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祇的指引之文明演绎猜想
繁体版

第四章 地球生命的创造

    ANRU王听到恩帝和宁玛汇报的地球上的情况,非常满意,于是任命恩帝为太阳系生命工程的总管理者。为了能高效的进行地球上的生命创造工程,ANRU王单独召见了宁玛和恩羲,将创造生命的要求进行了充分讨论。

    ANRU王:我们ANRU星的实体生命主要是在水中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最终的目的是需要在陆地上采矿,这种生命形式我们没有创造过,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包括我和很多家族都不敢想象难度有多大,恩帝现在已经把覆盖着岩浆的地球变成了蓝色的海洋,说明我们已经迈出了非常巨大的一步。虽然在生命创造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不确定的事情,但是,我希望你们两个能够有明确的分工,高效率的完成工作。宁玛在生命的实体创造和繁衍方面非常有经验,所以我希望宁玛专注于创造适合采矿工作的实物躯体。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机器工具,我们不应该以主人的方式去控制、驾驭他们,不能通过驱使和管理他们的方式为我们劳动,探索和挖掘地球上的矿物资源,我们需要的是具有自主思考能力的智能生命,能够与我们彼此有所交流,所以我们创造的生命能够具备一定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即使在我们最终有一天要离开的时候,他们也能够独立生存,他们也能与我们通过意念进行交流(意念的内容和范围详见第十四章,广泛包含了潜意识、梦境、灵感、运气等人类目前尚无法掌控的力量),而不是他们在为我们劳动之后被我们决绝的抛弃。我们ANRU人能够脱离实物躯体,用意念的方式传达信息,我希望恩羲能够在宁玛创造生命的同时,研究如何对这些智能生命体进行意念能力的策划、构筑和提升,让他们的意念能够传承和轮回,并与我们交流。这个工程需要有非常完整的规则,我现在把我这些年来研究的《河图•洛书》送给你,希望你能完成可控的智能生命运行机制。“河图”的“河”,指“星河”、宇宙,“洛书”之意,是“脉络图”,是表述天地空间变化脉络的图案。这尽管是属于ANRU星的文明内容,但在整个宇宙中都是极为普遍的真理,河图为体,洛书为用;河图主常,洛书主变;河图重合,洛书重分;方圆相藏,阴阳相抱,相互为用。对于地球生命的创造,实物躯体可视为“河图”,意念则为“络书”的精髓,你一方面要根据生命的实体建立适合他们的意念能力,另一方面你需要结合地球上的时空变化规律,为地球生命的繁衍提供一个完整的有章可循自然运行规律。如果说宁玛创造的是实物的躯体,你的工作则为地球生命的整体意念传承建立最重要的自然规律,这种规律也将限定地球生命的行为方式和结局状态(成为后世的占卜依据)。我希望你能非常重视这件事情。生命创造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希望你们能够不怕挫折、努力尝试,争取早日成功。当有一天地球生命能够真正在陆地上工作的时候,我会和你们一起在地球上与他们共同生活。

    在ANRU王的鼓励和教导之下,恩羲、宁玛和羲和一起乘坐飞船,并带上各种设备来到了远古的地球大陆。羲和负责山川地理的信息记录,此时她还需要记录恩羲和宁玛对地球的各项调研数据,为以后月球与地球的连接提供地质数据。此时的陆地已经被海洋占据了大部分面积。地球的大气中有浓度非常高的二氧化碳、氮气和甲烷气体。二氧化碳的浓度和ANRU星非常接近,但地球的重力加速度比ANRU星的小。所以,等离子飞船的起降非常便捷自在,甚至恩羲和宁玛在这种重力加速度较小的环境中,很容易不借助飞行器而在空中保持较长的飞行时间,这对于他们游历山川了解水文信息非常方便。宁玛把从ANRU星带来的各种植物撒播在远古大陆的地面和海洋中,并把ANRU星上生命力比较强的低等动物放进地球的海洋中,这些动物包括节肢动物虾、腕足动物贝壳、蠕形动物、海绵动物、脊索动物等,远古的地球海洋在这一时期(寒武纪)出现了生物大爆发的现象(这一现象至今都无法用科学去解释)。各种各样的虾、蟹、贝类、三叶虫等动物开始了繁衍和优胜劣汰。这些动物和植物能够形成非常完整的生物链,而此时期的动物和植物都以呼吸二氧化碳为生。

