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28章 大将很强悍

    永平三年,汉明帝命人绘二十八功臣像,挂于南宫云台,其中就有“征南大将军舞阴侯岑彭。

    吴汉派人劝降陈康,陈康乃开城投降,并献谢躬妻子。

    谢躬兵败而回,不知陈康反叛,入城之后,被吴汉杀死。

    此后,吴汉随刘秀北上进攻铜马、重连、高湖各支农民军,常率突骑冲锋陷阵。

    刘秀平定河北后,吴汉又与诸将一同劝进。

    刘秀即位后,根据谶语任命孙咸为大司马,导致群臣反对。

    刘秀只得让群臣推举,群臣都推选吴汉与景丹。

    刘秀认为吴汉有“诛苗幽州、谢尚书”的功劳,封其为大司马,统帅全军,更封舞阳侯。

    不久,吴汉率朱祜等十一将讨伐朱鲔,围困洛阳。

    征讨关东建武二年,吴汉率王梁、耿弇等九人共击檀乡农民军于漳水,大破敌军,收降十万余人。

    刘秀派使者封吴汉为广平侯,食邑四县。

    后来,吴汉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追到河内脩武,攻破贼兵所有屯聚。

    刘秀亲自赶来抚问慰劳,又遣吴汉进兵南阳郡,攻取宛、涅阳、郦、穰、新野诸城。吴汉在南阳放纵部下劫掠乡里,致使民怨沸腾,结果逼反了破虏将军邓奉。

    不久,吴汉引兵南下,与秦丰战于黄邮水,大破秦丰;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溃铜马、五幡等农民军。

    建武三年春,吴汉率领耿弇、盖延进攻轵县地区的青犊农民军,迫使农民军投降。

    此后,吴汉又率领杜茂、陈俊等南下攻打梁王刘永,将其大将苏茂围困在广乐。

    刘永部将周建率兵来救,吴汉以轻骑接战,结果坠马伤膝,只得还营养伤。

    诸将道:“大敌当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吴汉裹创而起,杀牛饱飨士卒,激励三军,士气大振。

    次日天明,周建、苏茂出兵围吴汉。

    吴汉选精兵为前锋,奋力还击,大破敌军,苏茂、周建弃城突围出走。

    吴汉留杜茂、陈俊守广乐,自率大军与盖延将刘永围困在睢阳。

    不久,城中食尽,刘永被部将杀害。

    建武四年,吴汉率陈俊、王梁在临平击破五校农民军,一直追到东郡箕山。

    此时,鬲县五姓豪强造反,驱逐县长。

    吴汉认为鬲县造反,是县长的责任,于是将县长逮捕,传檄各郡。

    五姓豪强自动开城投降,诸将尽皆拜服。

    同年冬,吴汉率耿弇、王常在平原击破富平、获索农民军。

    建武五年,农民军夜攻汉营,军中惊乱,吴汉坚守不动,不久军心安定。

    吴汉连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敌军,追讨余党,一直追到无盐县,进击勃海。

    不久,吴汉随刘秀南征董宪,围困朐城。

    建武六年,吴汉攻破朐城,斩杀董宪。

    至此,东方诸郡国完全平定。

    攻伐陇右关东平定后,隗嚣又反,刘秀命吴汉率军镇守长安。

    建武八年,吴汉随刘秀西征隗嚣,与岑彭围隗嚣于西城,关中诸郡甲卒亦奉调围城。

    刘秀东归前,告诫吴汉道:“诸郡甲卒但且坐费粮食,若有逃亡,就会沮败众心,应当都罢之。”

    吴汉与诸将以兵多势众,留诸郡兵以借其力,遂不遵命。

    后来果然粮食短缺,士卒逃亡。

    隗嚣部将行巡,周宗亦率所借蜀兵前来救援,吴汉终以军粮不继而告败退。

    平定蜀地建武十一年,吴汉率征南大将军岑彭自荆州入蜀讨伐公孙述。

    岑彭攻破荆门后,率领大军长驱入蜀。

    吴汉留守夷陵,修理舟船,事毕率所部三万人溯江西上。

    适逢岑彭遇刺,吴汉兼领其军。

    建武十二年,吴汉率部与公孙述大将魏克、公孙永大战于鱼涪津,大破蜀军,遂北上进攻武阳,击溃来救的蜀将史兴,攻下广都,前锋直逼成都。

    东汉平公孙述之战示意图刘秀曾经告诫吴汉:“成都有十多万部队,不可轻视。

    只要坚守广都,待他们来攻时,不要与他们争锋。

    如果他们不敢来攻,你转营强迫他们接战,必须等到他们精疲力竭,才可以发起攻击。”

