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过去做财阀
繁体版

第767章 蓝天的王者(第二更,求订阅)

    “……已经接连进行了上百次弹射试验,每一次都可以把F1式战斗机加速到起飞速度经过与船厂方面的协调,“葛城号”将加装两台蒸汽弹射器。”

    在邹同杰介绍着“葛城号”航空母舰的改造进度时,李毅安则翻看着报告。

    在看到海军型F1C战斗机时,李毅安特意仔细看了一下,这款战斗机是在F1战斗机的舰载型,南洋航空工业公司对其的气动外形做了修改——加大了翼面积以补偿增加的总重量;加强了机身结构以应对起降时的高过载,换装推力更强大的“埃汶”发动机,虽然重量增加机动性非但没有降低,甚至换发动机后,其战斗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在蒸汽弹射器的帮助下,F1C战斗机械可以从葛城级那样小型航空母舰上起飞。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进步。

    “它的载弹量还是太低了,对于海军来说,舰载机的载弹能力还是很重要的。”

    看着2200公斤的载弹量,李毅安难免有些遗憾。不过想到它的机重,也就释然了。

    “是的阁下,”

    邹同杰赞同道。

    “目前我们正计划研究一种舰载攻击机,届时其载弹量将会进一步提高,毕竟,F1只是战斗机,这个基础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所以有必要研制新型舰载攻击机。”

    研制舰载攻击机,这肯定没有什么问题,至少在这个时代,战斗机与舰载机是泾渭分明的,他们各有各的擅长,别说是现在了,哪怕就是到了海湾战争时,美军的尼米兹航空母舰上,还有专用的攻击机。

    “发展舰载攻击机……嗯,这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我们是大型航空母舰的话,肯定有这个必要,”

    而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南洋未来的海军发展,也和法国类似,比如在去年海军参谋部提出了分两阶段获得2-4艘3万吨级的舰队航母的计划,考虑到南洋的经济情况,今年这一目标被缩减到了2-3艘航母。

    “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满足这个要求吗?”

    看着照片上的飞机,李毅安想了一会说道。

    “所以,我们需要研制的是一款新型的超音速战斗机,不仅是战斗机,它还应该是一款多用途战斗机,既可以满足各种条件下的昼夜空战,也可以实施对海对地攻击。”

    “但是我们的航母吨位有限,一共就42架载机,如果再加装攻击机的话,那么载机数量肯定会进一步压缩,考虑到飞机的加大,到时候可能只有三十多架飞机,其中十几架只擅长对海对地攻击的攻击机,这无疑就削弱了舰队的防空能力,而且,我们没有多少航母,只造十几或者几十架舰载攻击机,无疑是增加飞机的成本。”

    不过现在南洋的航空母舰仍然在设计阶段,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其实,这个概念大抵上就是后世战斗机的概念,差不多从80年代开始,多用途战斗机就开始成为

    各国空军的主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成本。

    在另一个世界,法国就是一个典型,为了满足海军对海攻击的需求,他们特意研制了超军旗舰载攻击机,但是因为法国只有两艘航母,导致飞机的需求有限,导致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

    “就舰载机来说,我个人的看法还是海空通用,陆海通用,毕竟,随着战斗机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单一用途的飞机会导致研制成本激增,所以,多用途的通用型战斗机,势必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邹同杰不禁疑惑道。

    “军事装备也必须要考虑到成本,南洋不是美国苏俄那样的大国,我们不可能弄出大而全的装备,嗯,应该说是抓住重点,重点装备要有,次要的可以买,可以外购,当然,还是以自造为主,至于舰载机嘛……”

    “多用途战斗机?”

