩华盖,十丈高,坛的东北建小坛,再建九层华盖,九丈高,横列步兵,骑士几万人,结营为阵。

    汉灵帝亲自出来检阅,驻大华盖下,何进驻小华盖下。

    礼毕,汉灵帝身披甲介马,称“无上将军”,绕阵三圈而还。诏令何进率领全军驻观下。

    这时设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

    汉灵帝认为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别亲信他任用他,以为元帅,督率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也归他领导。

    蹇硕虽然在朝廷专掌兵权,但还有些害怕忌妒何进,于是与各常侍共说汉灵帝,要他派何进西击边章、韩遂。

    汉灵帝听了他们的,赏赐何进兵车百辆,虎贲斧钺。

    何进暗中知道这是阴谋。

    于是上奏请派袁绍东击徐、兖二州兵,要等袁绍返回来,就出兵,借此拖延时间。

    何皇后生大皇子刘辩,王美人生二皇子刘协。

    灵帝欲废长立幼,但由于自己病重,要宦官小黄门蹇硕帮助刘协,并设立西园八校尉分何进的军权。

    蹇硕也因此欲除去何进来立刘协为帝。

    中平六年,汉灵帝驾崩,蹇硕计划在何进入宫时杀之,但在蹇硕司马潘隐的暗示下,何进称病不入。

    由于没有除掉何进,刘辩被立为帝,何太后临朝,何进与太傅袁隗辅政,录尚书事。

    何进久知宦官为天下所共疾恶,加以痛恨蹇硕阴谋害他,等掌握朝廷大权,就暗中布置诛灭宦官。

    袁绍也久有谋划,使何进亲客张津劝何进说:“黄门常侍权重已很久了,又与长乐太后专通奸利,将军应当选拔贤良的人才,整顿天下,为国家除害。”

    何进认为说得对。又袁氏累世宠贵,得到海内的人拥护。

    袁绍善于养士,豪杰之士愿为他所用。

    他的从弟虎贲中郎将袁术也尚气侠,所以都厚相结纳。

    因此更广泛地征聘智谋之士逢纪、何颙、荀攸等,与他们结为心腹。

    蹇硕怀疑不安,与中常侍赵忠等写信说:大将军兄弟执政专权,现在与天下党人谋划诛杀先帝左右亲近的,消灭我们这些人,只因为我统领禁兵,所以暂时犹豫不决。

    现在应当共同把上阁关闭,急捕杀之。

    中常侍郭胜,何进同郡人。何太后与何进的贵幸,郭胜出了力,帮了忙。

    所以郭胜亲信何氏,于是与赵忠等商议,不依蹇硕的计策,并且把蹇硕的信交给了何进。

    何进使黄门令逮捕蹇硕,将其斩杀,自己统率其驻兵。

    袁绍又劝说何进:从前窦武想诛杀内宠而反为所害,是因为他说的话漏泄出去了,五营百官服从宦官,害怕宦官。

    现在将军有大舅这样的重要地位,兄弟同统率劲兵,部下将吏又都是英俊名士,乐于尽力报命,事情在于掌握,这是天助的时机啊。

    将军应当为天下除害,名垂后世。

    虽周朝的申伯,也不算什么!

    现在人主的灵柩在前殿,将军受诏统率禁兵,不应该随便出入宫省。”

    何进深以为然,于是托病不入陪丧,又不送葬。即与袁绍定计策,并把所定计策告诉了何太后。

    何太后不听,说:“宦官统领禁省,自古到今,汉家老规矩,不可废。况且先帝刚逝世,我怎么堂而皇之与士人共事呢?”

    何进不能违反太后意旨,且想诛杀那些为首的。

    袁绍认为宦官亲近皇上,出入号令,现在如果不全部消灭,以后一定要为害。

    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及何苗多次接受各宦官的贿赂,晓得何进要杀害他们,多次告诉何太后,要何太后庇护他们。

    又说:“大将军擅杀左右亲信,专权以弱皇上。”

    太后怀疑确实是这样。

    宦官在皇帝左右者有的已几十年,封侯贵宠,内外勾结极为巩固。

    何进新当重任,素来也忌惮他们,虽外有大名,而心中不能决断,所以事情久不能定下来。

    袁绍等又为何进谋划,多召集四方猛将及大批豪杰,使他们都引兵向京城,威胁何太后。

    何进同意。

    典军校尉曹操听到袁绍的谋划,嘲笑道:阉竖之官,古今宜有。

    但世主不当,假宦官以权宠,使局面至于此。

    既然治宦官的罪,当诛元恶,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召外将董卓呢?

