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伍部:粉饰太平 第1章 起兵反莽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

    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

    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不久,刘玄被赤眉军所杀,后刘秀大将邓禹遵刘秀之意将刘玄安葬在长安附近的霸陵。

    刘玄因弟弟被人杀害,于是就结交宾客,打算为弟弟报仇。

    后因宾客犯法,刘玄避开官府抓捕从舂陵逃到平林。

    官府把刘玄的父亲刘子张抓走,刘玄于是诈死,派人将灵柩送回舂陵,官府便释放刘子张,刘玄因此自己在外逃匿。

    王莽末年,南方发生饥荒,百姓成群拥入野泽之中,挖掘荸荠吃,而且还互相抢夺。

    新市人王匡、王凤为他们评理争讼,被推举为大帅,拥有数百人。

    于是诸多亡命之徒马武、王常、成丹等也投奔他们;共同攻打离乡聚,藏于绿林山中,数月间发展到七八千人。

    地皇二年,荆州牧派遣快速部队两万人去攻打,王匡等率军与官兵迎战于云杜,大破官军,杀官军数千人,并缴获全部辎重。

    于是乘胜攻取竟陵。

    又转攻云杜、安陆,多掠取妇女,回到绿林中,发展到五万多人,州郡不能制服。

    地皇三年,发生大病疫,死者几乎过半,于是各部分散引去。

    王常、成丹西入南郡,号为下江兵;王匡、王凤、马武及其支党朱鲔、张卬等北入南阳,号为新市兵;都自称将军。

    七月,王匡等进攻随州,没有攻下。

    平林人陈牧、廖湛又聚众一千余人,号为平林兵,以为响应。

    刘玄就前往投奔陈牧等人,担任陈牧手下的安集掾。

    当时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也在舂陵起兵,与各部合兵而进。

    地皇四年正月,打败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并将他们斩杀,称刘玄为更始将军。

    这时军众虽多但没有统一的指挥,各将领就共同商议立刘玄为天子。

    二月初一日,在淯水边的沙滩上设立坛场,陈列军队、举行大会。

    刘玄即皇帝位,南面而立,接受群臣朝拜。

    刘玄向来懦弱,见此场面,羞愧流汗,举着手连话都说不出来。

    于是大赦天下,建年号为更始,史称更始帝。

    悉数拜置诸将,以族父刘良为国三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其余都拜为九卿或将军。

    更始元年五月,刘縯攻下宛城。

    六月,更始帝入都宛城,尽封宗室及诸将为列侯的达一百多人。

    刘縯,汉朝宗室、大臣,汉高祖刘邦九世孙,东汉光武帝刘秀同母兄。

    刘縯个性刚毅,慷慨有大节,喜结交豪杰。

    地皇三年,与刘秀等发动起义,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与绿林军结盟。

    大破新军,深受爱戴。

    更始政权建立后,拜大司徒,封汉信侯。

    因他屡立战功,威名日盛,遭到绿林军将领和更始帝刘玄猜忌。

    更始元年,更始帝刘玄在李轶和朱鲔的鼓动下,杀害刘縯。

    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后,追封齐王,谥号为武。

    刘縯是刘秀的同母长兄。

    刘縯与刘秀虽为同胞兄弟,但性格迥异。

    他锋芒外露,史书上记载“性刚毅,慷慨有大节。自王莽篡汉,时常愤愤,怀复社稷之虑,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雄俊”,并曾前往长安求学。

    平日,刘縯以汉高祖自许,而将稳健的弟弟刘秀比作刘邦次兄刘仲。

    新朝地皇三年,南阳饥荒,诸家宾客多为“小盗”,所谓“小盗”就是从事打家劫舍的活动。

    刘縯好侠养士,他的宾客中自然也有“小盗”之人,其中一个宾客因为抢劫别人,导致刘秀到新野邓晨家避难。

    刘縯起兵反莽,刘秀为摆脱干系而避地新野时,刘縯就开始了起事的谋划。

    他秘密召集诸豪杰计议说:“王莽暴虐,百姓分崩。今枯旱连年,兵革并起。此亦天亡之时,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也。”

