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四百余年
繁体版

第肆部:纸醉金迷 第6章 荧惑守心

    翟方进做丞相风生水起,对政敌取得了一个个胜利,在朝廷声威赫赫,似乎,他永远是政坛的不倒翁。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绥和二年的一个天文现象,迅速了他的性命,结束了他在政坛百战百胜的神话。

    这个天文现象在汉代名叫“荧惑守心”,简单来说,“荧惑”即火星,“荧惑守心”是火星运行到心宿二旁边的现象。

    在今人看来,荧惑守心和日食、月食一样,都只是罕见的天象而已。

    但在汉人看来,荧惑“为勃乱,残贼、疾、丧、饥、兵”,是一颗令人讨厌的灾星。

    对应着人间帝王的施政之所,荧惑守心的出现,预示着人间帝王即将遭遇大灾大难。

    离这次“荧惑守心”最近的一次“萤火守心”出现在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结果秦始皇在第二年驾崩(前210年),他建立的王朝则在第五年灭亡(前206年)。

    而针对荧惑守心,传统的消灾之术是,帝王找替死鬼,最好让宰相替自己消灾。

    翟方进身为博学多才的名儒,亦精通各种天象,他当然知道“荧惑守心”意味着什么?

    然而,帝王怕死,宰相也怕死,翟方进位极人臣,前途似锦,他怎肯主动替汉成帝消灾,舍弃自己的性命和富贵?

    于是,翟方进愁闷不已,痛苦不堪,在生死面前犹豫不决,迟迟不表态。

    永始、元延年间,日食、地震特别多,很多吏民上书谈灾异报应,讥切王氏专政所致。

    汉成帝怕变异屡现,思想里很以为然,没有明见,便车驾到张禹府第,摒开左右,亲自拿自然变异问张禹,顺便把吏民说的王氏事讲给张禹听。

    张禹自见年老,子孙弱,又与曲阳侯王根不和,恐被所恨。

    张禹则对汉成帝说:“春秋240年间,日食三十余次,地震五十六次,有时候诸侯互相残杀,有时候夷狄入侵中国。

    灾变之异深远难见,所以圣人很少谈天命,也不谈怪异鬼神。

    天性和天道,从子贡以下之属没听孔子说过,何况浅见鄙儒说的!

    陛下应修理政事用善行来回答他,与下面的人同福同喜,这才是经义的意思。

    新学晚生,误入乱道,应该不相信,用经术判断他。“

    汉成帝平素相信喜欢张禹,因此不怀疑王氏。

    后曲阳侯王根及众多王氏子知道张禹说的话,都很高兴,便亲近张禹。

    张禹见时有灾异或汉成帝身体不适,选择日期斋戒在星宿下占卜,端衣冠立卜,得吉卦就把占卜进献汉成帝,如有不吉,张禹为此忧虑而形于色。

    起初,张禹为师,因汉成帝几次向张禹询问经术难题,张禹作《论语章句》献给汉成帝。

    开始鲁扶卿及夏侯胜、王阳、萧望之、韦玄成都说《论语》篇章顺序有的不同。

    从此学者很多随从张氏,其余各家渐渐衰微。

    薛宣年少时担任廷尉文书的佐吏、都船监狱的狱吏。

    后来,在大司农下级官吏中选拔清廉官吏时,补任不其县丞。

    琅琊太守赵贡巡视下属各县,看到薛宣,很欣赏他的才能,让他随从巡视下属各县,回到郡府,令妻子孩子与他相见,告诫说:“赣君位至丞相,我二子也会做丞相史。“

    于是推荐薛宣廉洁,调任乐浪都尉丞。幽州刺史推举他为秀才,担任宛句县令。

    大将军王凤听说薛宣有才能,推荐他为长安令,治理政事果然很有名望。

    薛宣因通晓法律条文,汉元帝刘奭诏令让他补任御史中丞。

    汉成帝即位之初,薛宣担任中丞,在朝中执法,外统管刺史,薛宣上疏说:“陛下最高的德行,十分仁厚,哀怜百姓,整天辛劳,无一日安逸快乐,公正地执掌圣道,刑罚恰当,然而吉庆气氛不通,阴阳不调和,这是臣下不称职,而圣化独有不融洽的原因。

