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布衣天子 第15章 霸王别姬
俗话说: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人一旦失势或受挫,就会有许多人乘机打击他,使他彻底的垮台。霸王项羽,也是如此下场。
霸王别姬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大义凛然、忠于爱情的美德传颂不已。
她的感人故事,虽然基本只是民间流传的传说,但是却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虞姬,这个美丽的名字,将是我们心目中不朽的传奇。“霸王别姬”是最为动人的以秦汉时期为背景的民间传说之一。
虞姬忠于爱情,为让项羽尽早逃生,拔剑自刎。
其情,惊天地!其义,泣鬼神!作者在画中运用动感很强的涡轮线、夸张的衣袖以及视觉冲击力很强的桔红色来表现虞姬刚烈的性格。
这里的霸王用大家都很熟悉的京剧霸王脸谱,为了不夺虞姬的形象,只把霸王隐在虞姬舞动的袍子中,霸王细密的胡须直线和虞姬身上的涡轮曲线形成静与动的对比,更衬托出虞姬舞剑时旋转的动感。
画内题诗用的是项羽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再看《虞姬》: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诗的大意是:夜闻乌骓马的嘶鸣,叫人肝肠寸断。虞姬在幽恨中直直地对着眼中有两个瞳子的项羽大将军。
项羽部将黥布和彭越居然甘心后来被剁为肉酱而投降了刘邦,何如虞姬那样自刎于楚帐中而芳华百代?关于虞姬,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有简略的交待。
项王被汉军围于垓下,夜闻四面楚歌。”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阙,美人和之。
项羽是败军之将,刘邦是开国之勋。但从人格力量和美学角度看过去,项羽因了虞姬,因了在最后一搏的生死关头竟然对虞姬“泣数行下”,让后人,至少是让我觉得,这个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大将军更有人情味,更具个性光彩,比起刘邦来也就显得更真更善更美。
有趣的是,项羽与虞姬,貂蝉与吕布,勾践、夫差与西施,汉元帝、匈奴单于呼韩邪与王昭君,李靖与红拂女,甚至石崇与绿珠,这几组男女关系中,当作为历史叙事的时候,人们注重的是它的男主角,但一旦当作人生际遇去解读、吟诵、传唱、演绎时,女性形象大都光彩照人,甚至使刻板、枯燥、冰冷的历史教科书也因此有了人性的光彩和生活的温情。
千古绝响有人说项羽和虞姬的爱情是天生一对,地配一双。这项家和虞家原都是楚国贵族,秦始皇灭楚后,迁移到今江苏省宿迁市过隐居生活。项羽和虞姬从小一起长大,两小无猜、青梅竹马,这两家于是结为秦晋之好。
虞姬嫁给项羽之后不久,秦始皇驾崩,秦二世胡亥即位,由于秦二世的残暴,便爆发了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项羽和叔叔项梁带着八千子弟兵也树起了义旗,项羽从此戎马倥偬,开始了紧张的军旅生活,南征北战,昼夜厮杀。
作为妾的虞姬,随军行动,项羽战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就这样,在项羽领兵出战时,她给他鼓励,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归来;在项羽凯旋归营时,她以翩跹舞姿,千般柔情,万般妩媚,欢歌娱曲给他祝贺;在项羽遇到挫折的时候,她便以“胜败乃兵家之常事”的话给他抚慰;甚至她还会穿了战靴,披上绣甲,骑马跟着项羽在阵上冲锋,作他坚强的后盾。
有了这一强大的精神支柱,项羽越战越勇,所向披靡。项羽是一个性格暴躁的人,却也是个用情专一的人。
他始终爱着虞美人,成为民间传说上的一段佳话。相传,刘邦进入咸阳后,项羽跟着进来,一把火烧了阿房宫,收集秦朝宫殿中的金银财宝,全部运到他的根据地彭城,却将阿房宫内成百上千的美女尽数遣散,纯粹就是为了讨好虞美人。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随即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战争。
初期,楚军连连大胜,但在楚汉相争的第4年,项羽和刘邦的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战”。虞美人在帐篷中心惊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着项羽的归来。
项羽回来了,这一回他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计,他虽然靠着一支画戟,有钟离昧、季布在左右奋力相帮,杀散一层又一层的汉兵,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但自己的人马,已丢了八成。
他自起兵以来,像这样的失败,尚是破题儿第一回。汉军把项羽的营地围得水泄不通,而且汉营中的韩信,还编出一曲楚歌,教军士在楚营外四面唱和。
凄美的歌声,使那些残败的楚兵,无不怀念起遥远的家乡,一时间斗志全无,一个个在夜色掩护下陆续逃散。四面楚歌,吹散八千子弟兵。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烦闷地坐在军帐中饮酒。当时,面对他宠幸的美人虞姬,面对多年伴他驰骋战场的骏马,楚霸王抚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难平。
