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武勋
繁体版

1.74 金陵事

    第一卷

    1.74金陵事

    金陵薛家,后宅。

    一个丰腴的身影斜倚在窗下的长榻上,手中端着一摞信纸翻阅,大概是有些累了,她轻轻起身,理了理略有散乱的发梢,放下材料望向窗外,虽是正处元宵佳节,她却没有丝毫节日的喜悦,反而在俏脸泛出一丝愁苦。

    这当然就是薛宝钗。

    “宝丫头,怎么了?”又一个美妇人进入房间,看着女儿有些心疼,“昨天过午收到张路那奴才的传信,你就是这个样子,看了一遍又一遍,听莺儿说,你昨晚睡得不踏实?这信我又不是没看,到底哪里有问题?”

    “母亲可曾与二叔商议过?”薛宝钗轻声问道。

    “你忘了吗,我昨晚上专门跑去你二叔那边,把信里的事情和他全都说过,他已经答应,很快就会把问题解决,接你大哥从那见不得人的地方出来。”美妇人面露喜色,“宝丫头,你的主意真不错,两份厚礼将近一千五百两银子,总算是没白花。”

    “母亲!”薛宝钗望着自己眼前的薛夫人,俏脸上全是无奈之色,“你觉得主意很难吗?”

    “哪里难了?”薛夫人还是没明白女儿担心什么,“只需和知府大人说好,剩下的无非就是银子,再说了,我们也没说假话啊,你哥哥绝无可能自己动手打死那个冯渊,既然不是他,自该放出牢房回家。”

    “那几个奴才,母亲可曾安排好?”薛宝钗继续问道。

    “他们的身契都在,有什么不好安排的?横竖我们薛家会保证养好他们家里,还答应放出他们孩子的身契,再送进学堂读书,这是多大的恩典?他们有什么不答应的?”薛夫人完全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架势,“这不就够了?

    昨個晚上主意定下后,我就让张德辉把人送去了知府衙门大牢,或打或杀听凭处置,这会子大概已经商量的差不多,只等你二叔和冯家、特别是那个老奴才商量好,你哥哥就能回家,横竖也不过是银子的事情,值什么?”

    四条人命,就这么没了?

    很遗憾,虽说现代一直强调“生命无价”,其实有过社会经验的成年人都知道,生命不仅有价,而且很多时候还非常便宜。

    更别说现在是封建时代,“价格”更好商量。

    迎春,国公府的庶出小姐,五千两。

    张金哥,大财主之女,加上未婚夫,守备之子,两人共三千两。

    在薛夫人眼里,死的不是四个人,而是四个奴才,这不一样,更何况还不一定会死。

    “母亲,我是说,为何我们没想出这主意?”薛宝钗轻轻一叹。

    “那位谢家的二公子聪明呗。”薛夫人根本没当回事。

    谢鳞聪明吗?不见得,关键是他的视野广,而且知道前因后果。

    至于可能会死的四个男仆,他不觉得有什么冤枉,面对冯渊这位小乡绅之子,薛蟠一句话,他们就毫不犹豫的上去下重手,打的没撑过三天就死了,还是在冯家也算小有资财、必然已经延请大夫救治的基础上。

    冯渊是乡绅之子,尚且有此下场,换成普通百姓呢?

    这种恶奴,死光了又如何?他们早就享受过该有的东西。

    但在外人眼里,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是啊,这位谢家二公子当真了得。”薛宝钗的表情渐渐变得严肃起来,“母亲,如今看来,这金陵当真无法再待下去,不如等哥哥回家之后,我们休息几日就入京。”

    “啊?”薛夫人完全没反应过来,“乖囡,这又是为何?”

    “母亲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并不完全是谢家二公子聪明,而是他早就见过很多,这才直接用了?”薛宝钗一句话,就让薛夫人脸色骤变,“自父亲去后,我们在金陵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再待下去只会越来越差。

    京城不管怎么说,都是天子首善之地,又有老亲照应,无论如何也不会更差了;更何况,张德辉已经打探到消息,哥哥的事情原本不会如此难办,是城中其他各家在中间架火,逼得知府大人不得不拖到现在。”

    “当真?”薛夫人明显被吓住了,“怎会如此,怎会如此?你父亲在时,和金陵商家多有来往,至今逢年过节,都没有断过节礼和拜访,他们为何如此?”

