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忠良:我真没想当皇帝啊
繁体版

第五十九章 吴太尉

    “弱者出战,强者继之,这八个字,你作何理解?”

    梁泉县以西五十里处的宋军大营内,一身戎装的吴璘,开口提问。

    身为镇西军节度使、检校少师兼利州西路安抚使的吴璘,今年刚刚四十五岁,尚处于一名武将的黄金年龄。

    作为建炎年间就开始声名在外的名将,他生得身材魁梧,肩宽体壮,仿佛一尊用青铜铸造的雕像,流露出历经沙场的沧桑。

    眼见被提问的那人迟迟不答,吴璘催促道:

    “怎么样,想明白了没有?”

    川陕地区被吴氏兄弟经营多年,吴璘在此仿若土皇帝一般,他提出的问题,任何人都得小心翼翼的认真作答。

    哪怕被问的人是他的侄子,即吴阶的长子,吴拱。

    吴拱思索了半天,方才战战兢兢的答道:“这八个字与孙膑的‘三驷之法’有几分相像,都是图个一败而二胜的结果。”

    三驷之法,就是田忌赛马的故事,用我方的下等马对敌方的上等马,我方上等马对敌方中等马,我方中等马对敌方下等马。

    吴璘对吴拱的回答还算满意,微微点了点头:“勉强算有几分悟性。”

    吴拱说完后,顿了顿又鼓起勇气问道:“叔父…”

    “军中没有叔父!”

    “是,是。”吴拱越发的拘谨:“节度,我们当真就要放任金人攻陷梁泉吗,那可是数万军民…”

    吴璘心底泛起几分无奈。凭心而论,他十分想提携亡故兄长的这个儿子,但对方的才能着实有限,刚提点了他“弱者出战,强者继之”的道理,偏偏就是用不到实际里。

    想来想去,还是因为性格太过仁善软弱,说句不好听的,简直是怯而寡谋。

    微微摇头,吴璘又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不必苛求。

    凭吴阶和他这些年在四川的经营,吴拱光靠自个的姓氏就能吃得开,现在纵使一时不济,在自己身边做个参将多历练几年就好,以后总能做上一任封疆大吏,混上个节度使。

    想到此处,吴璘努力使自己的面部表情缓和了几分,循循道:“我前些日子让你读史,你可还记得小范老子的一句话?”

    吴拱小心道:“哪一句?”

    “一家哭,哪如一路哭!”

    吴璘耐心道:“一两个县的事,在宋金大局面前算得了什么?此次正好以梁泉为饵,逼得金人势穷困顿,到时才是我们出兵的时机。”

    “可金人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我们现在出兵必能破敌,还可以顺道救下梁泉,岂不是两全其美?”

    “糊涂!”吴璘颇有些恨铁不成钢:“区区一个县有什么要紧的。等金人攻陷城池,必定要反过来据守,我们那时再趁其立足未稳,发兵攻打,方才能将其一网打尽。”

    显然,在吴璘眼中梁泉就是那个弱者、下驷,能用来换个全歼金军的机会,十分划算。

    吴拱惶恐称是。

    吴璘随口道:“算起来,梁泉县大概就是这几日该破了吧,我们也得准备行动了。”

    吴拱却是方才想起来自己的职责,连忙汇报道:“叔…节度,哨骑探报,昨日夜里有一支队伍袭击了金人营地,趁乱进入城内支援,估计梁泉又能撑段日子。”

    “哦?”吴璘有些意外:“是哪里来的援军,有多少人?”

    “人数并不多,七八百上下,至于来历,据说是利州路的抗金义士,领头的叫赵佐。”

    “赵佐?”吴璘回忆了一番这个名字,发现从未听过,问道:“此人是谁?”

    吴拱显然有所准备:“我已查明清楚,这个赵佐本是山中落草的游侠,在江湖上原有几分名号,最近这段时间更是声名鹊起,人称利州路绿林第一条好汉。”

    吴璘身体斜靠在一旁,示意吴拱说下去。

    且说,吴璘此人向来敬重自己英年早逝的兄长吴阶,因此格外重视人才,尤其是像吴阶一样有气节的忠勇之士。

    吴拱分外清楚自家叔父的性格,他正是为了讨吴璘的好,才特意收集了许多有关赵佐的资料。

    “说起来,这个赵佐的经历倒是有些传奇。他少时在江南游历,颇受岳飞赏识,还获得了赠诗。后来宋金议和,他心中不忿,便径直来了利州路,自行在山中落草,抗击金人。”

    “岳飞?赠诗?”吴璘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

    吴拱掏出一张纸来:“我这里抄录了一首。”

    自然是那首《满江红》。

    片刻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吴璘有些难以置信:“看着倒真是岳飞的诗词…”

    吴拱继续道:“前些日子,金人意图南侵,赵佐便号召江湖上的各路绿林豪杰,共组抗金盟,一同抵抗金人。”

    “竟有如此手段?”吴璘这下确实有些欣赏赵佐了。

    秦岭群山中的盗匪甚多,几乎成了灾害,吴璘前段时间刚打算清剿征讨。这个赵佐倘若能化贼为兵,倒还真有几分才能。

    “不止。”吴拱刻意卖弄道:“当时利州路群雄齐至,都要争个先后,不肯相让。最后便定了个规矩,用七七四十九天,经文、武、猎三场比试,决出个抗金盟的盟主来。”

    吴璘笑道:“想来应该是这个赵佐胜了。”

    “岂止是胜了,他乃是三试夺魁!”吴拱道:“赵佐的文章天花乱坠,文曲下凡,旁人连看都看不懂。而他的武艺更是不凡,甚至没人敢和他交手。至于打猎…”

    “如何?”

    “赵佐共射杀了老虎一百三十五只,野猪一百三十二头,九十六只狼,二十五只豹,二十头熊,十只猞猁,还曾一天射死了三百一十只兔,其他哨获野兽更是数不胜数。”

    吴璘哑然失笑:“未免太过离奇,想来是乡野愚民以讹传讹。”

    “确实有些夸大。”吴拱讪讪挠头,“不过,赵佐的本事连金人都清楚,据说金军主帅完颜贞称他为‘利州路第一巴图鲁’。”

    “第一巴图鲁?”吴璘笑道:“我这辈子不知道打杀了多少女真人的巴图鲁,还头一次见他们称汉人为巴图鲁。”

    见吴璘心情大好,吴拱赶忙上前劝谏:“叔父,现如今这个赵佐正率义军在梁泉协助守城,倘若放任金人攻城,到时候坏了他的性命,岂不可惜?”

    “唔…”吴璘生出了几分犹豫,然而须臾便道:“不必管他。穷乡僻壤,就算是最顶尖的豪杰,在天下间又算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