    吴汉求胜心切,率兵二万进逼成都,倚江为营。

    自驻江北,留副将刘尚率万余人屯守江南,相距二十余里,在江岸修筑浮桥作为联络。

    刘秀闻知大惊,遣使责问吴汉道:“我对你下过许多指令,为什么事到临头又乱套了呢?

    既轻敌深入,又与刘尚另建营垒,如事情急迫,就来不及了。

    敌军如果出兵牵制你,而以大兵攻刘尚,刘尚被攻破了,你也就败了。

    幸亏现在没事,你赶快引兵回广都。”

    诏书尚未赶到,公孙述便已派谢丰、袁吉率兵十余万围攻吴汉,另派万余人攻刘尚,使其两不能救。

    吴汉与谢丰大战一日,兵败还营,召诸将训话:“如今与刘尚二处受围,势既不接,将来的祸患难以估量。

    如今要潜师寻得刘尚于江南,合兵一处共同御敌。

    若是能同心一力,人自为战,大功必立;如其不然,败必无余。

    成败的时机,就在此一战了。”

    诸将应诺。

    于是闭营三日不出,乘谢丰等不备,夜间拔营疾走与刘尚合军。

    谢丰、袁吉发觉后急忙率兵追击,吴汉等奋力迎战,大败蜀军,斩谢丰、袁吉。

    吴汉回到广都后,留刘尚拒公孙述,上书报告刘秀,而且自我谴责。

    刘秀道:“你回广都,很是适宜,公孙述必不敢忽略刘尚而攻击你。

    如果他先攻刘尚,你从广都五十里率全部步骑赴敌,刚好遇到他的危困,必可破蜀兵。”

    此后,两军激战于广都、成都之间,汉军八战皆捷,围困成都。

    公孙述自率数万人出城大战,吴汉使护军高午、唐邯率精兵数万人冲锋陷阵。

    蜀兵大乱,高午冲入阵中刺伤公孙述,公孙述返回城中伤重而亡。

    次日,公孙述大将延岑开城出降。

    吴汉率部入城,放兵大掠,族灭公孙述、延岑家族,烧毁宫室,残杀百姓。

    刘秀大怒,严词谴责吴汉,又指责副将刘尚失伐罪吊民之义。

    晚年生活建武十三年正月,吴汉旅浮江而下,到达宛城后,奉诏令祭祖。

    建武十五年,吴汉再率马成、马武北击匈奴,把雁门、代郡、上谷官吏人民六万余口,迁徙安置到居庸关、常山关以东。

    建武十八年,蜀郡守将史歆在成都谋反,自称大司马,进攻太守张穆。

    张穆逃奔广都,史歆就移檄到郡县,而宕渠杨伟、朐月忍徐容等各起兵响应史歆。

    刘秀因史歆曾是岑彭的护军,精通军事,所以派遣吴汉率领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率万余人前往讨伐。

    吴汉进入武都,征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困成都。

    后成都城破,史歆被杀。

    吴汉乘筏沿江而下巴郡,杨伟、徐容等惶恐解散,吴汉杀其大帅二百多人,将其党与百家迁徙到南郡、长沙。

    建武二十年,吴汉病危。

    刘秀亲临看望,并问吴汉后事。

    吴汉道:“臣愚昧无知,只愿陛下慎重不要轻易赦免罪犯而已。”

    吴汉去世后,刘秀赐谥号忠侯,并发北军五校、兵车、甲士为其送葬,效法大将军霍光的丧礼。

    吴汉性格好强、每次出征,刘秀都放心不下。

    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便惶恐畏惧,失去斗志。

    而吴汉意气如常,正整理武器,审阅兵马。

    刘秀知道后叹道:“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也就是说,刘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吴公颇能振奋人的意志,他的威望抵得上一国军队。

    分田宅吴汉出征后,妻子在家购置田业。

    吴汉回来后,责备妻子道:“军师在外,官吏士卒供养不足,何必多买田宅?”

