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5章 东方不亮西方亮
东方不亮西方亮,这句话形容形势或局面不利于自己,另一个却有利。
刘弗陵为汉武帝刘彻的小儿子,母亲赵婕妤(钩弋夫人)以“奇女子气”得宠,居住在钩弋宫中。
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之后,发生著名的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因受苏文、江充、韩说等人诬陷不能自明而起兵,兵败后自杀,之后数年汉武帝一直没有再立太子。
戾太子刘据死后,皇三子刘旦上书父皇,自愿进京担任皇宫保卫,希望得立为太子,汉武帝大怒,立杀刘旦派来的使者,并削其三县。
皇四子刘胥为人奢侈,喜好游乐,行为举止毫无法度,未被立储。
皇五子刘髆系李夫人所生,李广利的外甥。
征和三年,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谋划立刘髆为太子,事发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刘屈氂被腰斩。
征和三、四年间,汉武帝认为年仅五六岁的刘弗陵体格健壮、聪明伶俐,很像他少年之时,特别宠爱刘弗陵,对他抱有很大期望。
武帝有意传位于刘弗陵,就命内廷画工绘制“周公辅成王”的图画,赐给奉车都尉霍光,暗示群臣自己欲立小儿子刘弗陵为太子。
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后来,汉武帝病重,将年仅八岁的刘弗陵立为皇太子。
此时,武帝诏近臣托孤,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接受遗诏辅政。
加封金日磾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共同辅佐少主。
汉昭帝继位时年仅八岁,在霍光、金日磾、桑弘羊等辅政下,沿袭武帝后期政策,与民休息,加强北方戍防。
公元前80年,以谋反罪诛杀桑弘羊、上官桀等,专任霍光,进一步改革武帝时制度,罢不急之官,减轻赋税。
因内外措施得当,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武帝一共生有六子:长子刘据立为太子,次子齐怀王刘闳早逝,其余为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和少子刘弗陵。
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
为了防止自己死后主少母壮、吕后之事重演,武帝又将刘弗陵的生母赐死。
二月十五日,刘弗陵登基为帝,是为汉昭帝,封其姊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入住皇宫。
遵照武帝遗诏,由大将军霍光主持国政、领尚书事,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为其副手。
始元元年,辅佐朝政一年多的金日磾病逝,霍光掌握了汉朝政府的最高权力。
霍光与同为辅政大臣的金日磾和上官桀都有联姻关系,上官桀之子上官安娶了霍光长女为妻,生有一女上官氏,两家结为姻亲,关系密切,每当霍光休假外出或沐浴时,上官桀经常代替他处理国家政务。
始元四年,昭帝年十二岁,鄂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上官安打算让年仅六岁的女儿上官氏入主后宫,遭到霍光反对。
上官安与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关系要好,转而通过公主成功实现目的,立女上官氏为皇后(即上官皇后),自己则因亲升为车骑将军,封桑乐侯。
