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开始
繁体版

第46章 端午挂艾

    忙碌的第一天终于结束了。

    虽然做好了防护,虽然他干的是轻省活儿,周林仍然觉得,整个身体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了。

    再看秀云,她也喊累,不过在洗完澡后又满月复活,竟然还跑去练字了。

    说起来,其实她应该比周林累多了。

    因为秀云是她们小组的割麦小能手,她挥刀速度极快,割起麦子来,一向都是遥遥领先。

    所以,今天她大部分时间都是第一线割麦,直到下午她提前完成任务,才去帮着捆了一会儿麦子。

    看着在煤油灯下认真一笔一画写字的秀云,想要偷懒一回的周林又默默拿起了笔。

    算了,还是备课吧!

    ……

    全队人齐上阵,花了整整三天的时间,才把所有的麦子都收割完。

    而队员们一直在分工合作,割麦、捆麦、运到晒场、摊晒、翻晒、用牛或拖拉机拉碾子脱粒、扬场,这些所有的工序都是在同时进行的,也是因为这样,才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前脚麦子上岸,后脚周林领着全村的孩子们,还有一些体力孱弱的老人还有女人一起,在地里捡麦穗。

    这是队长刘元昌给他安排的工作。

    这摆明了是在照顾他呢,周林也不是个不知好歹的人。

    于是,在领着孩子们干活的时候,他也没有闲着,一边干活,一边给孩子们上起课来。

    不过他讲的并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一个个古代的小故事,多半是一些成语小典故。

    没想到,孩子们还都挺爱听的。

    听故事学知识,可比一味的把知识往脑子里填塞强多了。

    才大半天时间,孩子们就记住了好几个成语,而且有了这些成语典故,以后想要忘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对于周林来说,倒是意外之喜了。

    看来,他以后的教学方法可以稍稍改上那么一改了。

    等他们捡完麦穗,这麦田就完全空下来了。

    剩下的工作就是拖拉机手张学明的工作了。

    作为队上唯一的一个拖拉机手,这些日子,张学明可以说是全队最忙的一个人了。

    往晒场上运麦少不了他,麦子晒干后,拉碾子脱粒也少不了他,当然了,翻田耕地更少不了他了。

    他曾笑着跟队长刘元昌开玩笑抱怨,说一到收种时节,他这个开拖拉机的可比队里的牛忙多了。

    刘元昌只是意味深长地拍了拍他的肩,来了一句,“谁让咱队里就你一人会开拖拉机呢!要不我再问问看有没有人愿意学,你帮着带一带?”

    这话一出,张学明立马不吭声了,也不抱怨了。

    他可不想带徒弟。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父。

    作为队里唯一的拖拉机手,张学明其实得到的比付出的要多多了。

    最起码,在这个大忙季节,他只需要坐在拖拉机上,把握一下方向就行了,最多在上下货时帮点小忙,并不会耗费他太多体力,这可比在地里干活儿轻松太多了。

    要是教会了一个,这拖拉机就只有一辆,那到了大忙时节,势必就有一人要参与劳动去。

    哪怕只有一半的时间,张学明想想也觉得腿发软。

    另外一边,周林已经领着孩子们去晒场帮忙了。

    这个时候的晒场,场面是相当的壮观。

    晒场的周围,已经堆起了一座座麦山。

    因为晒场的面积有限,不可能一下子容纳所有的麦子。

    所以只能按收割的先后顺序来,后面运来的麦子就只能高高堆起,形成了麦收时独特的场景——“麦山”。

    而另一片空地上,也有一座座“山”,不过这是麦秸山,堆放的就是已经脱粒干净的秸杆。

    跟油菜杆一样,之后也会被当成柴禾分给各家各户。

    “啊啊啊,冲啊!”

    孩子们老远看到了,都兴奋得不行。

    其中有几个皮小子,跑出了百米冲刺的速度,直奔麦秸山,然后,几个箭步就冲上了麦秸堆,就在上面玩闹起来。

    周林感觉,只是他一恍神的功夫,就眼见着,刚才还整整齐齐的麦秸,现在已经乱成了一团,还时不时地往地上掉。

    紧接着,大人们的笑骂响起,扬起了手中的草叉吓唬起他们来。

    皮小子们一看,情况不妙,领头的那个,立马高声喊道,“敌人太厉害,咱们赶紧撤!”

    随着他这一声喊,就见几个孩子像小鱼儿一样,从草堆上游了下来,四散开了。

    周林这才发现,领头的,竟然就是他之前觉得很稳重的刘洪涛,也就是队长家的大儿子。

    而跟在他后面的身影中,其中一个个子偏小的,则是他的弟弟,刘元昌的小儿子刘洪锐。

    周林都看愣了。

    他这才想起一件事来,大年初一那天,他跟岳父去队长家拜年,那个时候队长好像就在家揍儿子。

    看来,说这两个孩子是皮小子还真不是瞎说的。

    这两小子的屁股估计已经长茧了吧?