    臣私下想其一端,恐怕是官吏们多苛政,政教繁琐,大概过失在统领刺史。

    有的不遵守条律规定之职守,行事各按自己的意思,很多干预郡县政事,到开私门,听信谗言,苛求吏民过失,谴责细微,求全责备。

    郡县一级连一级催迫,内部也一个比一个苛刻,流传到平民中去。

    因此乡里缺少嘉宾之欢,九族之内忘了亲人之恩,饮食方面周济困难,富帮贫,送往迎来之礼也不做了。

    人类的道德规范不通,阴阳闭隔,和气不兴。俗话说:'苛政使民不亲,烦苦使人伤恩。'

    当刺史奏事时,应明确约束,使之鲜明地知道本朝的要务。

    臣愚拙不知治世之道,希望明主审察。“

    汉成帝嘉奖并且采纳他的建议。

    薛宣屡次向汉成帝进献有益的言论,推举弹劾所属刺史郡国二千石,贬退提拔,使其黑白分明,由此更加出名。

    薛宣离开京师出任淮阳太守,政治教化普遍推行。

    当时陈留郡有盗贼骚扰,汉成帝调任薛宣为陈留太守,盗贼都被禁止,吏民都很敬重他。

    又调任为左冯翊太守,任期满一年成为正式的太守。

    起初高陵县令杨湛、栎阳县令谢游都贪猾不顺从,挟持郡守短处,前二千石多次案验而不能穷其事。

    等到薛宣治理政事时,杨湛、谢游到郡府拜见,薛宣设置酒饭同他们相对饮食,接待很周到,随即暗中收集他们的罪赃,完全掌握了所需罪证。

    薛宣观察杨湛有改正的念头,便敬重他的效验,亲自写成简牒,一条条陈述他的邪恶罪证,密封给他,说:“吏民逐条陈述你的罪恶如简牒上写的,有的议论认为有将狱断官钱入于腰包的嫌疑。

    冯翊敬重你,又念按赃值十金法令处分你又太重,我不忍公开你的罪行。

    所以秘密地用手书告知你,要你自己考虑退路,可以将来再出来做官。

    如果你没有那些罪赃事,回一封信,来替你辨明此事。“

    杨湛自知罪赃都与薛宣所记相当,而薛宣的词语温和体贴,没有伤害意思。

    杨湛马上解印绶交给来的官吏,写了封书信感谢薛宣,终无怨言。

    而栎阳令谢游自以为是有名大儒,轻视薛宣。

    薛宣单独传递文书明显地责备他说:“告诉栎阳令:吏民谈论你治理政务繁琐苛刻,流放处罚从事劳役的千人以上,盗取钱财数十万,供给兴造非法之用;买卖听任富吏,价数不可知,都证验明白,本要派官审察验证,恐怕有负推荐你的人,使儒士遭受耻辱,所以派掾平来明白告诉你。

    孔子说:'能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才任职,若是行不通,便该罢休。'

    你仔细考虑,正准备选人代为栎阳令。“

    谢游得到声讨的文书,也解印绶走了。

    当时频阳县北面与上郡、西河接壤,为数郡交接处,多有盗贼。

    频阳县令薛恭,本是县里孝子,按功绩逐渐升任上来的,未曾治理民事,职责内之事不举办。

    而粟邑县小,在偏僻的山中,百姓谨慎朴素容易治理。

    粟邑县令尹赏,长久来是郡里管事的官吏,任楼烦县长,推举秀才,调任粟县令。

    薛宣就根据时令条文奏请尹赏与薛恭换县。

    二人换县后治理民事只有几个月,两县均治理得很好。

    薛宣便传递文书慰问勉励他们说:“从前孟公绰若是叫他做晋国诸卿赵氏、魏氏的家臣,那是力有余裕的;却没有才能来做滕、薛这样小国的大夫。

    本来有人因为德行好而显耀,有人因为功能高而被推举,'君子的道路,怎么可以是一样的!'

