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良: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繁体版

第九十二章 目标,临安府

    既然是普安郡王赵瑗要见他,赵佐还没有在半个太子面前装腔作势的资本,不得不动身前行。。

    不过看吴璘的意思,对方似乎也想让自己去临安城走一趟。

    赵佐稍作思考,就明白了吴璘的深层用意。

    如果他所料不差,临安之行就算是吴璘对自己的最后考验,只要能顺利通过,以后就是不折不扣的自己人了。

    这一点并不难猜,就隐含在赵瑗的这个召见命令里。

    朝廷的公文里写的分明,完颜贞入侵之事已经被盖棺定论,摇身一变成了群盗作乱,以至于赵佐的功劳一降再降,到头来就得了个承节郎。

    倒不能嫌官小,承节郎虽说排在大宋五十二阶武职官的倒数第二位,区区从九品,终究已是有品官身。

    由布衣任官,算是一步登天。

    话说回来,当年韩世忠阵斩西夏驸马,生擒方腊,被称之为“万人敌”,如此大的名号,也就被授了个承节郎。

    赵佐自忖比起韩世忠还是略有不如的,有对方的先例在前,他对这个封赏并没有什么意见。

    可话又说回来,再怎么吹嘘,到底是个刚入流的从九品,普安郡王高高在上,又如何会突发奇想的要见一见他赵佐呢?

    再退一步说,赵瑗之所以想见他,总得先听说过此处发生的事情,方才能生出几分兴趣吧!

    那他又是怎么听说的呢?

    朝廷通报的那个版本,可完全不能引起旁人的注意力,更体现不出赵佐的本领来。

    所以,赵瑗唯一能获取真实情况的渠道,有且仅有吴璘。

    方才吴璘还说,赵佐没资格介入赵瑗与赵璩的东西府夺嫡之争。

    可吴璘自个身为封疆大吏,虎踞四川,手握全国近三成的禁军兵力,他有没有掺和此事的可能呢?

    赵佐心头泛起明悟,既然自己的名字都送到了赵瑗的面前,那吴璘的选择不言而喻。

    对方选择了押宝赵瑗。

    赵佐抬头偷偷看了一眼吴璘,有些感叹对方的做法。

    自家的后台可真是胆大妄为。

    边将结交内臣乃是大忌,更不用说交好普安郡王这样的预备储君身份的皇子。

    倘若被别人抓住马脚,直接就能安一个谋逆大罪的名头上去。

    只能说眼下的历史时期太过特殊,才能让吴璘有了操作空间。

    毕竟赵构这样的极品皇帝,实在是罕见,够罕见。

    在他手底下的大将,不干点疑似谋逆的事,还真没办法好好生活。

    须不见韩世忠这样的天生将种,就因为忠心耿耿,乖乖听话,毫无反抗的交出了兵权解职,现如今只能闲居西湖,做个骑驴携酒的清凉居士。

    再看吴璘,将四川上下经营的铁桶一块,形同割据,反倒能继续手握实权,安心做自个的土皇帝,朝廷反过来倒要安抚一二,升他为都统制。

    赵官家还得谢谢他呢!

    吴璘见赵佐沉默不语,只以为对方内心忐忑,开口宽慰道:“莫要太过担心,临安虽然凶险,我在彼处亦有几位老友,到时候让他们照看你几分。”

    赵佐一怔,起身谢过了吴璘的好意。

    吴拱也宽慰道:“赵贤弟,临安府不比咱们利州路的这般边郡,那里文风更盛,不重武功,说不定你能更自在几分。”

    赵佐点头,有些深以为然。

    利州东西两路乃是宋金前线,自然好武成风,他这个战五渣在此处颇有几分施展不开。

    说起来,自打赵佐击退金人的进攻后,就一直思索着自己将来的路该怎么走。

    这么看来,去临安似乎也是个选择之一?

    凭借他上辈子的知识,最差也能做点像样的事业,闯荡出几分名气来吧!

    想到此处,赵佐倒是有几分期待在临安的际遇了。

    吴璘见赵佐逐渐变得斗志满满,眼中又露出几分赞赏,他原本只是觉得对方气节惊人,现在却越发觉得人才难得。

    “对了,赵佐此前曾让我帮他寻一门亲事来着。”吴璘心头一动,又再次上下打量了一番赵佐此人。

    相貌没得说,身形长相都是一等一的好,称一句丰神俊朗毫不过分。

    才干亦是上乘,吴璘了解的越多就越惊讶,简直是天文地理无所不通。

    家世确实不显,但并不算个大的问题,他们吴氏看人从来不在乎别人家世如何,反正都没他们显赫。

    要说缺点,恐怕就是武艺平平这一项了。

    甚至连称一句平平都勉强,简直就是不堪。

    “也罢,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般水准已经足够了。”吴璘在心中打定主意:“倘若赵佐从临安顺利返回,我便从族人里寻个合适的许配给他,与他结个姻亲。”

    当然,如果赵佐在临安处处碰壁,颇不济事,呈现出银样镴枪头的模样,那此事自然就不用再提了,到时候真就是随便找个胖姑娘应付一番。

    吴璘心底忽然生出一个念头:“万一他真的在临安有什么大造化,我那侄女正是及笄的年龄...”

    对于看上眼的人才,吴璘从来都舍得下重手套牢。

    赵佐不知道吴璘的这些个想法,定下去临安的事宜后,他不再耽搁,简单收拾了行李便计划踏上行程。

    与他同行的乃是二十多个吴璘帐下的亲兵,由统领姚季带领。

    倒不全是照顾赵佐,对方入京另有他事。

    几日后,一行人准备妥当,正式动身。

    临行前,赵佐回身望向梁泉县的方向,不由得心生感慨。

    回想起自己穿越以来发生过的种种故事,他这时候才有一种如梦初醒的感觉。

    朝天寨早已不复存在,彻底荒芜,秦岭群山中的绿林道经过完颜贞与吴璘的前后两顿霍霍,恐怕也就剩下零星几家,譬如马十三还有侯文等人。

    寨中的大小头领与诸位儿郎,加上安平村众人,死去的皆安葬完毕,连李仲先都立了座衣冠冢,活着的大多投在了吴璘的军中,混得好的如孟成已经是个准备将了,又比如张六斤是个队将,基本上各有前程。

    梁泉县重归太平,晁押司念叨许久的转吏为官总算得偿所愿,成为本县的县丞。郭金娘的平安坊酒馆生意越发红火,以至于她的气色也越发动人。

    王贵的遗体已经送回老家,徐庆则不知所踪。至于罗延庆,对方在孟成面前露过一面后又再次消失了。

    逝者如斯,生者已矣。

    理清心中的头绪后,赵佐拜了拜逝去的故人们,为此前的种种往事发出一声长叹。

    之后不再逗留,正式启程。

    目标,大宋都城,临安府。

    (第一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