上官家族为了回报鄂邑长公主,想将丁外人封为列侯(汉代有规定,非列侯不能娶公主),被霍光以“无功不得封侯”驳回。
霍光此前又曾多次阻止上官家族其他亲戚封官,双方因而结怨,成为政敌。
御史大夫桑弘羊自恃功高为子弟求官被霍光拒绝,且二人的政治主张有严重分歧,因而桑弘羊怨恨霍光。
汉昭帝的哥哥燕王刘旦,因为没有被立为皇帝,也心存怨恨;于是这几股政治势力就暂时联合起来,试图杀死霍光,废掉刘弗陵。
始元六年,上官桀、燕王刘旦等人加紧了政变的准备工作。
燕王刘旦将夺取帝位的赌注压在上官桀身上,前后派遣十多人,带了大批金银珠宝,贿赂长公主、上官桀、桑弘羊等人,以求支持他夺取帝位。
他们袭用“清君侧”的故伎,令人以燕王刘旦的名义上书昭帝,捏造说:“霍光正在检阅京都兵备,京都附近道路已经戒严;霍光将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召还京都,任为典属国,意欲借取匈奴兵力;霍光擅自调动所属兵力。所有这些,是为推翻昭帝,自立为帝。”
并声称燕王刘旦为了防止奸臣变乱,要入朝宿卫。
当时制度,吏民上书言事,霍光以领尚书先看(实际上霍光是先行批阅),遇有不好的,可压下不报。
上官桀只有等到霍光休假沐休时才能代替霍光处理奏章。
于是上官桀趁霍光沐浴之机,将奏章送到昭帝手中,上官桀想通过昭帝把这事批复下来,而后再由他按照奏章内容来宣布霍光的“罪状”,由桑弘羊组织朝臣共同胁迫霍光退位。
他们没有想到,当燕王刘旦的书信到达汉昭帝的手中后,就被汉昭帝扣压在那里,不予理睬。
次日早朝,霍光已得知上官桀的举动,就站在张贴武帝所赠“周公辅成王图”的画室之中,不去上朝,以此要求昭帝表明态度。
昭帝见朝廷中没有霍光,就向朝臣打听,上官桀乘机回答说:“因为燕王告发他的罪状,他不敢来上朝了。”
昭帝下诏召大将军。
霍光进宫,除下将军冠叩头自责。
昭帝说:“将军戴上冠,我知道那封书信是在造谣诽谤,将军无罪。”
霍光说:“陛下怎么知道的?”
昭帝说:“将军到广明亭去,召集郎官部属罢了。如果你要调动所属兵力,时间用不了十天,燕王刘旦远在外地,怎么能够知道呢!况且,你如果真的要推翻我,也无须如此大动干戈!”
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十四岁的昭帝一语揭穿,所有在朝大臣对昭帝如此聪明善断无不表示惊叹,霍光的辅政地位得到了稳固。
上奏书的人后来失踪了,官府追捕得很紧。
上官桀等人害怕,就对昭帝说:“小事不值得追究。”
昭帝不听。
之后上官桀一党仍然派人诋毁霍光,昭帝怒道:“大将军是忠臣,先帝让他辅佐朕,敢有诋毁他的按罪处置。”
上官桀等不敢再说。昭帝也因此更加亲近霍光而疏远上官一派。
元凤元年九月,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准备发动武装政变。
他们计划,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废除汉昭帝。
鄂邑长公主门下的稻田使者(管理稻田租税的官员)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向大司农杨敞(司马迁的女婿)告发,杨敞转告了谏大夫杜延年,于是昭帝、霍光掌握了上官桀等人的武装政变计划。
就在这一政变未发动之前,先发制人,将上官桀、桑弘羊等主谋政变的大臣统统逮捕,诛灭了他们的家族。
长公主、燕王刘旦自知不得赦免,先后自杀身亡。
九岁的上官皇后因为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
内乱平定后,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
