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的艺术
繁体版

第二十三章 诗茗产子

    蓝怡在苏杭呆了这么久,逐渐喜欢上了这里,这里的景色,气候,文化,都深深印入蓝怡的心里。蓝怡自己都已经记不清多长时间没回中原了。

    临近这年年底,蓝怡想回中原看看诗茗,看看申府,她提前和徒弟们赶制了一些陶瓷,又去了趟苏州,见到赵老板,赵老板高兴的合不拢嘴,说:“托蓝怡的福,生意一直不错啊”,他和蓝怡清算了一下账务,蓝怡又去作坊教授他们制作了一批新陶瓷。赵老板知道蓝怡要回中原,给蓝怡准备了一些特产。回到中原,才知这里遭遇干旱,颗粒无收,百姓们又陷入困境,沿途不断遇到乞讨,流浪的百姓们。蓝怡甚是感叹,同情这些人们。

    终于到了申府,看到诗茗,两人拥抱哭泣,诗茗已孕八个多月了,身体不便,作坊里靠师傅们打理,姜公子在外打理着店铺。因为中原干旱,百姓生活窘迫,生意也受到一些影响。

    最近给周公子和欧阳公子运输的陶瓷,在路途中遭遇抢劫,索要银两,运送的两位师傅也受了伤,陶瓷损伤严重。

    百姓吃不饱肚子,世道艰难,偷抢又多了起来,最基本的生存都是问题,百姓们怎么能够安平的过日子。粮食基本上要保证这些官员们,普通百姓只能眼睁睁的被饿着,实在不行,开始节外生枝,想办法找吃的,饿死的人也数不胜数。

    蓝怡想着要不大家一起迁去杭州,可是诗茗身体不便,经不起长途跋涉,只能待日后再说。

    府上的粮食也有限,姜公子也想办法储备了一些,但不知道能坚持到何时,而中原的干旱,谁也不知道何时能好转,如果明年光景还是这样,老百姓怎么活啊。

    蓝怡看着诗茗,想陪伴着女儿分娩后再回杭州,看到女儿和孩子平安,她心里才踏实。

    不管怎样,要好好过了这个年才行,蓝怡还是抽时间做她的陶瓷,那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闲不下来,她的心血,感情都倾注在陶瓷上。伴随着新年鞭炮声,又一年开始了,蓝怡陪伴着诗茗坐在庭院里,看着漫天的星星,美好的时刻有几何时,人生风风雨雨,磕磕绊绊,未来谁都不确定。

    她们聊着诗茗小时候,聊着母亲小时候,聊着外婆,外公,聊着申府的兴衰,聊着蓝怡的师傅,聊着诗茗的父亲,这个年,将军又是在哪里过的呢,独自一人在山上,还是又去了哪里?聊的很晚,蓝怡送诗茗回房休息。

    正月十五元宵节,蓝怡想去集市上在逛逛,这年的元宵节有些冷清,小商小贩少了很多,蓝怡悠闲的慢慢走着,回想着过去的一切,今年蓝怡已经53岁了,诗茗也快当母亲了,她要做外婆了。岁月啊,无情的流逝着,她多么希望身旁有个相伴的人陪她一起。孤独的蓝怡,心中在默默淌着泪水,只是经历了太多,眼泪不在轻易的流下来。

    正月二十六的晚上,蓝怡经历了煎熬与等待,诗茗生产一子,蓝怡看着诗茗母子平安,心里便踏实了。诗茗之子,按照姜氏族谱,起名,姜士琦,蓝怡此生无儿子,看到外甥,欢喜的不得了,抱着小士琦爱不释手。

    蓝怡有些不舍得诗茗和士琦,想多呆些时日,一直待到外甥满月,看着胖乎乎的外甥,稚嫩可爱的脸庞,和那可爱的小手,小脚,蓝怡抱着士琦,不舍放下,只想多抱抱,去了杭州,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可是,她依然要做属于自己的事情,次日,蓝怡简单收拾了一下,准备出发去往杭州。

    临走时,嘱咐诗茗照顾好自己和孩子,如果这边光景还是不好,士琦大点了,可以斟酌一下,是否迁去杭州。

    到了杭州,蓝怡再次忙碌起来,杭州的气候宜人,蓝怡甚是喜欢。她又全身心的投入到陶瓷的制作,绘画,雕刻。

    可是中原依然干旱,一滴雨也没有下,到了春种时刻,老百姓无法播种,众多百姓祈天求雨,可是一滴雨也没求来,地缝干裂,河流干枯,甚至饮水都成问题,部分百姓开始南迁,寻找水源丰富之地。

    蓝怡不放心诗茗,遂写信询问中原情况,雨水如何,生意如何,诗茗一时不知该如何告诉母亲现状,深怕母亲担忧,又不忍心欺骗母亲,许久未回信。

    三个多月过去了,诗茗写了一封回信,告诉母亲一切安好,生意稍有起色,士琦也非常健康。蓝怡知道境况不会这么快改善,中原的大旱,已经闹的纷纷嚷嚷,朝廷都在想办法缓解百姓生活,安抚众人。

    蓝怡想劝蓝怡和姜公子来杭州生活,便和思煜父亲写信沟通此事,希望父亲能够劝说儿子儿媳。

    姜父收到蓝怡的回信,中原的光景不好,很多人南迁,去杭州也未必是件坏事,遂去申府和思煜,诗茗商量。搬迁事宜重大,就如同蓝怡当初迁往西安一样,心里也是难过万分。

    思煜和诗茗万般不舍,但是看着中原水深火热,生灵涂炭的百姓们,他们自己的日子能维持多久还不知道。

    考虑了几日之后,姜父姜母,思煜诗茗决定一同南迁,投靠蓝怡。诗茗遣散了家里的和师傅,关闭了店铺,带上丫鬟和一些重要物品,还有那套传家之宝陶瓷,踏上了南迁之路。只愿有一天,还能够回到申府,诗茗心里的信念就如同母亲当年,希望还能把申府支撑下去,希望申府的牌子永远不败!

    经历艰辛,终于到达了杭州,蓝怡提前为他们整理了房间,看到了诗茗,看到了健康的士琦,蓝怡心中万喜,总算又能团聚了。

    暂时安定下来之后,蓝怡继续忙着打理陶瓷生意,现在人口多了,更要多做些生意,让一大家子人好好的生活,姜父姜母和女儿思文,暂时先帮着蓝怡做陶瓷,他们想在寻找另一处,开家店铺,同样经营蝶韵之瓷。

    三个多月后,姜父姜母和思文去了杭州另外一条古巷租了店铺,做起了陶瓷生意,便搬迁了过去。蓝怡,诗茗,思煜,士琦生活在一起,共同打理这边的陶瓷。

    大家的生活总算安定了,这边气候明显好于北方,雨水偏多,气候湿润,渐渐的,诗茗和思煜都喜欢上了这里。虽然很想念申府,但是生存迁徙也是人之常情。只待日后,中原光景渐好,有机会再回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