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风云
繁体版

第4章 西晋惠帝司马衷的多灾多难(1)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司马亮畏惧杨骏,不敢进宫吊丧,身边人献计说:“朝野全都归心于您,若不能出兵讨伐叛臣杨骏,那就只能坐等他来杀您了。”但是司马亮胆小,不敢发兵,只能于夜间逃往许昌(河南)。杨骏的弟弟和外甥也都劝他抓捕司马亮,杨骏没有听从。

    杨骏自知名望不佳,于是下诏给群臣加官进爵,又为百姓免除租税来收买人心。他处理政事愚蠢又苛刻,专权又自大,引来了众多厌恶。由于忌惮奸猾凶恶的贾南风,他让自己的亲党遍布朝野,掌管机密要事,对她十分提防。

    至于司马衷,还是一如既往的呆傻。一天,他路过后花园听到了蛤蟆的叫声,便问左右说:“蛤蟆为什么要叫?是为公?还是为私。”(此鸣者,为官乎,为私乎?)——别说,还挺有哲理的味道。

    当时天下正值饥荒,很多百姓饿死,司马衷得知后便关心地询问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是不喜欢吗?”(何不食肉糜)

    他这个样子,又如何发布政令?所以往往都是作为皇后的贾南风越俎代庖。

    当初,贾后还是太子妃时,曾因忌妒亲手杀死众多无辜,甚至用兵器刺穿怀孕的宠妃,导致未成形的婴孩随着刀刃一同落地。司马炎非常生气,当即便要废了她,多亏贾充的党羽和杨皇后说情才没有实施。

    之后杨皇后多次劝导贾后想让她变得温柔贤淑,贾后不知道杨皇后曾为自己说话,还以为是她在司马炎面前诬陷自己,内心十分怨恨。等到司马衷即位,贾后便对杨皇后屡屡不敬,又想干预朝政,却被杨骏所压制,所以与杨家的矛盾越来越深。

    于是她开始秘密集结党羽,想要诛杀杨骏。她暗中联合司马亮发起兵变,结果司马亮不肯答应,她又找到了司马衷的弟弟楚王司马玮,对方欣然许诺,请求入京觐见。杨骏向来惧怕勇猛的司马玮,也不敢拒绝。

    291年3月初八,夜。贾后写下诏书,声称杨骏谋反,废除一切权位,然后命令司马玮带兵进攻他的府第。有支持杨骏的臣子跑到司马衷面前下跪说:“杨骏膝下无子,根本没有反叛的道理,还请陛下三思。”可是司马衷哪能作出判断。

    杨骏当时正在府中,听闻有变,立刻召集亲党商议,有谋士建议他赶紧起兵攻入宫中,挟持司马衷,再剿杀贾后。但是杨骏这个大男人还没有贾后果决狠辣,迟迟无法做出决定,还说了一句可笑的借口:

    “宫中大门都是曹魏时期花费重金所造,要是打坏了就太可惜了。”

    正当杨骏犹豫之际,司马玮的军队已将他的府第重重围困,先是点火焚烧,然后又下令弓箭手登高俯射,杨骏的卫队根本冲出不去。最终府第告破,无路可逃的杨骏藏到了马厩,被乱军杀死,数千亲族党羽也全被夷灭,杨后也在贾后的授意下被活活饿死。

    杨骏死后,得到朝野支持的司马亮开始掌权,联合卫瓘一起打理政务。但贾氏宗族也日益强盛,贾后的残暴乖戾更是一天比一天厉害,与她结盟的司马玮也是嗜血成性,以权谋私。于是司马亮、卫瓘与贾后、司马玮之间也开始了权位之争。他们派遣另一位将军接替司马玮想要剥夺他的兵权,还命令他尽快返回封国。贾后得知后故意示弱不与他们相争,然后又选在一天晚上突然发难,假借司马衷的名义声称司马亮谋反,私传诏命让司马玮带兵讨伐。

    司马玮派兵包围了司马亮的府第,士兵全都登上围墙大声喊叫。司马亮惊慌失措,属下对他说:“肯定是朝廷那边发生了变故,应该率兵抵抗。”司马亮没有同意,向外面的士兵喊话道:“我并无二心,可以将诏书出示给我看嘛。”然而司马玮只是催促军队加快进攻。长史劝司马亮说:“从这个情形看来定是阴谋,咱们府中有很多精兵猛将,可以一战。”但司马亮还是没有听从,最终被乱军所杀。卫瓘的亲信也怀疑诏命是假的,让他反抗,但卫瓘也没有听从,最终被杀。