    何大将军诛杀宦官的事情,必然会泄露。

    我看,这个事情要失败啊。

    主簿陈琳也劝谏说:《易》称‘鹿放走了,就不可捕得了。’俗话说:‘蒙着眼睛捕雀。’

    微小的东西,尚且不能用得志来欺骗它,何况国家大事,岂可用诈来取得呢。

    现在将军总皇威,掌握兵权,龙骧虎步,或高或下,全在您的心中。

    这好比烧着火炉子燎毛发,有什么为难?

    合于道,违于经,为天人所顺。反抛弃利器,寻找外援。

    大兵集合起来,强的为雄,这是所说的干戈倒拿,把柄给别人,功决不成,徒徒地成为乱恶的台阶。

    何进不听。

    因此西召前将军董卓驻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发动他所在郡的强弩手,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光照得城里通红,都说要诛杀宦官。

    何太后还是不同意。

    何苗对何进说:开始我们一路从南阳来,都因贫贱,依靠宫中获得贵富。

    国家的事,也不容易!

    倒了的水不可收回的,应当好好考虑,应与宫中保持友好。

    何进的意思更加狐疑。

    袁绍担心何进改变主意,于是威胁他说:“互相结合的形势已经露出来了,事情不办,就要发生变故,将军还等待什么,为什么不早决定呢?”

    何进于是用袁绍为司隶校尉,持符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派洛阳方略武吏监视宦官,使董卓等驰驱驿上,准备进兵平乐观。

    何太后害怕起来,罢退全体小黄门,使还里舍,只留何进平素亲近的人,守卫省中。

    诸常侍小黄门都去何进那里请罪,听何进怎么处置。

    何进对他们说:“天下纷纷扰扰,正是诸君为害啊!如今董卓很快就要到了,诸君为什么不早日各就国呢?”

    袁绍劝何进就在这时处决他们,一而再,再而三,何进不许。

    袁绍又写信告各州郡,假传何进的意旨,使逮捕宦官亲属。

    何进筹谋太久,事情泄漏,宦官害怕想变。

    张让的子妇(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向子妇叩头说:老臣得罪,应该与新妇都归私门。

    思累世受恩,现在要远离宫殿,恋恋难舍,请再一次进宫,能够暂时看望太后、皇上颜色,然后回去,死也无遗憾了。

    子妇对舞阳君说,舞阳君告诉了何太后,于是诏命各常侍都复进宫。

    八月,何进入长乐请求何太后同意,尽诛杀诸常侍以下,选三署郎进宫守宦宫的住房。

    诸宦官互相转告说:“大将军托病不居丧,不送葬,现在忽然到宫中来,想干什么呢?从前窦氏事竟再起吗?”

    张让等又派人窃听,完全听了何进所说的话,于是带领常侍段珪,毕岚等几十人,拿着兵器悄悄地自侧门进,埋伏宫中。

    等到何进出来,便假称太后诏召进。

    何进入坐禁闼,张让等责问何进说:天下大乱,也不仅仅是我辈的罪。

    先帝曾经与太后不和,几乎把太后废了,我们哭泣解救,各人拿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和悦先帝之意,只想依托你何氏的门户而已。

    现在居然要杀灭我们的种族,太过分了吧?

    您说宫中污秽肮脏,公卿以下忠诚廉洁的是谁呢?

    于是尚方监渠穆拔剑斩何进于嘉德殿前。

    张让、段珪等矫诏,用故太尉樊陵为司隶校附,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得诏板,怀疑有假,说:“请大将军出来共同商议。”

    中黄门把何进的脑袋掷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经杀掉了。”