    于是尽数分给昆弟们和外家。

    按照旧制,骠骑大将军的职位与大司马的职位是相等的,景将军可以担任这个职务。”

    于是,刘秀任命吴汉为大司马,景丹则为骠骑大将军。

    建武元年七月,景丹、建威大将军耿弇、强弩将军陈俊率军南下颍川郡、汝南郡,讨伐“厌新将军”刘茂。

    两军在敖仓开战,汉军兵锋锐不可当,厌新军战败,刘茂被迫率部众十余万投降。

    建武二年春,刘秀第二次大封功臣,更封景丹为栎阳侯。

    刘秀定都洛阳之后,为了巩固洛阳,首要任务是剿灭洛阳西、南一带的流民军,建武二年春,刘秀命令景丹与王常、朱祐、祭遵、王梁、臧宫一起统领大军南出箕关。

    向南进军,去清剿盘踞在洛阳西南地区的弘农、厌新、柏华、蛮中等流民武装,经过一年的苦战,平定了这些地方。

    随后,建武二年秋天,景丹与大司马吴汉、建威大将军耿弇、建义大将军朱祐、强弩大将军陈俊、执金吾贾复、偏将军冯异、左曹王常、骑都尉臧宫等击破五校农民军残部于羛阳,光投降的就有五万多人。

    建武二年九月,陕贼苏况攻破弘农郡,活捉太守。

    秀任命景丹为弘农太守,前去平定局势。

    景丹此时正在患病,只得带病出征。

    不料,景丹到达弘农十几天之后便病死于军中。

    建武二年刘秀定都洛阳之后,按照诸将的功劳,重新分封诸侯,封地名单公布之后,诸将都表示封地很合自己的心意,只有景丹表示不想要栎阳为封地,刘秀就对景丹说:“经常长期征战,关东这一带好几个县加到一起,也不如栎阳一个地方啊,而且富贵之后不回到故乡夸耀,就如同夜里穿着华丽的衣服走路,没有人知道啊,所以我才把你故乡栎阳封给你。”

    景丹这才接受。

    建武二年,景丹患病,在洛阳休养。

    这时,弘农苏况作乱,光武帝连夜召见景丹,任命他为弘农太守,并对他说:“乱贼迫近京师,急需大将镇压,凭将军的威信,睡在床上镇守就够了。”

    景丹勉强接受任命,不久便去世了。

    这样,在赤眉军据有长安的一段时间内,刘秀已完成占领从河北地区经洛阳向南到河南、荆州地区以及豫西地区一线的重大战略部署,加上原来已派邓禹占领河东,不但堵住了赤眉军东归的道路,而且形成了对长安的大半个包围圈。

    此时,赤眉军在长安城中并没有充分利用占领首都的优势,稳定秩序,继续扩大战果,而是贪恋京师,论功行赏不休。

    纪律也松弛下来,甚至发展到烧宫室市里,宗庙园陵皆发掘。

    由于赤眉军百万之众固守几经战乱的长安孤城,仅四个月后,建世政权便陷入了军粮严重匮乏的地步。

    为筹集粮草,赤眉军放弃长安,引兵向西,取道南山、鄠县,转向西北的安定、北地一带。

    在那里,赤眉军虽然打败了更始将军严春,终因天寒地冻,加之遇到陇西豪强隗嚣的阻击,战斗力大为削弱,只好返回长安。

    此时,三辅地区经过连年战乱,已是城郭皆空,白骨蔽野了。

    建武二年,只剩下二十余万人的赤眉军只好离开长安,出华阴,准备向东方转移。

    建武三年闰正月,赤眉军行至渑池崤底时,遭刘秀部将冯异伏击,大败而逃。

    接着,赤眉军南下宜阳,陷入刘秀设下的包围圈中。饥寒交迫的赤眉军卒突遇伏兵,又逢大雨,措手不及,被刘秀全歼。

    三月,刘秀军占领长安。

    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恩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

