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竟然成了汉寿亭侯
繁体版

第17章、把酒言欢心思各异

    段高一席话,又给关羽指了一个新方向。关羽之前一直没有考虑过门阀党羽这个问题,游学也只是考虑到提高自己和去找张飞、赵云,可是有一个问题段高给他摆出来了,他现在没有任何值得拿出来炫耀的资本和身份,张飞和赵云凭什么跟他混呢?凭一腔抱负?喊两句超越时代的空口号?动不动就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然后听者皆震慑心灵,从此致死追随?那是纯属扯淡,这个时代的人没有那种觉悟。没见到王莽的例子在那儿摆着吗!天下第一的理念,绝对没有皇室宗亲的招牌好用,那怕是刘备这种没落宗室,只一句我乃中山靖王之后,就能唬的前世的关羽为他忠肝义胆,张飞为他倾家荡产。

    而且关羽知道再过十年,黄巾之乱就将席卷大半个汉帝国的国土,之后便是军阀割据,互相攻伐,直至魏蜀吴三分天下,自己如果没有在黄巾之乱时乘势而起,靠剿灭黄巾捞取到足够多的资本,获得一方领地,那么接下来的群雄逐鹿时代就没自己什么事儿了。要么依附在一方麾下,要么被碾为齑粉,吕布就是很好的例子,个人再勇武,没有一个牢固的根据地,迟早众叛亲离。当然刘大耳这种自带主角光环的除外。

    要是自己投入这凉州派系,在段熲的庇护下,先在边军中混军功混资历,按照三国演义的历史,等段熲入朝任太尉后,董卓就被段熲提为司隶校尉,李傕留守凉州,后来董卓进京,就让李傕任司隶校尉,马腾留守凉州,再后来董卓被干掉,李傕又率领凉州军打入洛阳。这么看来,凉州系确实在这段时期掌控了汉帝国的命运。

    而且在实战中汉朝廷的军队是打不过凉州军的,当时李傕打败朱儁的中央军和吕布并州军就是最好的例子。那么自己暂时依附在凉州军系中,以图发展应该是目前最优的抉择。只要静待黄巾起义开始,中央便会调凉州军入京,自己再乘机捞够军功,挣够名气,混个太守什么的,再赶在刘备之前拐走张飞,那开局就稳当多了。

    关羽在思考着未来的走势,段高心中也是七上八下,像关羽这种未来可期的虎将,如果投入凉州体系,那么未来段氏除了段熲建立的老牌凉州体系外,自己还能够插入属于自己的一脉,他自己心知肚明,凭自己是指挥不动董卓、李傕和马腾这些人的,必须要乘着段熲还在时建立起自己的体系。本来,他对接手凉州军是不抱希望的,自己已经失去了压制这些骄兵悍将的资本。但是遇到关羽后,他的心思一开始活泛起来,只要关羽能够成为凉州军的后起之秀,而自己能够掌控住关羽,那么自己的祖父肯定也会支持自己成为新丰县候的继任者。所以关羽的抉择对他来说几乎就决定了他未来的命运。

    老谋深算的段熲早已嗅出了段高的意图,他这个孙子是他精心培养的接班人,当初自己东征西战,忽略了对儿子段林的培养,再加上段林资质平庸,所以他把段氏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天赋不错的孙儿上,亲自带在身边教习,段高也没有辜负他的希望,文武双全,按照段熲的设定,只要段高再基层多积累一些军功,之后自己再暗中操作,段高接任自己的军职和爵位是板上钉钉的事,所以他才力荐中央剿灭东羌,以此功绩作为段高的起点。结果没想到段高的第一战,就打乱了他的计划,东羌主力大军不按常理的出现在段高支援的凡亭山,而且不及损失的争夺这个并不是战略要点的险要之地。结果段高身受重伤,之后更是心灰意冷,远走河东,完全打乱了他的部署。

    段熲不得不把段氏的未来压在了自己胞弟段煨的孙子段循的身上,只是这段循颇受段煨的溺爱,一身世家子弟的纨绔气息,难以扛起凉州体系的大旗。不过,这次段高主动前来见自己,而且对这个叫关羽的年轻人十分看重,力荐自己吸收关羽进入段家一系,他就敏锐的察觉到段高似乎有一点回心转意的迹象,所以自己一直在下套引导段高。

    董卓、李傕、马腾等一众将看似在胡吃海喝,其实也在关注了段高和关羽这边,今天关羽表现出来的实力,他们是认可的,只要关羽答应加入凉州军,那么未来必然能够成为凉州军中优秀的年轻将领。那么像关羽这样的将领会被段熲安排在谁的麾下,就成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的决定。今天在座的众将中,董卓、李傕、马腾、张济或多或少都有自己掌握的军队,侯爷今天把关羽安排到谁的军中,谁的实力就会增加一分,所以这些个凉州的实权将领一个个都留着自己的心眼儿。只要关羽点头入了凉州体系,那么就要先下手为强,把这个潜力无限的年轻人拉到自己的阵营里来。

    熟知历史的关羽心中却了然,凉州体系在段熲这个强力人物的压制下,看似铁板一块,其实这些将领互相都有矛盾,谁也不服谁,而且凉州军将虽然勇猛无畏善于征战,但多疑少智又薄情寡义,实在不是好相与的团队。一旦失去了强力人物的压制,凉州就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三国演义中凉州就被李傕郭汜马腾韩遂内耗一空。自己进入凉州体系,必然不会单独成军,而是被安排在这些人其中一个的麾下,关羽是肯定不愿意被这些人的内耗拖累的。那么段熲会把自己安排在谁的麾下,未来自己怎么去规划就很关键了。

    按照目前的形势分析,段熲虽然在司隶有直属部队,但是司隶没什么战事,积累不了军功,而且关羽记得段熲好像在任职司隶校尉后就没有再亲自上过战场了,而且过不了几年就死了,所以留在段熲身边反而对自己最不利。

    那就只能选择去凉州,在这些军将中,目前董卓职务是最高的,未来也是最先被大将军何进召入京中的。李傕是等到董卓死了之后才进京的,此时关东诸侯已经纷纷脱离了汉庭中央的掌控,此时为时已晚。且李傕最是多疑,难成大事,死的也早。马腾这辈子几乎都內耗在凉州,最后耗光了家底,被曹操逼迫入京,最后死在曹操手中。张济更别提了,就没冒过什么泡泡。

    关羽思来想去,还真的只有暂时去董卓麾下是最有利的,而且自己还可以有多种备选方案可以执行,第一:跟着董卓进京,然后再想办法忽悠董卓封自己为地方大员,如果董卓听话,把自己封到地方,那么就按照历史走向,等着他被吕布干掉,如果他不配合,那也可以提前进入第二方案:董卓进京后肯定会霍乱朝纲,自己在该出手时就出手,救汉庭于水火之中,直接走上中央舞台,提前挟天子以令诸侯。不过代价可能会有些大,如果自身实力不够,可能会招致凉州军的强力反扑,例如历史中吕布被赶出中央一般。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前最关键的是要不要走凉州军这个充满了未知和险恶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