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杜十娘百宝箱失窃一案说起
繁体版

第5章 看铺买布

    等天全黑透的时候,她们终于到家了。远远的,她们就看到有人举着微弱的油灯等在门口,等近了,才发现是陈家大郎。

    陈家大郎看她们快到了,就进屋去通知陈母,陈母赶紧把一直热着的晚膳端上来。

    牛车在门口停下后,陆景送给福叔一小袋蜜饯,谢过福叔后,两人一起进了门。

    这时代的路面并不好,一路“咚咚咚”地回来,不仅屁股疼,肚子也荡得饥肠辘辘的,她们一坐下就开始大快朵颐。

    饭毕,陈母洗了一小筐香梨出来,大家拿了条板凳,坐在院中边吃边聊天。

    陈父问:“今日可有看中的店铺?”

    当陆景对陈家表明有创业的想法时,陈家表示支持,鉴于她在大业朝人生地不熟的,想请陈父帮忙直接租铺位,陈父不同意,他表示铺子还是要找有眼缘的,这样做生意才会旺。陆景觉得很有道理。

    陆景道:“东市、西市我们都去看了,其各有几个铺子在出租,我看西式第一条街进去,里面那个铺子不错,价格也实惠。”

    圆圆道:“爹,我觉得还是东市比较好,毕竟东市做贵人生意,赚的也多,咱本钱也不是没有。”

    陈父:“话也不能这么说,那东市哪有那么容易进的,再说东市铺子后头都有贵人撑腰,咱没有贵人,要是做大了,连生意怎么被人吞的都不知道。”

    陆景咬着梨子点点头,虽然她看到东市铺子很心动,出于和陈父同样的忧虑,她把创业起点放在西市,人流量大,更能吸引客户,至于在西市做大了会不会面临同样被吞的问题,只能说走一步算一步吧。

    圆圆见爹爹也站在陆景那边,只能歇菜。

    陈母道:“租铺子还是租在外头比较好,干嘛要租在里头呢?”

    说到这个陆景就有些无奈了,她道:“外头也是有铺子租的,但那些铺子找不到人问哪。”

    陈父:“没事,我明天托人问问。”

    没想到陈父交情还挺多的,也唯有此,他才敢表示你看上哪个铺子了,我去帮你谈的意思的,说起来这大半个月,陈家帮了她不少忙,于是她提了一嘴:“您看要不要投干股?”

    陈母有些支吾道:“也不是我们不信你,只是……”

    陈父的病要养着,家里劳动了少了一个,收入少了一半不止,且给陈父熬药也是笔固定支出,这些年来陈家压力一直挺大的,不然圆圆也不会跑到歌坊当丫鬟了,就为了多赚点补贴家里。

    这些意犹之意陆景明白,她换了个说法:“那您看,等我这生意开张了,请大郎来当掌柜成吗?”

    陈母、大郎直点头:“成的,成的!”

    陈母看得出来,陆景是有本事的,没想到她发家还带着他们一起,陈母很感动。

    圆圆委屈道:“那我呢?”

    陆景道:“你自然是要跟着我的呀。”

    听到陆景不会放弃她,圆圆才开心笑了。

    陈母看到二郎看着个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进去选了几个好看的香梨,对他道:“这些,你明天带去给你同窗尝尝。”

    二郎犹豫:“可是娘,我的书框已经很重了。”

    大业朝书生上下学背的书包是用竹子编织而成,可想而知,还没背就已经有不少的重量了,陈家二郎每日归学回来,就要锤肩,可见重的。

    见二郎有些不情愿,陈母轻点他额头道:“就几个小梨子,能有多少重,给同窗尝尝,搞好交情。”

    陈家二郎日后若真考取了功名,就他们家这种情况,肯定要劳烦同窗帮衬,但他们也拿不出其他东西,唯有在李子杏子梨子成熟的时候,摘几个好的,让二郎带去给同窗尝尝,拉近他们的感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陈母连那么久远以后的日子都考虑到了。

    二郎仍在摇摆,陆景见了,进屋拿出个帆布包给他道:“二郎,你要不要明天试试背这个去念书?”

