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乐坛2000
繁体版

第35章:杰轮,对不起了!

    孙燕资看着王佑那要被折磨疯了的样子捂嘴偷笑,这家伙当初还觉得录歌很轻松,这下知道有多难了吧。

    “阿佑,你这还是得跟着燕资一起多练歌,这是为了你好。”李思菘在一旁提醒道。

    “知道了思菘哥。”

    王佑点了点头,想要把歌唱好唱持久还是得经过系统的学习啊。

    又是半天的时间,王佑在李思菘的指导下对这首歌进行混音,然后母带处理,当最终成品展现在他面前的那一刻,王佑只感觉一阵热泪盈眶,这首歌足足做了他近半个月的时间,实在是太难了。

    听着王佑制作完的《双节棍》,孙燕资终于懂了为什么李思菘会这么看好王佑,这才是一位唱作人该有的样子,虽然曲不是王佑写的,但作词编曲就足以展示出了王佑的才华。

    特别是这个编曲,她之前也听到了王佑要在伴奏中加入二胡,但是没想到最终呈现出的效果会这么好。

    摇滚乐中加入二胡,在这个时代本就十分稀少,对于她这位马来西亚人来说,更是闻所未闻,

    当伴奏中二胡的solo声响起的时候,她都感觉自己鸡皮疙瘩都要起来了。

    “额啊。”

    王佑长长的伸了个懒腰,现在完成了两首歌,而他这张专辑制作完成,至少还得需要八首歌,一想到这里王佑就感觉干劲满满。

    “《晴天》是情歌,《双节棍》是摇滚,不对,这首歌应该归类说唱,也不对,这首歌是新金属摇滚加说唱,还有中国风,算了,管他的。”

    王佑开始思索起来自己接下来应该写什么风格的歌曲。

    按照之前的想法,他的第一张专辑一种曲风来一首,这张专辑没有固定的曲风风向,主打的就是一个我都要。

    可现在王佑感觉自己之前的想法确实有点年轻了,因为只是我都要还远远不够,和王历宏接触之后,他现在想搭上三驾马车把三驾马车变成四驾马车。

    而三驾马车可不是那么好搭上的,想要成为三驾马车大致有那么几个要求。

    第一个,是否为华语乐坛奠定基调。

    第二个,是否提出具有革新性的音乐理论。

    第三个,是否开创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

    第四个,是否通过音乐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

    周王陶之所以能被称为三驾马车的原因就是都符合了这几个要求。

    周杰轮不用多说,中国风从他这里开始发扬光大走向巅峰。

    陶吉吉,引进R&B,使得R&B华夏化,更加符合国人的审美。

    王历宏,自创Chinked-out曲风,引领华语嘻哈说唱音乐。

    相比之下,林骏杰就有些捉襟见肘了,很多人说流行四大天王林骏杰不配和周王陶并列的原因就是这个,林骏杰虽然后来居上,在王陶热度降低之后更是只有他可以和周杰轮并列。

    但林骏杰并不符合以上的这些要求,包括也有人说应该是周王陶陈,但陈奕讯显然也不符合这几点,陈奕迅相比之下的创作水平还不如林骏杰。

    只不过这想加入三驾马车有点不好搞啊,王佑有些头大,专辑火了顶多成为林骏杰那种级别的歌手,想要成为三驾马车光靠热度还不够。

    “杰轮,对不起了。”

    王佑在心中暗道一声,他倒是可以凭借后世的记忆发歌引领一个时代的审美,但为华语乐坛奠定基调提出革新性的音乐理论,这显然实在为难他,往后二十年三驾马车依旧只有周王陶,所以他能做的就是在这三人身上薅羊毛。

    可问题是陶吉吉显然是已经没机会了,R&B现在就是陶吉吉行走的标签,至于王历宏,人家《龙的传人》专辑已经发布,Chinked-out曲风就是从这首歌开始。

    那么他就只能把想法再次打到了周杰轮身上,虽然有点小内疚,但一想到自己《晴天》和《双节棍》都薅了,再把周杰轮奠定中国风的身份抢过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反正对于周杰轮来说,即使失去中国风奠定者的身份他也依旧是那个华语流行天王。

    虽然中国风以周杰轮的歌曲出名,但周杰轮可不单单只有中国风,周杰轮的说唱也是一绝。

    即使《双节棍》没了,但周杰轮还有《娘子》这首在王佑看来是周杰轮音乐开创性第一的歌曲,更别说周杰轮往后还有《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这样的说唱神曲,大不了他以后少薅点周杰轮的羊毛。

    要是周杰轮真的一直专心搞说唱,哪有其他人什么事。

    想到这里王佑不禁笑了起来,一想到周杰轮自称rapper的场景就感到有些不忍直视。

    “咳咳。”

    感受到孙燕资那莫名其妙的目光王佑稍微收敛了一下情绪,要说中国风,虽然中国风有很多精品歌曲,但提到奠基之作那就不得不提到《东风破》了。

    其实在《东风破》之前就有很多中国风歌曲,并且其中很多歌曲还很火,像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黄沾的《沧海一声笑》,以及小哥费玉青的《一剪梅》。

    但这些歌其实都是属于古典中国风,使用传统民族乐器伴奏,传统民乐的演唱方式,传统民间小调进行作曲,和现代流行中国风是两个概念。

    虽然陶吉吉的《望春风》也是对古典中国风在流行乐上进行的改革,还有王历宏的《在梅边》,周杰轮的《娘子》,这些都是《东风破》之前颇具有创新意义的流行中国风歌曲,但始终少了点什么。

    直到《东风破》的出现,这首歌在原有民间小调的基础上进行编曲创作,以传统辞赋的模式进行歌词写作,与传统民歌、小调、戏曲分割,奠定了流行中国风的基调

    之后音乐人黄晓亮对中国风提出了大家熟知的三古三新说法,古辞赋、古文化、古旋律和新唱法、新编曲、新概念。

    《东风破》完美的符合了三古三新的说法,这首《东风破》也就成为了古典中国风和流行中国风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