    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西汉建平元年十二月初六,刘秀出生在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后殿第二间屋里。

    他出生的当晚没有灯火,却有赤光照耀整个房间。

    父亲感到奇怪,立即召来功曹史充兰,派他去问会占卜的人。

    充兰与马下卒苏永一起去卜人王长孙的住所。王长孙卜卦后,对苏永和充兰说:“这是件吉利的事情,不用多说了。”

    这年,在刘钦房前栽景天的地方有小米长了出来,共有三株,每株一根茎九个穗,比一般小米要长一二尺,真是好小米。

    父亲刘钦因此为其取名为“秀”。

    关于刘秀的长相,史书记载说他身长七尺三寸,美髯眉,大口隆准,比众不同。

    元始三年,父亲刘钦在南顿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与兄妹便成了孤儿,生活无依,被远在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所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

    由于刘秀勤于农事,而其兄刘縯好侠养士,经常取笑刘秀,将他比做刘邦的兄弟刘喜。

    但另一方面,刘秀也常常藏匿亡命之徒,官吏不敢上门过问。

    新朝天凤年间,刘秀到长安,入读太学,随名儒许子威治《尚书》,略通大义,并结识了邓禹、朱佑等,二人后来皆列入“云台二十八将”,是刘秀创业的班底。

    西汉自汉元帝以来,朝政日益衰败。

    到了汉成帝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

    致使以太后王政君为首的王氏外戚集团独揽了朝政大权;

    又专宠赵氏姐妹,从而形成了“赵氏乱于内,外家擅于朝”的局面。

    汉哀帝死后,王政君之侄王莽连立汉平帝、孺子婴两幼主,其地位历经“安汉公”、“摄皇帝”,表面上几乎就是昔日周公摄政的再次重演。

    初始元年,王莽废孺子婴为定安公,正式代汉称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因其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

    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广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赤眉、绿林、铜马等数十股大小农民军纷纷揭竿而起,大批豪强地主也乘势开始倒莽。

    顿时,海内分崩,天下大乱。

    刘秀虽名为皇族后裔,但他这一支属于远支旁庶一脉。

    刘秀的为人与其长兄刘縯不同,刘縯不事家人居业,倾身破产,交结天下豪杰,和南阳的诸多子弟都欲趁乱起兵,欲图大事;

    而刘秀则为人“多权略”,处事极为谨慎。

    刘秀经过了深思熟虑,见天下确已大乱,方才决定起兵。

    地皇三年秋,刘秀到宛城卖谷,与当地人李通及其从弟李轶密谋起兵。

    李通计划在材官都试骑士日起事,让李轶和刘秀到舂陵起兵。

    十月,刘縯正式打出了“复高祖之业,定万世之秋”的口号,宣布起义,并派遣亲客,通知邓晨在新野起义,刘秀、李通、李轶等在宛城起义,自己则率七八千人在舂陵起义,自称“柱天都部”,联合新市、平林等绿林军。

    十一月,刘秀带领宾客从宛城来到舂陵,时值长兄刘縯会众起兵。

    起初刘縯起兵时,宗族都不愿意跟随,纷纷逃跑,直到看见刘秀穿绛衣大冠,惊叹“谨厚者亦复为之”,才安下心来。

    刘祉、刘良等也追随起兵。

    邓禹年轻时曾在长安学习,与刘秀交好。

    更始元年,刘秀巡行河北,邓禹前往追随,提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的方略,被刘秀“恃之以为萧何“。

