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叁部:妖孽宫廷 第2章 巫蛊之祸
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
巫蛊为一种巫术,当时人认为使巫师祠祭或以桐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
此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国本动摇。
那么,巫蛊之祸为什么会爆发?
巫蛊之祸的爆发其实与三个人关系最为密切,分别是汉武帝刘彻、江充、刘屈氂。
但是,三者的目的并不相同。
巫蛊之祸是由武帝朝晚期三大矛盾纠缠在一起导致的,包括皇权与外戚的矛盾、卫氏外戚和李氏外戚的矛盾、以及酷吏政治带来的紧张政治氛围对巫蛊事的催化作用。
汉武帝时代,以执法严刻著称的,除张汤外,还有杜周、赵禹、王温舒、义纵、减宣等人,其中杜周尤为突出。
根据《前汉书》记载,杜周出生于南阳郡杜衍县,本来是南阳太守手下的一名办事,通过巴结上司得利,受推荐给张汤,升为廷尉史。
他办事专门看上司的意思。
上司中意的人他就故意减轻罪状,上司厌恶的人他就加以打击。
在他任廷尉职期间被关入监狱的人数大增,被关监狱的时间也延长。
他的做法还受到武帝赏识,任命他为御史大夫,上升到三公的地位,家资无数。
他的两个年纪大的儿子都成为重要地区的郡守,控制黄河两岸重地,而且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残暴。
只有少子杜延年为人宽厚。
杜周平素沉默寡言,老成持重,外宽柔而内深刻,史称“内深刺骨“,比起当时以严酷着称的其他一些“酷吏“,执法尤为严酷。
武帝后期,用刑益严。
杜周任廷尉时,秉承武帝旨意,极严刻之能事。
每年二千石以上官吏(指相当于郡守、九卿以上的官吏)因罪下狱的,前后达一百余人;加上各郡太守和丞相府、御史大夫府交付廷尉审讯的案件,每年不下一千余起。每一起案件所牵连的人数,大的案件达到数百人,小的案件也有数十人。
办案奔跑的路程,近者数百里,远者数千里。
案件既多,狱吏无法一一地详细审问,只得按照所告事实引用法令条文判罪,有不服的,便采取严刑拷打、逼取供状的办法来定案。
于是,听说官府要逮捕的人,都吓得逃亡藏匿。
有的案件拖延十余年之久尚未结案。
当时告状的多给别人加上“大逆不道“的罪名,牵连到很多人,廷尉及京师官府所属的监狱所捕的人多至六七万人;加上执法官吏任意株连,有时多达十余万人。
武帝所任用的官僚,则以其只是“诋严“而碌碌无能,以致“官事寖以耗废“。
对杜周则少有肯定,讥刺其“从谀“,专以秉承上意邀功,猎取高位。
酷吏是君主专制政治的产物,也是其牺牲品,皇帝用酷吏,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之威;杀酷吏,也是为了维护专制政治。
酷吏的好处:首先,酷吏专门和豪强做对,就是热衷“打黑“。
第二,酷吏的政绩大都相当突出,尤其是善于强化治安。
第三,酷吏不仅“能干“,而且大多相当清廉。
因为替主子出头卖命,酷吏的官运一般都相当好,经常越级升迁,深得皇帝喜爱。
汉武帝时代的十个酷吏,即宁成、周阳由、赵禹、张汤、义纵、王温舒、尹齐、杨仆、减宣、杜周。
杜周,西汉南阳杜衍(今河南南阳西南)人。初为南阳太守义纵爪牙,因纵荐,为廷尉史,事张汤,受其赏识。
奉命审理边地失亡案件,奏事中意,任御史中丞。后擢廷尉,以用法刻深著名。
专以人主意旨为狱,曾谓:“三尺安出哉?