    下属各县各有贤人,冯翊拱手而享受县的成功。

    希望努力职守,完成功业。“

    薛宣得知他管理的郡中吏民的罪名,就召见告诉那个县的长吏,让他们自己行使处罚。

    晓谕说:“郡府不自己揭露检举的原因,是不想代县治理民事,侵夺贤令长的名誉。“

    长吏没有不高兴又畏惧,脱下帽子谢薛宣把恩惠归给自己。

    薛宣为官赏罚分明,用法公平而且一定实现,他任职过的地方都是有教令可为准则,多数宽厚仁爱使民有利。

    池阳县令推举的廉吏狱掾王立,郡府未及召见,听说王立受囚犯家属贿钱。

    薛宣责备县令,县令查讯证实狱掾的事,原来是狱掾的妻子接受囚犯家属的钱一万六千,接受后才过了一夜,狱掾实不知。

    狱掾惭愧害怕而自杀。

    薛宣听说后,传递文书给池阳县说:“县所举廉吏狱掾王立,家人私受贿赂,而王立不知,杀身来自我表明。

    王立的确是廉洁之士,非常可惜!

    可以把'府决曹掾'之名写在王立的棺材上,以表彰他的英灵。府掾史平常和王立相识的,都参与送葬。“

    到冬至夏至之日官吏休假,管理盗贼的曹掾张扶独不肯休假,坐在官署治理事情。

    薛宣出文告说:“礼仪以和为贵,夫妻交接要尊重交通,冬夏至日,官吏按照律令休假,由来很久。

    官署里虽有公职事,家里也望偏私一下恩意。

    属官应随众,回家对着妻子儿女,设置酒肴,邀请邻里,一起欢笑相乐,这也是应该的!“

    张扶惭愧,官属们都亲善薛宣。

    薛宣为人喜欢威仪,进退举止容仪温文,达到比较高的程度。

    性格细致安静有智谋,执行职守,务求其利平安。

    下到节制用度笔砚开支,都有计划,便于用而又节约。

    官吏百姓都很称赞他。薛宣升任少府,供应皇帝享用的赋税。

    一个多月后,御史大夫于永去世,谷永上疏说:“帝王之德没有什么比了解人还要大的,知人则百官任职,天官不空。

    所以皋陶说:'理解臣下就显得明智,能任人唯贤。'

    御史大夫在内担任朝廷的风俗教化,外面辅助丞相统领天下,任重职大,不是庸才能胜任得了的,现应在从众卿中选拔,来补充他的空缺。

    得到合适的人选,那么万民欣喜,百官悦服;不得合适的人,那么大职毁坏,帝王之功业就不兴旺,在此一举,能不周详!

    窃见少府薛宣,才茂行洁,于从政通达,前任御史中丞,在天子辇毂之下执行法令,不吐硬的不吞软的,举措合时而当理;出任临淮、陈留太守,二郡称好;为左冯翊,重教养善,威德并行,众职美善有条理,为非作歹的人绝息,打官司的历年不到丞相府,赦后余下的盗贼三辅只有十分之一。

    功效卓著,左内史从开始设置至今未曾有过。

    孔子说:'假如我有所称赞,必然是曾经试用过他的。'