不但霍光权倾朝野,“威震海内”,他的儿子霍禹、侄孙霍云还是统率宫卫郎官的中郎将;霍云的弟弟霍山官任奉车都尉侍中;两个女婿分别担任东宫和西宫的卫尉,掌管整个皇宫的警卫;堂兄弟、亲戚也都担任了朝廷的重要职位,形成了一个盘根错节、遍布西汉朝廷的庞大的势力网。
至此,霍光已经成为当时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霍光秉政后,前后十三年,“百姓充实,四夷宾服”。
汉昭帝即位后,因年幼,遵从武帝遗照,由霍光辅政。燕王刘旦等阴谋叛乱时,刘弗陵和霍光君臣相互信任,在朝廷安危的关键时刻,平定了政变,保持了西汉王朝的稳定。
其后,昭帝在霍光辅政下,沿用武帝末期的严刑峻法制度,重视吏治,调查民间疾苦及冤案、官吏失职等事宜,处置纵容反叛的少府徐仁、廷尉王平、左冯翊贾胜胡等人。
并先后四次察举贤良,任命杨敞为相,隽不疑为京兆尹等,明经治狱。
因内外措施得当,使得武帝后期遗留的矛盾基本得到了控制,西汉王朝衰退趋势得以扭转。
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开始得到了恢复,为“昭宣中兴”揭开了序幕。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生于前89年,卒于前37年,汉昭帝的皇后。她与汉武帝晚年托孤时的两位大人物都有密切的关系:她是上官桀的孙女,同时也是霍光的外孙女。
始元四年,六岁的上官氏嫁给了十一岁的汉昭帝。
后来昭帝病死时,她才十五岁,汉宣帝因辈分比昭帝小两辈,尊她为太皇太后,从此,她开始了近四十年的守寡历程,最后寿终正寝于长乐宫。
后元二年二月,汉武帝驾崩,年仅八岁的皇太子刘弗陵继位为汉昭帝。
昭帝年仅八岁,未谙世事,于是,群臣商量决定由鄂邑公主养护昭帝,并以昭帝的名义下诏,尊鄂邑公主为鄂邑长公主,让她入住皇宫,养护昭帝。
汉武帝遗命霍光为大司马大相国,金日磾为车骑将军,桑弘羊为御史大夫,上官桀为左将国,共同辅佐皇太子,三年后顾命大臣金日磾去世,霍、上官两家结亲,霍光的女儿嫁给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为妻。
由于这层关系,上官桀的权势仅次于霍光。
尽管如此上官父子犹不满足,仍然寻找一切机会千方百计的往上爬,他们讨好昭帝的姐姐鄂邑长公主,并取得信任。
昭帝年十二岁拟立皇后,鄂邑长公主为其选皇后。
最初,鄂邑长公主看中了周阳氏,打算让其入宫。
上官安的女儿当时年仅六岁,上官安早就有心让女儿入主后宫,因此上官安便风风火火地去找岳父大人霍光,恳求岳父出面,让自己的女儿,即霍光的外孙女入主后宫。
霍光以为外孙女年纪太小,没有答应。
于是上官安便去游说鄂邑长公主的情夫丁外人,上官安对丁外人说:“听说公主有选立皇后的打算,我有个女儿,容貌端丽,请长公主垂爱。这事成与不成,全仰仗阁下。汉家惯例,列侯尚公主,阁下何愁不封侯?“
丁外人大喜,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想凭自己与公主的关系,这还是是小事一件吗。
于是他马上去找鄂邑长公主,长公主遂改初衷,答应立上官安之女为皇后。
随即六岁的上官氏被迎入皇宫,封为婕妤。
婕妤是后宫中的第二等级,位次于皇后位视上卿,爵比例侯。
没过多久(始元四年三月),年仅六岁的上官氏成为大汉最年幼的皇后。
而且,因立后而赦天下,也是第一次。
始元四年六月,上官氏谒见高庙。
由此,上官氏正式成为刘弗陵之妇。
庙见,是成妇之礼中的重要仪式。
婚后至迟三个月,新妇至夫家宗庙祭告祖先,以表示婚姻已取得夫家祖先的同意。
从此,才算加入夫宗,具有参加祭祀和被祭祀的资格。
上官安因为是皇后父亲,加官进爵,日益骄狂,竟称天子为其婿。
上官父子感恩丁外人,去为丁外人求封,霍光不答应。
无奈上官安只得退一步恳求霍光给丁外人一封光禄大夫,霍光仍不答应。
上官父子父族被灭父族被诛极为恼怒,开始与霍光争权。