    另一方面,恩羲在地球的南北半球四处观察,建立巨石阵(目前在英国的巨石阵、中国二里头文明的巨石阵等),让羲和记录了地球各地的日升日落、斗转星移、风雨雷电、四季和温度变化规律等,依据这些规律观察动物和植物的成长衰败过程,并结合洛书河图,按照星象排布出时间、方向和季节的辨别系统,创建了八卦图式来模拟表达气、形、质、数、象五要素,建构了一个时空合一、万物生成演化的运行模式。

    羲和也向恩羲传达了恩帝由于之前对金星有特别的兴趣,因而希望他能够对邻近的金星同样做出历法的计算的要求,以便备用,于是恩羲和羲和也在金星上做出了相应的统计,建立了金星的历法系统。

    恩羲在ANRU王的眼中是一个不值得被重视的人,恩帝和宁玛却很受到ANRU王的喜爱,这种区别源于恩羲和ANRU王存在的意念力的排斥。尽管恩羲时时刻刻都在非常严格的要求自己,但ANRU对自己的态度从未有所改观,他认为自己的命运不够好,得不到ANRU王的重视。恩羲看到ANRU王更喜欢恩帝和宁玛,所以认为在兄弟之间,甚至也在更广泛的种族之间存在无法捉摸的相互吸引或者排斥的力量,但他表达不出这种力量是什么?当他参悟了河图洛书之后,逐渐意识到人与人之间,人与实物之间,都存在虚部意念的相互作用(这些作用的力量包括:灵感、信仰、智商、运气、修为、个性、命运、风水、潜意识、梦境、思维方式等)。所以恩羲开始建立五行相生相克、风水阴阳和先天之理,希望通过这些理论和规则的建立,让创造出的智能生命形式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坦然且淡然的生活,平静的完成赋予的使命。恩羲也希望通过这种规律和理论的建立,为地球生命提供工作分工的依据,并把这些规律作为生命的一部分永远留在他们的基因中传承下去。

    宁玛撒播的植物种子在陆地和海洋中都生长得非常茂盛,这些植物为动物提供了非常丰富的食物来源,因而动物长得非常的庞大。但是很快宁玛发现,动物由于呼吸二氧化碳,它们的生长方式如同木本植物一样,生命的周期非常长久,特别是食物链上端的动物越来越多。ANRU王曾经叮嘱过宁玛,一定不能让地球生命具备与ANRU人相同的生命周期,所以在确定了这些海洋动物的生命能够适应地球环境的情况下,宁玛需要采用一种方式将它们灭绝,然后进行下一步的基因改造。

    宁玛认为,需要为地球生命提供一种新的呼吸方式,通过对大气成分的进一步分析,宁玛发现在大气中由于植物与太阳光的相互作用,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开始增加。这种气体能够氧化细胞,并促进细胞缓慢衰老和死亡,是一种慢性有毒气体。所以宁玛决定改造地球上的动物基因,让他们能够呼吸氧气,以便于控制他们寿命在有限的年岁之间,而不是像木本植物一样千年不败。

    宁玛通过观察海洋动物的生活特点,发现节肢动物,特别是蟹类动物的的足适合于动物的陆地行走行为,而脊索动物的脊椎,如果能继续强化,将有助于动物在陆地上的直立行走。

    通过对这些规律的总结,宁玛决定一方面把现有的海洋动物进行大范围的灭绝,另一方面以现有动物信息为基础重新开始基因编辑,改良动物身体结构。然而面对数量和体积都非常巨大的海洋动物,宁玛不知道该怎么去实施这个计划。宁玛想到恩帝一定有解决方法,所以她找来恩帝探讨解决方案。

    宁玛:恩帝,我目前的工程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在需要你帮助我把现有的海洋动物进行灭绝,你有没有什么快捷有效的方法?