    考核薛宣为官的政绩,大在两府,不敢过誉来犯欺诈之罪。

    臣闻贤才没有什么比治理人还大的,宣已有效。

    他精通法律任廷尉有余,经术之雅足以参谋朝政,决断有关国外的计议;身兼多能,有'廉洁公道'之气节。

    皇帝便以薛宣为御史大夫。

    薛宣升任御史大夫的数月之后,代张禹为丞相,封为高阳侯,食邑千户。

    薛宣任命赵贡两子为丞相史。

    赵贡是赵广汉兄之子,做官也因有才能闻名。

    任丞相后规定丞相府诉讼不满万钱不传递文书,后世都遵用薛宣旧例。

    然而官属指责宣琐碎无大礼,称不上贤才。

    当时天子好儒雅,薛宣经术又浅,皇帝也看不起他。

    久之,广汉郡盗贼群起,丞相、御史差遣掾史追捕不能禁止。

    皇帝才拜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以军法从事。

    数月后,杀了他们的头领郑躬,投降的数千人,才平定下来。

    时邛成太后去世,丧事仓促,官吏们收田地税简单办理。

    其后皇帝听说此事,以此作为丞相、御史过失,便下书免去薛宣丞相之职说:“君为丞相,出入六年,忠孝之行,应为百官之表率,朕没有听说过。

    朕不英明,变异屡见,年成连年不丰收。

    仓库空虚,百姓饥饿,流离失所,瘟疫死人的数以万计,人至相食,盗贼并起,群职荒废,这是朕无德而股肱不良造成的。

    目前广汉群盗横行,残害吏民,朕为之伤心,几次以此事问你,你回答都不如其实。

    西州隔绝,几乎不成为一郡。三辅赋敛无限度,酷吏相沿为灾,侵扰百姓,诏令你拷讯证实,你没有打算弄清事实之意。

    九卿以下都是顺承风气所指,同时陷入欺骗之罪,咎由你而生!有司据法弹劾你任职懈怠,开怠慢欺骗之路,使风化受伤变薄,不能给四方为表率。

    不忍心把你交给法官,还是交上丞相高阳侯印绶,免去丞相职回家吧。“

    当初,薛宣做丞相,而翟方进为司直。

    薛宣知方进是名儒,有宰相才能,深交厚友之。

    后翟方进终于代为丞相,念薛宣旧恩,薛宣免职后二年,推荐薛宣通晓法律条文,详熟国家制度,独过错不重,可再进用。

    皇帝征召薛宣,恢复高阳侯爵位,加宠特进,位次于皇帝师傅安昌侯张禹,加给事中,掌管尚书事。

    薛宣又受尊重,任政数年,后因好友定陵侯淳于长犯罪连累,被免官回家。

    薛宣有两个弟弟:薛明、薛修。薛明官至南阳太守。

    薛修历任郡守、京兆尹、少府职,善交际,得州里人们之称颂。后母常随薛修居官。

    薛宣做丞相时,薛修任临菑令,薛宣接后母,薛修不送走。

    后母病死,薛修去官守孝。薛宣说薛修守孝三年做不到,兄弟间意见不同,薛修守孝三年,从此兄弟不和。

    绥和二年,汉哀帝即位,博士申咸给事中,也是东海人,毁谤薛宣不供养后母,不服丧,骨肉之情淡薄,前因不忠孝免官,不宜恢复列侯在朝。

    薛宣之子薛况做右曹侍郎,多次听他说此话,贿赂客杨明,想让杨明伤害申咸之面目,使他不能居官位。

    刚逢司隶缺任,薛况恐申咸任此职,便令杨明隐蔽在宫门外斫伤申咸,砍掉鼻唇,身受八创。

    事情下达有司,御史中丞众等上奏说:“薛况是朝臣,父是原来的丞相,第二次封列侯,不辅佐国君敕予此爵。

    他们骨肉相疑,怀疑申咸受薛修言来毁谤薛宣。

    申咸说的都是薛宣行迹,众人共见,公家应听说过的。薛况知申咸给事中,怕他做司隶后举奏薛,而公然令杨明等迫近宫阙,拦劫创杀近臣于大道人众中,以此来隔断听觉视觉,杜绝论议之端,凶暴狡诈没有畏忌,万众喧哗,流传四方,与普通百姓忿怒争斗不同。

    臣听说敬重近臣,为的是亲近皇上。

    礼仪,过公门下车,见路马则抚轼,国君的牲畜尚且敬之(而况近臣乎)。

    薛况首为恶,杨明亲手伤人,效果和用意具恶,皆大不敬。

    杨明当重判,以及薛况都斩头示众。“

    廷尉直以为“律文'斗殴以刃伤人,减罪判刑为戍边筑城,那些贼人以刃伤人加罪一等,与主谋斗殴者同罪'。

    诏书不以诋毁欺诈成罪。

    原来薛况因父被毁发忿怒,无别的大恶。施加诋毁欺诈,集小过成大法,陷入死刑,违背明诏,恐怕不是法律意思,不可施行。

    圣王不凭怒增刑。

    杨明判以受贿杀伤人,薛况与同谋者都因有爵减罪判罚流放边远地方筑城守城。“

    皇帝拿此事问公卿议臣。

    丞相孔光、大师空师丹认为御史中丞的议论是对的,自将军以下到博士议郎都认为廷尉是对的。

    薛况终于减罪一等,流放到敦煌。薛宣牵连免官为庶人,回到原郡,死于家中。

    翟方进父亲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

    翟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顿,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

    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他说:你有封侯骨,应当在经术这方面进取,努力研究诸子学问。

