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良: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绝命诗

    梁泉县以西五十里处的宋军大营内,吴璘捧着一本史书,正在仔细研读。

    吴拱进来的时候,便看见自家叔父这副云淡风轻的样子,顿时非常钦佩对方沉得住气。

    不像他自个,收到一点风吹草动的消息就有些坐不住了:

    “节度,前方传来消息,说梁泉县外的金人改用女真精兵主攻,势头甚猛,只怕就这一二日便要破城!”

    吴璘对自家侄儿急躁的样子有些不满,斥道:“慌什么,多大点事你就失了分寸。”

    吴拱讷讷应下。

    看到对方的样子,吴璘又有些叹气,他宁可吴拱梗着脖子和自己争辩,也不想见到一个只会唯唯诺诺的侄子。

    吴璘心中暗道,当初吴阶一心扑在抗金军务上,无暇顾及家中,没曾想最终养出来这么一个优柔寡断,软弱仁善的儿子,真不像是自家兄长的种。

    放在太平时节倒也还好,可如今天下动荡,岂能如此心慈手软?

    摇摇头,吴璘开口教导道:“梁泉县被攻陷乃是意料之事,不用再大惊小怪。只需等金人破城入内时,我们再出兵便可。”

    吴拱点头称是,心中却有些忐忑,毕竟是数万军民的性命,他实在没法不当回事。

    想了想,吴拱问道:“节度你曾说过,此次能否全歼来犯的金人,还是要赌上一番的,不知现在有几成胜算?”

    “大概七成吧。”

    “此前在秦岭山中发现的抗金义士,如今已经确认,正是他们阻拦了金人援军,对方一时半会根本到不了梁泉,如此一来有多少把握?”

    “哦?”吴璘脸上泛出一丝轻松的神色,“那就有八成了。”

    吴拱连忙道:“既如此,我们何不联络这些抗金义军,前后夹击梁泉城外的金兵,既能全灭敌人,又能多救下一县百姓?”

    吴璘简单思索了一下,就否决掉了对方的提议:“义军那边的情况我们不怎么清楚,不能指望,还是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更为稳妥。”

    “更何况,”吴璘冷声道:“就算抗金义军堪用,也不该是这么个用法,你老惦记梁泉县这个弃子干什么?”

    吴拱无话可说,只好应声称是,然后退下走人。

    吴璘重新拿起手里的书,正要看时,就见到吴拱又匆匆忙忙的回来了。

    “叔父!”对方显然是有些心急火燎,手里拿着个皮囊道:“梁泉县!从梁泉县来了个信使,送来了王统制的信!”

    “王贵?”吴璘颇有些意外,以至于都没顾得上纠正吴拱的称呼,“难不成是来求援的?”

    作为曾经岳家军的中军统制,吴璘虽然看不上王贵的人品,但对他的能力还是有几分肯定的。

    自己布下的这个局,王贵一定能看透,不会自讨没趣的再来派人求援才对。

    吴拱拆开皮囊,取出信件,入手有几分沉重。

    看起来,似乎写了不少东西?

    正要呈给吴璘时,对方却一摆手道:“王贵那厮的信有什么好看的,说破天无非是求我救命,收起来吧。”

    吴拱顿了顿,只好收回动作,然后他自己随意瞟了几眼。

    这一看,就有些愣住,两眼发直。

    吴璘见对方一怔,只以为自家侄儿又动了恻隐之心,无奈道:“毕竟是利州西路的马步军副都总管,真死在那里朝廷的脸上也不好看。王贵若真写信求救,我派一小股精锐将他从梁泉县中捞出来便是。”

    不料,吴拱却道:“这里头不是来求援的,而是诀别信。”

    “诀别?”吴璘皱起眉头:“王贵什么时候还有这份闲情了?”

    “不是王统制的。”吴拱道:“是那个抗金义士赵佐,他写的绝命诗。”

    吴璘有些讶然,他记得赵佐的名字,只是没想到会出现在这里:“你且仔细说来?”

    吴拱解释道:“王统制的信里头说,他前些日子认识了一名抗金义士,名叫赵佐,对方文武双全,更兼气节无双。如今二人共守梁泉县,那赵佐知道孤城必陷,便留下几首绝命诗,好叫旁人知晓他的心意。王统制不忍这份才情被埋没,想转交给节度你。”

    这下越发出乎吴璘的预料了,他生出几分兴趣,说道:“念来听听。”

    吴拱询问道:“最前边有王统制的几句言语,是说明梁泉县如今的战况,是否还要再念?”

    “这些跳过,都是不重要的事。你只说与那赵佐有关的。”

    “是。”吴拱道:“以下便是王统制信中的内容:”

    “金贼犯境,梁泉告危,诸将皆言不可守。唯义士赵佐独曰:‘梁泉虽小,却是凤州重镇,四川门户,数百万巴蜀军民性命之所系,怎可轻弃?赵某虽不才,亦愿与梁泉共存亡!’闻得此言,众皆侧目。余今日方知,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南山之中,岂无奇秀!”

    “后,血战旬日有余,外援既绝,金寇日盛,梁泉几欲箭尽人绝,余自度事不可为,愿自领亲兵断后,使各部突围。然赵佐辞之,北望中原曰:‘我乃抗金救难顺天护国忠义盟盟主赵佐是也。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余自愧不如,方晓华夏有英魂。”

    读到此处,吴拱已经被赵佐此人的赤胆忠心所打动,渐渐有几分涕泪。

    吴璘同样有些动容,叹道:“真乃壮士也!”

    随即问道:“你之前说过,后边是不是还有这位赵佐壮士的绝命诗?”

    吴拱点头,然后继续道:“以下是那位义士赵佐自己所写的内容:”

    “绍兴十七年夏,梁泉被围,余浴血奋战二十余日,虑不得脱,有死而已。然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余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也。遂得诗三首留此,以告世人。”

    “其一:断头今日意如何?抗金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其二:北国烽烟二十年,此头须向城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其三:积恨终雪思伍员,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至此,吴拱泪如雨下,不能再言。

    吴璘闭上双眼,片刻后方才缓缓道:“传我军令,速速派人去往梁泉县,保下这个赵佐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