    恩帝:把地球生命进行消灭的方法有很多,你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宁玛:我希望看到大部分海洋动物死亡,仅保留不超过30%的数量,这样我可以用这些幸存的生命力顽强的动物进行总结观察和继续进行基因改造。在动物灭绝的过程中,不能让陆地和大气的温度等自然条件有太大的变化。

    恩帝经过慎重思考,认为天体撞击会造成大气污染、气温下降等问题,核辐射的能量过大,会造成不可控的基因突变和大量死亡,洪水不能淹死海洋生物,地球熔岩爆发会造成气温上升,唯一影响不大的是利用ANRU人擅长的能量可控的电磁辐射技术。

    恩帝:我可以用电磁辐射技术照射地球,大型的地球生命无法承受很强的电磁辐射,所以大部分动物可以出现灭绝,灭绝数量可以超过70%,但体积非常小的生物会残留一些,细菌状态的生物会受到较小的影响。

    宁玛:这样可以,细菌对于死亡动物的分解很有帮助。

    恩帝:需要你和恩羲先回到我们木星的基地,我去寻找并激发一颗中子星,使中子星衰减产生的伽马射线照射地球。

    恩帝回到ANRU星,在ANRU王的帮助下在猎户座寻找到了一颗坐标和质量适中的中子星,借助天狼星的恒星辐射能量,激发了中子星的原子核。中子星释放出的能量强大的伽马射线暴迅速的到达太阳系的地球。强大的能量瞬间杀死了地球海洋中70%的生物。这场在寒武纪出现的生物大爆发就这样在奥陶纪遭遇了著名的生物大灭绝,原本生机勃勃的海洋变得死气沉沉。

    恩帝将这个结果告诉了宁玛。于是,宁玛开始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宁玛将脊索动物的基因加入了节肢动物能够长脚的基因片段,然后在基因中嵌入了能够产生珠蛋白的片段,这种珠蛋白能够与地球上广泛存在的铁元素结合形成血红蛋白,这种蛋白能够进一步与氧气结合,通过氧化作用释放能量维持生命的运行。氧气不但能氧化糖和脂肪释放能量,也可以氧化动物的细胞其他成分,加速动物的衰老和死亡。通过这种方法,宁玛成功的创造了呼吸氧气并且寿命有限的动物,这些动物具有脊椎,在地球的志留纪时期从海洋中成长起来,成为最早登陆并用四肢行走的一批动物,这种动物称为海纳螈。

    生命的演化过程很漫长,不能一蹴而就。ANRU星再次经过了几个周期轮回,地球经历了泥盆纪时期,动物通过杂交融合后演化的种类越来越多,特别是螈类动物作为两栖动物开始出现,地球上也出现了大片的森林。然而,当宁玛再次来到地球时,她发现虽然有海纳螈登上了陆地,但是数量和比例非常的少。大部分动物仍然生活在海洋中。这些海洋中的动物,仍然有非常大的体态,是海洋中的霸主,而且它们在海洋中生活的非常悠闲,完全没有去陆地上生活的动力。于是宁玛再次求助恩帝,希望他一方面保留陆地上的两栖海纳螈,另一方面将在海洋中的这些生物进行灭绝。

    恩帝再次根据宁玛的要求,采用高能的辐射能量,将地球北半球的地壳击穿。大量的岩浆从地壳中流进了海洋,高温气体从海床裂缝中喷出,海水开始沸腾,珊瑚和其它生物首先开始死亡,之后,沸腾的海水逐渐烫死了成千上万的海水生物。同时,岩浆中的有毒物质也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污染的海水使动物因无法呼吸而死亡。这次生物大灭绝使78%的海洋生物死亡,而生活在地面上的海纳螈没有受到很大影响。

    在石炭纪和两叠纪,海纳螈由于长期无法进入海洋,逐渐演化成了只能在陆地上生活的爬行动物蜥蜴。由于没有天敌,它们进化的非常顺利,而且体积非常的庞大。由于动物数量少,植物也快速的生长,出现了很多参天大树,植物吸收二氧化碳之后导致地球大气中氧气的含量也急剧增加,大气成分比例出现变化。

