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造反开局,老朱崩溃了
繁体版

第五十二章 九年制义务教育

    太子的声音虽然温和,但是面前的这些大臣都是浑身冷汗直冒。

    纷纷跪下请罪。

    “臣等有罪,还请太子明察。”

    “臣等虽有私心,但是举荐之人,皆全部是适合之人。”

    他们没有想到,太子居然让锦衣卫查过这些人。

    那其中的关系此刻就没有必要再隐瞒了。

    因为锦衣卫查清楚一个人的底细还是很容易的。

    但是他们也早就准备好了理由。

    既然太子已经把这些人的底细给查了清楚,那自然也会知道这些人的才能究竟如何。

    朱标点了点头。

    “都起来吧!”

    众人这才起身,还不忘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就是因为我查过,也知道这些人确实适合,所以今天我才会召诸位大人来太子府问话。”

    “如果仅是为了一己私利,那现在恐怕大人都已经深处天牢之中了。”

    众人闻言,心里捏了把汗。

    幸亏自己徇私的时候,不过太过于放肆,主要还是考虑了才能适不适合。

    要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不过众人也从心底,感觉到太子的恐怖。

    这个名单才递上去多久,太子就能对这些了如指掌。

    如此一想,大家的心里都是不敢再做小动作了。

    “我大明朝,自父皇废除宰相以来,众多事务都交由六部处理。”

    “很多事情不能够第一时间处理。”

    '因为其中可能牵扯到各个部门,一来二网之间,时间都被白白的浪费掉了。'

    “所以,咱有意想要建立一个可以负责统管的部门,不知道各位意下如何?”

    朱标一边说着,一边扫过众人的脸庞。

    众人都是被这个想法一惊。

    这宰相制度才刚刚废除十年的时间,难道太子又准备恢复?

    只是不知道这件事皇上是如何想的。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朝廷之中,基本上以六部为首。

    如果真的再增加一个主管的部门,那六部的话语权就会降低。

    意味着目前几人再朝廷中的地位都会下降。

    这是众人不想看到的。

    “不知道这个部门是何种形式?”

    “还有就是太子是否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詹徽沉思了一下,突然出声问道。

    众人闻言,眼前一亮。

    这个人选就太重要了。

    如果自己是其中一人,那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同意此事。

    “目前这只是我的一个想法,还没有确定下来。”

    “所以人选嘛,暂时也就么有。”

    朱标很诚实的回答。

    这件事他考虑了很久,但是最值哪个还没有想好。

    因为要任用的人,必须得是可以信任的人。

    能够时刻为自己着想,并且是个实干有才之人才行。

    目前的朱标心中的人选并不多,准备再观察一下。

    再说,此事还不能急。

    毕竟现在他只是个太子,贸然改革,朝野上下会议论纷纷。

    但是现在他提前放出去这个消息。

    想必六部的官员都会很上心的。

    接下来做起事情来,自己也会省心很多。

    这个就是相当于自己提前抛出去的一个饵。

    相信很多人都会抢着上钩的。

    “对了,最近国子监中如何?”

    朱标忽然的问题,让众人一愣。

    不过此事和他们无关,纷纷转头看向了礼部尚书李原名。

    这个老尚书,朱标的印象深刻,上次见面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回太子,国子监隶属于礼部管辖,最近并无大事发生。”

    “监生们读书刻苦,倒是值得嘉奖!”

    朱标点了点头。

    国子监是读书人汇聚的地方,有时候也会从中选拔优秀者成为官员。

    这是大明如今的根基。

    朱标准备先从这里做起。

    “国子监是我大明储备人才的地方。”

    “大明从建立道现在,不过二十多载。”

    “人才一直都是比较紧缺。”

    “这些年来,为了召集天下英才报效朝廷,父皇更是下了不少的旨意,昭告民间,可是都是收效甚微。”

    “如今的国子监担任为大明培养人才的职责,可是现在一直没有发挥出太大的作用。”

    “诸位认为该当如何?”

    众位尚书闻言,皆是看向了李原名。

    毕竟此事隶属于礼部,其他人不好妄言。

    “太子,人才的成长需要时间,万不可拔苗助长。”

    李原名规劝道。

    “人才短缺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

    “我等不能因为着急用人,就把那些学问不深,品质不行的人,强制安排到朝廷之上。”

    “那样只会让贪官污吏更多,最终受害的还是大明。”

    这段话朱标认同,而且他也不想如此做。

    不过此时的国子监是需要改改了。

    “如今的国子监祭酒是谁?”

    朱标一时还真的想不起来这个人。

    “回太子,如今的国子监祭酒名叫孔照!”

    李原名对于礼部的人员还是比较熟悉的。

    “孔照?姓孔?”

    听着这个名字,直觉告诉自己,这个名字恐怕不会胡思那么简单。

    果然,沉思片刻之后,他终于想起来了。

    这个人是衍圣公孔圣的族人。

    当初皇上号召有才之人报效朝廷之时,有山东曲阜的不少孔氏族人进入朝廷。

    而这个孔照就是如此,这些年更是做到了祭酒的职位。

    朱标大致上明白了,如今朝廷尊崇儒家。

    孔圣人是天下读书人心中的圣人,这个孔家从中捞了不少好处。

    这可以称得上是个真正的千年世家。

    即使到了后世,孔氏族人还是凭借着孔子的名头屹立不倒。

    其家族威势可见一斑。

    不过如今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如何才能名正言顺的兴办学校,改良国子监。

    虽然他知道如何去做,可是此事还得需要一个实施之人。

    但是学校的实施,必定会得罪孔家,得罪现在的天下所有读书人。

    这不是一个好的差事,一时之间,朱标还真的找不到好的人选。

    再没有确定谁去做这件事之前,还真的不好提议如何改革。

    看着面前的几位尚书,朱标眼睛微眯,忽然想到了一个主意。

    “诸位尚书们,这些天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件事。”

    众人竖耳倾听,现在的几人都想着有一番表现,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

    “治国以教化为先,教化以学校为本。”

    “自元末以来,起义军四起,连年征战不断,无人还有心思读书。”

    “大明如今也才建国十几年,百姓刚刚安稳,民心思安,才慢慢读书人多了起来。”

    “这些年,父皇举行科举,以便更好的取材,同时还有举荐制,各地,各县都可以举荐人才。”

    “即使在如此的情况之下,人才还是不够用。”

    “所以,本太子就在想如何能为我大明培养更多的人才。”

    “即使现在人才紧缺,但是几年或者几十年之后,大明将不会再为人才之事担忧。”

    “所以,我想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不知道各位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