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时为是,何古之法乎!“
任职期间下诏狱者至六七万人,吏所增加达十有余万。天汉三年,官至御史大夫。始为廷尉史,仅有一马,及任三公,家赀累巨万。
李广利,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妃李夫人和协律都尉李延年之兄。另有一弟名李季。
太初元年,李广利任贰师将军攻打大宛,损兵折将,战绩平庸,后因军功封海西侯。
天汉二年至天汉四年,李广利率军多次指挥与匈奴的战争,依旧战果不佳甚至损兵折将。
征和三年,李广利率军征讨匈奴前与宰相刘屈牦暗中趁卫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储位虚悬之际,谋立昌邑王刘髆为储。
不久事发,刘屈牦被腰斩,李广利兵败投降匈奴,次年被卫律杀死。
李广利的妹妹李夫人有宠于汉武帝,生昌邑哀王。
太初元年,以李广利为贰师将军,带领属国的六千骑兵和郡国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好几万人,以这些兵力去攻伐大宛,预期到贰师城夺取良马,所以叫他“贰师将军“。
原浩侯王恢为军队带路做向导官。
李广利的部队已经西遇盐水,沿路的那些小国家恐慌,都各自紧紧地守住自己的城堡,不供给汉军粮食,打又打不下来。
能攻下来的就有饭吃,不能攻下来的,只好几天就离开。
等到达郁成,兵士只有几千人了,都饥饿疲乏。攻打郁成城,大败,死伤的人很多。
李广利和左右商议:“至郁成还不能攻下它,何况到大宛王都城呢?“
就带着部队撤退。
往返花了两年,回到敦煌,士兵剩下不过十分之一。
派遣使者给汉武帝上奏章说:“路程遥远十分缺乏粮食。士兵们不怕打仗,只怕挨饿。兵少,不能攻取宛国。希望暂且撤兵,多派兵后再去。“
汉武帝得知所奏,大发雷霆,派使者拦守玉门关,说军人敢有入关者立即斩了他!
李广利害怕了,因而留驻敦煌。
太初元年夏天,汉朝对匈奴作战,浞野侯赵破奴的士兵损失二万多人。
汉朝廷高级官员商议都希望调回攻打大宛的军队,专力对付匈奴。
汉武帝却认为既已出兵讨伐大宛,如大宛这样的小国都打不下来,那大夏之类的国家逐渐瞧不起汉朝,大宛的良马就断绝来汉,乌孙、轮台等国家也将随便难为汉朝的使者,就会见笑于外国。
于是就惩治了议论攻打大宛尤为不当的邓光等人。
赦免了那些囚徒步卒,增发了那些品行恶劣的少年和边境的骑兵,经过一年多而从敦煌出兵六万人,私人带着粮食跟随部队参战的还不计算在内。
这支队伍带有牛十万头,马三万匹,驴、骆驼以万数计算。
他们多带粮食,兵器、弓箭等极为齐备。
全国骚扰动荡,相继供应征伐大宛,军队总共有五十余校尉军官出征。
大宛都城内没有水井,都要从城外引进流水,于是汉军就派治水的工匠改道城下水,不使流经城下,而引水入孔穴之内,以水攻城内。
汉朝还增派甲卒十八万人到酒泉和张掖以北驻守,并新置了居延和休屠两个县以卫护酒泉。
而征发天下“七科适“,载运干粮以供给汉军,驱车载运的人众络绎相连到敦煌。
而授任两名会相马的人为执驱马校尉,准备在攻破大宛以后选取良马。