    于是袁绍等人借此机会带兵入宫,将宦官全部杀光。

    而后董卓依先前召令入京,不久即废少帝刘辩,另立刘协,又迫杀何太后,杀何太后之母舞阳君,何氏家族灭亡,东汉最后一个外戚专权势力被铲除,而汉朝也从此走向了战乱。

    何进本为屠夫,因为其妹入宫为皇后,以外戚身份入仕。

    汉灵帝在位时为大将军,率兵讨伐黄巾军。

    灵帝死后,立刘辩为帝,并执掌朝政。

    因宦官蹇硕欲杀何进,被何进发现,将蹇硕杀了。

    后又由于权力之争,鸩杀了董太后。

    对于是否杀掉当权宦官,犹豫不决。

    在袁绍建议下,决定除去十常侍,但不听众人劝告,召董卓带兵入京。

    宦官们知道外兵入京要对付自己,十常侍之首张让设计让何太后召何进入宫,并埋伏了刀斧手五十人于长乐宫嘉德门内,何进中了埋伏,被斩。

    袁绍、袁术、曹操等人闻何进被杀,入宫杀尽宦官,宦戚相争的局面结束。

    但是随后董卓进京,掌握朝政,造成山东诸侯的不满,因此开始了军阀混战的时期,最后造成汉朝的覆亡。

    何进不直接灭了十常侍的原因是:何太后一个女人家,不能出头露面与大臣接触,必须找一个中间人传话,而最得力的,最可信的依然是汉灵帝的这帮宦官,所以何太后拼尽全力也要保护十常侍。

    一方面是妹妹的反对,另一方面十常侍的头目张让曾经有恩于何进。所以何进没有直接灭了十常侍。

    汉灵帝时的宦官集团十常侍,其首领是张让和赵忠。

    他们玩弄小皇帝于股掌之中,以至灵帝称: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

    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

    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当时一些比较清醒的官吏,已看出宦官集团的黑暗腐败,导致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形势。

    郎中张钧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明白指出,黄巾起义是外戚宦官专权逼出来的,他说:张角所以能兴兵作乱,万人所以乐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宗、宾客典据州郡,辜确财利,侵略百姓,百姓之怨无所告诉,故谋议不轨,聚为盗贼。

    中元六年五月,年仅三十二岁的汉灵帝刘宏驾崩。刘宏的尸体还没凉透,一场政变就在他的灵前悄悄展开。

    小黄门上军校尉蹇硕,以有事商量为由,将大将军何进骗入宫中,企图一举刺杀何进,然后拥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蹇硕百密一疏,他身边有位叫潘隐的司马,跟何进有旧交。

    何进刚刚迈入宫门,潘隐以眼神向何进示警。

    何进大惊失色,迅速转身逃出宫外,打马直奔自己控制的军营。

    何进立刻意识到事情不妙,他立刻做出两项决定,一是称病住在军中不出,连汉灵帝的葬礼也不参加;

    接着他又立刻发兵,将各郡国王侯们在京的官邸,全部监视起来。

    暗杀这种事,一旦打草惊蛇十有八九会被蛇咬。

    蹇硕行动失败后满心惶恐,为了抢时间,他不得不向十常侍求助:

    “大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埽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沈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何进的目标不光是我蹇硕,而是我们所有宦官,他现在唯一忌惮的是我手上有兵,你们要跟我一起,想办法捕杀何进!

    结果,蹇硕很衰,第二次被“自己人”出卖,中常侍郭胜、赵忠,把蹇硕的计划,原原本本告诉了何进。

    有十常侍做内应,何进轻而易举地通过黄门令,将蹇硕就地斩杀。

    别以为这件事画上句号了,这场政变才拉开序幕!

    蹇硕一死,何进立刻吞并了蹇硕控制的西园八校尉。

    三国时期最重量级的人物之一,袁绍出场,他立刻怂恿何进:乘着你们哥俩掌兵,立刻斩草除根,把所有的宦官统统杀光!

    何进本来已经被袁绍说动,可惜她的妹妹何太后说什么都不同意。

    结果一边是袁绍不断催何进快动手,一边是何太后坚决不同意。

    在利令智昏的袁绍建议下,何进做出了一个摧毁东汉政权的决定——引董卓入京,威逼何太后诛杀宦官。

    这件事的结果就是,被逼上梁山的宦官们,诱杀了何进,袁绍、袁术等人又血洗皇宫,屠杀宦官两千余人。

    董卓趁京城杀得一片狼藉之际,强行入宫,挟持了皇帝和太后。

    从此政权落入董卓之手,接下来全国各地的讨董运动,事实上造成各地方,都成了军阀割据势力,东汉帝国进入倒气状态。

    蹇硕谋害何进,是这起惊天巨变的起因,那么蹇硕为何要谋杀何进呢?

