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三国无限爆兵
繁体版

第47章 拿下汜水关

    现在温酒斩华雄已经过去了,那接下来就是进攻汜水关,然后就是等着看三英战吕布了。

    于是,无所事事的李治,再次当起了咸鱼,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喝酒吃肉,好像一切都跟他没有关系一般。

    而那些诸侯们,也不在意李治这样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以也没有搭理李治。

    这倒是让李治图的了一个清净。

    就连刘备跟曹操这两个后面的三国君主,也没有去关注李治。

    没办法,谁让李治不管是从兵力还是身份上来看,都不值得他们关注呢。

    于是,接下来大帐里面再次讨论起来。

    现在华雄已经被击杀了,那么也是时候攻下汜水关了。

    最后,大家还是让孙坚去当先锋,大军随后就压上,打算一鼓作气拿下汜水关,以防出现什么意外。

    而这次袁术由于之前被孙坚闹了一波,也不敢克扣孙坚的粮草了。

    再加上孙坚这次也学乖了,不拿到粮草,是不会起兵的。

    所以,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孙坚的大军先一步出发了,李治也跟着大部队带着自己的步兵跟在后面向汜水关而去。

    这次没有了华雄的阻挡,这汜水关的最高长官就是董卓的女婿牛辅。

    牛辅就连黄巾余孽白波军都对付不了,那就更别说对付孙坚这样的江东猛虎了。

    何况,后面还有三十多万联盟大军在虎视眈眈,牛辅就更没办法了。

    最后,在孙坚的进攻下,很快就将汜水关给拿下了。

    牛辅本人也是趁乱带着亲兵向虎牢关逃去。

    反正他是董卓的女婿,就算丢了汜水关,董卓最多罚他一下,不会要了他的命的。

    随着牛辅的逃跑,整个汜水关算是彻底被联军给攻下来了。

    然后,一直联军也没有在汜水关多待,而是继续向着虎牢关行军。

    毕竟三十几万人还有马匹在外面,每天吃喝拉撒都是要消耗不少粮草的,每多待一天,哪怕平均每天只一个人只消耗三斤粮草,那也是一百多万斤了。

    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那就是接近一万石。

    还有那些马匹什么的,一天下来,不得要一万多石粮草啊。

    这联军的起兵虽少,可马匹吃的太多了啊,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

    短时间还好,如果时间长了,就是几十万石粮草的消耗,就算这些诸侯们也负担不起啊。

    毕竟现在大汉还没有玩完,他们也是要上交粮草到朝廷的。

    而不是像后面那样,各大诸侯自立,所有的税收都是自己的。

    他们平时供养这些兵马就已经消耗很大了,现在再这样浪费,他们可吃不消。

    要知道,在外打仗,为了保证士兵的战斗力,都是要让士兵吃饱的。

    而不是平时操练的时候那样,少吃一些没有关系。

    毕竟,在这个时候,为了节约粮草,一般都是五天操练一次,其他的时候都是休息的。

    哪怕狠一些的人,也最多是三天操练一次。

    毕竟吃不饱还怎么操练?

    可每天都吃饱的话,那对粮草的消耗又太大了。

    (之前看到有评论说一天吃三斤粮食,觉得很不可思议。虽然作者没有穿越过,不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可根据资料显示,那时候的人,一天都是吃一顿的,条件好的才吃两顿,想像现在这样一天三四顿,那是想多了。而且吃的还是稀的,想吃干的吃到饱,那根本就不可能。这还是士兵的伙食,那些普通的百姓,就算是吃稀的,粥里面也看不到多少粮食,所以我之前写一天吃一斤粮食,都是往多了说的,再写少点我都下不去笔,后面写到在李治的管理下一天三斤粮食了,还有人觉得少,我也很无奈啊,只能说你们现在就生在一个好的国家,是日子好过了,不然你看你一天能不能吃到三斤粮食。)

    平时不操练的时候,对粮草的消耗还是很少的。

    可现在在外面打仗,自然每一顿都要吃饱,不然谁知道什么时候就突然要开战了,保持军队在外的战斗力,是很有必要的。

    除非是实在没粮了,不然就算再小气的诸侯,也会让士兵吃饱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时候明明没有军饷,还随时都可能送命,却还有那么多人愿意从军的原因。

    实在是饿怕了啊,只要能给口饱饭吃,去战场上拼命算什么?

    你当易子而食是一句笑话啊,饿急了吃人都是常事。

    还有人说,为什么古代的人总是喜欢重农抑商,难怪会有那么多人没钱吃饭。

    还分划出什么士农工商来,将人分为三六九等。

    为什么就不能像现在这样,大力发展经济,钱只有流通起来,那才叫做钱,不然就是废纸。

    到时候经济起来了,大家都有钱了,那日子不就好过了么。

    可你们想过没有,古代的那些上位者都是傻子么?

    你们能想到的事情,他们想不到?

    如果真的重视商业,让商户富得流油,大家都去做生意了,那谁来生产?

    那时候的粮食产量有多低,可不像现在这样,是当时的十倍。

    就是现在这么高的粮食产量,都还有农业红线,只要跌破这个红线,国家就会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农业。

    原因就出在,商业的前提是你有商品去买卖啊。

    大家都去从商了,没有人生产,那商人们怎么高买低卖?怎么赚钱?

    到时候就是通货膨胀,手里拿着那把的钱,却买不到东西,就像现在一些国家一样,出门买个早餐,都要背一麻袋的钱。

    那才叫一个悲惨呢。

    所谓的士农工商,士就不说了,毕竟是高层,自然要将自己放在第一位,这是无可厚非的。

    后面不管是农还是工,都是有产出的,只有有了产出,社会才会发展。

    而商人却都是投机倒把,低买高卖,虽然看似经济带动起来了,可却没有丝毫的产出。

    如果大家都这样做了,那所有人都要饿死。

    也就是现代,大家不愁吃穿,有大量的粮食兜底,才会发展商业,让经济活跃起来。

    在那个时代,哪怕是拥有重农抑商的政策,却每年还是有无数人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