这时李广利是二次出征,队伍庞大,所至沿途各个小国无不迎接,拿出粮食供养军队。
到轮台国,轮台国不降,攻战几天,血洗了他们。
从此往西,平安行军到达了大宛王都,漠兵到达者三万人。
宛军迎战汉军,汉军射败了他们,宛军逃到城堡内凭藉城墙守卫。
贰师将军的部队本想进军先攻郁成城,恐怕军队滞留而使大宛人更生诈谋,于是就先攻大宛城,决开他们的水源,改变其流向,即使大宛坚守也甚感忧愁困窘。
包围大宛的城池,攻城四十多天。
他们的高级官员相互商量道:“汉朝之所以来攻打大宛,是我们国王毋寡隐藏了好马而杀害了汉朝使者。如果杀掉国王毋寡并拿出好马,汉军之围当可解脱;即使不解,再奋战而死,也为时不晚。“
大宛的高级官员们都认为这样对,共同杀死宛王毋寡。
它的外城被摧毁,俘获了大宛贵人勇将煎靡。
大宛人大为震惊,逃跑入守中城,相互商量说:“汉来攻打宛,是因为国王毋寡。“
提着他的头派人去见李广利,相约说:“汉军不要攻打我们了,我们把好马全部拿出来,任凭你们选取,并且供给你们粮食。如若不听从,我们杀尽好马,而康居的救兵将要到达。一到达,我宛兵在城内,康居的救兵在城外,共同和汉军作战。汉军仔细考虑吧,怎么办?“
这时康居侦探窥伺漠兵,汉兵还很强大,不敢进兵。
贰师将军听说大宛城内最近找到了汉人,会穿井汲水,而且城内粮食还多。
考虑到我们之所以来,就是为诛灭罪魁祸首宛王毋寡,毋寡的头已经到了,这样还不允许解开兵围,那么他们就会坚守,而康居等到汉军疲乏时而来援救大宛,那打败汉军是必然的了。
军官们都认为对,就接受了大宛的许约。
大宛人就放出他们的好马,让汉兵自行挑选,还拿出许多粮食供养汉军。
汉军挑选了好马几十匹,中等以下公马母马共三千多匹,而且立大宛高级官员中过去待汉人友好的昧蔡为大宛国王,与他订立盟约后撤兵。
终于不得进入大宛内城,就结束这场战争撤兵回来了。
当初,李广利发兵敦煌西进时,认为人多,沿路各国无法供给粮食,就分为几支队伍,从南北两路挺进。
校尉王申生和原大鸿胪壶充国等统领一支千多人的队伍另到郁成,郁成人坚守城堡,不肯把粮食供给他们。
王申生的部队距离李广利的大部队二百里,他依仗大军而轻视对方,急攻郁成。
郁成人窥探得知王申生的部队少,就在一个早晨用三千人的兵力发起攻击,斩杀了王申生等人,军队大败,只有几个人脱险逃出,跑到李广利那里。
贰师将军命令搜粟都尉上宫桀去攻打郁成,郁成投降,郁成王逃走到康居国,上官桀就追到康居国。
康居国人听说汉军已经打败大宛,就交出郁成王给上官桀。
上官桀派四个骑士把他捆绑看守押送给主将李广利。
这四个人互相议论说:“郁成王是汉朝所痛恨的,如果把他活着送去,怕突然发生意外,贻误大事。“
想杀,没有人敢先动手。上邹骑士趟弟拔剑斫击,斩了郁成王。上官桀等就赶上了李广利的大部队。
李广利第二次出兵,汉武帝派遣使者通告乌孙国,要其出兵与汉军合力攻宛。
乌孙派遣两千名骑兵前往,徘徊观望,不敢上前。
贰师将军的队伍凯旋东归,所经过的那些小国听说大宛已被攻破,都打发自己的子弟跟随汉军去纳献贡物,谒见天子,因而作为人质。
军队返回,进入玉门关的有一万多人,军马一千多匹。
李广利后一次行军,军队并非缺乏食用,牺牲的也不能算多,而是将吏们贪财,大都不爱护士兵,侵吞军饷,因此死亡很多。
