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红尘客,人间觅仙缘
繁体版

第12章 千里也春风(说两句)

    如果真的能够有孟婆汤这类神奇之物,能够让阴魂轻松忘却前尘往事,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功德。

    众人乍闻之下大喜过望,将希望寄托在楚修缘身上,可如今楚修缘也不知道配方,那种巨大的落差,让在场数人都陷入沉默和惋惜之中。

    虚心法师一脸疑惑的询问旁边的知县,老和尚嘴是硬的,心却软。

    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不由瞠目结舌,双手合十虔诚唱喏,整个猪头都跟着激动起来。

    随后想到楚修缘并不知道他口中孟婆汤的配方和制作方法,不由呆立当场,而后重重叹息一声。

    “缘只一字莫强求,先前误会了南关娘娘,还望娘娘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也不用太过忧愁,楚道长总算是给我们找到了一个方向,事情终归有解决的一天,娘娘宅心仁厚,定能解风卸水,寻到两全之策。”

    南关娘娘一脸幽怨的看着虚心法师,脸上的忧愁浓郁不化,清水芙蓉我见犹怜,看的虚心法师神色一怔,急忙低头唱喏一声,不再抬头。

    这清风扶柳般的姿态,哪里是一动手就将人揍成猪头的彪悍样子。

    “凡所有相,皆属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不能看,红尘女子多猛虎。

    众人唏嘘感叹,惋惜难当。

    楚修缘笑笑,说道:“倒也不是绝人之路,且等在下书信一封,事情或能峰回路转。”

    几人猛地抬头看向楚修缘。

    尤其是虚心法师,虽然因为眼眶肿胀遮了半只眼睛,也在透着光。

    书信一封,难道是请臾须山那位出手?

    可那位也不擅长丹石之道,他老人家就算肯出手,又有什么用,超度了义庄附近这些阴魂还差不多,应该不会花费太长时间。

    饶是如此,一行人仍旧伸长了脖子,探向伏在弃棺上书写的楚修缘。

    南关娘娘脸上露出喜色,而后眼神变得幽幽。

    道长连笔墨纸砚都随身带来,显然有所准备,却无故让人哀怨良久。

    只是不知道他要给谁写信,谁又能解决这个事情。

    没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楚修缘并没有刻意规避,大大方方的挽着袖口开始磨墨。

    九月好奇的跳上弃棺,鼻头耸动,凑近了砚台嗅了又嗅,最后一脸嫌弃的躲到一旁。

    “丹成道兄台启。”

    一群伸长了脖子的人看到书信称谓,皱眉苦思,被惊呼出声的虚心法师吓了一跳。

    “丹成,丹成,难道是会燕山丹成子?有望了,有望了啊。”

    南关娘娘和知县对视一眼,都没有记起丹成子。

    而后南关娘娘忽然低呼一声,玉手掩口,烟波异彩连连。

    “竟是丹成子!”

    只留知县一人满脸茫然。

    见两人看来,也是惊呼一声,眼中满是震撼之色,抚须笑道:“如果丹成子能来,此事可成。”

    众人皆大欢喜。

    知县偷偷抹了一把额间汗水,总算是蒙混过关,不然显得他堂堂县令太没见识。

    只是不知这丹成子又是何方神圣,竟然让南关娘娘和虚心法师两人欢心至此。

    随后虚心法师则皱了皱眉,似是想起了什么,有些担忧的说道。

    “丹成子德高望重,据说能一手丹石起死回生,连当今皇室都数次登门求药而不可得,每日拜访会燕山的人更是数不胜数,他……他真的会出手吗?”

    南关娘娘闻言,又露出了忧愁之色。

    知县忽然惊呼一声,脱口而出:“是他?!”

    见南关娘娘和虚心法师一脸疑惑望来,急忙轻咳一声,将话题引开:“且看楚道长所言。”

    此言果然管用,两人急忙将头转向信笺。

    “一别经年,甚是想念(划掉),别来无恙?”

    “今受师命下山游历,途径瀚州南关三阳亭,遇事一桩……”

    “阴魂无罪,若能成汤,即服忘尘,当是一件功德无量……”

    “速来。”

    “草草不尽。”

    “臾须山一个道观,楚修缘敬上。”

    洋洋洒洒,简简单单,随随便便折叠两下,递交给了知县。

    “劳烦知县大人遣人送往会燕山交于丹成子道兄便可。”

    知县珍而重之接下,急忙命人去办,而后犹豫片刻,问道:“可能来?”

    丹成子啊,虽然刚才一时间没想起到底是何方神圣,可是当今皇室三次求药都被拒之山门外,这件事情他是知道的。

    而且虚心法师所言不假,会燕山人满为患,每日都有求药之人,排队都排到了山脚下,甚至养活了一方水土。

    这种天大的人物,会因为楚道长一封家信便出手相助?

    而且看样子,楚道长还是要请了丹成子前来三阳亭。

    三阳亭何德何能,能接待如此一位陆地神仙级的人物?

    可转念一想,如果丹成子真的来了。

    哦哟,不能想,不能想,想想心脏都承受不了,激动的怦怦直跳。

    楚修缘却没再关注这件事,而是转身看向南关娘娘,拱手说道:“娘娘,在下还有一事相求。”

    南关娘娘急忙回礼,客客气气。

    “楚道长但说无妨。”

    “三十年前,在下一位夙原县的故友执念未尽,曾一路北上寻找三子,嗯,应该是外孙,据夙原县土地公所言,当地阴司曾言他在三阳亭附近失踪,不知娘娘可曾见到?”

    “对了,在下的故友名为杜大中。”

    南关娘娘眼前一亮,终是有了笑容,说道:“原来杜大中是楚道长的故友。”

    听闻此言,楚修缘神色一喜。

    “娘娘果真见过。”

    “他便在妾身处。”

    “娘娘大恩。”楚修缘双手环十作揖。

    南关娘娘急忙让开半步搀扶,露出些许羞意。

    “大恩不敢当,只是妾身多年来一直心存愧疚,时常哀怨忧愁,没想到歪打正着,总算做了些许有用的事,心怀甚慰,还要多谢楚道长出手帮助三阳亭百姓。”

    “举手之劳。”

    “妾身又何尝不是侥幸为之。”

    两人客客气气,看的知县和虚心法师感慨良多。

    缘分一字,妙不可言。

    没多久,杜大中的三尸魂便带着一名年轻书生走了出来,见到楚修缘之后,激动的三尸魂明灭不定。

    “杜大哥,一别六十载,再见竟是天人相隔,当真是……怪我。”

    杜大中年老体迈,饱经风霜,此时却露出爽朗笑容,围着楚修缘左看右看,像是如何也看不够。

    “六十年了,楚兄弟还是如此模样,可喜可贺,当年那老道人要带你走时,我还多有不舍,如今看来走对了,走对了啊。”

    杜大中激动的言语混乱,身后年轻书生面色虽然古怪,仍旧走到楚修缘面前,恭恭敬敬以晚辈礼相见。

    “晚辈杜念缘,见过楚叔公。”

    杜念缘……

    楚修缘一愣,忽然哈哈大笑。

    自此漫山红花香,千里也春风。

    六十年的因果,终于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