    得手的司马玮心满意足,左右劝他说:“贾氏狼子野心,定然过河拆桥,应当趁着现在兵势正盛,入宫将之诛杀,扶正陛下以安定天下。”司马玮没有同意。

    等到天亮后,趾高气昂的司马玮入宫请赏时,等来的却是兵戎相向。原来贾后连他也想除掉,于是派遣宫中心腹带兵前来传诏:“司马玮假传诏命,擅自诛杀亲王重臣,协助者一律格杀勿论,投降者一概不问。”司马玮身边的将士听到后全都丢下武器,四散逃亡,只留下孤零零的他窘迫地站在原地,最终被杀。

    就这样,贾后借司马玮之手接连除掉杨骏、司马亮、卫瓘后,又将司马玮杀害,成功独揽了大权,将贾氏亲族全部委派到朝中担任要职。之后她越来越荒淫无道,多次命人用木箱从宫外偷偷带回年轻人来与自己私通,事后再将他们杀害以防泄露。朝中一些忠于晋室的臣子多次商议废后,不过他们都有着自古文臣“说多做少,软弱怕死”的毛病,往往下不了决心。

    后来,贾后让外甥贾谧担任太子司马遹(yù)的老师。结果贾谧在教导太子时态度恶劣,被司马衷的弟弟——成都王司马颖看到后大骂,于是贾后就将司马颖调离了京城。没有了司马颖的制约,贾谧更加肆无忌惮,多次无礼于太子。太子听说有位臣子的女儿生得美丽,便想迎娶她当太子妃,结果贾谧得知有此美女后竟横刀夺爱,请求贾后将她赏赐于自己。太子为此愤愤不平,颇有微词。

    司马遹年少时本来颇有美名,聪慧过人,爷爷司马炎将他视作晋国的希望,正是因为他的存在,才放心将国家交予了他父亲司马衷。结果等他长大后,整日被贾后引诱到处嬉戏玩乐,逐渐堕落得荒淫放纵。

    司马遹性情刚烈,被贾谧数次侮辱后不能容忍,便筹划要除掉他。贾谧也跑到贾后那里煽风点火:“太子私存财物,广交豪杰,将我们贾氏视作心仇大恨。将来如果让他即位,我们会非常危险,不如趁早改立。”贾后深有同感,于是到处宣扬司马遹的缺点,还假装自己有了身孕,在肚子里塞上茅草,整个朝野都知道她有谋害太子之心。

    此时司马遹在东宫拥有一万精兵,想要进攻贾后本是易如反掌,手下也都劝他尽早废掉皇后,但他犹豫不决。

    贾后可不是个坐以待毙之人,杀伐果断的她早已准备主动出击,之前像杨骏和司马亮这些人都是在措手不及之间就被她消灭了。于是贾后以司马衷患病为由将司马遹诱骗入宫,赐予美酒逼他喝下。等到太子大醉,她就取出事先准备好的书稿让他抄写,大致内容是:“希望陛下和贾后能够自己了断,然后将天下交给我。”

    第二天,贾后带着司马衷登上大殿,召集百官,然后将太子大逆不道的书稿公之于众,下诏废为平民。之后她又命令心腹前去自首,谎称和太子一同谋反,以此为借口将太子囚禁了起来。

    太子离开东宫那天,身穿平民服饰,坐着简陋的牛车,贾后严令不许任何人送行,但仍有位官员不畏艰险,敢于违反禁令前去拜别。

    太子十分感动,上前握住了那人的手:

    “不知先生名讳。”

    “王敦。”

    正是这位王敦,成为了日后东晋的重要柱石,也成为了让国家又爱又恨的人。

    之前,司马炎的叔叔——赵王司马伦看到宗室内乱就想要从中取利,于是在宠臣孙秀的谋划下结交了贾谧,得偿所愿地来到洛阳,贾后十分亲信他。

    太子被废后,朝野群情激奋,东宫旧臣想要废掉贾后营救太子,找到孙秀建议道:“贾后凶恶狠毒,危害社稷,早晚会谋害你和赵王,不如先下手为强。”孙秀深以为然,于是向司马伦献计说:“贾后是一定要除掉的,但需要再等一等。太子聪明强势,如果让他返回东宫,必将不再受人控制。咱们已经和贾后结为党羽,路人皆知,一旦迎立太子重新掌权,他不仅不会感谢我们,反而会加以责罚。不如拖延时日,贾后定会先下手杀害太子,到那时我们再将她废掉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司马伦认为有理。

    于是孙秀策划了一出反间计:他知道贾后常派身边婢女扮成百姓前去民间打探消息,便广散谣言说朝中不少人都想要废掉皇后,重迎太子。贾后十分害怕,司马伦和孙秀借机劝她除掉太子,断了众臣的愿望。