    于是分遣宾客,四处联络。

    正在此时,刘秀与李通等拉上关系,准备在宛城起事。

    正值刘縯筹划举事,兄弟二人不谋而合。

    于是决定刘縯在舂陵、刘秀与李通等在宛城、邓晨在新野同时举义。

    地皇三年十月,刘縯召集子弟宾客七八千人,在舂陵举起了反莽的大旗,自称柱天都部,即自喻为擎天之柱。

    刘縯结盟绿林刘縯与刘秀在南阳起事以后,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

    因为,此时虽然绿林军民发展壮大,新市兵、平林兵两支人马已发展到南阳。

    但是南阳郡的大部分还掌握在新朝官军手中,新市、平林的势力只在南阳的南部边缘活动。

    刘縯明白,行动稍有不慎,就有被消灭的危险。

    仅靠自己这支队伍单枪匹马地发展,显然是不行的,必须投到绿林军中去,走共同发展的道路,才有自己这支队伍的前途。

    他于是派遣随同自己起事的族兄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军中联络。

    刘嘉父早殁,刘縯父视他如已出,资助他与刘縯一起到长安求学,所以他与刘縯一家有着特殊感情。

    刘嘉到新市、平林军中,与其领袖王凤、陈牧等联系,表示了联合对敌的愿望。

    新市、平林正急于向北发展,以便在南阳打开新的局面,对在南阳地区颇有影响的刘氏宗族的合作自然竭诚欢迎。

    双方合军一处,开始了共同对王莽官军的作战行动。

    他们联军进击长聚,与官军作战。

    义军并力西进,攻克唐子乡,杀死湖阳都尉。

    接着全军奋力、北进,攻克棘阳。

    刘縯大破新军新莽南阳的最高军政长官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见义军威胁自己的老巢,率军全力迎战,双方激战于小长安。

    这一天,大雾弥漫,官军凭借有利的地形和对环境熟悉的有利条件,猛力反击,使起义军遭受重大失败。

    刘氏数十个同宗兄弟都死于这场剧烈的混战中。

    起义军调整部署,退守棘阳。

    甄阜、梁丘赐获此大胜,决心乘胜追击,全歼义军。

    他们率10万精兵南渡黄淳水,前锋达沘水,在两河之间安营扎寨,同时拆掉架在黄淳水上的桥梁,示无还心,摆出要同义军决一死战的架势。

    新市、平林两军新败之后,已经对官军产生了很重的畏惧情绪。

    今见官军穷追不舍,且其军力、装备又远胜义军,因而对能否战胜敌人信心不足,打算脱离接触,迅速南逃。

    刘縯与刘秀计议,如果此二支友军撤走,单凭他们统帅的部队,实在难以战胜敌人。

    必须设法稳住二支友军,同心协力,共同对敌,才是万全之策。

    恰在此时,王常、成丹、张昂所统帅的一支5000人的下江兵北抵宜秋。

    刘縯决心说服这支部队参加战斗,以此增强对官军战斗的力量,又能稳住处于动摇中的其他两支义军。

    刘縯兄弟二人与李通一起前往下江兵驻地,刘縯说:“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成丹、张昂共推王常。

    刘縯对王常”说以合从之利“。

    王常大悟,说:“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刘縯说:“如事成,岂敢独飨之哉!”