    她就是典型的世家大户内宅夫人,有小聪明但没有大智慧,见识很少、出了门几乎两眼一抹黑,一旦遇到突发情况,往往只能不知所措;但如果把环境限制在内宅,她又是一位如鱼得水的“好太太”,各种事务来去自如。

    “因为——”薛宝钗张了张嘴,看看薛夫人的情况,很明智的放弃了继续解释的意图,“母亲,不能再拖了。”

    “可是,我们还有许多东西没有处理干净......”薛夫人很不甘心,“若是处理的太急,怕是要损失将近五十万两。”

    “不必了,剩下的所有东西全部交给二叔处置,以我们目前手上的东西,进京后再开局面完全足够。”薛宝钗一锤定音,“母亲想一想,若是有人再次算计我哥哥,又该如何处置?难不成再给京中送一次信吗?”

    “倒也不是不行。”薛夫人想了想,没有开口反对,“你二叔手头上一向宽松,先让他.....”

    “母亲!”薛宝钗急的赶紧打断她,“哪里需要如此?我们就算去了京城,金陵这边的额生意总不能断掉吧?有二叔在,许多事情会更方便。”

    还有一点她没提,在薛蟠这件案子上,薛家二房的表现太拉胯。

    “这——”薛夫人很不舍,“乖囡,不用这么急吧?伱大哥这几日定能出来,真要是去的这么早,我怎么听说这会子,北地的气候正好酷寒,屋里不烧炉子都能冻死个人,何不推迟一下,待天气转暖再走?”

    “母亲说的是。”薛宝钗表情一顿,稍一犹豫才点头,“正所谓‘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如此酷寒,若是还在路上,怕是要多有不便;只一样,生意的事情定要尽快处理,金陵之外哪怕是暂时没处理掉,也不要再做了。”

    “这如何使得?”薛夫人依然不舍,“你二叔......”

    “母亲,就这么定下吧!”薛宝钗轻轻一叹,“女儿相信二叔会明白的。”

    薛家二房老宅。

    一个身形瘦削、面色泛黄的老者站在院中,目光冷峻的不言不语,似乎在考虑什么,他并不老,头发却已经花白,似乎有些病痛。

    “父亲!”一个年轻英俊的男子刚进大门,看到老者立刻躬身行礼,“我回来了!”

    “事情办完了?”老者回过神,抓着扶手慢慢坐在躺椅上,年轻男子几次想要上前搀扶,最后都忍住了,“知府大人怎么说?”

    “大伯娘都准备的这么充分,还有什么好说的?”年轻男子面露不屑之色,“我也见了蟠大哥,看着没什么大碍,就是脾气不好。”

    “也罢了。”老者点点头,“蝌儿,你以为这样处理如何?”

    “父亲,这不像是大伯娘的意思。”年轻男子眉头轻皱。

    “自然不是。”老者哑然失笑,“昨晚她过来的时候就提过,这主意是宝丫头从京城求来的,帮忙的是定城侯府二房的公子,听说以前只是个流连烟花之地的废物,不知为何,这两年突然改好,而且很有几分能耐。”

    “父亲是说,弄出安泰炉的那位谢家二公子?”年轻男子立刻问道,“家里已经用上,确实不错。”

    “若只是区区奇技淫巧,那也就罢了。”老者摆摆手,“我更看重的是他的眼力,这炉子再好,也不过是用来做饭取暖,可他献上的时机,偏偏是天下酷寒、人畜冻毙的时候,这是两回事,蝌儿要记住这一点,同样的东西放在不同的时机,结果很可能是两回事。

    就好比这次的事情,若是大哥还在,先不说会不会发生,就是发生了,最多三天必然能够平息,有人帮忙也不算什么人情;现在全靠这位谢家公子的主意,你潘大哥才得以从牢里出来,这份人情哪怕只是一句话,欠的也有些大了。”

    “甚至说是救命之恩也不为过。”年轻男子点了点头,“只是这主意,我们完全可以自己做。”

    “我原想再拖些日子,让你蟠大哥长长记性,想不到会遇上这种情况。”老者轻轻一叹,“你大伯娘早就给京中去过信,我不问都能猜出结果,区区王子腾,哪里压得住堂堂应天府尹?除非贾家的面子才行,可我不相信贾家能收到消息。”

    “这是为何?”年轻男子很不解,“父亲,我们四家可是老辈子的交情,贾家......”