    之后贾后找来太医命他投毒,但太子自从被废之后就充满警觉,凡是烹煮食物都在自己眼前。太医又断掉了他的饮食,想要将他活活饿死,结果宫中很多人又偷偷给他送饭。眼见太子这么难杀,太医只好采用了最原始的方法——用自己的药杵将他打死。

    太子死后,司马伦立刻假传诏命发起政变,还叫来司马囧帮忙,一同带兵攻入皇宫。

    贾谧逃到西边的钟楼下面,一路大喊:“贾皇后救我!”然后被杀。

    贾后也自身难保,在司马伦的勒令下,被士兵架着胳膊拖出大殿幽禁了起来,贾氏亲族也全被抓获。

    政变之后,司马伦成功掌权,但与之前几位乱臣不同的是:他想要皇位。于是下令将朝中有名望的大臣通通杀掉,将一切军务政令全都集中于自己统领,还按照当年司马昭篡夺曹魏的方法,给自己增设了一万亲兵作为护卫,将几个儿子全都分封为王。

    淮南王司马允是司马炎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司马衷的哥哥,性情沉稳坚毅,带兵深得众心。他知道司马伦和孙秀有异心,于是暗中训练一批死士想要匡扶社稷。孙秀对他也起了疑,下诏命他交出兵权。司马允一怒之下率领七百死士进攻皇宫,司马伦率兵抵御却被打个大败。司马允命令士兵万箭齐发想要射死司马伦,多亏属下官员以死相护才救得他的性命,司马伦的其他下属也都慌张地躲到树后,结果每棵树都被射了百余箭。太子的旧臣也都深恨司马伦,集结了东宫的卫队想从宫内接应司马允。眼看司马允就要成功了,结果有人突然叛变将他杀害,此次兵变也遗憾地以失败告终。

    一位有识之士眼见司马家内斗如此严重,知道天下大乱不远了,不禁跑到宫门指着一个铜骆驼叹道:“这里很快就会战火连天,恐怕将来要在荆棘荒草中才能看到你了。”

    司马伦向来平庸愚蠢,难成大事,多亏孙秀为他出谋划策。等到司马伦得势,孙秀也权倾朝野,所有政事都需经由他来处理,甚至不用向司马伦上奏。

    孙秀官职低微时,常被侍郎潘岳欺侮,司马伦也一直与侍中石崇有仇。

    而说起这个石崇,在西晋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羡。身为首富的他,地位相当于今天的李嘉诚和比尔盖茨,家财万贯,富得流油,还喜欢和别人斗富,看到他人用米浆来洗锅,他就要用蜡烛当柴烧,看到他人用丝布营建了四十里围帐,他就要用更珍贵的锦缎建造五十里围帐。有一次,一位官员拿着皇上刚赏赐的珊瑚来到石崇家里炫耀,石崇一怒之下将之打碎。那位官员刚想发难,石崇就拿出一个更大的赔给他说:“你这珊瑚太小,一点都不稀罕,还是拿我的吧。”——富贵如此。

    石崇有一爱妾名叫绿珠,被孙秀看上后向他索要。石崇不愿被戴绿帽子,于是拒绝了孙秀,引来了他的忌恨。

    等到司马允兵败,孙秀就上告潘越、石崇是司马允的同伙,司马伦也就坡下驴地诏令将他们诛杀。

    死前,石崇大哭:“我无罪,他们如此污蔑只是贪图我的财物。”

    收捕他的人说:“既然你知道财物会带来灾难,为何不早早散掉,还不是因为你自己也贪?”

    石崇听后便不说话了。

    之后不久,在孙秀的建言下,司马伦逼迫司马衷给自己加封九锡,为禅让做准备。不过司马伦和他的几个儿子全都愚昧无知,毫无见识,所任用的也都是一帮不分是非的小人,只知道争权夺利,所以朝野内外都断定他们难以长久。

    301年正月,司马伦诈称收到高祖司马懿的托梦,强迫司马衷写下传位诏书,登基为帝。为了获取更多的支持,司马伦大肆封赏,越级提拔之人史书都记载不下,下至奴仆、士兵全都加官进爵。每次朝会,满屋都是戴着用珍贵貂尾所制帽子的大官,时人都讥讽他说:“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由来。

    司马伦即位后,孙秀更加猖狂,不光独揽大权,还总是更改司马伦的命令。与他亲近之人全都飞黄腾达,得罪过他的则都被以牙还牙,官员的任免如同流水一般。

    不过精明的孙秀还是十分清醒于他和司马伦所面临的形势,毕竟还有几个巨大的威胁难以解决:之前,司马伦以亲王之身,手握重兵,所以才有实力推翻贾氏。但如今剩余的几位亲王,齐王司马囧,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yóng)同样拥有强大的军队,手握大权居于四方,如果让他们联合,自己和司马伦就危险了。但孙秀也没有好办法,只能先下诏尽力封赏以安其心。

    之前,司马囧的父亲司马攸就是含冤而死,所以他本就内心不平。等他带兵相助司马伦除掉贾后立下大功,却反遭孙秀猜忌而被调离了京城。于是怀恨在心的司马囧便派遣使者联合了司马颖和司马颙,然后传书各州县:“叛臣孙秀,迷惑赵王,逼帝禅位,当天下共讨!”