天子因为是远涉万里征讨大宛,就不责问他们的过失,便下诏说:匈奴为害很久了,如今虽远徙漠北,与旁国共谋截击大月氏国使臣,拦杀中郎将江及原雁门太守攘。
危须国以西及大宛皆合约杀期门车令、中郎将朝及身毒国使,隔断东西道路。
贰师将军广利征讨其罪,战胜大宛。赖天之灵,从溯河山,涉流沙,通西海,山雪不积,士大夫直接穿过,获王首级,珍怪之物都陈列于庭。封李广利为海西侯,食邑八千户。
又封斩杀郁成王的赵弟为新时侯;军正赵始成功最多,为光禄大夫;上官桀敢深入,为少府;李哆有计谋,为上党太守。
军官中被封为九卿的有三人,诸侯相、郡守、二千石级官吏的有一百多人,一千石级官吏以下的一千多人。
自愿参加者赏封的官爵都超过他们本人的愿望,因犯罪受惩罚而去从军的人免罪但不计功劳。
士兵们所得赏赐约值四万钱。
攻伐大宛两回,总共经历四年才告结束。
天汉二年,李广利受命领三万骑兵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
期间李广利军队被匈奴大军围困,差点无法逃脱,汉军伤亡很大,死亡率高达十之六七。
同时出征的因杅将军公孙敖领军出西河,与强弩都尉路博德在涿邪山会合,无所得而返。
骑都尉李陵自请领五千步兵击匈奴,后遇且鞮侯单于主力,兵败投降。
天汉四年,李广利率六万骑兵,七万步兵,出朔方;强弩都尉路博德领军万余,与李广利会合;游击将军韩说率步兵三万人,出五原;因杅将军公孙敖率一万骑兵,三万步兵,出雁门。
匈奴得知,将妇孺家眷和资产迁徙至余吾水(今蒙古人民共和国的土拉河)北,且鞮侯单于率十万匈奴军队在余吾水南岸与李广利接战。
李广利与单于连斗十余日突围而归。
韩说无所得。公孙敖与左贤王战,见战局于己不利,收兵而回。
征和三年,匈奴入侵五原、酒泉,掠杀边民。
两地守军出战,均不利,领兵的都尉(一郡的军事长官)都战死。
三月,武帝命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击匈奴,御史大夫商丘成率三万余人出西河,重合侯莽通(马通)率四万骑出酒泉千余里。
李广利离开京城时,丞相刘屈牦为李广利饯行。
李广利的女儿是刘屈牦的儿媳,两人是儿女亲家。
前一年爆发的巫蛊之祸时,太子刘据被人诬陷而自杀,而又未立新太子。
于是李广利便想乘机让他妹妹李夫人所生的儿子昌邑王刘髆立为太子,自己就将是国舅,地位将更尊贵,权势也更大。
而刘屈牦不仅身为左丞相,又是武帝的侄儿,颇得武帝的信任。
李广利于饯行告别时,对刘屈牦说:“希望你在今上面前建议,早立昌邑王为太子。昌邑王能够被立为太子,将来做皇帝,君侯还忧惧什么呢。“
在这个问题上,二人利益完全一致,刘屈牦自然满口应承,答应寻找机会,向汉武帝建言。
当时匈奴在位的是狐鹿姑单于,单于听闻汉军重兵压进,于是将匈奴的辎重尽数徙往赵信城北面的郅居水(今色楞格河)。
左贤王将人们迁徙至余吾水六七百里外的兜衔山下。
单于本人则率精兵在姑且水(乌兰巴托西南)列阵以待。
御史大夫商丘成走疾道,未见匈奴军队而返。
匈奴使大将与李陵率三万余骑追击商丘成军,至浚稽山(今蒙古国境内戈壁阿尔泰山脉中段),与商丘成转战九日,汉兵攻破敌人的阵地,杀伤匈奴军队很多。
战至蒲奴水,匈奴军队见战局于己不利,收兵而回。