    陆景帆布包共缝制了两个,一个是她早上背的,另一个还没有机会背出去。这帆布包上头绣了个可爱的小柿子,还绣了“柿柿如意”四个字,可谓是又有童趣,兆头又好。

    果然,二郎看到这帆布包就眼睛发亮。别说当下,就是后世,许多男子也认为包包是女子的专属私物,二郎是不肯背的,但帆布包不一样,端的是方方正正的,装东西又方便,后世多少男女学生喜欢背它,再说了,它的图案这么可爱,怎么会不让人心动呢!

    他扭捏了会儿,接过帆布包道:“那行,我明天背过去试试。”

    陆景又进屋拿了个小荷包出来,也放到二郎手里道:“这里头是今天买的果脯,你也一并带给同窗吃吧。”

    二郎拆开荷包,看到里头满满的果脯,开心地眼睛眯成一条缝,道:“谢谢陆姐姐。”

    这果脯可是好东西,以前他极少能吃到,这回也是托了陆景姐姐的福才能吃到,他可得省着点吃。

    然后他把荷包、香梨放进帆布袋,再拿着它进屋装笔墨纸砚去了。

    陈母怕他贪嘴,在背后嘱咐道:“仔细自己的牙,可不准多吃。”

    二郎点头:“知道了。”

    农家生活免不了早睡,夜谈到这里,圆圆哈气上来,大家都进屋准备睡觉了。

    陈家又开始各忙各的,除了圆圆跟在她身后帮她准备佛会要卖的帕子。

    半个月后,她们所在的白松县会举行一场盛大的佛会,到时候许多人会去听方丈讲经,听说县城里的上流人士也会参加,按照规律,到时候会有许多小摊贩在附近摆摊。

    她创业第二步就设置在佛会摆摊现场。

    和其他小摊贩趁着人多多卖点的想法不同的是,这次她要做的,就是引流。

    就像后世商场开了一家新店,派人在各处派发传单意思是一样,但是她估算了下,店起码要在佛会结束后才能开起来,所以她现在的做法更像是提前递名片。

    既然是名片,那自然要给自家店铺取个好听的名字,毕竟衣服没有专属版权,后世卖得好的衣服,除了创新,最重要的是品牌。

    打个比方,现在有一堆相似的服装让你选择,你是不是更愿意选择熟悉的品牌?

    这就是品牌效应的魅力,所以陆景除了日常和圆圆搞刺绣外,还要抽空想店铺名称,末了,还逮住玩得欢快的陈家二郎帮忙出主意。

    上次陈家二郎带去私塾的帆布包反响很不错,好几个同窗指定要差不多样式的帆布包,所以她还要忙活包包定制。

    真没想到帆布包这货在乡间没有市场,反倒在学校找到了市场,看来追求便利性不分古今,这也印证了那句话:垃圾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

    靠着这些单子,陈家二郎赚了不少零花钱,这几日正和同伴玩到飞起。

    二郎接到任务,思索了几日,没想出满意的店名,索性把这难题抛给了同窗,请他们一起想办法。

    哦,还有那最重要的店铺,陈父跑了几日,告诉她,托里正侄子牵线,西市里头那家她看上的店铺,租下来了。

    陆景听了,当即笑得眉眼弯弯的,彷佛看到了宾客盈门、热闹非凡的开业场景,便出门去买了半斤肉,给大伙儿改善伙食,当晚,除了陈母嗔怪她浪费钱外,他们都吃得很开心。

    二郎同窗也很给力,最后敲定几个名给她,二郎还给她一一解释了其中暗含的典故,听得陆景心花怒放。

    一切都在顺利朝前进。

    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陆景终于做好了定制的帆布包,每个帆布包样式都不同,有云、有花、有草,有果子,还绣了好好学习的诗词,很适合小学生背。

    陆景乏了,叫圆圆一同起身甩甩胳膊动动腿,就看到陈父一脸阴沉走进来。

    陆景打招呼:“伯父,您怎么了?”