他禁不住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法避免,他的事业就要烟消云散。
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没有叹息。他惟一忧虑的是他所挚爱的、经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虞美人的命运和前途。
毫无疑问,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无限哀伤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
她一转身,突然从项羽腰间拔出佩剑,向自己项上一横,就这样香消玉殒。项羽抚尸大哭一声,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然后遂即跨上战马,杀出重围。
到了乌江边无处可逃,便将爱马乌骓赐予乌江亭长,然后原路返回于汉军交战,项羽怒斩汉军数百人!杀的汉军连连惨叫,然后自刎于江边,这年项羽才31岁。
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
楚汉之战,项羽困于垓下,兵孤粮尽,夜闻四面楚歌,以为楚地尽失,他在饮酒中,对着虞姬唱起悲壮的《垓下歌》,虞姬为楚霸王起舞,含泪唱:“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
八千楚军被迫投降刘邦,没有一人像虞姬那样的坚贞。
刘邦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
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
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
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
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汉匈关系。
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项羽的死,对于刘邦来说是一件大喜的事情,也是一件大忧的事情。大喜的是,终于消灭了自己的最大的敌人,结束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可以安心地统一天下建立自己的王朝。
大忧的是,不得不面对一个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置项羽的家族和部下,这些人是否会对他的统治造成威胁,是否会对他的声望造成影响。
不得不说,刘邦在创业时期虽然是一个小人,但在处理这个问题上体现了统治者的智慧和胆识,他没有把项氏家族视为威胁,而是善于利用他们的影响力和才能,为自己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邦如何处理项氏家族的问题
第一就是招揽项羽的部下,任用项羽的亲信。刘邦得到项羽的部下后,没有对他们进行清洗,而是进行优待,让他们保留原来的职位和待遇,甚至加封爵位和赏赐了财物。
这一举动也是为了拉拢项羽的部下,让他们成为自己的臣子,为自己效力,比如拉拢英布、彭越等人。若是强行对这些人镇压,无疑会造成更大的叛乱。
第二就是分化项羽的支持者,刘邦在消灭项羽后并没有完全统一天下,一些诸侯国没有归顺他,如赵国、齐国、燕国等。这些诸侯国都曾是项羽的同盟,内心多少都对刘邦有所不满,随时有可能再次起兵反抗。
刘邦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就采取分化瓦解的策略,对这些诸侯国采取了不同的态度和手段,也的确收到了不错的结果,最起码汉初的江山虽然乱,但也在掌控之内。
最后,再来看看刘邦是如何处理项氏后人的,他没有采取灭族的手段,但是他的做法却比灭族还无情。
得知项羽的死讯刘邦欣喜若狂,立即前往他的故乡鲁地,手持人头来威胁百姓投降,叔父项且只得带领全族人投降。对于项羽,刘邦非常尊敬将其厚葬,还封其子为鲁王。
不过,刘邦表面上以鲁公之礼厚葬项羽于谷城,实际上这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封其子项婴为鲁王,还让他继承封地和部下,这一举动虽然看似仁厚,实际上也是为了控制项氏的势力。
如何来说呢?兔子逼急也会咬人,温水煮青蛙则能让项羽的势力成为他自己的傀儡,所以说立邦的行为是为了安抚项氏的支持者,让他们不再反抗。
根据相关的史料记载,项羽的同姓宗亲都被刘邦赐姓为刘,虽然没有杀了这些人,但等同于消除了项羽的族谱。
与此同时,刘邦还规定若是项氏族人想要入朝为官,必须称呼项羽为“项藉”,这种称呼有侮辱先人的意思。
简而言之,刘邦利用这种方式来分化项家后人的团结性,毕竟一个不尊敬祖先的家族又能流传多久呢!
可以说,刘邦在处理项羽后人的问题上,虽然没有剥夺他们的权力和财富,也没有剥夺尊严和自由,但却消灭了项氏后人的忠义和气节,成为了他的奴隶和傀儡。
这种处理方式残酷和狡诈,也反映了刘邦的权谋和手段,不费一兵一卒便解决这一个大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