重合侯莽通带兵至天山,匈奴使大将偃渠与左右呼知王率二万余骑对阵汉兵,但是见汉军兵强马壮,收兵避战。
莽通无所得失。
此时,汉军担心车师国军队阻碍到莽通军,于是派闿陵侯带兵包围车师国,俘虏了车师国国王和大量民众而回。
征和三年,李广利率大军出塞,匈奴派右大都尉与卫律率五千骑兵在夫羊句山狭备战汉军。
李广利派遣属国胡骑二千与匈奴军接战,匈奴败退,死伤者数百人。
汉军乘胜追击至范夫人城,匈奴四散奔逃,不敢与汉军对抗。
同年六月,内者令郭穰密告丞相刘屈牦的妻子因为刘屈牦曾多次遭汉武帝责备,便对汉武帝不满,因而请巫祈祷神灵,祝诅武帝早死。
同时密告刘屈牦与李广利共同向神祝祷,希望昌邑哀王刘髆将来作皇帝。
武帝便下令主管司法的廷尉查办.认为刘屈牦大逆不道,处以腰斩,并用车装着尸体在街上游行示众。
将刘屈髦的妻儿在长安华阳街斩首。李广利的妻儿也遭逮捕囚禁。
正在指挥大军对匈奴作战的李广利听到家中妻儿因巫蛊被捕收监的消息,如五雷轰顶,既忧虑,又害怕,不知所措,如何是好。掾吏胡亚夫劝他投降匈奴。
李广利心想若投降匈奴,将加速妻儿老小的死亡,情况会更惨,不如立功赎罪,也许有一线希望。
便不根据实际情况,不了解双方军事形势,不计及战略战术,以数万汉家儿郎的生命为赌注,盲目进军,以求侥幸,遂挥师北进,深入匈奴,直至郅居水。
此时匈奴军队已离去,李广利又派负责主管军中监察的护军率领二万骑兵,渡过郅居水,继续向北挺进。
与匈奴左贤王的军队相遇,两军接战。
汉军大胜,杀死匈奴左大将及众多的士卒。
长史和决眭都尉辉渠侯商议,李广利不惜全军安危以求立功赎罪,恐怕必然招致失败,便暗中策划将李广利扣押起来,以阻止其盲目冒险。
李广利觉察了长史的策划,将他斩首。
恐怕军心不稳,发生骚乱,便率军由郅居水向南撤至燕然山(蒙古共和国杭爱山)。
单于知汉军往返行军近千里,已很疲劳,便亲自率领五万骑兵袭击汉军,汉军死亡甚众。
李广利原想冒进,立功赎罪,却遭此大败,心情自然更沉重,又忧虑着家中老少的生命安全,而且本来指挥才能就平庸,因此完全失去了两军对垒中最必要的警觉。
匈奴趁汉军不备,于夜间在汉军营前悄悄挖掘了一条濠沟,有几尺深,而后于清晨从后面对汉军发起突然的袭击。
汉军遭匈奴军袭击,想出营列阵抵敌,却发现军营前有一条深沟,进退不得,军心大乱,丧失斗志,再加疲劳,完全失去了抵抗力,遭到惨败。
七万汉家儿郎就这样全部丧送在李广利手中,给国家民族造成极大的损失。
李广利兵败后投降匈奴,狐鹿姑单于知道他在大汉身居高位,便将女儿嫁给他,对他的尊宠超过了卫律。
按汉律,李广利在大汉被囚禁的妻儿家人,在李广利投降后,悉数被杀,族灭。
李广利投降匈奴虽换来一时的富贵,也好景不长。
卫律本是匈奴人,生长在汉朝,并在朝廷作官与李广利兄弟交情颇好,因此李延年曾在汉武帝面前举荐卫律,出使匈奴。
李延年因李季之事伏法,卫律怕被株连,便投降匈奴。
卫律见李广利投降在自己之后,而受到的尊宠却在自己之上,心生嫉妒,欲加害李广利。
李广利投降一年多后,卫律趁单于母亲生病,遂买通巫师,让巫师谎称病因是由于去世的单于在发怒。
因去世的单于过去出兵攻伐汉时,曾发誓一定要捉住贰师将军李广利用来祭神,而今李广利已在匈奴,为何不杀了祭神?