    “因为王家会把消息扣住,王子腾需要银子,否则以王家的底蕴,他下辈子也走不到现在的位置。”老者完全不屑,“现在他能上来,靠的是贾家的人情再加上我们薛家的银子,可我很了解,他绝不想止步于此,更不想受制于贾家。”

    “父亲是说,他看上了我们的银子?”年轻男子表情猛变。

    “看上又如何?王家的心思岂止一天,金陵城有心思的野狗更多,他们做得到吗?”老者脸上显出毫不掩饰的傲然,“只要老夫在一天,他们永远都只配当野狗,别想——咳咳!”

    “父亲!”年轻男子赶紧上前,却被一把推开。

    “老了!”老者无奈摇摇头,“若是我身子没事,这金陵城中哪个敢动?蝌儿,我恐怕撑不住几年,以后你要撑起来才是。”

    “父亲还不得知天命之年,哪里就老了?”年轻男子忍不住落下泪来,“孩儿还想让你帮忙看看孙子孙女。”

    “古人云,人生四十不称夭,我已经活过了。”老者笑的很勉强,“琴丫头呢?”

    “妹妹这些日子都在船上,前天我告诉她蟠大哥的事情,总算把她哄下来了。”年轻男子满脸笑容,目光中闪出宠溺,“刚才她说要去给宝姐姐道个恼,这会子大概已经到了。”

    “这丫头!”老者笑着摇摇头,又看看眼前的儿子,心底默默叹气,“就这样吧,前些日子在知府衙门乱跳的几家,你挑个合适的处理掉,剩下的拿我拜帖送过去,老是不说话,他们真以为我说不了吗?老夫跑了一辈子大海,没那么容易死。”

    “父亲放心,孩儿省的!”年轻男子目光中明显有所抗拒,却又不敢违背老者的意思,犹豫片刻才躬身答应。

    “你呀!”老者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儿子?

    “父亲,是不是警告一下,然后召集起来坐坐?”忍了又忍,年轻男子还是忍不住开口,“都是多年的......”

    “按我说的做!”老者猛地表情一肃,“还有,给体仁院送一张拜帖和一份厚礼,但不用说话,这金陵的事情,逃不过他们家。”

    “......是,父亲!”年轻男子躬身应下。

    老者不再说话,缓缓躺下闭上眼睛,向儿子摆摆手。

    良久,他的眼睛再次睁开,望着空荡荡的院子轻轻一叹。

    老者正是薛家二房家主薛迅,年轻男子是他的独子薛蝌。

    至于“琴丫头”,自然是他的女儿,薛宝琴。

    京城,十里街东头,五城兵马司卡点。

    一辆不起眼的马车缓缓沿着南北街走来,却在卡点前停下,就在带队的徐坤想要上去询问时,那车夫自己跳下来,从怀中掏出一枚木符伸到他眼前,惊得他脸色猛变。

    “五城兵马司西城......”徐坤快步走到马车旁自报家门。

    “你们百户大人呢?”车内传出一个好听的女声,根本没搭理他的介绍,语气带着疑惑,“他也有偷懒的时候?”

    “我们大人?”徐坤面露不解,“回禀贵人,现在是白天,这里并无大事,今早他安排好公务就离开,小的并不知道他去了哪里;若是贵人有什么吩咐,可以留个话,小的一定转达。”

    “不必了!”女声明显带上怒气,“白天事情少,他就跑去偷懒?晚上总不会还不来吧?”

    “自然不会!”徐坤吓了一跳,赶紧低头回话,只是目光忍不住向安合居客栈的方向斜了斜,“贵人不要误会,我们大人从来都不会耽误公务,过去两年都是在此守夜,直到承天门那边......”

    “我知道了!”车厢里的女声不耐烦的打断他,紧接着敲了敲车厢壁板。

    望着远去的马车,徐坤总算松口气,明明是酷寒的严冬,他却感觉自己额头有汗水滑下。

    “徐大哥,这谁啊?”刚刚躲在后面的赵磊过来询问。

    “我不知道。”徐坤摇了摇头。

    “不知道?那你还这么客气?”

    “刚才那个车夫给我亮出的牌子,是忠顺王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