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透子嗣六维图,老爹们坐不住了
繁体版

第七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封王拜相才是根本目的!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说的是东汉末年的刘备、关羽、张飞结拜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

    【在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的渲染下,关羽被俘于曹操,挂帅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一定要离开寻找大哥刘备,而后颠沛流离,同甘共苦。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战死后,张飞和刘备不惜一切代价都要报仇。】

    【如此忠烈义气,千古传闻,谱写了乱世中的浪漫辈歌,向来为人歌颂。】

    刘备边看光幕边举酒同张飞、孔明等人畅饮,看到这里,他和张飞的手都颤抖起来了,酒杯“哐当一下”掉落在地。

    “二弟!”他颤抖着道:“二弟死,我们报仇?岂不是被被人杀害?”

    张飞瞪直豹眼道:“不可能!二哥不可能死!”

    孔明似乎明白了什么,立刻向刘备说道:“主攻,是否派兵马支援荆州!”

    刘备赶忙示意道:“军师速去!”

    魏王府。

    曹操也呆住了。

    “云长!云长如何身死?”

    【在《隋唐演义》中,贾家楼四十六友也一个头磕在地上,齐上瓦岗山,大块吃肉,杀豪强、除恶霸、拯救苍生。到了后来,原本该功成名就之时,为了自古的利益,瓦岗寨分崩离析,甚至兄弟相残,令人叹息。】

    【《旧唐书》记载,在瓦岗军的势力达到巅峰,已经有夺天下之势。李密战功赫赫,部将拜服,翟让自知无能,便主动让位。可翟让的部将王儒信鼓动翟让担任大冢宰官职,统领百官,夺取李密的大权。翟让的哥哥翟宽也认为皇帝只有他们能做,不能让李密来当。】

    【有人秘密将翟让的行动报给李密,第二天,翟让自己来到李密的营帐,要求饮酒作乐,李密安排菜肴招待他,他所带领的部下一一安排在各处就餐。李密请翟让入席后,拿出一把好弓给翟让鉴赏,翟让刚刚拉满,李密派一名勇士从背后将他斩首,同时杀掉了他的哥哥翟宽以及部将王儒信。】

    【徐世勣被混乱的士卒砍了一刀,受了重伤,李密立即制止,才免于死亡,单雄信等人跪地叩头请求饶恕,李密都免于处分并安慰他们。于是亲自到翟让的各个兵营,向他的将士们通报了情况,没有人敢闹事。就命令徐世勣、单雄信、王伯当分统其众。】

    看到这里,曹操想起了当年十八路诸侯会盟讨董时的情形。

    孙坚被袁术设计差点丧命,自己带着一路人马作战,其他诸侯各自为政,自顾自己的利益攻城略地。

    “心不向一处,如何成大事?”曹操感叹道:“从那时候起,我就明白了,谁都不能信,必须自己统兵,逐一击破!”

    【李密经过这事取得了瓦岗军的绝对领导权,然瓦岗军的军事实力也因此受到重创,此举也为今后埋下瓦岗军内部人心离散埋下了导火索。】

    【接着便是上文提及的李密打败向他进攻的王世充和弑君的宇文化及,几乎天下再无哪支势力可以同李密抗衡。】

    【大业十四年正月,王世充趁机灭掉了异己,独揽洛阳隋廷朝政。李密得知王世充专权,拒绝入朝朝见,回到了瓦岗军的根据地金墉城。】

    【王世充趁李密战后疲惫之机发动进攻,率精兵两万、战骑两千,威逼偃师,在通济渠南岸安营扎寨,在洛水上架设浮桥,准备决战。】

    【此时的李密骄傲自满,不再体恤将士,府库中没有什么积蓄,甚至打了胜仗李密都不把战利品分给将士们,使得瓦岗军将领离心离德。贾闰甫、徐世勣等人数度相劝,遭到李密的疏远;李密反而对贪财的邴元真言听计从。】

    【王世充乘势袭击瓦岗军,败瓦岗军数员骁将。李密得知后命王伯当据守金墉城,邴元真守洛口仓城,亲率精兵到偃师迎战。】

    【裴仁基建议李密偷袭东都,但李密不听。王世充强渡洛河,双方大战于邙山脚下,王世充大破李密。瓦岗军的裴仁基、祖君彦、程咬金等被王世充所擒,邴元真、单雄信等人久不满李密,相继投降王世充。瓦岗军遭到重创,李密东逃武牢关,王伯当退守河阳。】

    【战败后,李密西逃长安,投奔李渊。当年瓦岗军的战将秦叔宝、徐世勣、罗士信、程咬金等也都先后降唐。】

    【伟人曾在对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阐述中这样描述:“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封建社会,造成了封建思想,绝大多数人处于保守、封闭、僵化、迷信落后的社会心态,根本表达不出先进水平的思想革命政治纲领。”】