    恩羲看到了这些蜥蜴的行动方式,他非常高兴。他知道,他研究的洛书河图,以及创造的八卦都将有实际的应用对象。蜥蜴作为这一时期在陆地生活的主要动物,成为恩羲最初的研究和实践对象。恩羲根据蜥蜴运动的八个空间方位,确定了最初的八卦方位。恩羲发现,不同个体的蜥蜴在同一地点作为出发点时,他们最终去向的终点不同,终点共有8个方位,终点的不同源于蜥蜴个体的思维和感知能力的区别,终点总结为八个方位,每个方位决定着蜥蜴最终的不同命运和阴阳结果。恩羲把多次实验的结论进行整理,把形成的理论称之为《易经》,易经的“易”一方面是指蜥蜴的“蜴”,另一方面,有“变化”的意思,蜥蜴运动方式多样,每种方式最终演变为不同的命运。恩羲通过对这些蜥蜴自己的方位选择,以及选择方位后的命运为他们进行了记录,这些记录和总结最终成为先天八卦和易经的重要参考。恩羲依据蜥蜴的DNA序列,以及他们选择的运动方位,总结整理发现,选择方式与DNA有着密切的关联,尽管蜥蜴有着相似的外形特征,但DNA的序列能影响他们做出选择的方式,最终影响他们的命运,恩羲把这些信息整理总结,用于解释生命运行的规律。

    当地球先后进入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蜥蜴的种类得到了大量的衍生,出现了习性各不相同的大大小小的恐龙。在这个时代也出现了能够开花的植物。宁玛对于这些爬行动物的发展状态是非常满意的,这种趋势完全符合她最初的要求。但通过进一步的仔细观察,宁玛发现,这些爬行动物虽然身形巨大,有非常大的力量能够开采矿物,但是动作很不灵便,它们上肢短小,无法开采很深的矿井,也无法进入矿洞,而且这些爬行动物由于是卵生,这些卵很容易被其它物种破坏,造成繁殖困难的问题。所以她决定对这些爬行动物进行继续改造,让他们一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另一方面能行动灵活,同时能够让他们的卵能始终保持在自己的体内直到最终分娩。

    这一时期,宁玛由于需要大量的考察工作,所以她也从ANRU星带来了众多的使者协助自己,这一时期作为恐龙时代,现代人认为并不应该有其它的高级生命形式或者科学技术痕迹,但ANRU星的使者或多或少的在这一时期留下了一些印记,在考古恐龙的化石中偶有发现。

    宁玛的使者经过对恐龙行为更仔细的观察,发现爬行动物当中的兽齿类里分化变异出来一些不是卵生的动物,他们体型很小,行动灵便,是胎生动物,生殖方式很符合宁玛的要求。通过对这种动物类型进行基因改造后,宁玛把这类动物进行重点培养,后世称其为哺乳动物。宁玛希望哺乳动物能够成为最终的理想生命形式,恐龙将没有必要继续作为地球的霸主存在。于是,宁玛再次邀请恩帝帮忙,让他把地球上的恐龙生物进行灭绝,但同时尽可能的保留生命力相对顽强的哺乳动物。

    恩帝根据宁玛的要求,将一颗陨石朝如今的墨西哥湾地区推过去。陨石的撞击产生了巨大的海啸,黑色的海水夹杂着大量的泥土扑向陆地,大量的恐龙在逃跑的过程中被海水和泥土瞬间掩埋。很少量的恐龙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挣扎着存活了几百万年,但最终还是无法幸存。只有个别能够在污泥浊水中存活的小型恐龙(比如鳄鱼),没有完全灭绝,最终得以存活。哺乳动物因为有宁玛的基因改良和自身胎生繁殖方式的优势,在这一场灾难中得以存活。

    在宁玛创造的哺乳动物中,擅长直立行走,能通过上肢使用工具的动物最受宁玛关注。这些动物中的啮齿类动物体型太小,相比之下灵长类动物体型较大,力量也比较大,因此成为宁玛继续进行基因改造的基础物种。

    原始地球的整块大陆,由于引入了大量的海水,陆地之间被海水割裂,很多地方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动物类型。恩羲和宁玛的研究基地在西方中部的加蓬地区,恩羲和宁玛在这里建立了简单可控的链式核反应堆为研究提供需要的能源。西方地区受到陨石撞击的影响较小,动物种类丰富,自然环境优越,所以在西方大陆,恩羲和宁玛讨论了最终生命躯体的结构形式,并把这种结构形式称为lulu,计划将来给他赋予ANRU星的高级意念。

