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天汉
繁体版

第27章,故事的积累5

    伍奢:员为人刚戾忍卼,能成大事。

    费无极: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庄子:伍员,苌弘知事君尽忠,而不知逆君之致祸。

    后世人一般要么做绝,要么妥善把事情处理好。

    15,胡服骑射

    据《战国策·赵策二》记载:“今吾(赵武灵王)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

    《史记》卷四十三《赵世家》也记载:“十九年正月,大朝信宫,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而毕,遂下令易胡服,改兵制,习骑射”。

    是说赵武灵王召肥义与议天下,五日后决定推行胡服、教练骑射,励行改革。即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心变革图强。

    武灵王发现:胡人身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行动迅疾,十分灵活。他便决定向胡人学习,改革士兵服装,发展骑兵。

    不到一年的功夫,赵国拥有一支强大的骑兵,经过各种各样的征战,赵国后来成为当时有数的强国之一。

    战国时赵武灵王即位的时候,赵国正处国势衰落的阶段,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

    而在和一些大国的战争中,赵国常吃败仗,大将被擒,城邑被占。赵国眼看着被别国不断的被兼并。

    特别是赵国在地理位置上,东北同东胡相连接,北边与匈奴为邻居,西北与林胡,楼烦为界限。这些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善骑马,精射箭,常用骑兵进犯赵国边境。

    这些人:在军事服饰有一些特别的长处。身上穿窄袖短袄,生活起居和狩猎作战,都比较方便。作战时用骑兵,弓箭等等。与中原的兵车,长矛等等相比,具有更大的灵活流动性。

    他对手下说:“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来如飞鸟,去如绝弦,带着这样的部队驰骋疆场,哪有不取胜的道理。”胸有大志,欲使赵国强盛的武灵王。

    他对胡人骑兵的优越性,认识真切。他认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就对将军楼缓说:我国处在强敌包围之中,怎么办?吾欲胡服。

    因此,为了富国强兵,赵武灵王在邯郸城提出“着胡服”“习骑射”的主张,决心取胡人之长补中原之短。

    经过“胡服骑射”改革的赵国,成为当时除秦国外,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16,图穷匕见

    公元前227年,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前往秦国,去刺杀秦王赢政,演出悲壮的一幕。荆轲告别太子丹时,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到了秦国,荆轲以重金收买秦王宠臣,得见秦王。荆轲假称要向秦王赢政,献上督亢地区的地图。

    当赢政打开地图时,荆轲抓起卷在地图中的匕首,向秦王刺去。秦王大惊,猛地挣脱。荆轲被秦的武士所杀。

    17,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当时: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正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出自《列子·汤问》

    春秋时代,有一个著名的琴师命叫伯牙,姓俞。他非常精通音律,琴艺特殊高超。伯牙年轻的时候聪颖好学,曾拜高人为师。

    他的琴技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他总觉得还不能够地表达对各种事物的本身感受。有一次伯牙回楚国探亲,中途乘船来到汉阳江口,停下来休息。

    正值八月十五中秋夜,他面对清风明月。伯牙不由得思绪万千,于是独自在船舱中弹奏起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时,忽听得岸上有人叫好。

    伯牙循声望去,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头戴着斗笠,身上披有蓑衣;后背着扁担,手中拿板斧。

    伯牙暗自吃惊,他不相信一个樵夫,竟能听懂他的琴声,便请他进船舱细谈。那樵夫也不推辞,只是脱掉身上蓑衣斗笠,露出里面的一身青衫,走上船来。

    伯牙命人另取一张琴来,放在樵夫面前,开始和他探讨琴理。伯牙本意是要考考樵夫,想不到他竟然对答如流。

    不论是琴理,还是乐理,都十分精通。伯牙唯恐他只是装腔作势,就故意弹奏起赞美高山的曲调。

    一曲弹罢,樵夫赞叹说:“弹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凝神思索一阵,又换了一曲,这次是表现奔腾澎湃的流水。

    樵夫听后说:“真妙!我好像看到了滚滚而来的河水!”只这两句,伯牙认定这个樵夫是自己千载难逢的知音。

    他激动地站起身来,说:“先生真是我的知音啊!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还没问先生大名?”

    樵夫也站起来,告诉伯牙他叫锺子期。当晚,二人喝酒抚琴,畅谈乐理,相谈甚欢。不知不觉天亮了,船上的水手收拾停当,准备开船,锺子期也起身告辞。

    二人挥手分别,心中不舍,于是约定第二年中秋夜再次重逢。一年时间转瞬即逝,转眼到了第二年中秋。

    伯牙心中惦记着和锺子期的约定,早早向晋王告了假,来到去年二人相约的江边。中秋之夜,伯牙命人,将船停在去年泊船之处,站在船头等待锺子期。

    可是等了一夜都没见锺子期的身影。伯牙心知有异,第二天一早就下船去,沿着岸边一路前行,想打听锺子期的住处。

    走到一个山谷前,伯牙看到路边,出现了一个衣衫整洁的老者。便上前询问附近是否有个钟家庄。

    谁知老者听了竟落下泪来,问他:“去钟家庄找谁?”伯牙如实相告,老者听了更是放声大哭,说子期已经在几个月前身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