    王常被说的口服心服,五体投地,表示决心追随刘氏兄弟共创大业。

    然而,当王常将与合作的意向告诉成丹、张卬二人时,他们极力反对,主张不应该受制于刘氏兄弟。

    此时王常已倾心归汉,乃劝导下江诸将:“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与也。举大事者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今南阳诸刘举宗起兵,观其来议事者,皆有深计大虑,王公之才,与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佑吾属也。”

    一席话说服了下江兵诸将,他们的态度又影响了新市与平林两支队伍。

    三支义军决心与刘氏兄弟统帅的南阳义军团结战斗,共同反击。

    刘縯、刘秀对此十分高兴,他们同绿林军领袖们“大飨军士,设盟约”,休息三天,同时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

    地皇四年正月甲子,刘縯将全军分为六部,借助黑夜的掩护,分进合击,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

    第二天早晨,刘縯兄弟率兵自西南方向攻击甄阜军,下江兵自东南方向攻击梁丘赐军,双方拼死搏斗,激战早饭时,梁丘赐阵脚先乱,士卒溃逃。

    甄阜军见状,顿时也失去抵抗的勇气,纷纷逃窜,义军紧追不舍,逃散的官军被逼至黄淳水边,欲渡无桥,欲战无力,被杀或溺水死亡者近两万余人,甄阜、梁丘赐也被杀死。

    这一战是刘氏兄弟与绿林军联合作战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更令绿林军上下认识了刘縯兄弟的卓越的军事谋略与指挥才能。

    刘縯包围宛城绿林军乘战胜之威,挥师北进,兵锋直指宛城。

    在这里他们遇到了严尤和陈茂所指挥的官军。

    严尤是新莽朝廷中颇具才干的将领,到荆州后,招兵买马,以原地方军为基干,很快组织起一支较有战斗力的部队,在同绿林军的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

    绿林军在取得对甄阜、梁丘赐军的胜利后,严尤、陈茂率兵赶来,准备在宛城附近与之进行大决战。

    刘縯毫不畏惧,决心全力迎敌。

    他“陈兵誓众,焚积聚,破釜甑,鼓行而前”,以必死的决心,必胜的勇气,伴着隆隆的战鼓,督率全军冲锋。

    在淯阳城下,与官军展开激战。

    起义军以一当十愈战愈勇,斩首3000具。

    义军乘胜追击,将宛城团团包围。

    刘縯经此战,自称柱天大将军,从此威名远扬。

    王莽知道刘縯的名字与事迹后,公开悬赏:凡杀死刘縯者,奖励食邑5万户,黄金10万斤,并赐上公的官位。

    同时还下令长安的官署及天下乡亭的门侧堂上一律画上刘縯的图像,每天令士卒射之,以发泄他的仇恨。

    后来,王莽还命人随便抓个百姓,就说是刘縯,游街示众后杀掉。

    说明刘縯已是一个让他寝食不安的人物了。

    刘縯忿让帝位地皇四年正月,绿林军在连续取得对官军的胜利后,队伍发展到了10多万人。

    起义军领袖们多数认为,为了便于对整个义军的统一领导,增强对广大百姓的号召力,在更大规模上推进对王莽政权的斗争,应该拥立一位刘氏宗室为皇帝。

    当时,起义军中的汉宗室基本上都是舂陵侯的后代,其中以刘縯与刘玄为代表。

    起义军将领们在立两者中何人为皇帝的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南阳豪杰与王常等希望拥立刘縯,因为在几次对官军的战斗中刘縯已经展示了超人的谋略和卓越的指挥才能。

    但绿林军的其他将领则属意于刘玄。

    他们对刘縯的威名有点害怕,担心一旦被立为皇帝就不易左右,而刘玄性格怯弱,立他为皇帝较易控制。

    王匡、王凤、张卬等人计议已定,然后将刘縯从前线召回,要他在刘玄为帝的问题上表态。

    刘縯明白这些人要他同意既定方案,实际上要他放弃自己做皇帝的意图。

    他虽心有不甘,但又不便明确表示反对,于是提出暂缓确立皇帝人选的建议。

    刘縯此一番暂缓立帝的背后尽管不乏私心,但并非没有道理,反以得到不少将领附和。

    张卬看到他们议决的事有可能破产,十分恼怒,拔剑击地,声色俱厉地说:“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众人看一如此情形,也不敢提出异议了,立刘玄为帝之事就这样定了。

