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最会捧人的导演
繁体版

第二章 未雨绸缪的第二部小说

    晚上,忙碌了一天的刘建国骑着自行车挎着公文包回到了家中。

    “真的是北电的录取通知书!我儿竟然真的考上了导演系!哈哈!不亏是我儿子!”刘建国拿着刘昊的录取通知书喜不甚收。

    甚至比当初在杂志社力挽狂澜大出风头,还要开心。

    “不知道是谁当初认为我考不上呢。”刘昊得意的回了一句。

    刘建国笑了笑,当初他特意为儿子打听过,很清楚考上北电导演系的难度,一直做着最坏的打算。

    真考不上他不会太失望,如果考上了他自然会为儿子开心。

    “老爹,你应该没忘掉当初和我的打赌吧。”刘昊突然开口问道。

    “我儿子考上大学这是一件喜事,你放心我一定大办特办,请上个几十桌,让街坊邻居分享我们的喜悦。”

    对于父亲的左顾而言他,刘昊摇了摇头,说道:“我说的不是这件事。”

    “哦!对了!《寻秦记》这一期稿费下来了,你猜有多少?”

    当初,《寻秦记》在杂志上连载没几期,就有嗅觉明锐的出版商寻着味找了过来。

    《寻秦记》将刘昊父亲所在的杂志公司盘活,杂志公司的老板投桃报李,特意选了家相熟且靠谱的出版商出版发行。

    报酬也给的比较慷慨。

    “这一期有多少稿费?”刘昊好奇问道。

    “超过了这个数。”刘建国笑着伸出了一根手指。

    “哦,竟然超过了十万!”刘昊微微有些惊讶。

    发行渠道往往是最赚钱的,小说的利润,大头在出版商那。

    当然,因为刘昊小说赚的最多的,还是那些盗版商。

    没办法,这时候的国民还不怎么富裕,往往不会购买昂贵的正版书籍。

    即使是喜欢的书,要么购买廉价的盗版,要么去书店租书。

    再加上《寻秦记》不是那种特别正经的小说,很多人租书看都是偷偷摸摸,购买正版书籍的读者自然是十分有限。

    当然,销量几十万的书在这个时候已经非常畅销了,反馈给作者的稿费也有好几十万。

    几十万,在这个京城平均月收入只有两三百块的年代,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

    买套不错的四合院都绰绰有余了。

    《寻秦记》发了几期的稿费了,之前每次都在五万之下,也只有这一期是超过了十万。

    加上这次,目前发了超过二十万的稿费了。

    “也许是书要完结的缘故吧。”刘昊猜测道,心里还是挺高兴的。

    “这期杂志上《寻秦记》就要完结了,老贾已经催了我很多次新小说.....”刘建国说完将目光看向刘昊,那意思在问刘昊有没有新小说。

    老贾是老爹杂志社的老板,曾来家里拜访过,刘昊见过几次。

    “有是有.....”说完刘昊返回卧室拿出来了一个本子交给了刘建国。

    “《废都》?”刘建国抬头看了一眼刘昊,一边翻阅一边问道:“还是武侠小说吧?”

    刘昊笑着摇了摇头,一脸神秘的说道:“老爹,你看过就知道。”

    《废都》在后世是贾评凹创作的小说,曾被评价是用《金瓶梅》的手法写哦《红楼梦》,在93年6月份由京城出版社出版。

    但这一世目前还没有出版,刘昊曾趁着这个假期去西京拜访过他。

    可以确定,目前他没有创作《废都》的打算。

    这也是刘昊大胆将这本小说拿出来的原因。

    看了几分钟,刘建国的表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突然猛的一抬头,满脸正经的看着刘昊。

    “这本小说真的是你写的!你小子真的开始玩艺术了!”

    刘昊笑了笑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毕竟以他的年龄和阅历创作出这种小说太过匪夷所思。

    对旁人确实没法解释,但对于自己的老爹没必要解释。

    “这本小说能在你们杂志上发表吗?”刘昊开口问道。

    “以老贾的人脉关系,发表问题不大。”

    但刘建国却又说道:“虽然我还没看完这本小说,但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是压抑和挣扎,其中甚至还有隐喻。”

    “我没有隐喻什么。”刘昊解释道。

    “你有没有隐喻这不是关键,关键是别人认为你是不是在隐喻,如果是,你这本书就会有被禁的风险。”

    “拍电影也是有风险的,我还是想拍电影。”

    刘昊这话的意思是不怕被禁的风险。

    “既然你想好了,我自然是帮你的。”

    刘建国突然想到儿子创作这本小说的理由。

    “你小子创作这本小说,又学导演,将来不会是想将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吧!”

    “嘿嘿,我确实是有这个打算,稍微未雨绸缪一下。”刘昊笑着直接承认道。

    “你小子,玩的可真大。”

    刘建国将手中的小说又翻了几页,啧啧道:“写的这么露骨,又多了几分被禁的风险啊!”

    “所以还需要像老爹这样的文化人润笔。”

    刘昊文笔只是说是一般,写《寻秦记》暧昧露骨的内容时写的就很直白。

    经过刘建国这位资深编辑的润笔,那真是别具一番风味。

    直来直去的有时候确实没有犹抱琵琶半遮面有意思。

    文化人不亏是文化人,刘昊也曾被父亲润笔后的《寻秦记》吸引过。

    对于刘建国来说,润笔自然是没有问题,他心甘情愿为自己儿子这么做。

    “你的意思是,这本小说的作者.....”

    “自然还是老爹你。”刘昊主动答道。

    “行吧,就依你而言。”

    刘建国点了点头,毕竟自己儿子年纪太轻,说是他创作的也没人会信。

    《废都》这本小说引起的非议远比《寻秦记》要大,对于作者来说不一定就是好事。

    作为父亲要主动替儿子背锅。要为儿子保驾护航。

    “嗯,我就是替儿子背锅的。”刘建国心里替自己解释道,实际上他很情愿替儿子背这个锅。

    毕竟背锅背着也成了知名作家了。

    “看样子,我得去西京出差一段时间了。”

    贾评凹是陕西人,他创作的《废都》写的西京的故事。

    创作这样的故事得有在西京生活的背景。

    掩耳盗铃得做一下。

    接着刘建国从包里拿出了一份存折,递给了刘昊,说道:

    “这是《寻秦记》的所有收入,我都帮你存着,你已经成年了,也该由你处理。”

    刘昊接过存折,只是看了一眼里面的数字,便合上还给了父亲。

    “你是《寻秦记》的作家,稿费是你的,没必要给我。”

    刘昊看着父亲,略带不满的接着说道:“咱们之前打过赌,只要我考上了北电导演系,你就辞职下海开广告公司,《寻秦记》的所有收入当做起步资金,你是不是忘了......”

    “你得兑现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