鄂邑长公主听说霍光拒绝封她的情夫,也甚为怨恨。
不久,上官父子联合对霍光心怀怨恨的四顾全大臣之一的桑弘羊,并拉拢上燕王,联合一起,准备除去霍光。
他们收集霍光的材料,由燕王刘旦遣人上疏,弹劾霍光道:“霍光去了长安东的广明亭检阅御林军,道上驻跸,太官供备的包含,僭用了一辈子礼仪。
他任人唯亲,长吏杨敞无才无功,却封其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自恣,擅自调动校尉。
臣怀疑他图谋不轨。
臣愿归王玺,宿卫京师,保卫皇上。“
不料,昭帝识破了他们的计谋,把燕王的奏疏留下,不肯下发。
上官桀一伙仍不甘心失败,决定铤而走险。
他们密谋后定计:由鄂邑长公主出面请霍光,伏兵格杀霍光,同时除掉燕王刘旦,废除昭帝,拥立上官桀为帝。
不料,他们的阴谋被稻田使者燕仓听到,后又奏告昭帝与霍光,霍光发兵,逮杀上官父子、丁外人并灭其全族。
燕王刘旦、鄂邑长公主自杀身亡。
当时,上官皇后年仅八九岁,没有参与祖父的阴谋活动,加上她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不但保全了性命,而且皇后的凤冠也没有被摘掉,这场政变后,朝政安定。
元风四年,刘弗陵身体抱恙,霍光想让上官氏擅宠并早日有子,于是左右的人和太医心领神会,纷纷劝谏天子以龙体为重,少近女色。
霍光又让上官氏下了一道旨令:为了龙体圣安,后宫不得侍宿天子。而且所有的宫人必须穿穷裤,在此之前,古人的裤子是没有裆的,穷裤则是有裆的,这也算是我国服装史上的一次革新了吧。
另外宫人的腰间要多系带,这样做是为了防止血气方刚的天子一时冲动,与宫人发生暧昧。
如此一来,再没有一个嫔御宫人能亲近天子。
上官氏专房擅宠。可惜,由于上官氏年纪尚小,未能诞下子嗣。
元平元年,年仅20岁的汉昭帝英年早逝,因为昭帝无嗣,朝臣商议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李夫人的孙子)为帝,尊上官氏为皇太后。
刘贺荒淫无道,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霍光废去,而主持废帝的人,正是上官氏。
大臣们列举了刘贺的一系列罪状,说他淫戏无度,即位27天内,就干了1127件荒唐事。
上官氏静静地听着大臣们的长篇大论,并未发表意见。
直到大臣提及刘贺“与孝昭皇帝宫人蒙等淫乱“,上官氏听不下去了,喝令不要再说了。
后来,霍光另立戾太子(汉武帝与卫子夫的长子刘据)之孙刘病已为帝,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上官氏论辈份是汉宣帝的祖母,这样,上官氏年仅十五岁,就被尊为太皇太后,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皇太后。
汉宣帝即位几年后,霍光病逝,上官氏和汉宣帝一同到场治丧,哀荣不尽。
这时宣帝亲政,逐渐疏远霍氏一族。
霍氏一族感到不安。
张赦见霍云家族岌岌可危,就对霍云的舅舅说,可以让霍光的妻子显告诉太后,先把如今当权的丞相与平恩侯杀了,再罢黜陛下,此事关键在于太后。
张章告发了这件事,宣帝把此事交给廷尉处理。
执金吾拘捕了张赦、石夏等人,后来又有诏令制止,不准拘捕。霍氏族人更加惶恐,他们认为这是因为宣帝看重太后,所以才不予追究。
霍光的女儿仗着自己是上官氏的姨母,对上官太后无礼,而霍家的家奴冯子都也多次犯法,宣帝一同加以责问,霍氏族人深感恐惧。
几年前,霍显害死宣帝的发妻许后并将其女成君送入宫中为后,现在,逐渐掌控国家权柄的宣帝开始制裁霍氏,自知难逃一劫的霍氏族人决定铤而走险。
他们计划让上官太后设酒宴款待博平君王媪,召丞相魏相、平恩侯许广汉及其属下作陪,然后让霍家女婿奉太后之命将他们斩杀,乘机废掉宣帝,立霍禹为帝。
只是计划尚未实施,他们的阴谋已被宣帝察觉。
