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21章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是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哲学观点论,出自儒家文化的《中庸》。

    中庸之道是人生的大道,事业成功、生活与健康的根本理论,古代官员,大多奉行中庸之道。

    中不偏,庸不易。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

    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以长存,人的健康就得以保障。

    人要拥有一技之长,做一个有用的人才;又指人要坚守自己的岗位,要在其位谋其职。

    欧阳歙是个读书人,学问很高,是当时著名的大儒,世代家传《尚书》,学生遍布天下。

    王莽新朝时任长社宰,后投奔更始帝政权任原武令,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后,先后担任河南尹、汝南太守等职。

    韩歆去世后,刘秀就提拔欧阳歙担任了大司徒。

    谁知道,欧阳歙是个伪君子,被刘秀知道了他原本是个贪官。

    当年,欧阳歙在担任汝南郡(河南省平舆县西北射桥乡)郡长时,测量田亩作弊,贪污千余万钱。

    刘秀知道后,勃然大怒,马上逮捕下狱,准备处死欧阳歙。

    让刘秀没想到的是,欧阳歙果然学生遍布天下,他的学生们一听说刘秀要处死欧阳歙,纷纷集结在皇宫门外请求皇帝饶恕欧阳歙一命。

    一时间居然聚集了一千多人,甚至有人自处髡刑(剃光头发)和剃刑(剃光全身毛发)。

    还有学生请求代替老师欧阳歙一死。

    但刘秀丝毫没有动摇,欧阳歙最终还是死在狱中。

    欧阳歙去世后,戴涉接替成为新一任大司徒。

    他比前两任大司徒要好一点,就是他做了近三年的大司徒。

    之前韩歆做了不到两年,而欧阳歙仅仅只做了十个月。

    当了三年大司徒的戴涉以为可以平安着陆,谁知道还是马失前蹄。

    他被卷入了一件官员盗窃的案子,而这么官员刚好是戴涉举荐的,所以,他受到牵连入狱,最终死在狱中。

    短短几年内,接连三位大司徒相继被杀,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

    但总不能让大司徒一直空缺出来,于是刘秀就想到早前因病退休的张湛来担任大司徒一职。

    谁知张湛一听刘秀要自己当大司徒,想到前三位的下场,结果当场吓尿了。

    为了不当这个危险的大司徒,他甚至不惜拖着“病恹恹”的身体来到朝堂之上面见皇帝,反复强调自己真的有病在身,实在没有能力处理政事。

    看到他如此推卸,刘秀只好作罢。

    谁知道,刘秀接连诛杀三位宰相后,导致朝中竟没人敢担任大司徒一职,这也实属无奈。

    看来这个职位确实比较邪乎。

    张湛,一举一动都有定规,深居家中,必定修饰仪容,即使对待妻儿,也像严肃的父母。

    遇到乡亲,言谈谨慎表情庄重,三辅一带的人都认为他是榜样。

    有人说张湛虚伪做作,张湛听到以后笑着说:“我确实是在做作,但别人都是为了干坏事而做作,只有我是为了行善而做作,难道不可以吗?“

    汉成帝、汉哀帝时代,张湛担任俸禄二千石的官职。王莽当政时,历任太守、都尉。

    建武初年,担任左冯翊。在郡中建立制度礼仪,设立教令,政治教化得到普遍推行。

    后来请假回平陵,望见县府大门就下马步行。

    主簿劝他:“您地位尊贵德高望重,不应该自轻。“

    张湛说:孔子在乡亲们面前,也总是恭敬和顺的。在家乡,应该尽到礼数,怎么能说自轻呢?

    建武五年,任光禄勋。光武帝刘秀上朝时,有时面露倦容,张湛经常指出他的过失。

    张湛常骑白马,光武帝每次见到张湛,就说:“白马生又要进谏了。

    建武七年,张湛因病请求退休,授光禄大夫,代替王丹为太子太傅。

    建武十七年,光武帝废黜皇后郭圣通,张湛就推说病重不能上朝,授太中大夫,住在中东门馆舍,所以当时的人称他为中东门君。

    光武帝多次慰问赏赐他。后来大司徒戴涉被杀,光武帝强令起用张湛来取代戴涉。

    张湛来到朝堂,小便失禁,就自己陈述病情严重,不能再担任朝廷政务,光武帝也就只好作罢。

    后来又过了几年,张湛死于家中。

    自新末大乱到天下再次一统,历经近20年的时间,此间百姓伤亡惨重,战死和病饿而死者不计其数,到刘秀再次统一天下之后,天下人口是“十有二存”。

    为了使饱经战乱的中原之地尽快的恢复和发展,建武二十七年,功臣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灭之,立“万世刻石之功”。