    地皇四年二月一日,刘玄在淯水之畔称帝,改元更始,是为更始帝。

    刘縯升为大司徒,封汉信侯。

    刘縯义取城池刘玄登基仪式举行完毕,刘縯就在南阳豪杰的一片不服声中率部奔赴前线。

    这时平林一部在围攻新野,迟迟不能攻克。

    守城的新野宰潘临站在城头高呼:“得司徒刘公一信,愿先下。”

    不久刘縯率军赶到城下,潘临遂心悦诚服的开城投降了。

    另一方面,宛城已被刘縯包围数月,城中人相食,守将岑彭被迫出降,诸将想杀掉岑彭,刘縯反对道:“彭,郡之大吏,执心坚守,是其节也。今举大事,当表义士,不如封之。”

    刘玄接受他的建议,封岑彭为归德侯。

    六月,刘玄迁都宛城,该城成为更始汉政权的临时都城。

    就在刘縯攻下宛城三天后,刘秀在昆阳城下大破王莽精兵40余万,是为昆阳之战。

    氏兄弟无论在起义军中还是在敌人那里,都赢得了超出其他任何人的威名。

    刘縯遭嫉被害随着刘縯威名远扬,刘玄一伙觉得刘縯对自己的威胁越来越大了,不除掉他实在是难以安枕。

    刘玄一伙决定,借大会诸将之机,以刘玄举玉佩为号,使武士乘刘縯不备,一举将其击杀。

    昆阳之战结束不久,刘玄下诏命诸将会宛城。

    刘秀警惕性较高,认为其中可能有对他们兄弟不利的阴谋,劝兄长戒备。刘縯认为大会诸将是例行公事,一笑置之。

    这一天,刘玄故意对刘縯表示亲近,取来刘縯的宝剑审视、玩赏。绣衣御史申屠建立即献上玉佩。

    按原定的计划,只要刘玄举玉佩为号,武士会冲出来斩杀刘縯。

    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刘玄没有举起,击杀刘縯的阴谋也就没有在这次大会上实现。

    会上刘縯的舅父樊宏看出杀机,为他捏了一把汗。

    会后对他说:“昔鸿门之会,范增举以示项羽。

    今建此意,得无不善乎?”

    刘縯一笑置之。

    此时,曾与刘秀一同起兵的李轶已暗中倒向刘玄,并与刘玄的心腹朱鲔过从甚密。

    刘秀对他的行动十分怀疑,多次告诫兄长,劝他不要相信此人。

    刘縯鉴于都是同起事的好友,与李轶也有共同战斗的经历,仍然对李轶深信不疑,没有听从刘秀的劝告。

    刘縯所部有一个“数陷陈溃围,勇冠三军”的战将叫刘稷,也属于舂陵侯家族,在刘玄被立为皇帝时,他正在前线指挥作战。

    得到这一消息后愤怒异常,直言不讳地说:“本起兵图大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为者邪?”

    刘稷的话传到刘玄那里,他们当然不能容忍。

    为了检验刘稷的态度,刘玄先是任命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果然拒绝接受。

    接着刘玄就以抗命为由,率诸将和数千士卒来到他的驻地,将刘稷收系,下令斩首。

    刘縯看到爱将要遭此毒手,上前据理力争。

    在李轶和朱鲔的鼓动下,刘玄逮捕刘縯,在同日一并诛杀。

    汉建立后,刘秀于建武十五年追谥刘縯为齐武公。

    建武十七年,进爵为齐武王。

    刘縯与刘秀等在南阳联合起事,刘縯自称柱天都部,是这支队伍的首领。

    刘縯舂陵起兵以后,因面临的军事形势十分严峻,不久加盟绿林军,与友军合力先后攻克唐子乡,杀死湖阳都尉,然后全军奋力北进,攻克棘阳。

    更始元年正月甲子,刘縯一举夺取官军的后勤基地,“尽获其辎重”。

    次日,刘縯兄弟攻击甄阜军,取得重大胜利,不仅消灭了王莽在南阳的精锐之师,而且夺得了大批军器粮秣。

    随后,刘縯率军在淯阳城下与官军激战,进而夺取宛城,又不战而得新野。

    刘縯为绿林起义军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起义军至此发展到十多万人,并建立了更始政权,加速了新朝的灭亡。