    宁玛选择的灵长类哺乳动物的身体有9个系统,分别是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这九个系统都采用四种组织来构筑,分别是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这些组织都是在水存在的条件下由地球上存在的五种短周期元素构成,包括碳、氮、氧、氢、磷,此外还有很少量的其它元素,这些元素被用于合成有机和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再进一步合成出蛋白质和糖、脂肪等大分子,用于器官的组成。宁玛通过对灵长类动物基因的改变,完成了对lulu的四大组织结构的调整,包括组织的各项力学性能、机械性能和导电性能。这一调整,导致lulu的力量和条件反射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产生了区别。恩羲告诉宁玛,lulu的身体结构外形虽然有所区别,但是意念将是决定他们命运的决定性力量,他将根据河图洛书的理论进行设计。恩羲根据河图洛书的虚实结合的特点,以河图的奇数白点为阳,以阳数作为意念(关于意念,见第十四章)的构成理论,以偶数黑点为阴,以地数作为构成lulu实体(即肉体)的理论。意念和实体的构成,都是由基因(DNA)的序列决定的,不同的lulu个体,DNA决定了蛋白质所使用的氨基酸小分子排序不能完全重复,这种不同通过原子的不同堆积成键方式造成了肉体的区别,所以不同的lulu的身体状态和能力产生了差别;另一方面构成肉体的每个原子的波函数虚部的叠加也造成了意念的巨大差别,所以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意念力,他们往往运气不同、机遇不同。这种肉体和意念的差别能进一步区别lulu的能力和最终命运。出于对lulu思维能力的限制,宁玛和恩羲认为必须对lulu的神经系统有特别的要求,让他们一方面能具备形成高级意念的能力,促进他们的正常的劳动,同时能够抵御自然灾害的影响;另一方面,lulu的思维能力不能过于强大,导致难以管控。所以,宁玛为了对lulu的脑容量进行了反复的计算,并采用水晶进行切割和打磨来设计头骨的大小和重量,以给lulu提供适中的意念力水平。

    宁玛和恩羲将初期设计的lulu放置在西方地区以及东方地区,观察他们的生活能力(170万年前东方地区出现的元人),然后将继续改进的lulu在这些地区进行培育,即后来陆续出现的蓝人和周人,这些改进一方面体现在脑容量方面,另一方面也在皮肤和运动能力方面都有不断的调整,经过数百万年的不断改进和演化,这些lulu逐渐形成了现代人的模样,但恩羲和宁玛仍在基因层面不断的调整这些分布在亚非地区的lulu,包括他们的智商水平和性格、身高、运动能力等,这些lulu被继续分散在西方中南部地区以及东方地区进行培养观察。东方地区由于距离西方太远,恩羲和宁玛安排了他们的使者代替他们管理这里的lulu,管理的中心在三星地区,而lulu的集散地在如今的神农地区。宁玛看中了神农地区多变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地质环境,这里有该地区的最高峰,也有低海拔地区,有亚热带气候也有温带气候,有高山有湖泊。宁玛把这些不同批次和不同体能以及意念能力的lulu按照类别放到自然界,由宁玛安排的使者们跟踪观察和记录他们的自然生存能力,包括劳动能力,创造能力,寻找食物、抵御猛兽、相互交流等。宁玛选择的分散地点,以神农架为辐射中心,周围先后安置了多个实验族群,后来发展成了良渚文化、巢湖文化、大汶口和龙山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三星文化、蚩尤文化、屈家岭文化,以及温度较低地区的红山文化。这些地区的lulu体征上基本具备现代人的特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在神使者的帮助下创造发明,使用工具。神的使者在神农架地区集中安置这些lulu之初,总有逃脱的个别情况,于是后来出现了神农架野人的传说。神的使者工作的地点在三星地区,和当地的lulu在一起生活,并定期在各地统计信息。使者们在三星创造了大量精美的青铜神像、黄金制品和玉器,也发展了水稻种植、丝绸纺织等技术,并在各个文明中进行普及和推广,甚至将精美的青铜赠送给相对发达的部落文明,观察他们的学习和模仿能力。在大量的实验数据综合整理之后,宁玛获得了大量的lulu的体态和智力水平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恩羲和宁玛对lulu的肢体、行动观察能力进行了反复的基因修改,并对脑容量也进行了大量的修订,对于修订之前的实验半成品lulu,宁玛也让他们留在那些地区自生自灭。这些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前期实验半成品lulu,和后来继续改良的lulu存在肤色、脑容量和肢体力量的区别,他们或多或少都能适应自然环境,并且不存在生殖隔离的问题,例如,宁玛留在西方中南部的lulu具备较低的思维能力,但有非常强壮的肢体力量,很容易被指挥听从命令,但缺乏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lulu是宁玛设计高等人类的重要参考,宁玛为了防止他们最终死于食物的匮乏,在土地上洒下很多植物种子,让他们不需要劳动就有食物,这些天赐的食物导致他们长期以来不需要耕种,以至于后代都没有耕种的技术和习惯,这些lulu在后期获得了恩羲赐予的意念介质,并演化成了后来的黑钻人。在东方大陆南方和北方多地的实验性lulu,也大多存活了下来,东方南部的lulu身材矮小,力量差,难以承受繁重的采矿工作,但有很强的善变性思维,能根据外界条件的变化迅速的做成内在和外在的调整,有非常强的调节和自适应能力;而北部的lulu身材高大强壮但相对思维缓慢,对新事物接受的速度普遍比较慢。这些东方的实验半成品lulu后来都获得了恩羲的意念介质,演变成了矮缘人和长轴人,最终发展出具有当地特色的各种文化。有趣的是,东方地区由于有神的使者传授了种植技术,东方的lulu因此习惯了播种,这一习惯也传承至今。

