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112章 酒商的秘奏

    四月十九日,一大早的,酒行行首张达贵晋见。

    朱经理问:“张达贵,你想包税,还想代办皇宫御酒的发售,具体怎么个想法,你详细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到包税的?”

    张达贵:“陛下,中国从宋朝开始,就有包税。元朝的时候,京师的酒税就是由商人负责包税。包税对于朝廷来说,既增加了税收,又减少了官员的俸禄,有益而无害,只是官员们会反对,因为这会减少了他们的职权。”

    朱经理:“如果让你包酒税,你能查得出各种私酒吗?”

    张达贵:“禀陛下,臣有一个仆人,善驯狗,他训的狗,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得出别人藏的酒,只要臣把这些狗放在城门,就没有人能够夹带私酒进城了。”

    原来他已经备好了人才,有人才就是不一样啊。

    朱经理:“你想代办御洒的发售,具体怎么经办呢?”

    张达贵:“陛下,如今北方残破,就算是京师,也不是最有钱的地方了。如今最有钱的地方是南京和南边的各个城市。臣等经商多年,在南边的各个城市都有关系,臣可以把陛下的御酒发卖到南面的各个城市。”

    朱经理:“朕也可以自己让人把御酒带到南边去卖,为什么一定要用你呢?”

    张达贵:“陛下,臣请独对。”

    朱经理:“你们几个都出去。好了,张达贵,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张达贵:“陛下,皇家在京城,也有一些皇店和皇庄,这些皇店和皇庄有没有给陛下赚钱呢?”

    皇帝:“除了收了一些税,其他就没有了。那些不收税的皇店,每年都还会亏一些钱。”

    张达贵:“这是因为这些皇店和皇庄,都是由内宦打理的。内宦多是贫穷家庭出身,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和所思所想的,都是怎么样去省钱,而不是怎样去赚钱。他们根本就不会赚钱。”

    有理有理,这赚钱那很多都是家学渊源。那些太监们哪里有这个赚钱的家学呢,肯定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乱来,最后肯定赚不到钱。而皇家都是用这些只会败钱不会赚钱的家伙,难怪宫里面的漏洞老是补不上。

    朱经理想到这些,不由的有几分信了,然后问:“你的意思是不是,皇家的生意和产业,要交给商人们来打理才能赚钱,交给内官们打理只会亏钱。”

    张达贵:“陛下,臣的意思就是如此。就以这次发卖宫廷御酒来说,陛下若让太监们操办,下次,御酒绝对卖不到50两银子一瓶,而且以后只会越卖越便宜,宫外的人会越来越不愿意多付钱,对御酒的评价会越来越低,直到几年以后,完全亏本不赚钱。”

    皇帝一听就急了,他正指望着这个御酒来赚钱呢,怎么就又得不赚钱还要亏钱了,怎么什么好事摊上了自己,就开始变得那么倒霉呢?

    皇帝:“张爱卿,这又是为什么呢?”

    张达贵:“陛下,这次贩卖的御酒,是用御洒和臣的普通的酒掺杂在一起。这个味道臣已经吃过了,有些怪怪的,喝了御酒的人,恐怕不会说御酒多好喝吧?”

    原来,本次宫中向外贩卖的宫廷御酒,很大一部分是紧急向他们采购的酒。由于皇帝要酒要的急,而宫廷里面存量有限,负责的太监就从官酒店里直接拿酒来勾兑。

    因为当天参加会议的人里面并没有御酒房的负责人,朱经理和皇帝也忘记交代,酒一定要保证质量,这些太监就通过这样一些办法,以次充好,从中获利。反正是卖给外面的人,又不是皇帝自己喝,管他呢。

    朱经理说:“这次御酒里竞然掺了你的酒,朕还不知道。依你所言,这御酒生意就会因此亏钱?”

    张达贵:“御酒不好喝的名头被传扬得到处都是,那以后御酒的贩卖,谁还会愿意高价买呢?只能低价卖,越是低价卖,大家就越鄙视御酒,最后恐怕就变得连普通的酒也比不上了。

    而宫中御酒造办的成本,比普通的酒要高出一大截,最后当然只能亏本了。”

    朱经理一听,就想明白了,这张达贵说的,很有可能会变成事实。这大明皇家,连印钞票的生意,最后都能搞到亏钱,看来这卖御酒的生意,让皇家这帮人去操办,十有八九,三五年之后,就可以关门倒闭了。

    想起后世,茅台酒因为塑化剂事件,伊利奶因为三聚氰胺事件,都跌得一塌糊涂,甚至伊利差点破产,那是因为在网络时代,这种负面的传闻传的特别快,影响特别大。

    也就是在大明,信息传递可能慢一点,宫廷御酒估计还能够折腾个三五年,要是在后世,恐怕三五个月就得倒闭。

    做什么事情,首要的就是得有一个好的信誉,这大明皇家不重视信誉,把印宝钞的生意都能给毁了,现在又不重视御酒质量,卖御酒的生意又在往亏本倒闭的路上奔跑。

    他自己虽然知道这些后世的事情,可是知道跟自己操办是两码事啊。最近自己又不是专门在办酒的生意,京中饥民的事情,辽东部队打仗的事情,瘟疫的事情,到处都乱七八糟千头万绪的,就没有仔细去考虑过这个事情,结果,这帮太监们果不其然又捅漏子了。

    皇帝就没有想那么多了,基于自己十几年来不断失败从不成功的经验,知道这张达贵说的事情肯定又要成真了。

    皇帝刚刚才把三个儿子的结婚费赚回来,还指着卖御酒给自己赚棺材本呢。以后自己驾崩了,要花钱请人去挖坟抬棺送灵,这些事情不也得花起码二百万两银子吧。他哥天启皇帝的陵墓,再怎么省钱,都花了二百多万两银子呢,当时缺了不少钱,也是找皇亲国戚文武百官化缘的,到现在都还没还上,当然,皇帝从来也没想过要去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