    邓禹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既定河北,复平关中“,功劳卓著。

    邓禹十三岁时,就能朗诵诗篇,在长安从师学习,当时刘秀也游学京师,邓禹虽年幼,但见到刘秀后就知道他不是一位普通人,就与他亲近交往。

    数年后回家。

    等到汉兵起,更始即位,豪杰们多荐举邓禹,邓禹不肯相从。

    后来听说刘秀安定河北,邓禹就驱马北渡黄河,追刘秀到邺县。

    刘秀见到邓禹很喜欢,对邓禹说:“我有封拜官吏的特权,你远道而来,难道是想做官吗?“

    邓禹说:“不愿做官。“

    刘秀说:“即便这样,想干什么呢?“

    邓禹说:“但愿明公威德加于四海,我得为明公效尺寸之力,垂功名于史册哩。“

    刘秀大笑。

    邓禹进言说:“更始虽然定都关西,但现在山东没有安定,赤眉、青犊之流,劫辄以万数,三辅一带,往往群聚假借名号。

    更始既没有挫败过他们,而他们也不听指挥裁决,各将领都是些庸人崛起,志在发财,争用威力,早晚图快乐罢了,并没有忠良明智,深谋远虑,真想尊重主上安抚百姓的。

    四方分崩离析,形势清楚可见。

    明公虽然建立了辅佐王室的功劳,恐怕也难成大业。

    为今之计,不如延揽四方英雄,务必取悦民心,建立高祖的伟业,拯救百姓万民的生命。

    以公的德才平定天下,是足可以平定的。“

    刘秀大悦,因此令左右的人称邓禹为邓将军。

    让他住宿在帐中,共同商定策略计划。

    等到王郎起兵,刘秀从蓟到信都,派邓禹征发各郡国的“快速部队“,得数千人,令他亲自率领,另去攻拔乐阳县,又跟刘秀到广阿,光武住在城楼上,打开地图,指示邓禹说:“天下的郡国这样多,如今仅得了一个,你以前说以我的德才是足可以平定天下的,为什么呢?“

    邓禹说:“现在海内混乱,人们思念明君,就像婴儿思慕慈母一样。古代兴大业得天下的,在于德的厚薄,而不是土地的大小。“

    刘秀听后很高兴。

    当时任用将领,多访问于邓禹,邓禹所荐举的人才,都能才职相称,刘秀认为邓禹知人。

    派他另率骑兵,与盖延等击铜马于清阳。

    盖延等先到,战不利,退回保城,被铜马军所困,邓禹进兵与贼战,把铜马军打败,活捉了他们的大将。

    从刘秀追击铜马军到蒲阳,连战连胜,北州大致平定。

    更始二年,青州兵西入函谷关。

    刘玄派定国上公王匡﹑襄邑王成丹﹑抗威将军刘均及诸将,分据河东﹑弘农以拒之。

    赤眉军人多,王匡等莫能当。

    刘秀估计长安将来必为赤眉所破,想乘机夺取关中。

    刘秀知邓禹沉深有大度,拜邓禹为前将军,行王事,率精兵二万前往,并令其自选偏裨以下的人与其同去,邓禹以韩歆为军师,李文﹑李春﹑程虑为祭酒,冯愔为积弩将军,樊崇为骁骑将军,宗歆为车骑将军,邓寻为建威将军,耿欣为赤眉将军,左于为军师将军,引兵西进。

    韩歆,字翁君,南阳人,为当地名士,曾任更始政权河内郡太守,后归顺刘秀,作为军师随邓禹西征长安。

    刘秀称帝之后,被封扶阳侯。

    历任尚书令、沛郡太守、大司徒。因屦屡直谏,被刘秀罢官,回乡途中又遭诏书问责,与其子双双自杀。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更始元年,绿林军诸将拥立汉朝宗室刘玄为帝,建立了更始政权,韩歆作为南阳名士,被更始刘玄任命为河内郡太守,牧守一方。