    刘秀下诏,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

    使得自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实行轻徭薄税,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发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

    罢免贪官污吏,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光武帝还大力裁撤官吏,合并郡县,这样极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到刘秀统治的末期,人口数量达到了两千多万,增长了一倍还多,经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历史上称其统治时期为光武中兴。

    不过刘秀并未自满,后来又以日食为由要求百官上书言事时不得称自己为“圣”。

    当时南阳郡新野县的阴丽华美貌庄重,刘秀早年就有“娶妻当得阴丽华”的愿望。

    昆阳战后次年,刘秀乃如愿娶阴氏为正室。

    婚后次年,刘秀为巩固与真定王刘扬的联盟,再娶刘扬甥郭圣通并以之为正室,亦宠之。郭氏与阴氏并为刘秀生下五子,及刘秀即位之初,并为贵人。

    建武二年因阴氏族小辞后,郭氏因得立为皇后,其长子彊遂立为皇太子。

    刘秀因此甚感有愧于阴氏,益加宠遇。至建武十七年,光武乃废郭氏,立阴氏为后。

    建武十九年,刘秀又以阴氏长子东海王阳聪敏有君人之度,皇太子彊又上表辞位。乃废彊为东海王而以阳为皇太子。阳改名庄,即日后之汉明帝。

    建武中元二年二月戊戌日,刘秀在南宫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岁。

    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

    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

    刘秀死后不久,其子刘庄继位,于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刘秀于原陵。

    光武中兴或称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

    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

    经济上解放生产力,曾颁布释放奴婢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

    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

    放免刑徒为庶民,用于边郡屯田。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刘秀谥号为光武,所以称此时期为光武中兴。

    绿林、赤眉大起义推翻新莽政权后,很快又陷入了混战状态。

    更始帝刘玄进入长安大封功臣,并醉心于皇帝的生活,整日饮酒作乐。

    此时,赤眉军另立刘盆子为帝,并整顿军队,加紧向长安进军。

    当绿林、赤眉两支起义大军各立天子、相互混战之际,刘秀乘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中国,重建了汉室天下。

    25年六月,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年号建武,称光武帝。

    刘秀称帝后,基本控制了中原要地,但各地仍然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

    光武帝根据形势,决定先集中力量消灭对中原威胁最大的关东武装势力,再挥师向西各个击破。

    不久,攻克洛阳,并迁都洛阳,用了四年时间,就将关东地区各个割据势力全部铲除。

    在平定关东割据势力的同时,在关中开始平定赤眉农民起义军。25年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推翻了更始政权。

    建武二年,光武帝派邓禹在关中与赤眉军交战多次,大大削弱了赤眉军的力量,但汉军方面也损失很大。

    于是光武帝又派善于治军、作战稳健的冯异率军前往支援。

    公元27年2月,冯异在崤底做好埋伏,引诱赤眉军深入,然后发动突然袭击。

    赤眉军阵脚大乱,80000多人被迫投降。

    接着,光武帝亲率大军,在宜阳拦截折向东南的赤眉军,将其全部歼灭,赤眉军首领樊崇等10余万人投降。

    至此,光武帝终于将持续战斗了10年多的赤眉农民起义军镇压,取得了关中地区,于是开始了下一步的战略:西图陇、蜀,统一全国。光武帝根据形势,制定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

    到公元36年底,光武帝彻底平定巴蜀,取得了统一战争的最后胜利。

    光武帝完成了统一大业,恢复了汉室的统治。

    由于连年征战,使光武帝对战争产生了厌恶之心,而且他也深知天下百姓久遭战祸,财物耗尽,天下太平是众心所向。

    因此,在陇中蜀地平定之后,光武帝决定致力于发展社会经济,安抚周边少数民族。

    光武帝以优待功臣贵戚为名,赐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禄,而摘除其军政大权。

    光武鉴于西汉前期三公权重,权柄下移,虽设三公之位,而把一切行政大权归之于设在中朝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尚书台。