    更始帝嫉妒刘縯的威名,便把刘縯杀死,以光禄勋刘赐为大司徒。

    前钟武侯刘望起兵,占领汝南。

    当时王莽的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既在昆阳被打败,就往归刘望。

    八月,刘望自立为天子,以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

    王莽派太师王匡(王莽第六子)、国将哀章守卫洛阳。

    更始帝派遣定国上公王匡攻打洛阳,派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攻打武关,三辅震动。

    当时海内豪杰纷纷起来响应,都杀死牧守,自称将军,用更始的年号,以等待更始帝的诏令,一个月之间,起义部队遍布全国。

    这时长安城中有人起兵攻打未央宫。

    九月,东海人公宾斩杀在渐台王莽,新朝灭亡,公宾收了王莽的玺绶,将王莽的头送到宛城。

    更始帝当时正便坐黄堂,取王莽头看了,高兴地说:“如果王莽不窃取帝位,其功当与霍光一样。”

    更始帝的宠姬韩夫人笑着说:“他如果不是这样,陛下怎能得到他头呢?”

    更始帝乐了,于是把王莽的头悬挂在宛城市。

    同月,攻下洛阳,活捉王匡和哀章,押到宛城,都把他们杀掉。

    十月,派奋威大将军刘信击毙刘望于汝南,同时杀了严尤和陈茂。

    更始帝于是定都洛阳,以刘赐为丞相。

    申屠建、李松从长安送来帝王乘坐的车辆和穿用的衣服,又派遣中黄门从官奉迎更始帝迁都。

    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自洛阳向西而进,迁都长安。

    刚刚出发,李松奉引在前,马突然惊奔,触撞在北宫的铁柱门上,三匹马都撞死。

    申屠建,荆州人,新莽末年绿林起义军将领。

    初为起义军绣衣御史。

    后来率起义军攻入武关,占领长安。

    24年,刘玄封申屠建为平氏王。

    后谋劫帝南下,谋泄,被刘玄诱入殿中,被害。

    后来赤眉军攻进长安,所有皇帝的陵墓都被挖了,唯独没动汉文帝的陵墓,因为知道里面没啥好东西。

    赤眉军,于天凤5年在莒县起事,首领为琅琊人樊崇,以泰山山区一带为根据地,与政府军对抗。

    几年之间发展到数万人,其中主要由农民组成,大多不识字,因此以口头传令为主。组织包括地位最高的三老、其次有从事、卒史等名称,大多延用汉朝乡官的名称。

    赤眉军是新莽末年兴起于今山东东部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名称。主要领导人有樊崇、徐宣,军队约一百三十四万。为便于区别,因将眉毛染红,示别于政府军,故称作赤眉军。

    随著赤眉军的发展,在地皇3年王莽派出其子王匡、廉丹率约十万军队进攻赤眉军,惨遭挫败,赤眉军发展到十万人以上,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

    23年,更始皇帝刘玄已即位并攻入长安,赤眉军先是愿意降于更始,但双方随即再度开战,25年赤眉军兵分两路,由樊崇和徐宣分别率领,进攻关中,并拥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徐宣任丞相,樊崇因为识字,任御史大夫。同时更始军内部产生内争,将领王匡投奔赤眉军,随即赤眉军攻入长安,杀死刘玄。

    赤眉军入长安时,因常年的战乱已导致当地残破,赤眉军只能四处找寻粮食,随后被刘秀派将领冯异击败,遇大雪损失惨重,赤眉军遂决定离开关中,27年在崤底再被冯异打败,樊崇投降,最后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