    不久,韩歆的同乡岑彭被任命为颖川郡太守,但因为颖川郡当时被刘茂占据,不能上任,他只好跑到河内郡来投奔韩歆。

    韩歆将其收留,同守河内。

    韩歆归顺刘秀连环画《铜马皇帝》插图更始二年秋,刘秀率领大军在射犬一带击败农民军之后,乘势进入河内郡,收取各县。

    韩歆得报,准备闭门坚守,以抗刘秀。

    岑彭因曾在刘秀的大哥刘縯部下效力,所以极力劝说韩歆归附刘秀。

    可是韩歆却拒绝了岑彭的劝说。

    不久,刘秀率领军进至怀县,韩歆见刘秀兵强马壮,知道大势已去,开城投降。

    然而,当刘秀得知韩曾想带兵抵抗自己时,勃然大怒,令人将韩歆捆绑起来,按在门外鼓下,准备斩首。

    幸得岑彭求情,说韩歆是南阳名士,可以为刘秀效力。

    刘秀才赦免韩歆,让韩歆到邓禹军中做军师。

    更始二年,樊崇率领赤眉军主力大举西进长安。

    为了争夺长安的控制权,十二月,刘秀任命邓禹为前将军,率二万余人出师西征长安,韩歆作为邓禹的军师也随军出征。

    西征军一路西进,直抵安邑,刘玄急令王匡﹑成丹﹑刘均带兵救援。

    六月二十五日,双方在安邑城下展开了一场大战。

    邓禹失利,天黑后双方停战。

    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坚持出战,大破敌军,平定河东。

    占据河东郡之后,邓禹、韩歆率军继西进,最终在长安附近与赤眉军展开大战,被击败。

    建武三年闰正月,邓禹只率领二十四骑逃回宜阳,韩歆就在其中。

    西征失利之后,韩歆继续随刘秀征战,立下许多功劳,被封为扶阳侯,并先后被任命为尚书令、沛郡太守。

    韩歆被迫自杀建武十三年,大司徒侯霸去世,刘秀把韩歆从沛郡调到京城,让他代替侯霸担任大司徒。

    韩歆喜欢有话直说,没有隐讳,常常让刘秀感到难以容忍。

    有一次朝会,刘秀在读隗嚣、公孙述的来信之后叹道:“可惜了,其实,此二人也有才。”

    韩歆应声答道:“亡国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纣王就很有才。”

    刘秀听了勃然大怒,认为他的言词太过激。

    建武十五年正月,韩歆上书刘秀,说汉朝要遇到庄稼歉收出现饥民,韩歆指天画地,言辞急切。

    正月二十三日,刘秀正式颁诏,将韩歆免职遣送回乡。

    即便如此,刘秀还是觉得不解气。

    于是,他又下了一道诏书,派使者去路上继续追责韩歆。

    司隶校尉鲍永一再为韩歆求情,刘秀都没有答应。

    韩歆与他的儿子韩婴在路上接到责问诏书,当即伏剑自杀。

    韩歆一向名气很大,死于无罪,大家都不满,刘秀也后悔了。

    为了弥补前过,他下诏对韩家追赐金钱、粮食,又令有司以大司徒之礼安葬,并对其家属予以安慰抚恤。

    建武元年正月,邓禹率军越太行山,出箕关进取河东。

    河东都尉闭关拒守,经战十日,大破守军,夺获大批军资粮秣。

    继而又率军围安邑,但数月未能攻下。

    更始大将军樊参率数万人,渡大阳欲攻邓禹,邓禹派诸将在解南迎战,大破敌军,斩樊参。

    于是王匡﹑成丹﹑刘均等合军十余万,共击邓禹。

    初战,邓禹失利,樊崇战死。

    天黑后双方停战,军师韩歆和诸将见气势已挫,都主张乘夜退走,邓禹不从,认为王匡之军虽多,但势不强。

    第二天利用王匡停止进攻之机,重新组织队伍,调整部署。

    第三天清晨,王匡尽出其军攻打邓禹,邓禹令军中不得妄动,严阵以待,坚守不出。

    待王匡军至营前,猝然击鼓,全师猛扑,大破王匡军。

    王匡军至等皆弃军而逃,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

    同月,刘秀已在鄗邑即帝位,派使者持节拜邓禹为大司徒。

    并说:“诏令前将军邓禹:深执忠孝,与我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孔子说过:'自从我有了颜回,弟子们日益亲密。'

    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勋尤著。如果百姓不亲,缺少五常的训导,你作为司徒,应对百姓施行五常的教化,五常的教化在于宽厚。

    今派遣奉车都尉授你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

    邓禹这时只有二十四岁。

    河东既定,邓禹又率得胜之师于汾阴渡河,入夏阳。

    更始中郎将左辅都尉公乘歙,带其部众十万,与左冯翊兵共同拒邓禹于衙县,邓禹再次将其攻破赶走,而赤眉军就进入长安。

    这时三辅的军队接连覆败,赤眉军所过之处残暴掠夺,百姓不知所归。

    听说邓禹每每乘胜独克而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都望风携老扶幼迎接邓禹军队,归从的日以千数,人众号称百万。