    到了东汉后期,有权势的大臣多加“录尚书事“的职衔,从而权柄再度下移,尚书台又蜕变为权臣专政的工具。

    光武帝认为“天地之性为人贵。“

    新莽末年,群雄并起,光武帝能使天下归心,他的人为贵思想起了不小作用。他不妄杀生灵。

    23年,他奉刘玄之命,持节行巡河北,进至邯郸时,故赵缪王的儿子刘林劝光武帝说:赤眉军正在河东地区,只要决开黄河大堤放水淹灌,百万之众的赤眉军就可成为水中之鱼。

    光武帝没有同意,保全了百万生灵。他善待降卒。

    23年秋,光武帝军大破铜马军之后,光武帝非但没有杀投降的铜马军的一兵一卒,反倒封他们的首领为列侯。

    投降的人还是不放心,光武帝就命令他们各自回本营统领军队,而自己轻装简从巡行各部阵地。

    投降的人互相交谈:“萧王待人以诚推心置腹,我们哪能不以死效力呢!“

    从此都心悦诚服了。

    光武帝把投降的士兵全部配给各个将领,于是部众多达几十万,所以关西一带称光武帝为“铜马帝“。

    他不计私怨,崇尚“人道“。

    更始帝刘玄曾亲自下令杀死了光武帝的大哥刘演,其仇可谓大矣。

    可当更始帝兵败逃亡之时,他却颁布了一道令常人无法理解的诏书,诏告天下说:更始兵败弃城逃走,妻子儿女衣不遮体,游离失所在路途。

    朕很怜悯他们。现封更始为淮阳王。

    吏民如有敢伤害他的,罪过如同大逆。

    后来,刘玄被赤眉军将领谢禄绞杀。

    光武帝听了很悲伤,诏大司徒邓禹葬之于霸陵,同时将刘玄的三个儿子均封为侯。

    建武六年光武帝下诏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合并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有四百余县,吏职省减,十置其一“。

    同时,废除西汉时的地方兵制,撤销内地各郡的地方兵,裁撤郡都尉之职,也取消了郡内每年征兵训练时的都试,地方防务改由招募而来的职业军队担任。

    但是,到了东汉后期,州牧刺史逐渐权重,兼有军政财大权,地方兵力又逐渐兴起。

    光武帝爱好经术,深谙中庸之道,并以此道化解了诸多矛盾,破解了一道道难题。

    即位之初,光武帝根据谶文任命平狄将军孙咸代理大司马,众人都不高兴。

    于是他就转而采取推举法,令推举可以担任大司马的人选。

    群臣推举的结果有两个人选,即吴汉和景丹。

    究竟怎样摆平这个关系,光武帝说:景将军是北州的大将,是大司马这样的人选,但吴将军有贡献重大决策的大功,又严惩了苗幽州(牧)、谢尚书,他的功劳大。

    过去官制规定,骠骑将军的官职可以与大司马相互兼任。

    于是任用吴汉为大司马,授任景丹为骠骑大将军。

    这样以来二人及群臣都再没什么意见了。

    在处理封建土地关系上,光武帝遵循的总原则是抑强扶弱。

    对土地所有者,他的主导政策是:宽容而又略加限制。

    在政治方面,他一方面采取给予大土地所有者政治权力,将其中的人才罗织到政权中加以管束;

    另一方面,他通过树立典范,引导大土地占有者,寻求新的、温和的、道德型的管理手段来缓和阶级矛盾。

    光武鉴于西汉后期吏治败坏、官僚奢侈腐化的积弊,即位以后,注意整顿吏治,躬行节俭,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因而经过整顿之后,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东汉建立后,立即出动大军渡河南征。

    首先是扫荡更始政权在各地的残余势力,然后集中主力镇压赤眉军。

    建武元年八月,攻取洛阳。

    这年十月,光武帝由河北至洛阳,遂定都于此。

    建武二年春天,邓禹率部到达关中地区,趁赤眉军撤离长安到扶风的时机进入长安。

    不久,赤眉军复还长安,击败邓禹军,迫使其撤出关中。

    但这时赤眉军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方面,关中地区的豪族地主结成营垒,负隅顽抗;

    另一方面,关中又接连发生灾荒,粮草供应非常困难。

    赤眉不得已再度撤离长安,决意引兵东归。

    不料在东归途中陷入汉军的重围之中。

    建武三年正月,光武以邓禹屡战败绩,乃命偏将军冯异为征西大将军,代邓禹总统诸军;

