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配角皇子怎么当皇帝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 天灾?很多吗?

    清晨,朝阳初升,将天边的云层染成了淡淡的粉红色。...

    一层淡淡的白色雾气,笼罩着长安这座古城。

    一家家商铺的炊烟袅袅,与那淡淡的雾气融合在一起,将这座古城的人间的烟火味提升到了顶峰。

    朦胧的薄雾气里,李恪循着呼吸之法,沿着平康坊河畔的小路跑步回府。

    今日他起得相对较早,当然这个相对,是对小部分人而言。

    比起那些勤劳辛苦、起早贪黑的职业来说,李恪就相对没这么早了。

    今天之所以起得早一些,是因为他要去宫中请安。

    这是他当初离宫时,李恪的生母杨妃,对他这个大儿子做出来的唯一要求。

    不然,就算父亲李世民同意了他离宫的要求,她也不会放任他离去。

    毕竟儿子的年龄放在这里,虽然为了他请了老师。

    但是自己身为母亲,自己也要适当的关怀,并且教育儿子。

    不然,成了那些好狠斗勇的流侠怎么办?

    所以,这也是李恪不得不去的原因。

    因为不去话,真的很有可能被抓回去。

    这该死的封建社会,年纪小,就没有人权

    “呼...”

    换了一口气,李恪脚尖微微用力,加快了跑步的速度。

    自从下定决心要跑步开始,李恪就一天也没间断过。

    毕竟现在的他,生活无忧,空闲的时间自然也就多了起来。

    跑步中,看遍了两世不同风景的李恪,总觉得生活中,最舒服的生活画面,莫过于清晨。

    中午太过忙碌。

    晚上太过寂静。

    唯有清晨,才是最有意思的时刻。

    一夜的喧嚣和沉静被慢慢驱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只不过快乐和不幸,往往都是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

    在李恪看来,清晨的长安,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在李恪跑过的好几个街道巷口,也看到了数个蜷缩成一团的乞丐。

    他们看着跑步路过的李恪,脸色并没有什么变化。

    不过,这种现象并不能太过计较。

    毕竟这样的生活,才是最真实的,住在这座庞大的长安城中,里面的人,都很容易知足,吃饱穿暖,脸上都带着笑容。

    吃不饱喝不足的,脸上自然也不会有什么表情。

    今日,又与经常生病的秦琼下了两局围棋。

    与对待莱国公,杜如晦不同。

    李恪对秦琼的态度,明显更加的亲近一些。

    或者可以说,李恪是早刻意与杜如晦保持距离。

    这个距离,李恪自嘲的称呼为“安全距离”。

    倒不是说,现在居于大唐实际宰相位置的杜如晦,这条大腿不够粗。

    实在是虎父有犬子,与房玄龄的儿子房遗爱一样。

    杜如晦的儿子,杜何,在贞观后期的时候,也参加了谋反。

    两个声名赫赫,才华横溢,被称为“杜断房谋”的“帝国双壁”的两个儿子,竟然都参与了叛乱、谋反。

    让人感到不可置信,可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神奇...

    而李恪,在原定的历史中。

    就已经被长孙无忌利用房遗爱谋反案,给牵扯了进去,丢了大好性命。

    他可不想现在,自己这个努力逃出这种命运囚笼的时候,又给自己这个逃脱命运的副本,增加难度。

    由一开始的困难模式,直接升级到地狱模式。

    人的生命只有一条,必须,且行且珍惜...

    在两日的相处后,在李恪这种自来熟的性格影响下。

    他与秦琼也慢慢混熟了,在下棋闲聊的过程中。

    李恪与秦琼偶尔也会天南地北的闲聊,在谈起大唐的各类情况的时候,也提起过一次这些百姓生活中的民生状况。

    听到李恪说起的这个话题,秦琼的脸上有欣慰,也有唏嘘。

    盖因为李恪出生的时候,已经到了武德二年,他的祖父李渊已经建国称帝了两年时间。

    那时候大唐虽说也还存在不少敌人,但是大部分的割据势力,已经被他的父亲李世民和大伯、二伯他们,扫清了。

    而自己,也是在陪着李世民南征北讨中受的一身伤。

    没有经历过隋朝大乱,亲眼看过三十六路反王,七十二路烟尘的人,几乎很难想象那时平民百姓的生活,到底有多悲惨。

    所以,在听到李恪的问话后,秦琼也只是淡淡的说道。

    “长安算是很不错了,虽说实际上也有很多乞丐,卖儿卖女的现象也有,但是,已经很少了,你是没有看到过乱世里的人,活着不像人,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炼狱场景。”

    “如今天下太平,除非遇到较大的天灾,一般的人都能找到一分活计生存下去,虽然也有一些乞丐,但是长安的大户人家也多,他们靠着乞讨好歹也能生活下去。”

    “活下去,才能有希望,死了,万事皆休。”

    说到这句话的时候,李恪仿佛从秦琼的眼睛里,看到了,乱世里的硝烟。

    以及某个冬天,一牛车一牛车拉走的乞丐尸体...

    见到李恪被自己的话,说的沉默下来。

    秦琼还以为自己说的话,负面的影响太大,于是赶紧弥补道。

    “现在你父亲李世民最近几年,已经开始着重文治,休养生息了,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估计除了天灾,应该就没什么人会饿死了。”

    “天灾?很多吗?”

    因为根据李恪在前世的了解,唐朝贞观年间,除了唐朝贞观年间的旱灾以及历史上的蝗灾,就基本上没有再记载其他的自然灾害。

    听到李恪天真的话语,秦琼倒也不会取笑他,看着这个顺眼的小家伙,总是会跟李恪耐心的解释。

    “三郎应该也知道,大唐幅员辽阔,地势复杂,拥有众多的山川河流。”

    “但并非所有江河,终年风调雨顺,每逢洪峰,总有洪水泛滥之时,那些失去土地的人,便成了灾民,为求活命,背井离乡,离开故土。”

    “成为流民后,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叫花子,也就是俗称的乞丐。”

    在此期间,如果日子好,流民、乞丐数量可能就会少一些。

    但并不是每一年都是好日子,总会有日子坏的时候,例如每到汛期,黄河、长江等河流便会堵塞泛滥。

    每隔七八年,便会有蝗灾。

    往往到了这个时候,城内就会出现大量的乞丐。

    其中大部分是关中地区的失去土地,或者被蝗虫啃食掉口粮的百姓。

    陛下虽然也会让他们进城,但是你也知道,栽种粮食的百姓都没有粮食。

    没有种地的我们,虽然有钱,但储备的粮食又有多少?

    就算你有粮食,在那种危险的情况和未知的危机中。

    你根本不知道灾难什么时候过去,又怎么敢随意的施舍?

    这样的事情,看多了,也就习惯了,不过秦琼偶尔看着窗外,丝毫没有下雨的天空,说道

    “今年恐怕也不是什么好年景啊!”

    。。。。。

    古代最可怕的莫过于来自自然的各种灾害,在历史上记载最多的是蝗虫灾害和洪水灾害。但其实这些灾害在一个王朝会多次出现,但不同的皇帝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