    方进本来就讨厌做小吏,又听了蔡父一番话,心中暗喜,托病归家,辞其后母,欲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

    母亲怜其年幼,随他同到长安,纺绩做鞋供方进读书。

    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方进高,研究学问比方进早,但其名望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嫉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方进多有不敬之处。

    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如此很久。

    后来,胡常知道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

    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常常赞扬方进,两人也成为挚友。

    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

    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

    在甘泉宫,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

    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

    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

    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又傲慢。

    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

    方进上奏弹劾涓勋,列举了涓勋上述情形,并指出:“涓勋不遵礼仪,轻谩宰相,低视上卿,诎节失度,邪谄无常,色厉内荏,有失国体,扰乱朝廷礼仪秩序。“

    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

    皇上认为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

    方进在一年之间,连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他。

    丞相薛宣很器重他,时常告诫掾史:“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他不久一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很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

    皇上认为其才能堪任公卿,让他做京兆尹。

    他搏击豪强,京师权贵畏之。

    居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方进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为在做京兆尹时办理丧事,骚扰百姓而降职任执金吾。

    20多天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大多推举方进任宰相,汉成帝也很器重他的才能,于是提拔翟方进任丞相,封高陵侯。方进后母尚在,身虽富贵,供养甚厚。

    到后母病故,埋葬后母36日后,即除丧服,办理政务。

    方进身居西汉国相位,不委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

    对结党营私者严厉打击,如陈咸、朱博、肖育、逢信、孙宏等人,皆京师世家,知名当世,才拙位居牧、守。方进为后起之辈,十余年间位至宰相,按照法律弹劾陈咸等,使他们全部被罢免或降职使用。

    翟方进博学多识,通晓法律,善于用人,以儒学正道修饰法律,为相知能有余,号称“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他。

    方进善于体会天子意图,所奏之事,无不称天子之意。

    当初,定陵侯淳于长尽管是外戚,但凭其才能智谋位居九卿。

    刚任职时,惟独方进与他交往并多次称赞、推荐他。

    后来淳于长以大逆不道被杀,与淳于长关系密切的很多人被免官,方进为宰相,一直受到皇上重用,却没受到任何责备。

    方进感到惭愧,上表谢罪,自请辞官。

    皇帝答复说:定陵侯已认罪伏法,你尽管同他有过交往,不曾听过,朝过夕改,君子称赞,你还有什么疑虑呢?

    应该专心一意,不要懈怠,就医吃药,保持身体。

    方进自此才开始办理政务,上奏条陈于淳于长厚交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肖育及刺史等官吏20余人,皆被免去官职。

    汉成帝赐册斥责方进,认为方进为相10年,灾害并至,民受饥饿;盗贼众多,吏民相残;群下凶凶,怀奸朋党;政令变更无常,逼迫方进自尽,方进即日自杀。

    成帝多次亲临翟府吊唁,礼节及所赐之物都超过先前旧例,谥号恭侯。

    翟方进出身寒门,家贫好学,早年丧父,在太守府中任小吏,因办事不机敏,多次被府掾侮辱,愤而辞职。

    游历长安,后母怜其年幼,与他一同到长安,以织履供其读书。

    历经十多年,学问大进,射策甲科,被任为郎。河平二年,迁博士,数年后出为朔方刺史,谨于职守,一方称颂,调任丞相司直。

    敢于上书直言,举劾失职朝臣,得到丞相薛宣的器重,说他有大才,日后必居相位。

    不久升京兆尹,严厉打击不法豪强,有政声。

    永始二年,擢御史大夫,不久继薛宣为相,封高陵侯。

    翟方进有宰相之才,而无宰相之量。凡与他不和或得罪过他的人,都会伺机报复,弹劾罢免给事中陈咸、逢信即为一例。

    绥和二年,接连发生山崩、水灾、日蚀等天象,朝野惶恐,因他交恶过多,一些人乘机上书,说天象多变,天意震怒,须大臣替身才能消灾,并责他为相九年,不能顺天应人,致使阴阳失调。