    在某种程度上说,海军舰政处正在研制是一款50年代设计的强化版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虽然无法与美国海军的中途岛级航空母舰以及即将开工建造的福莱斯特级相比,但是相比海军的那艘不足2万吨的“葛城”号轻型航母,这样的产品已经算是相当大的进步了。

    将报告合起来,李毅安继续说道。

    因为对飞机很了解,所以邹同杰很清楚,那种既能空战又能对地攻击的飞机,看起来似乎是很完美,但实际上却不可能兼顾。于是便委婉的提醒道。

    “阁下,想一种飞机兼顾空战和对地攻击的话,对技术要求是很高的。”

    面对邹同杰的提醒,李毅安笑道。

    “不用担心,有句俗话叫“只要发动机够强大,板砖都能飞”,别忘记咱们是有P100的,现在17500磅推力的发动机已经定型,而且BM公司正在研制推力更强大的型号,预计的推力可以达到23000磅,有了如此强大的发动机,研制新型飞机,自然没有任何问题。”

    不得不说,“康威”发动机绝对是堪称时代的奇迹,因为其考虑到在彗星客机的翼根处使用,所以要求发动机具有较小的横截面,这虽然限制了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体直径。它的直径仅仅只有1100毫米,也就是比大名鼎鼎的斯贝发动机多了10毫米。

    虽然它的重量为2061公斤,但随着新型号推力增加,其推重比甚至将达到了5。

    (P100发动机)

    不仅如此,康威发动机还是第一个在大修之间运行时间长达10000小时的商用航空发动机。

    对于这款发动机,李毅安可谓是充满期待的,虽然它不一定能用于战斗机,但是凭借着这款式极其出色的航空发动机,南洋已经敲开了涡轮风扇式发动机的大门。接下来,所需要的就是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就可以了。

    “当然了,它并不一定适合战斗机使用,我们可以研制一款新型的涡扇发动机,有了新型的发动机,自然可以进一步提高飞机的整体性能。”

    新型的发动机是什么

    发动机?

    可以是一款与“斯贝”发动机类似的涡扇发动机,不仅可以在应用于军用,而且还可以应用在民用客机上,当然,它的推力可以更强大。

    这样一来,在未来的几年之中,得益于性能优良的发动机,南洋完全可以在二代战斗机上,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

    至少在发动机上!

    毕竟,涡轮风扇式发动机才是未来。

    而且它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航空,还能够应用于军舰,要知道在另一个世界,甚至就连同航空母舰上都用起了舰用燃气轮机,而舰用燃气轮机正是以涡扇发动机改进而成。

    所以,对于南洋来说,未来的重点,就是紧紧的抓住在涡轮风扇发动机上的领先优势,在各国还没有意识到它才是真正的未来之前,充分发展这一领域,从而保证南洋在航空发动机技术上的领先优势。

    这个领先优势,势必将有助于南洋航空业的发展。

    “用涡扇发动机?它的推重比似乎并不怎么友好。”

    邹同杰提醒道。

    这倒是事实,现在P100的推重只有不到4,而涡喷发动机却可以做达到6-7,现在涡喷发动机才是各国发展的重点,至于发展涡扇发动机,完全是因为它相对友好耗油量,让各国民间航空公司优先选择它作为客机的动力,正是民间需求的刺激下,涡扇发动机技术才得到进一步发展,而,这也是为什么直到70年代,涡扇发动机才在战斗机上得以应用的原因。

    本质上就是性能不够优良,就像南洋虽然在罗罗的技术授权下以“康威发动机”为基础发展出了P100涡扇发动但,但是在F1战斗机的改进过程中,仍然需要从罗罗公司引进技术用“埃文发动机”取代尼恩一样,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现在涡喷发动机的性能更加优良,更适应战斗机使用。

    但未来却是涡扇发动机!

    “慢慢的发展嘛,不着急。”

    其实对于军事装备的发展,李毅安并不怎么着急,因为……他很清楚,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大国之间的热战几乎不可能爆发,在这种情况下,军事装备的研制只需要立足长远就行。

    况且,现在才是52年,以米格21和F4为代表的战后的第二代战斗机,还没有影呢!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几年中,发展一款适合战斗机使用的涡扇发动机,即便是稍微晚一点也没有关系,毕竟,现在很多国家都没有还没有喷气式战斗机呢。

    南洋的第二代飞机不见得非要和米格21和F4争推出的时间,相比于时间,飞机的性能更重要,就像F1战斗机一样,它的性能并不逊于甚至超过了F86,绝对是第一代喷气式战斗机中的NO.1。将来,南洋的二代战斗机,那也是要做蓝天王者的!

    想到这,李毅安不禁有些心塞了——现在米格15都已经打出了大名鼎鼎的“米格走廊”了。

    全世界都知道喷气式战斗机的时代到来了,可南洋的F1战斗机还没有迎来自己的海外买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