    又命邓禹率军与冯异会合,在崤山一带布防,狙击赤眉军。崤底之役,赤眉军大败,损失八万余人。

    余众十余万人南走,在宜阳附近陷入重围。

    光武“自将征之“,赤眉忽遇大军,非常惊震,乃遣刘恭乞降。

    平定农民起义后,东汉采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进攻南北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

    从建武五年至十二年之间,陆续消灭掉渔阳的彭宠,南郡的秦丰,梁地的刘永,齐地的张步,卢江的李宪,东海的董宪,汉中的延岑,夷陵的田戎,陇西的隗嚣,安定的卢芳和巴蜀的公孙述,重建统一的刘汉政权。

    为了巩固新建的东汉封建政权,光武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先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和缓和阶级矛盾的政策措施。

    释放奴婢、刑徒。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莽末年,不少的奴婢、刑徒参加起义;

    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帝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

    诏令免奴婢为庶人的范围,主要是,王莽代汉期间吏民被非法没收为奴的,或因贫困嫁妻卖子被卖为奴婢的;

    在王莽末年因饥荒或战乱被卖为奴婢的;

    在战乱中被掠为人下妻的。

    除此之外,还规定禁止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比过去有所提高。

    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光武下诏说:今天下灾害不断,百姓惶恐不堪,不如休养生息,让百姓喘口气。

    自西汉后期以来,农民之沦为奴婢、刑徒者日益增多,成为西汉末年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化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莽末年,不少奴婢、刑徒参加起义;

    同时在一些割据势力的军队中也有不少的奴婢、刑徒。

    光武在重建刘汉封建政权中,为了瓦解敌军、壮大自己的力量,也为了安定社会秩序、缓和阶级矛盾,曾多次下诏释放奴婢,并规定凡虐待杀伤奴婢者皆处罪。

    还有,还规定不许任意杀伤奴婢以及废除“奴婢射伤人弃市律“,说明奴婢的身份地位较之过去有所提高。

    同时,在省减刑罚的诏令中,还曾多次宣布释放刑徒,即“见徒免为庶民“。

    实行度田政策。东汉政权本是在豪强势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

    但豪强势力的发展,土地兼并的逐渐严重,既威胁皇权,也影响百姓生活,以及为了加强朝廷对全国垦田和劳动人手的控制,平均赋税徭役负担。

    就是令各郡县丈量土地,核实户口,作为纠正垦田、人口和赋税的根据。

    诏下之后,遇到豪强势力的抵制。

    光武下令将度田不实的河南尹张伋及其他诸郡太守十余人处死,表示要严厉追查下去。

    结果引起各地豪强大姓的反抗,有的地区甚而爆发武装叛乱,“青、徐、幽、冀四州尤甚“,“郡国大姓及兵长群盗,处处并起“,予东汉王朝以极大威胁。

    面对两种不同性质的反抗,光武帝采取镇压与安抚并用的手段,一方面“遣使者下郡国,听群盗自相纠拖,五人共斩一人者,除其罪“很快,贼便解散了。

    另一方面,把捕到的作乱首领人物迁往他郡“赋田授廪“,切断他们与原所在郡的联系,给了豪强地主严重的打击。

    经过度田事件后,郡国大姓的抗衡平静下来,出现了“牛马放牧,邑门不闭“的大好局面。

    度田也成为东汉朝廷的定制。

    光武帝极为重视图书文化建设和皇家藏书的收藏。

    王莽末,典籍被焚,鉴于西汉官府藏书散佚,而民间藏书颇多,他每至一地,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阙文,补缀遗漏。

    他下旨天下,广为收集。先是四方学士,多怀挟图籍,遁逃林籔。自此而后,鸿生矩儒,莫不抱负典策图籍,芸汇京师。

    数十年间,朝廷各藏书阁,旧典新籍,叠积盈宇,汗牛充栋。

    如“石室“、“兰台“、“仁寿阁“、“东观“等多处,藏书的规模和数量超过了西汉。

    迁还洛阳时,其经牒秘书,载乘2000余辆。奠定了东汉国家藏书的基础。

    光武继承了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传统,东汉建立后,即兴建太学,设置博士,各以家法传授诸经。

    光武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来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

    特别是对儒家今文学派制造的谶纬迷信更是崇拜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