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良: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繁体版

第八十九章 赵佐讨赏

    梁泉县衙。

    由于前任县令辛可宗已经变成了熟人,此地暂无主官,便被吴璘随手征用,成为了他办公的地方。

    赵佐被一路带领到了后堂,吴璘正在这里处理手头的政务。

    说起来,其中有许多工作量都是赵佐带来的。

    比如赵佐在战时设立的伤兵营工作条例,吴璘作为久经战阵的沙场宿将,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价值。

    尤其是得知伤员的存活率从三成提升到近九成后,吴璘一边再次在心中提高了对赵佐的评价,一边命赵佐整理出一份更详细更全面的手册,打算在全军中推广。

    当然,也有些事属于上不得台面的,同样需要吴璘善后。

    比如梁泉县府库,现如今里头干干净净,空无一物,贼进来都得哭着走。

    虽然县衙里的人声称,府库亏空是因为被前任县令挥霍,但吴璘慧眼如炬,岂能看不透真正的去向。不过他也理解这是战时的权宜之计,愿意看在大胜的份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自打梁泉县自行击退金人后,算是彻底打出了统战价值,吴璘知错能改,直接将梁泉从弃子的定位提升成了抗金模范,待遇大为不同。

    连带着,此战的核心人物赵佐,也被吴璘甚是看重。

    见到赵佐被领进来,吴璘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贤侄坐。”

    面对这位手握十万大军,堪称割据川蜀的封疆大吏,赵佐自然不会失了礼数,见完礼后方才入坐。

    孰料,吴璘一开口就让他有些坐不住了:“我听闻,你曾经锐评过建炎年间的诸将,其中说,我本人乃是名气大于实力,虽然没多少名气,但还是大于实力。”

    “啊?”赵佐尴尬起身。

    这倒不是假话,乃是他刚穿越的那阵,满怀着作为穿越者的优越感,在朝天寨中高谈阔论,评议时局。

    如今被正主抓包,他大感羞耻,只能讪讪而对:“是在下当初年轻气盛…”

    “无妨,不气盛能叫年轻人吗。”吴璘却浑然不放在心上:“况且我自知自家本事,你说的也不算错。”

    提及此处,吴璘忽道:“说起来,上一个像你这般年轻气盛,看不上他人的,你道是谁?”

    赵佐好奇道:“是谁?”

    “岳飞,岳鹏举。”

    赵佐讶然。

    吴璘脸上显现出几分怀念:“当年岳鹏举在你这般年龄时,那才叫睥睨天下,李纲这样的人物,被他上书弹劾误国,王彦的八字军号称天下精兵,他却责备人家怯战。”

    “呵,若是换作那时的岳鹏举来点评诸将,我兄长恐怕还能称得上有几分才干,至于我,说不得就是一勇匹夫罢了。偏偏以他的本事,旁人还真说不出什么话来。”

    “可惜…”吴璘的声音渐渐低沉。

    赵佐知道对方在可惜什么,那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之情。

    不过在如今的赵佐看来,吴璘于军事上可能不如岳韩等人,可自保这项上却是远远胜出。

    岳飞被杀,韩世忠等被闲置不用,皆是因为朝廷怀疑他们要拥兵自重。

    而吴氏兄弟却能兄终弟及,盘踞川蜀当土皇帝,乃是因为他们真的在拥兵自重。

    这就是大宋。

    吴璘摇摇头,不再回忆往昔,转而对赵佐正色道:“贤侄,一时气盛倒还罢了,只是万万不可有骄纵之心。你的才情我平生罕见,千万不要浪费。我再借用岳鹏举赠你的一句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赵佐慨然道:“在下惶恐。”

    吴璘点头以对:“勉之。”

    聊完这些闲话后,吴璘才切回今天喊赵佐来的正题。

    “今日唤你过来,是有两件事要告知于你。”

    “太尉请讲。”

    “头一个,却是王贵的事。”

    王贵?

    闻听此言,赵佐抬头疑惑。

    “我意上报朝廷,说王贵乃是病故。如此一来,他的那些个军功总得有个去处,便落到了你的头上。”

    赵佐愕然,然后直起身子,愤然应道:“赵某虽是一介白身,却不敢、不能、亦不愿做这般事情,恳请太尉收回成命!”

    “也不全是为了抬举你。”吴璘摆摆手,虽被忤逆却不生气,解释道:“王贵的身份在朝廷里颇有些尴尬,如实报成战死反倒多生事端,要被诸位相公埋怨。再者说,他要这些功劳也无用处,你出力甚多,旁人说不出闲话来。”

    “太尉!”赵佐坚决不从,恳切劝谏道:“哪里是闲话的缘故!三军将士血汗性命所在,赵某亦是其中一员,岂可夺他人之功肥一己之私?”

    “再者说来,赏罚分明乃是军中根本,将士们之所以敢效死力,全赖太尉处事公正,焉能因一人而废天下事!”

    “也罢。”吴璘见状,思索片刻后,放弃了此前的打算:“那就让朝堂上的诸公为此事多费费神吧,不过是些许埋怨罢了。”

    赵佐这才松了一口气。

    功劳没人嫌多,可王贵毕竟与他袍泽一场,倘若如此行事,岂能心安?

    “还有第二档子事。”吴璘继续说道:“金军犯境一事,你劳苦功高,称得上一声首功,想要个什么样的封赏?”

    封赏?

    赵佐迟疑了。

    吴璘问他的这个问题,倒还真让赵佐为难住了,一时不知如何开口。

    并不是不想要,他还没有那么高尚。

    只是该怎么回答呢?

    赵佐看得清楚,这些日子吴璘对自己的态度甚是和善,时常召他议事畅谈,其中多有考校之意,乃是要看看他的成色到底如何。

    如今问他想讨什么封赏,看似简单,实则极难答复。

    真要论起来,他赵佐同样是俗人一个,红尘滚滚,功名利禄,哪个都想沾一沾。

    可另一方面,倘若他真的开口跟吴璘讨个官做,或者要笔赏钱,两人的交情恐怕也就到此为止了。

    想来想去,还是唱两句高调吧,虽说有些空泛,但中规中矩,总归是不出错的。

    赵佐拿定主意,打算说他想讨个为国效力的机会,日后平定金虏,收复中原,重整大宋山河。

    就在他正准备开口时,吴璘却先催促了一句:“怎么样,想好了没有?”

    宛若福至心灵一般,赵佐将原来的说辞全都推翻,脱口而出道:

    “好叫太尉知道,在下飘零半生,仍是孤身一人,人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还请太尉帮忙给讨门亲事,娶个能生养的胖姑娘传宗接代!”

    “哈哈哈!”吴璘大笑不止。

    心里头,却是越发喜欢起赵佐这个年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