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民崇祯
繁体版

第16章 清理军屯

    “不错,还有那剩下两种呢?”

    “用别人的钱做自己的事,那肯定大手大脚的,只用最贵不用最好,最后效果虽好,但是花的钱肯定是最多的。”

    “用自己的钱去做别人的事,那肯定是跟上面那个相反了。花的钱最少,做出来的东西,效果最差。”

    “现在你把这些勋贵附马公侯伯爵,每人分到一个京师周边的县里面去,一人一个县,让他们住在县城里。你把权力放给他们,让他们自己去招兵练兵。鞑子如果打进了县城,他们都得死。

    你再看他们会不会跟你一样,掏自己的钱去修建城墙,去招兵练兵。这是让他们感觉拿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花钱保命啊,正常情况下一准得认真办好。”

    “这帮人其实都是社鼠,躲在朕身后,觉得京师城墙高大,可以保他们一世平安。有什么事让朕去顶着。如果把他从朕的身边分开,一人负责一城,他们就得跟朕一样了,整天去担心,钱不够多兵不够用饷从何来。”

    皇帝想起五皇子死因可疑,上次借钱的事自己输得很惨,没想到只需一招,就可以轻松让他们自愿掏钱,搞得不好他们中有人还会成大明英烈。要是暗害五皇子的人被鞑子打死,那就更美了,无非是发点抚恤下去,又不用自己动手,免了很多后患,这办法,好!

    “这么处理勋贵有点不符合祖宗规矩。不过文臣们应该不会反对,他们与这些皇亲不是一类人。目前还不能把他们赶出去,锦衣卫里面有很多他们的人,朕还指望着让他们来保护朕呢。等朕把勇卫营调回来以后,再把他们派出去。现在要紧的是筹一笔军费出来,才能有钱把勇卫营调回。”

    “目前只能卖国债筹钱。卖国债要有两个原则,一是买者自愿,你不能够像上次那样的去强迫别人借钱,当然你可以跟他们讲讲孔夫子的大道理或别的什么道理,劝他们用家里的闲钱买一些;二是一定要保证到期兑付本息,等到第一批国债兑出来有了信用,后面可以卖更多国债了。”

    四月初五日。早朝在皇极门前举行。

    群臣奏事后,皇帝说:“请冉老附马。”

    老附马冉兴让出列,皇帝说:“请老附马辛苦走一遭,带人去卫辉府潞王处走一遭,慰问福世子后带他来京,朕有事问他。”

    “臣遵旨,臣请独对。”

    “可。朝会后在文华殿独对。”

    皇帝又安排驸马巩永固去凤阳,同样在文华殿安排奏对。

    皇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驰。诸臣工要办好差事,朕也希望能让诸臣工休息,有更好身体和精力办差。朕欲改朝会制度,十天一休沐,每月一大朝。五天一常朝,三品官以上参加,辰时正上朝。此事与太祖成祖的祖宗成例不同,请诸臣工议议。群臣若无不同意见,就照此办理。”

    底下的大臣们基本上都在暗中高兴。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啊,上面这位用人,只要你不死,就往死里用,现在竟然给朝臣们沐休时间,朝会时间还改到辰时正,岂不是以后可以每天睡到自然醒,这好事啊,谁敢反对,咱唾味淹死他!

    站在后面的青袍小官里,还真有几个想出班反对。倒不是反对休沐或辰时上朝,他们想反对的是五天一常朝只有三品以上官员参加,自己七品官不能参加,这不公平啊,七品官不是权力显得更小了吗。

    可是左右一瞄,全是瞪眼警告的目光,这要是自己出班反对,会不会皇帝干脆全盘福利收回,这很有可能啊,自己可是一下子得罪了几百号官员,以后这官还能当吗?

    不如先把休沐和辰时上朝的福利先吃下去,以后再找机会,再反对七品官不能常朝。一帮人眼神交流之后,这几个人秒懂了,于是,这几个人身子晃了又晃,倒底没有站出来。

    站在前排的几个阁臣,看百官中无人反对,于是出列奏对:“臣等谢圣上体谅,给臣等时日休沐,又改为辰时上朝,皇上实乃千古仁君也。今臣等谨遵圣意,决无意见。以后臣等定实心办事,不负圣恩。”

    皇帝心中有点小失望。果然如朱经理所料,这班大臣不会反对,个个私心不小,对自己有利的,什么祖宗成例,随便改。

    议完了朝会的事,皇帝说:“如今为辽东战事,朕内库已空,具体情况,次辅张先生说与众臣。”

    张四知出列,介绍了内库情况。

    皇帝说:“朕无才无德,天不降管仲予朕。今朕意已决,欲合大明亿兆众人之力,助辽东关外大军为今之管仲。昔管仲在辽东锦州战胜北狄,今我大明军队,若粮饷不缺,定也能战胜鞑虏。”

    皇帝向御座前众臣看了看,见众臣低头肃立,接着说:“朕决定:

    向京师的臣民百姓借款,发行国债,所有出银购买国债的人在一年后有一分的利息。一张国债凭证二两银子,一年后朝庭归还二两二钱银子。今天圣旨一下,就要开始在各城门和街巷中贴皇榜公告。诸位可有人有不同意见?”

    户部尚书李待问出班启奏:“一年后,户部从何处安排银钱归还这批国债的本息?”

    李尚书果然是老实人,还没借钱就想着还钱。搁后世,就没哪国的财政部长会这么想的。老实部长的简单一问,一下就问住了皇帝,还钱这困难问题他就没想过。不过没关系,还有朱经理。轮到朱经理上,朱经理说:

    “这次在京师借国债,只是一次试点,试试在京师能借到多少钱。我大明富裕城市还有很多,可以在天津,南京,苏州,在杭州,广州,福州,等等城市借到更多的钱。只要这次在锦州战胜,用明年借到的钱归还了今年的国债,京师还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买国债。这就成了一个正向循环,借钱打仗,战胜,借更多钱,打更多胜仗,最后平定天下。若天下无事,裁撤兵费,再开始归还国债本金,最后无债一身轻。”

    朱经理的话虽有点新词,但诸大臣都是聪明人,听懂了。这是一条新路,又不用加税,众大臣富裕士绅还能得利息,最后还能天下太平,日子又能平安混下去。这道理听起来好像没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