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玄幻世界练武斩神
繁体版

第十二章诰律

    “噼啪…………”

    陈墨体内血液奔腾,好似火石相击,不时发出阵阵声响。

    又是一套奔雷搬血法演练完毕,运血丹的效果已被彻底榨取干净。

    “奔雷搬血法/一重/20/500”

    陈墨看着眼前的熟练度字体,缓缓吐出一口浊气,结束此次修行。

    才不过一个多时辰的功夫,在有运血丹的加持下,熟练度便整整增加八点。

    下午和晚上自己可以继续修炼,虽不能再用运血丹,但应该也能增加八点熟练度。

    如此一来,自己一天大概能获得十六点熟练度左右。

    若无其他意外情况,最多也就月余功夫,自己就能突破。

    陈墨拿起一旁的毛巾,将身上汗水擦净,这才将一旁的外衣披上。

    如今虽已是八月,可天气仍颇为燥热。

    因此他在修炼时只穿了贴身短打,并未穿外衣。

    套上外衣,陈墨走至另一间公房,于椅上落座,开始翻阅处理眼前的公文案卷。

    这并不难,那些帮派分子早已画押认罪,陈墨只要再大致审查一遍便可呈给王七,交由他用印。

    翻阅至一篇公文时,陈墨停住动作,扭头从一旁的置物架上拿下一本半尺见方三尺余厚的书籍。

    此书名曰《诰律》。

    乃是大周太祖所著,天下律法皆记于此。

    此处发行量极多,时至今日,就连许多普通百姓家都有。

    陈墨初入这方世界时,也正是借此书学习文字。

    不仅如此,凡犯罪者,除去十恶不赦之重罪外,只要家中有一本诰律即可罪减一等。

    这书上记载的律法也不是单纯的条例,不仅写得通俗易懂,有的甚至还搭配故事。

    陈墨能猜到大周太祖的想法,他希望百姓也能读懂朝廷律法。

    因为若只有官吏懂法,那么律法的解释权便全在官吏手上。

    说你有罪,你就是有罪,普通百姓根本没法辩驳。

    若是百姓也懂律法,那么便不会轻易被官吏糊弄欺压。

    在大周立国最初之时,《诰律》确实发挥了不少作用。

    可时至今日,却早已没人将这本书放在心上。

    普通百姓早已清楚,所谓官字头下两张口,哪怕他们把律法背的再滚瓜烂熟都没用,斗不过那些欺上瞒下颠倒黑白的贪官污吏。

    但因为此书发行数量极多,价格颇为便宜。

    加之上面少有晦涩难懂之字,许多百姓倒是以此书学习文字。

    陈墨翻阅诰律,眼前墨色字体逐渐浮现。

    “大周律/未掌握”

    熟练度并非只能用于学习武道功法,万事万物只要能够学习,他都可以通过熟练度将其掌握。

    陈墨当初阅读此书,主要是为了学习文字。

    所以对于大周律法,他并未真正掌握,只是大致看过一部分。

    不过他倒是打算回头真的好好读一读这本书,自己现在毕竟做了班头,律法多少也要懂一些。

    只有如此,自己以后才好做事。

    将余下案卷处理完,陈墨便立刻给王七送了过去。

    而后又回到自己的厢房内,将诰律摆在桌案中央,仔细翻阅起来。

    陈墨只手翻开书页,另一只手却慢慢解开桌上的两个荷包。

    那真的是两个荷包,鲜荷叶用稻草系成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裹。

    如今荷叶未枯,城内不少售卖食物的商户都以此为包装。

    若是到隆冬时节,这荷叶便会换成糙纸。

    陈墨将两个荷包解开,里面分别是一只烧鸡与十七八个大肉包子。

    这些吃食是张全先前送来,此时虽有些凉了,可陈墨仍吃的津津有味。

    他早上本就水米未进,先前练练加上处理公事,一直也没来得及吃饭。

    此刻自是饥肠辘辘,不过三两口,一个鲜香流油的包子便进了肚。

    陈墨一字一句,不急不慢地默读诰律,桌上吃食也在飞快减少。

    随着第一页读完,肉包子也全数进了他的肚。

    陈墨缓缓翻页,随手抓起一只鸡腿,开始细读第二页。

    然而读到一半,他紧锁眉头,脸上充满疑惑。

    陈墨放下吃食,顾不得满手油光,以手指字,一个字一个字的细细跟读。

    他秉气凝神,不敢有半分大意,生怕错过诰律上的任何一个字。

    可仔细读过一遍后,陈墨眉头皱的更紧。

    他对这本书不太熟悉,可前面几页的内容却记得清楚。

    他记得在谋反罪之后,谋逆罪之前应该还有一罪。

    这一罪在两者中间,其名曰:庙外传道。

    凡触此罪者,斩立决。

    其师门弟子,亦皆斩之。

    且无需通报,地方主官有先斩后奏之权。

    倘有知情不报者,主官诛九族,其余属官斩首,亲族流放万里。

    这是重罪中的重罪,仅仅次于谋反。

    如不是传教布道之人早与亲族断绝,那么恐怕就不是只斩其师门弟子,其九族也逃不了。

    陈墨对这一大罪记得很清楚,他之所以敢接任衙门差役这一职位,就是因为这条律法上只规定了怎么处理官员,却没有写怎么处理吏员。

    吏员不是官,没有办法与朝廷联系,自然也不存在知情不报这一罪责。

    所以就算朝廷真的查下来此事,自己也就是大概率被革职,最严重也就是流放。

    因此他当初两害相权取其轻,才选择接下差役职位。

    可现在这条大罪从诰律上消失,甚至好像从来没有存在过。

    《诰律》大多都是一同印刷,流通于世上的版本,几乎不可能出现有错漏的情况。

    且这一大罪刚好在两条罪责之间,如果是书页被撕下,那么其余两条大罪必然缺失部分。

    可另外两条罪责都完完整整的存在,唯有这一大罪的记载,仿佛被某种诡异可恐的力量强行抹去。

    在这本书上,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陈墨深深吸了一口气,迫使自己冷静下来,没心思再吃东西,他开始捧着这本诰律一个字一个字的仔细研读。

    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自己的记忆出了错误,这条罪责确实存在,可自己记错了位置。

    陈墨沉下心思又将整本书从头到尾,没有漏下半个字的看了一遍,可他仍未找到庙外传道之大罪的记载。

    难不成这本书真是极其难得一见的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