    宁玛经过长达近200万年的反复实践和观察,获得了最初版本的高级lulu,这一类型的lulu拥有比现代人强壮的身体和更大的脑容量,对于完成采矿工作并延续生命有足够的能力,即我们考古看到的尼安德特人。

    但是,恩羲认为,尼安德特人的身体条件、思考能力,以及听觉和视觉需要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强大的意念力在有限的蛋白质构成的实体器官控制下,lulu只能听到和看到他们需要知道的指令,思考他们有限范围内的事物。同时,恩羲则非常关注lulu的性格和习惯,并要求宁玛从基因的方面进一步进行编辑,并要将DNA的片段进行遗传,每一代lulu都能够通过实体的DNA复制遗传继承一部分能力和意念,同时每一代lulu能获得生命轮回的意念,遗传的意念和轮回的意念相互融合促进意念更为完善,继承的意念为常,轮回的意念为变,这种结合方式能够以身体实体条件为基础,发挥意念的作用,实体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意念难以发挥出本应拥有的强大能力,意念的不断完善也能为lulu提供更好的生命轮回与归宿。

    宁玛非常赞同恩羲的提议,并表示如果需要对性格和习惯进行限制,可以根据恩羲的要求进行基因的进一步改造。但宁玛并不了解DNA的序列与性格、命运是如何关联,或者不同的DNA序列结构表现出了怎么样的命运。最终,宁玛通过52次水晶头骨的设计,限定了lulu的脑容量范围,并通过基因的进一步调整,让尼安德特人的身体不再像猿人一样强壮,身体器官的使用寿命也相应缩短。

    宁玛和恩羲经过200多万年的设计与实践,期间有52次水晶头骨的制造,有无数次的基因编辑,有长达数代的lulu样本,也有很多基因编辑出现错误的牺牲品。后来,分散在西方地区的古猿人,以及东方的蓝人、元人和周人等,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游走各地,自生自灭,逐渐的灭绝。后期的尼安德特人存在的时间更长,并在黄金人出现之后,因没有生殖隔离问题,而逐渐与黄金人融合,在现代人的基因里留下了他们的特征。散落在西方和东方各地的宁玛和恩羲的实验性lulu,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当地文化和文明。

    宁玛在西方和东方之间频繁的根据他们的神族使者观察的lulu的行为信息编辑lulu的基因,造成了lulu发源地的不确定性。宁玛在西方和东方地区进行的大量造人实验,在这些地区形成了非常复杂多样的民族形式,这些试验品人类有非常明显的体貌特征差别,直至今天,经过了千百年的民族融合之后,很多民族的差别依然存在。