    司马颖有位足智多谋的谋士名叫卢志,为他分析道:“司马伦篡位,天人共怒,正是您振臂高呼,率众除害的大好时机。到时不仅可以招揽众多有识之士,还能在百姓中间立下威望,应当勇往直前!”司马颖采纳了他的建议,于是远近百姓都来归附,很快便集结了二十万人。

    司马颙则一向轻财爱士,深受爱戴,当年司马炎很欣赏他,所以派他镇守关中。他手下的大将张方亦善用兵,有着万夫不当之勇。司马颙本想投靠司马伦,但眼见司马囧和司马颖兵力强大,又改投了他们。

    司马伦和孙秀听闻三王起兵后惊恐万分,赶忙派遣心腹带领重兵占据各个隘口加以防御。然后二人日夜祝祷,还找来巫祝施行诅咒之事,想将三位亲王“咒死”,还派人前往嵩山,身着羽衣装作仙人来欺骗百姓。

    很快,交战便开始了。司马囧在进攻阳翟(河南)屡屡被打败,司马颖则是先败后胜,在卢志的计谋下才取得了上风。不过两方军队还是实力相近,陷入了僵持。

    但让司马伦没想到是,前线明明还能坚守,他却从后方被攻破了。当年,他因内乱而掌权,如今又因内乱被推翻。

    原来,司马囧起兵时,朝廷内部就有很多人想要杀掉司马伦和孙秀,等到守军被司马颖击败的消息传来就更蠢蠢欲动了:有人想要烧毁宫殿、铲除异己,有人想要劫持司马伦和司马衷前去南方,还有人想要乘船逃往东海。最终,宫中的左卫将军联合一位司马家亲王共同发起兵变,迎立司马衷复位,将孙秀和司马伦全部诛杀。

    前线党羽听说司马伦的死讯也全都放下了武器,这次战争历经六十余天,战死近十万人。

    屋漏偏逢连夜雨,正当晋国内乱时,陕西一带的氐、羌二族也全部反叛,拥立氐族人齐万年为皇帝,率兵包围了泾阳。朝廷数次派兵讨伐,却都被打得大败。

    话说早在魏武帝曹操时期,便有姓李的氐人带领全家前来投奔,被任命为将军。到此时,他们的后人中产生了一位优秀的首领名叫李特,他既有才干,又作战勇猛,喜欢到处行侠仗义,得到了很多人的追随。

    等到齐万年反叛,整个关中都陷入了饥荒,李特便带领民众向南迁徙前往蜀地谋食。路上遇到生病穷困之人,他总会竭力照顾,因而深得民众爱戴。之后他带领灾民流亡进入汉中,当抵达剑阁时,李特突然叹息道:“蜀主刘禅有如此之地,还要反绑双手出城投降,真是庸才!”左右听后都大为吃惊。

    益州刺史是贾后的亲戚,眼见家族衰微,就暗中有了占据蜀地的意思,于是打开粮仓,接济灾民,想要收买人心。由于李特英勇,得到了特别优待,刺史将他视作心腹。之后李特竟开始仗势欺人,聚众为盗,蜀人都将他看视作祸患。但刺史却没有追究,因为他有自己的盘算,很快便自称益州牧,宣布脱离了朝廷。

    刺史没宣布独掌权力之前,李特帮他很多。等到大权在握,他就开始对李特心怀猜忌,借机杀害了他手握兵权的弟弟。李特表面上暂忍悲怒,秘密从灾民中招揽了七千死士,选在一天晚上突袭成都,杀死了刺史。进入成都后,由于没什么可以赏赐给这些与自己一起拼死作战的将士,李特只能放任他们烧杀抢掠。

    当时粮食还没有收成,由于担忧益州的粮食不够,当地官员便向朝廷建议将灾民遣返,灾民听说后都十分忧虑。李特多次请求延缓此事,于是得到了众人的支持,前来投奔他的人越来越多,一个月就超过了两万。

    益州官员眼见李特势力越来越大,担心失控,便暗中率领三万兵马前去剿杀。但李特也早已做好了准备,他按兵不动,等到有一半官兵攻入阵中,就发动提前埋伏好的人马击溃了他们,杀死数位官员。之后李特又多次打退朝廷派来镇压的将领,被六郡灾民共同推举为大将军,于是他也自称益州牧,宣布接管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