    周林心里暗戳戳地想着,反正今天晚上,他俩肯定是逃不过一顿胖揍了。

    毕竟晒场上人这么多,这里发生的事情,肯定很快就会传到队长耳朵里去的。

    ……

    麦子收完,转眼就到了端午。

    那天一大早,秀云就拉着周林去了河边拔艾草。

    等他们到了那边才发现,他们并不是来得最早的。

    比起很多地方,这边端午的习俗其实并不算多。

    第一当然就是要吃粽子了。然后就是要喝雄黄酒,并不需要喝多少,意思意思喝上一小口就行了,“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这是祖辈上传下来的说来。

    另外雄黄酒也有驱逐毒蛇的功效,人们会把喝剩下来的雄黄酒倒在屋子周围,这样可以让自家免受毒物的侵袭。

    如果家里有小孩子的,还会把雄黄酒点到孩子的小脸上,以示百毒不侵之意。

    而他们现在要割的艾草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道具。

    过端午,挂艾草,也不知道是多少年前传下来的规矩了。

    至于为什么,大家的说法都不一,多数都是说是因为艾草有驱逐易蚊虫的功效。

    挂艾还有“早挂晚不挂”、“倒挂顺不挂”的规矩,而且一定要挂最新鲜的,长势最好的。

    这也是秀云一大早就拉着周林过来的原因。

    “哎呀,来晚了!”

    秀云一看有这么多人,就急得跺脚,然后埋怨周林,“都怪你,出个门都磨磨蹭蹭的,我还答应了娘,还有刘大娘她们,给她们带最好最强壮的艾草回去的。

    看这架势,能有得给我拔就不错了,最好的肯定给人挑走了。”

    看着秀云着急的小模样,周林却是一点都不着急,

    “你放心,咱们今天肯定能找到。”

    这时,早到的邻居们看到他俩,跟他们打起招呼来,

    “哟,这不是周老师跟秀云吗?也是来拔艾草的?只是你们来晚了啊,好的全被人挑走喽!”

    秀云听了,有些不服气起来,

    “这一片艾草那么多,我才不信真的没有好的剩下呢!”

    “哈哈哈,那你们慢慢找吧!”

    听着邻居们调侃的笑声,秀云掐了周林一把,咬着牙低声说道,

    “你刚刚说肯定能找到的,你现在倒是找啊!”

    周林疼得咧了咧嘴,拍了拍她的手,示意她松开,“别着急啊,跟我来吧,我知道有一处地方的艾草长得比这里还好。”

    “真的吗?”

    秀云有些将信将疑。

    “跟我来吧!”

    周林没多说,转身往河的东面走去。

    没过多会儿,他停下了脚步,秀云很是奇怪道,“你带我来柿子园做什么?这边洋辣子好多的。”

    这是八队唯一的一片果园,里面大概有三四十颗柿子树。

    每年收获的柿子,大部分都会卖出去,少部分则是分给了八队的社员们。

    柿子是很好吃,可是柿子树却特别招洋辣子。

    要是不小心被洋辣子蜇了,那可不好受,所以这一片儿,除了秋天柿子成熟的季节,平常很少有人来的。

    周林神秘一笑,冲一个角落里努了努嘴,“就是因为洋辣子多,才没有人发现,你瞧,那一片艾草长得好不好?”

    秀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马上面露惊喜,

    “哇,这艾草长得可真精神,你是怎么发现的?”

    周林却顾左右而言他,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咱们赶紧挑几株好的拔了,早点回去挂上吧,一会儿还得上工呢!队长可不管今天是不是端午,迟到了就要扣工分的。

    我是没关系,你到时候可别懊悔。”

    听他这么一说,秀云也没心思追问了,赶紧跟他一起,小心地避过了柿子树那张扬的枝条,仔细挑选了几株长势非常喜欢,特别高大的艾草,然后就用力连根拔起。

    然后就急匆匆地跑回家,给自家挂上,并把另外两株分给了刘大娘跟秀云的娘家,得到了一致的好评。

    接下来,又是忙碌的一天,除了中午吃饭时多了粽子这么个食物,还有多喝了一口雄黄酒,这个节跟平时也没有什么两样。

    之后,这件事情就被秀云忘到了脑后,不再追问。

    周林也跟着松了口气。

    他不想说这事儿,是因为这件事情说起来其实有点丢人,他之所以能发现这片艾草,是因为三年前,他跟另外一个知青嘴馋得不行,跑到这边来偷摘柿子,可没想到树林里竟然有一条蟒蛇,把两人吓得落荒而逃。

    他一个不小心,被树根绊了个大马趴,一下子滚到了这片艾草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