    邓禹每到之处,常停车住节,慰劳问好,父老童稚,白发垂髻,挤满在他车下,莫不感激欢乐,于是邓禹名震关西。

    刘秀非常高兴,几次写信赞扬他。

    邓禹部众皆劝入关,直接进攻长安。

    但邓禹却取持重态度,不欲速进,便对众将说“:不然,现在我部众虽多,但能打仗的却少,前面没有可依赖的积蓄,后面也没有可供转运的资财。

    赤眉军刚刚攻取长安,财富充实,士气锐不可挡。

    然而盗贼群居,无整天的打算,财谷虽多,变故万端,哪能坚守下去呢?

    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地广人稀,谷米牲畜多,我们暂时整军北道,就粮养士,以观察赤眉军的弱点,才可以设法进攻他们哩!“

    于是引军北至縌邑县。

    邓禹所到之处,击破赤眉军别将诸营保,郡县都开门归附。

    西河太守宗育遣儿子手奉邓禹晓谕各地的文书归降,邓禹派遣他到国都去。

    刘秀因关中未定,而邓禹又久不进兵,遂下诏催促邓禹进兵长安。

    长安的官吏民众,惶惶无所依归。应掌握时机进讨,安定抚慰西京,以维系百姓的心。

    邓禹仍坚持前意,派军攻取上郡诸县,留将军冯愔、宗歆守枸邑。

    自统主力平定北地。

    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相攻,冯愔遂杀宗歆,因而反击邓禹。

    邓禹遣使问计于刘秀,刘秀问使者冯愔最要好的人是谁,使者说是护军黄防。

    刘秀猜冯愔、黄防不能久和,回报邓禹说:“逮捕冯愔的人,一定是黄防。“

    于是派遣尚书宗广拿着符节招降黄防。

    一个月后,黄防果然抓住冯愔。

    率领其部众归罪。更始诸将王匡、胡殷等都到宗广处投降,与宗广一起东归。

    到了安邑,王匡等想中途逃跑,宗广把他们都杀了。

    冯愔到洛阳,赦免不杀。

    建武二年春,刘秀遣使者改封邓禹为梁侯,食邑四县。

    这时赤眉军西走扶风,邓禹才往南至长安,驻军昆明池,用酒食大宴士卒。

    率领诸将军沐浴更衣斋戒,选择吉日,演习礼仪祭祀高祖庙,收了十一帝的神主,派使者捧到洛阳,因而巡视园陵,特安置官吏士卒奉祀守陵。

    邓禹率兵与延岑战于蓝田,不胜,再就食云阳。

    汉中王刘嘉到邓禹处投降。

    刘嘉相李宝傲慢无礼,邓禹把他杀了。

    李宝的弟弟收集李宝部众击邓禹,并杀了将军耿欣。

    自从冯愔反叛后,邓禹的威望受到损害。

    这时赤眉军再次还入长安,邓禹与之战,败走,到了高陵,军士饥饿,都吃枣菜度日。

    刘秀于是让邓禹回来,诏令说:“赤眉缺粮,自然会向东而来,我只要折断策马的杖去鞭打他就可把他打败。

    不是诸将值得忧虑的,不要再妄动进兵。“

    邓禹以受任而功不成为惭愧,几次驱饥饿之兵去征战,常不利。

    建武三年春,邓禹率部至湖县,邀冯异共同迎战赤眉军。

    冯异认为赤眉军尚强,应放其过去,东西夹击才能获胜。

    邓禹及其部将车骑将军邓弘邀功心切,急于迎战。

    邓弘率部与赤眉军大战整日,赤眉军佯败弃辎重退走,车上尽装泥土,仅用豆子覆盖在表面,邓弘军士卒争相取食。

    赤眉军乘机还军猛攻,邓弘军大败。

    邓禹、冯异合兵救之,赤眉军退。

    禹复战,大败,死伤3000余人,只带24骑逃归宜阳。

    冯异亦被击败,弃战马徒步逃出,退至回豁阪,坚壁自守。

    邓禹因此战失利,引咎交上大司徒﹑梁侯印绶。

    数月后,拜右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