最终,霍氏族灭,霍成君被废,与霍氏有牵连的数千家也一同被灭。上官氏并未受此事牵连,仍然安享太后尊崇。
建昭二年,上官太皇太后寿终正寝,时年五十二岁。与昭帝合葬平陵。
刘贺的父亲刘髆,是汉武帝刘彻之子,天汉四年,刘髆被封为昌邑王,成为西汉第一位昌邑王。
后元元年正月,昌邑王刘髆去世,谥号哀王,史称昌邑哀王。刘髆死后,年仅五岁的刘贺嗣位,成为西汉第二位昌邑王。
元平元年四月十七日,汉昭帝刘弗陵去世,时年二十一岁。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大将军霍光征召刘贺主持丧礼。
玺书说:“诏令昌邑王:派代理执行大鸿胪事务的少府史乐成、宗正刘德、光禄大夫丙吉、中郎将利汉征召王,乘坐七辆驿站的马车前往长安府邸。“
凌晨一点左右,用火烛照着打开玺书。
这天中午,刘贺就出发了,下午四五点到定陶,赶了一百三十五里,侍从人员的马一匹接一匹死在路上。
郎中令龚遂向刘贺进谏,刘贺才令郎官、谒者五十多人返回昌邑。刘贺到济阳,寻求鸣叫声很长的鸡,路上买合竹杖。
经过弘农,让身材高大的奴仆善用装载衣物的车辆装载抢来的女子。
到了湖县,使者就此事责备昌邑相安乐,安乐告诉龚遂,龚遂进去问刘贺,刘贺说:“没有这事。“
龚遂说:“即使没有,为什么因为舍不得一个善来败坏名声呢?请把善交给法官处置,来洗刷大王。“
就揪住善,交给卫士长执行法津。
刘贺到霸上,大鸿胪在郊外迎接,主管车马的驺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车子。
刘贺让他的仆从寿成驾车,郎中令龚遂同车。
刘贺天明到了广明东都门,龚遂说:“按礼制,奔丧望见国都就要哭。这已是长安的东郭门。“
刘贺说:“我咽喉痛,不能哭。“
到了城门,龚遂又说,刘贺说:“城门和郭门一样的。“
将到未央宫的东门,龚遂说:“昌邑国的吊丧帐篷在这个门外的大路北,不到吊丧帐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离这里不到几步,大王应该下车,向着宫门面向西匍匐,哭至尽情哀伤为止。“
刘贺同意。
同年六月初一日,到了那里,按礼仪的要求哭丧。
刘贺接受皇帝玺印和绶带,继承帝位,尊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即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为皇太后,史称“汉废帝“。
并令其嗣汉昭帝,算是汉昭帝的嗣子。
刘贺在位二十七日以来,使者往来不断,拿着旄节下命令给各官署征调并索取物资,共一千一百二十次。
文学光禄大夫夏侯胜、侍中傅嘉等多次进谏,规劝过失,刘贺竟派人按簿册责问夏侯胜,又把傅嘉捆起来关进监狱。
刘贺荒淫无道,丧失帝王礼义,搅乱朝廷制度。
大臣杨敞等多次进谏,不但不改,反而一天比一天更利害,霍光担心刘贺要危及国家,使天下百姓不安,便与群臣商议,禀告皇太后上官氏,废掉刘贺让他返回昌邑国(治所在今山东省巨野县),赐给他汤沐邑二千户,从前昌邑哀王刘髆的家财全给了刘贺。
对昌邑哀王刘髆的四个女儿也各赐汤沐邑一千户。
其后不久,昌邑国被废除,降为山阳郡。
刘贺被废后,大将军霍光另立汉武帝曾孙刘询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后,内心忌惮刘贺,元康二年,汉宣帝派使者赐给山阳太守张敞玺书说:“诏令山阳太守:要谨慎防备盗贼,注意往来过客,不要泄露这条诏令!“
张敞于是分条禀奏刘贺平日行为,说明他的废亡之状,说:“臣敞地节三年五月任职山阳,故昌邑王住在从前的宫中,在里面的奴婢一百八十三人,关闭大门,开小门,只有一个廉洁的差役领取钱物到街上采买,每天早上送一趟食物进去,此外不得出入。
一名督盗另管巡查,注意往来行人。
用故王府的钱雇人为兵,防备盗贼以保宫中安全。
臣张敞屡次派官员前去察看。