先单于正发怒责问此事。
单于对巫师的话信以为真,便将李广利杀掉,用以祭神。
李广利原以为用屈膝投降可以换一条命,屈辱偷生,苟安于世。结果却遭到如此可悲可耻的下场。
李广利临被杀时,怒骂道“我死必灭匈奴!“
李广利死后,匈奴接连数月雨雪不断,家畜死亡,百姓疫病不断,种植的黍穄也无法丰收,单于害怕了,于是为李广利立了祭祀用的祠堂以慰亡灵。
李广利优点挺明显,缺点也挺明显,在卫青霍去病李敢中行说李陵卫律等名将的光芒下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两次远征大宛,这应该是汉武帝时代打到的离长安直线距离第二远的地方(最远的是第二次远征大宛的战役中,上官桀追杀郁成王至康居)。
没有发生石堡城之战这种为面子强攻的情况。
第二次远征大宛,作了充足的准备。
路上顺便灭了大宛以东乌孙以南最强的西域国家轮台。
到达大宛,“兵到者三万“。
这里李广利又很机智地没在郁成滞留,而是绕过郁成城,直接攻打大宛国都贵山城,免得夜长梦多。
在战争方面没遇上什么特别强烈的抵抗,最后大宛贵族杀了大宛王,并且以马作为“人质“与汉军谈判,此外大宛最能打的还是那个郁成王,“郁成窥知申生军少,晨用三千人攻杀申生等,数人脱亡,走贰师。
贰师令搜粟都尉上官桀往攻破郁成,郁成降。
其王亡走康居,桀追至康居。康居闻汉已破宛,出郁成王与桀“,不过在上官桀的攻打下还是平定了。
此后李广利和匈奴作战数次,稍逊下风: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将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首虏万余级而还。
匈奴大围贰师,几不得脱。汉兵物故什六七。
后二岁,汉使贰师将军六万骑、步兵七万,出朔方……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待水南,与贰师接战。贰师解而引归,与单于连斗十余日……
其中前面那次“匈奴大围贰师“说明汉军人数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杀匈奴万余人,自己死亡两万人差强人意
后面那次以13万兵力打匈奴10万军队,激战十余日,战果不明,但显然不是大胜
最后一次是李广利家人因巫蛊之祸而被抓,他立功心切,轻敌冒进,而且也出现了内讧,但在兵败投降之前也有一定战果:
贰师将军将出塞,匈奴使右大都尉与卫律将五千骑要击汉军于夫羊句山狭。
贰师遣属国胡骑二千与战,虏兵坏散,死伤者数百人。
汉军乘胜追北,至范夫人城,匈奴奔走,莫敢距敌。
一日,逢左贤王左大将,将二万骑与汉军合战一日,汉军杀左大将,虏死伤甚众。
单于知汉军劳倦,自将五万骑遮击贰师,相杀伤甚众。
夜堑汉军前,深数尺,从后急击之,军大乱败,贰师降。
如果远征大宛的不是李广利而是李广的话,我很担心他会不会在沙漠里迷路(李广缺乏归化汉朝的匈奴向导和通边情地理晓匈奴语言的边疆汉人向导)
李广利有一定的战略水平,比如第一次远征大宛在郁成知难而退;第二次远征又没死脑筋攻打郁成,但最后一次没有正常发挥
但李广利治军很糟糕,不恤士卒(与李广相反),第二次远征大宛“非乏食,战死不甚多,而将吏贪,不爱卒,侵牟之,以此物故者众“,战死的汉军不多,食物也不太匮乏,但分配不均,将官贪污,导致非战死的士卒很多。
最后那次也是为了自己立功而让全军陪自己冒险
总之让他去打打普通模式的西域、南方之类的还凑合,打困难模式的匈奴就比较吃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