    其实还真不能怪蹇硕,他是在执行汉灵帝临终前的遗旨:扶立次子刘协登基!

    汉灵帝有两个儿子,长子刘辩由何皇后所生,次子刘协由王美人所生。

    汉灵帝认为长子刘辩轻浮,没有人君威仪,一直想立刘协。

    可是刘辩的舅舅何进手握重兵,汉灵帝心有顾忌,所以迟迟不做决定。

    结果这一拖,拖到自己被阎王爷招生了,只好把愿望寄托在上军校尉蹇硕身上,可惜蹇硕根本不是何进的对手。

    东汉皇帝连续数代绝嗣,像汉灵帝这样,一下子生了俩儿子,且活下来的状况,还是一百多年前的事。

    对皇家来说,本来是可喜可贺的事,汉灵帝为何冒这么大风险,非要废嫡立庶?真的因为刘辩轻浮?

    史书中但凡出现脱离证据,纯道德意义上的人物评价,大多情况下都靠不住。

    刘辩是否真的那么不堪不好说,但是至少,汉灵帝废嫡立庶绝不简单。

    作为皇帝,驾崩前最关注的事情其实只有一个——身后江山的稳固!

    刘辩即位江山会不稳固吗?

    是的,汉灵帝已经从祖先及自己的经历,看透了一个本质:不摆脱豪门士族集团的控制,皇帝永远是傀儡,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何氏一族,让他彻底失望!

    东汉自开国以来,一直由几大功臣势力家族,与皇帝平分治国之权的模式,亦称皇权与豪门士族共治天下的模式。

    这个模式的建立,与光武帝刘秀,与功臣势力的合作渊源有关,虽然东汉帝国由此得以建立,但后世皇帝的权力,始终遭受豪门士族的掣肘。

    盛行于东汉的外戚势力,其实都是豪门士族集团的代言人,几大家族轮流站在帝国权力的最顶峰。

    从第三位皇帝汉章帝之后,每一位皇帝都是幼年登基,大权旁落。

    以汉灵帝为例,他十一岁即位,权力却完全掌握在皇太后窦妙,和大将军窦武手上。

    窦氏在“九月辛亥政变”中被灭族后,汉灵帝被塞进来一位皇后宋氏。

    很显然,这是豪门士族集团新一轮控制皇权的手段。

    史书上说,宋皇后无辜被废,虽说是事实,可背后所透露的信息,远非道德审判所能涵盖。

    我们从汉灵帝在废掉宋皇后,改立何氏的举动,分明可以窥视到他力图摆脱豪门士族集团掣肘的迫切心情。

    何氏被立为皇后,创下了东汉的历史,她是唯一一位出身寒门的皇后。

    何氏祖上的职业是屠户,属于手工业者范畴,士农工商,仅比商人高一点。

    何氏被立之后,汉灵帝立刻着力提拔何进、何苗兄弟,其意图无非是借外戚势力,对付豪门士族集团。

    请注意,虽然都是外戚,但何氏这个外戚,与窦氏、梁氏、宋氏、马氏等外戚不一样,何氏与豪门集团之间泾渭分明,没有任何交集,更没有利益瓜葛。

    所以,何氏可以成为皇权的拥趸。

    当然,这只是汉灵帝个人的政治图谋,他看似精妙一步棋,却被豪门集团轻易破解了——他们迅速渗透,将何进拉进豪门集团势力范围。

    何进这个人,虽然出身寒微,但是对士族集团存在天然的敬仰,他在任大将军期间,大量启用社会名流,甚至起复了党锢之祸中被废黜的党人。

    何进为何主动向士族集团靠拢?

    士农工商啊,社会最尊崇,最高人一等的阶层,谁不向往?

    何家今天是外戚,明天还是外戚吗?脱离了外戚身份后,难道再去杀猪?

    所以,外戚与士族集团的媾和几乎是必由之路,汉灵帝对何进的期望,太一厢情愿。

    何进的“背叛”让汉灵帝大失所望,毫无疑问,将来刘辩登基,帝国权力的结构,必将又回到以外戚为首的豪门士族,掣肘皇权的老路。

    所以,刘辩不能登基。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已经被何皇后鸩杀,王氏比何氏更要“寒门”,刘协可以不受士族集团控制。

    这才是汉灵帝废嫡立庶的目的,饱含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