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有挂
繁体版

第18章 天豆一号.132

    完成各学院教授邮件的回复,郝义准备看抗寒榴莲课题组发来邮件,想起范彪给他的移动硬盘。

    郝义从电脑包中拿出移动硬盘连接上笔记本电脑,接着输入密码。

    打开一看。

    好家伙!

    整整一个T的资料。

    资料文件的分类是按照时间的前后来的。

    最早的时间是十年前,那时候范彪才刚刚读大一。

    打开最早的文件看了看,发现都是一些介绍性资料,比如说大豆的种类,大豆的种植习性等等。

    最迟的是一个星期之前,具体的时间是202*.06.22

    文件中写的是对命名为天豆一号.131的高产高油新品种大豆遗传物质的分析等。

    其中明确指出了对遗传物质的增减。

    且具体说明了所增加基因片段和删减基因片段的目的。

    后面给出了迭代后的天豆一号.132的高产高油新品种大豆遗传物质的DNA全序列。

    最后是具体的实验设计。

    天豆一号.131为蓝本、增加的基因片段来源、实验的具体步骤、实验所使用的试剂和器材等等。

    至于实验的时间定在了202*.07.15

    郝义打开倒数第二个文件,是一个半月之前,具体的日期是202*.05.13

    文件中写的是天豆一号.131大豆的相关数据。

    郝义惊讶的发现天豆一号.131大豆的亩产已经达到了范彪的预期,及实验室中能够达到亩产2000斤,自然环境中亩产能到1100斤。

    只不过天豆一号.131大豆有一个严重的缺陷,那就是对一种根霉菌完全没有免疫力,一旦感染就会出现大范围的死亡。

    翻回到最后的文件看了看。

    果然,迭代的天豆一号.132大豆其基因的修改针对的就是这种根霉菌。

    郝义结合22号和13号的两文件,其确定了范彪的说法,对高产高油大豆的研究已经来到了最后冲刺阶段。

    在天豆一号.131大豆的基础上解决根霉菌的问题就能获得高产高油的新品种大豆。

    最理想的就是天豆一号.132大豆成功,那范彪坚持十年的目标算是初步完成了。

    可实际情况是增加针对根霉菌的基因片段有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也不为过。

    “彪哥对我的信任没得说,竟然将研究大豆十年的资料一股脑的给了我,这份信任让我感到了压力。”郝义感叹。

    退出文件窗口,将移动硬盘放在电脑包中收好。

    郝义开始处理抗寒榴莲课题组成员发来的十几封邮件。

    询问的基本上都是2号组合六组基因片段表达机理相关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还是比较方便的,只要简单几句点明问题的关键点就可以了。

    他处理完最后一封邮件的时候,铃声响了。

    在郝义收拾笔记本电脑的时候,教室外的走道上已经有学生走过。

    没一会儿,老牛、马公公、王胖三人愁眉苦脸的走进了教室。

    王胖三两步的来到郝义面前,“义弟,你是怎么做到半个小时交卷的?”

    “怎么了?”郝义满脸的疑惑。

    “还怎么了,你就没有觉得这线性代数试卷的难度有些变态吗?”马公公惊叹。

    “难!我没觉得啊!”郝义背好电脑包的同时脱口而出。

    老牛捂着胸口喊,“不说了,不说了,难受。”

    王胖拍着老牛的肩膀安慰道:“老牛,你放宽心,义弟的妖孽不是我们这些学渣能够比的。”

    “和义弟比,那不用活了,要怪就怪出题的老师,这是在故意坑人,我也不求多了,能及格就行。”马公公补充说。

    老牛咬牙切齿的点头,“走!我们吃饭去。”

    这时候,郝义也反应了过来,回想了一下线性代数试卷,一拍大腿说:“还真是,我为了快点做完不知道多死了多少脑细胞。”

    “义弟,你就不要装了,我王胖这点还是能够分辨的。”

    “我要学计算机,老牛要学数学,可今天被一份线性代数试卷给打击了,难搞了。”

    “义弟,你的深浅我们多少是知道一些的,你没有必要用这种方式安慰我们,不就是数学,我就不信不能学好。”

    ……

    四人说着离开了教室,在去食堂的路上不再谈考试的事了,而是聊起了中午要来宿舍采访的刘芬老师。

    “刘芬老师是真的漂亮,家庭背景又好,就是年龄大了一些。”

    “这年代,28的年龄刚刚好,就我知道的,我们学校追求刘芬老师的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是的,学校的那些博士见刘芬老师的时候眼睛绿光直冒,也不知道最后便宜了谁。”

    ……

    吃过午饭,四人回到宿舍。

    老牛、马公公、王胖三人直溜的躺在床铺上聊着学校那些博士追求刘芬老师的八卦。

    郝义在回复了一封抗寒榴莲课题组成员发来的邮件后,开始有选择的细读范彪给他的那一个T的资料。

    对于大豆的研究,在之前跟着范彪后面学习和帮着做免费苦力的时候接触过一些,只不过接触到的都是一些零散的数据资料。

    这次范彪给的资料是范彪本科四年、直博六年这十年对大豆研究的积累,虽说这些资料不是全部,但绝大多数资料都是有的。

    在郝义看来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金矿。

    郝义先是看了所有文件的目录,对所有文件的内容有了基本的掌握。

    范彪本科四年在不断的学习和收集大豆相关的资料和实物,有大豆相关的论文、新的科研技术、有各种品种的大豆等等。

    在这期间四处收集大豆的野生品种,还在老家种植了各种品种的大豆,其各品种和亚品种加一起超过了两百种。

    从博士一年级开始,范彪正式开始对高产高油的被命名为天豆一号的转基因大豆发起了冲锋。

    短短六年时间,天豆一号迭代了131次,其中只有十次走出了实验室,栽种在了试验田,其他的121次都胎死实验室,但这些没能够走出实验室的也都是宝贵的经验。

    当前,天豆一号正在进行着第132次迭代,只要解决天豆一号.131的根霉菌的问题。

    天豆一号第132次迭代就能大功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