    宁玛和恩羲对lulu的基因改进是精益求精的态度。虽然亚非地区的lulu基本具备了现代人的能力,但他们都不是宁玛和恩羲最终的理想人种。他们还有更多更复杂的要求。宁玛按照恩羲的要求,对影响lulu血液的基因进行了编辑,lulu的血液出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血凝素,能防止血液流失过多造成伤亡,血液基因的编辑将lulu分成三个品性不同的大类,后世将其统计成A、B、O血型。

    为了限制lulu的感官能力和运动能力,宁玛将构成lulu躯体的功能性蛋白质限制在20种氨基酸结构内,这些氨基酸无论如何排序,组成的蛋白质都只能在地球上低于45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否则蛋白质将失去活性,人体实体将完全失去生物功能,以虚部意识存在。同时这些氨基酸还不能完全由lulu自身新陈代谢产生,部分类型的氨基酸必须通过食物的摄取获得,由此限定蛋白质的使用寿命和修复能力。

    宁玛:恩羲,我根据基因编辑的方式把lulu进行了三个分类,你在给他们启动意念的时候,只需要根据你需要的性格和习惯,把代表性格和习惯的信息对他们进行分类启动就可以了。

    恩羲根据其总结的蜥蜴的DNA序列,对宁玛提供的lulu的DNA序列信息进行类比编辑,以赋予lulu不同的运动规律和命运形式。DNA直接影响氨基酸的排序,而由氨基酸构成的lulu身体的蛋白质的原子中电子的虚部和实部的线性叠加是一个非常繁重的工作,每一类蛋白质螺旋结构的叠加计算都要对应一条性格命运信息的线性叠加,多条蛋白质的线性叠加对应多个命运的线性叠加,最终计算出新的lulu对应的叠加出的新的命运。这些命运的片段会被遗传和再次叠加,形成新的命运。恩羲将这些叠加结果的虚部采用了ANRU星特有的存储介质进行了储存,每一份介质重量是21克,介质用于避免lulu在实体失去生物活性之后虚体意念的消散。恩基采用的这种介质,不仅可以为lulu存储命运,也可以依附于各类其它类型动物、植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这种介质,能保存轮回转世的基本信息,也能擦除信息,新生命一旦受到惊吓,存储轮回信息的介质将离开实体生命。这种介质在选择了新生生命之后,便会与新生命自身DNA产生的命运基础相互叠加融合,并在新生命不断成长、蛋白质不断产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全融合,形成新的命运并存储在介质中,此时也不易在惊吓之后离开实体。恩羲准备了充足的介质去存储地球能够承载的生物的意识信息(暗物质和暗能量),包括实验区的lulu、宁玛早期培育的各类动物,恩羲都赋予了介质。

    恩羲编辑的lulu意识特征分为三个大类型,三个大类的个体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别,第一种类型的DNA赋予生命正义感,但顽固、倔强、缺乏融合性、缺乏谦让心、冷漠、倾向于个人主义,这种类型的lulu能够在采矿时独立完成工作,不会有思想方面的波动,恩羲把它定义为O类;对于第二种类型DNA的lulu,他们不擅长语言交流,更愿意身体力行的进行劳动,进取心强,希望工作精益求精,一旦不能出色的完成工作则容易出现抑郁和自我放弃生命的特点,恩羲把它定义为A类;第三种lulu擅长交际、热情、乐观,缺点是见异思迁、无责任感、浮夸且意志薄弱,能够与第二种lulu相互协调,恩羲把它定义为B类。

    最后,宁玛和恩羲讨论了黄金人的繁衍方式问题。借鉴了ANRU人的两性繁殖方式经验,宁玛将灵长类动物的24对染色体进行严谨的组合与编辑,在数量上减少了一对,使lulu只有23对染色体,以保障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生殖隔离。

    宁玛把基因编辑完整的黄金人胚胎干细胞在实验室进行孵化,胚胎从连续的细胞片转变为形成不同的细胞系,并形成人类初期的身体基本轴。通过温度、激素以及营养等外界环境的刺激,胚胎逐渐长大,宁玛和恩羲准备迎接第一个地球高级人类——黄金人。如今,胚胎干细胞的基因改造技术和早期胚胎发育技术仍是人类生物技术的前沿科技,但在上古时期的ANRU人已经能够熟练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