    【正所谓“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虽以灭亡隋朝为主要目标,但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称王称霸,不是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为根本目标。】

    【李密击破宇文化及所带领的隋朝精锐部队—北归骁果军,威震天下,骄傲自满,自封魏王,其根源在于封建思想让出身于官僚世家的李密认为封侯拜相,获取自身利益才是最终归宿,既然王世充独揽朝政,他就自己当王,根本不顾及所谓的统一天下、百姓安定的起义初心。】

    【这便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之一,诸如后来的黄巢起义、闯王李自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等等都有体现。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也只是以称王称霸为根本目标而已。】

    刘邦对李密的行为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陈胜、吴广,口号喊得响亮,到头来兵戈相向。

    那件事后,他更加明白了,人心就这样,也不懂是不是如仙人所言的什么“局限性”的问题,反正他顺着来就对了。

    英布、彭越、韩信等人,想当王,就给他们当,而不是同项羽那样把印章都磨平了都不给王爵封地。

    “要想成就大业,必须用人,何况李蜜还未得天下。读《项羽传》?哈哈哈……”刘邦大笑:“要是你读《刘邦传》,不言天下唾手可得,也至少能够封王拜相吧。”

    【偃师之败,非战之罪,李密却不自知,终使瓦岗军发展到了君臣相疑,将士离心的境况。而这种不信任感在偃师之败后达到了最大程度。】

    【王伯当驻守河阳,徐世绩把守黎阳仓。从李密的个人来讲,其“谋无不中,量无不容,盖非唐初君臣所能及”,能力可谓超凡,这说明李密具备再次整合瓦岗的能力。也正是基于这种情况,王世充也并未希望一口将瓦岗军吃掉。其偃师取胜后,回归洛阳,并未继续用兵。这些情况都说明瓦岗军的局势还未糜烂至极,尚有生机。】

    【然而因为火并翟让,导致瓦岗内部人心离散,君臣猜疑。李密应该认为任何非他亲信都具有谋反投敌的嫌疑。而河阳的王伯当,一向为李密的心腹,被李密信任。黎阳的徐世绩,则出身于瓦岗前寨主翟让部下,虽已投靠李密,但此时的李密经过偃师大败的刺激,已无法完全信任他。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李密选择了前往河阳地区,由此直接导致了瓦岗军的彻底倾覆。】

    【然而河阳地处黄河以北,接近洛阳、关中而远离瓦岗的核心势力范围。李密无法快速有效的统合瓦岗军的力量,从而丧失先机。另一方面,此地处在李唐、王世充势力之间,绝非整军备战的安全地带。而此举又向瓦岗军表明了他不相信瓦岗军的其他势力。】

    【《旧唐书》记载,王伯当的河阳兵已经失去了继续作战的信心,李密试探属下的反应,主动谢罪,然而除了王伯当,众人只是哭泣,并无人愿意同他继续作战。只能选择投降。】

    【因为王世充为宿敌,不可轻易投于他。坚持抗争,则众将定会离去,而李唐则素与瓦岗无深仇大恨,因此成了最好的选择,他又进行试探,诸将皆赞同。】

    【从李密的性格来看,其舍弃大隋蒲山郡公之富贵,毅然帮助杨玄感谋反。后入瓦岗寨,处心积虑登上首领之位等事迹,可以看出他野心勃勃,不甘人下。】

    【王世充曾评论李密:“李密天资明决,为龙为蛇,不可测也。”】

    【《旧唐书》也点明了如果李密信任下属,选择李绩守卫的黎阳地区,重新整合力量,卷土重来未可知。《隋书》等诸多史书认为他是隋末“项羽”,也是出于这一点考虑。】

    【经上文分析,李密降唐,绝非自愿,而是其面对瓦岗困局应对失策,迫于失控形势下的一种被迫应对。无论从瓦岗军残存实力、李密的个人因素还是降唐的被逼无奈的过程,都说明了李密降唐背后的不甘心,这也为李密日后叛唐而致身死埋下了伏笔。】

    【故而李密只能称为“枭雄”,同曹操一样的乱世枭雄。“枭雄”这个词给人感觉很厉害,很威风,但却是败者或者未能完成大业的人的称呼。】

    【投降李唐后,李密向李渊提议招抚瓦岗部众而领兵离开,他和部众被盛彦师全部杀死,徐世绩率黎阳兵投降。】

    【瓦岗旧部近乎大半投降李唐,为其统一天下打下了雄厚基础。】

    【接下来便是李世民率领瓦岗军旧部大战宋金刚,得到了玄武门中的核心人物之一“门神”尉迟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