    陈父叹道:“西市那间铺子,怕是要黄了。”

    圆圆惊讶道:“怎么就黄了?这不是刚谈好吗?”

    陈父道:“里正回的消息是,有其他人看上了那间铺子,出价更高,东家就把铺子转租了。”

    圆圆气愤道:“这东家怎么能不讲信用呢!”

    陆景回头看着已经准备得差不多的帕子,心在不断往下沉,距离佛会只有五天了,没想到被开了天窗,一时之间也不可能找到新店铺,这可怎么办。

    陆景问:“我能与您一同去里正家一趟吗?”

    陈父点点头,随即两人一同出门去了。

    里正也姓陈,单名一个松字,恰巧他侄子也在。

    里正一见到她,便抱歉道:“侄女,真对不住,这老赵真是混账东西,刚谈好了,转眼就租给别人了。”对于老赵转租这件事,他也很气愤,这样失信于人,让他以后怎么在乡里乡亲面前抬头。

    陆景递上一个帆布包,两条绣好的帕子及两条腊肉,笑道:“您太客气了,之前请您帮忙,我还没来拜访,您不怪我失礼就好。”

    里正道:“侄女太客气了,事情都没办好呢,就送东西上门了。”

    陈父笑道:“她一个小辈,还需要您照顾,送点东西上门应该的,再说也不是什么贵重东西,您啊,就收下吧。”

    一番客套后,双方进入正题。

    陆景斟酌道:“您看,西市铺子还有法子吗?”

    里正看向他侄子,他侄子陈有摇摇头道:“我得到消息就跑到老赵那里要说法了,老赵咬死了要租给另外一家,我们现在也无计可施。”

    西市的铺子一直很畅销,即便老赵的铺子地理位置不太好,但也不愁租,无非就是价格高低问题。

    陆景问:“那我们把价格抬高点?”

    陈有道:“本来我们也是这么建议的,但老赵不同意。”

    陆景问:“那您看还有其他铺子可以租吗?”

    陈有继续摇头道:“西市靠近门口的倒是有几家铺子,但那几家铺子原来东家说他们把铺子给卖了,买主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这相当于是没有了。”

    这可怎么办呢?

    陈有看陆景着急的模样,对于开业前夕给她造成这样的纰漏有些不好意思,当即道:“大妹子,这次是有哥对不住,你看这样,听说你做的是成衣生意,如果你到我这进货,我把布料成本加一成利的价格卖给你怎么样?”

    陆景原本打算晚点找陈有讨论布匹进货的事,没想到他给她这么大的惊喜,要知道即便是后世,布匹批发的利润也不止一成,陈有这是相当有诚意了。

    陆景起身谢过陈有,但是对于店铺,里正叔侄也没法给出更好的建议,陈父、陆景只能先行离开。

    一回到家,发现家里乌云密布,原来是陈母他们从圆圆口中听到店铺转租的事情,气得要命,即便陆景带来了可以低价进布料的好消息,也只是让他们展颜了一瞬。

    都没有店铺了,生意做不起来,要这低价进货权有啥用啊。

    陆景打算这几日要去东市看看,也不管其他了,先把店铺定下来再说。

    饭后,陆景把二郎叫住,拿出做好的帆布包道:“你同窗的帆布包已经做好了,你明日带过去吧。”

    二郎接过包,眼神亮晶晶的,看样子也很喜欢,他道:“我有个新转学来的同窗,他看到我背的包,也想定一个。”

    二郎自从背了那个“柿柿如意”帆布包后,就再也不带书框上学了。

    陆景为难道:“那得让你这新同窗等一等了,最近几日还得重新找店铺,等我忙活这段日子,再给他做。”

    陆景马不停蹄开始找铺子,但东市的空着的铺子要么价格太高,要么出租意愿不大,就没有她十分中意的,就在她考虑要不要推迟创业第二步时,二郎带回一个好消息:

    “我那新同窗说铺子空着也是空着,可以租给陆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