    成帝立即召他入宫,令他自裁,赐死。

    翟方进只得自杀以谢天下。成帝以丞相暴亡宣示中外,亲往吊祭,进谥恭侯。后来反抗王莽的翟义是其子。

    翟方进父亲勤奋好学,曾为汝南郡文学。

    翟方进十二三岁时,丧父失学,在太守府中做小吏,因生性迟钝,办事不力,常常遭到掾史辱骂,方进自感忧伤,就向蔡父问自己适宜从事什么职业。

    蔡父对他的形貌非常惊奇,对他说:你有封侯骨,应当在经术这方面进取,努力研究诸子学问。

    方进本来就讨厌做小吏,又听了蔡父一番话,心中暗喜,托病归家,辞其后母,欲到京师长安学习经术。

    当时有一清河老儒胡常,和方进同样研究经术,官职比方进高,研究学问比方进早,但其名望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嫉妒方进的才能,议论方进多有不敬之处。

    方进知道后,每当胡常聚集诸生讲经时,就派门下弟子到胡常处提问疑难问题,记其学说,如此很久。

    后来,胡常知道方进这样做是尊重谦让自己,心中非常惭愧。

    之后在与士大夫来往之中常常赞扬方进,两人也成为挚友。河平中,方进转为博士。

    又过数年,任朔方剌史。方进做官不怕烦琐,所办政务均按条令执行,甚有威名。

    几年后,翟方进任丞相司直。

    在甘泉宫,方进弹劾司隶校尉陈庆,认为陈庆有罪未伏诛,却无恐惧之心,有损圣德,陈庆被免官。

    按照惯例,司隶校尉位在丞相司直下,初授官,应该拜会丞相、御史。

    如有朝会,应该居中,在食禄两千石的官员之前,同司直一起拜迎丞相、御史。涓勋初任司隶校尉,不肯拜会丞相、御史大夫;朝会相见,礼节又傲慢。

    路遇外戚成都侯王商,下车肃立,成都侯过后,才上车,礼节又极谦恭。

    方进上奏弹劾涓勋,列举了涓勋上述情形,请求免去涓勋司隶校尉职位。

    皇上认为方进所列举的皆符合律科,涓勋触逆礼仪正法,贬涓勋为昌陵令。

    方进在一年之间,连奏免两位司隶校尉,朝廷百官因此惧怕他。

    丞相薛宣很器重他,时常告诫掾史:“小心侍奉司直翟方进,他不久一定做丞相。”

    当时在昌陵建立皇家陵墓,贵戚近臣子弟很多人独断专营,从中渔利,方进部署掾史立案审查,反复验问,追缴赃款数千万钱。

    皇上认为其才能堪任公卿,让他做京兆尹。他搏击豪强,京师权贵畏之。

    居京兆尹三年,永始二年,方进任御史大夫,数月之后,因为在做京兆尹时办理丧事,骚扰百姓而降职任执金吾。

    20多天后,丞相薛宣被免职,相位空缺,群臣大多推举方进任宰相,汉成帝也很器重他的才能,于是提拔翟方进任丞相,封高陵侯。

    方进后母尚在,身虽富贵,供养甚厚。到后母病故,埋葬后母36日后,即除丧服,办理政务。

    方进身居西汉国相位,不委托四方郡国办理自己私事,严格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对牧、守、九卿严格要求。

    对结党营私者严厉打击,如陈咸、朱博、肖育、逢信、孙宏等人,皆京师世家,知名当世,才拙位居牧、守。

    方进为后起之辈,十余年间位至宰相,按照法律弹劾陈咸等,使他们全部被罢免或降职使用。

    翟方进博学多识,通晓法律,善于用人,以儒学正道修饰法律,为相知能有余,号称“通明相”,天子甚器重他。

    方进善于体会天子意图,所奏之事,无不称天子之意。

    当初,定陵侯淳于长尽管是外戚,但凭其才能智谋位居九卿。

    刚任职时,惟独方进与他交往并多次称赞、推荐他。

    后来淳于长以大逆不道被杀,与淳于长关系密切的很多人被免官,方进为宰相,一直受到皇上重用,却没受到任何责备。

    方进感到惭愧,上表谢罪,自请辞官。

    皇帝答复说:定陵侯已认罪伏法,你尽管同他有过交往,不曾听过,朝过夕改,君子称赞,你还有什么疑虑呢?

    应该专心一意,不要懈怠,就医吃药,保持身体。

    方进自此才开始办理政务,上奏条陈于淳于长厚交的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肖育及刺史等官吏20余人,皆被免去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