地节四年九月中,臣张敞进去察看他的情况,故昌邑王二十六七岁,为人脸色很黑,小眼睛,鼻子尖而低,胡须很少,身材高大,患风湿病,行走不便。
穿短衣大裤,戴着惠文冠,佩玉环,插笔在头,手持木简趋前谒见。
臣张敞与他坐在庭中谈话,看到他的妻子奴婢。我想用话触动他,观察他的心意,就用恶鸟试探他,说:'昌邑有很多猫头鹰。'
故昌邑王答道:'是的,以前我西行到长安,根本没有猫头鹰。回来时,东行到济阳,就又听到猫头鹰的叫声。'
我看到他的子女持辔,故昌邑王跪着说:'持辔的母亲,是严长孙的女儿。'
我才知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儿罗紨,以前是故昌邑王的妻子。
观察故昌邑王的衣服、言语、举动,白痴呆傻。
十六个妻子,二十二个儿女,其中十一个儿子,十一个女儿。我冒昧上报他们的名籍与奴婢、财物簿册。
臣张敞以前上书说:'昌邑哀王的歌女、舞女张修等十一人,没有子女,又不是姬妾,只是良人,没有官名,昌邑哀王死后应当放她们回家。
太傅豹等擅自强留,认为是昌邑哀王园中人,我认为按法不当留,请求放她们回家。'
故昌邑王听到后说:'宫中人守陵园,病了的应当不治疗,互相杀伤的应当不处罚,本来就想让她们快点死,太守为什么却想放了她们呢?'
可见他的天性就是喜好败乱伤亡,最终也看不到一点仁义。
后来丞相御史把我的上书奏上,奏折被批准。
她们都被送回家。“汉宣帝因此知道刘贺不值得忌惮。
元康三年三月,汉宣帝下诏说:“曾闻舜弟象有罪,舜为帝后封他于有鼻之国。骨肉之亲明而不绝,现封故昌邑王刘贺为海昏侯,食邑四千户。“
侍中、卫尉金安上书说:“刘贺是上天抛弃的人,陛下至仁,又封为列侯。刘贺是个愚顽废弃之人,不应该奉行宗庙及入朝行朝见天子之礼。“
奏折得到汉宣帝批准。刘贺便前往封国豫章。
几年之后,扬州刺史柯奏刘贺与故太守卒史孙万世来往,孙万世问刘贺:“从前被废时,为什么不坚守不出宫,斩大将军,却听凭别人夺去天子玺印与绶带呢?“
刘贺说:“是的。错过了机会。“
孙万世又认为刘贺将在豫章封王,不会久为列侯。
刘贺说:“将会这样,但不是应该谈论的。“
有关部门审讯核实,请求逮捕。
汉武帝时期施行的盐铁官营、酒榷均输等经济政策,是在反击匈奴、财政空虚的情况下实行的。
虽然充裕了国家财政,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经济基础;但是这些政策逐步使一部分财富集中于大官僚、大地主及大商人手中,而剥夺了中小阶层的利益。
出现了官吏“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红再税”、“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的局面。
为了保证“与民休息”政策的实行,始元六年二月,昭帝下诏命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召集郡国所举贤良文学,询问民间疾苦所在。
贤良文学与桑弘羊意见不一,双方就民间疾苦的原因、对匈奴的政策、施政方针和治国理念等多方面展开了激烈交锋(史称“盐铁之议”)。
会议并没有得出明确的结论,但争论双方的观点对昭宣时期汉王朝的统治政策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从主流上看,大权在握的霍光基本上坚持了汉武帝轮台罪己诏中所制定的政策,推行“与民休息”的措施,将公田与贫民耕种,贷给农民种子、口粮,免除部分赋税、徭役,降低盐价,与匈奴保持友好关系。
这些措施符合贤良文学提出的“行仁政,以德治国”的意见。
贤良文学也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成为政治舞台上一股活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