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80年代,当商业大佬
繁体版

第二十一章升米柴,斗米恩

    邱国华也是没想到,面前和自家儿子差不多大的小伙子,竟然如此会捣鼓。

    不仅勇于揭发贪腐,还敢跑去盛海买股票认购证。

    邱国华对股票认购证略有耳闻,听说那东西老值钱了。

    然而,真正令邱国华佩服的是,张远竟然敢去贷款!

    看到贷款单上,红彤彤的公章,邱国华基本上确认了贷款凭证的真实性。

    张远则接着介绍道:“这五百万的贷款是盛海工行办理的,两位同志要还是有疑问的话,可以去工行验证一下。”

    “多谢张远同志配合,既然事情都搞清楚了,我们就告辞了。”邱国华说着便要起身,可身子动到一半,却又停了下来。

    “张远同志,我刚才没太听清楚,你说的是五百万,不是三十万?”邱国华开口问道。

    “是哇,我贷款了五百万,你看,这里面写着。”

    张远指了指贷款凭证上的数字,接着道:“我承包钢铁厂就花了三百万,剩下的二百万不可能都取出来吧,所以先取了三十万,给钢铁厂的职工发工资。”

    “原来是这样!”邱国华点了点头,颇为感慨的说道:“张远同志可真是个好人啊,把给工人发工资,放在首要位置。”

    “好人不敢当,都是为人民服务。”张远尴尬的笑了笑,心中暗道:好人卡这东西,我可不敢接。

    送走公安后,张远坐在沙发上思考。

    他早就料到,会有人找上门来,要么是公安,要么就是纪检委的人。

    这年头,人们很喜欢上纲上线,特别是有些人,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希望以恶意去揣测别人。

    打小报告更是家常便饭。

    因此,张远早早想到有人会在这比钱上做文章。

    天兴机械厂上万职工,肯定会有很多人想弄明白,张远是从哪里弄来了这么多钱。

    普通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钱?

    这钱是不是来路不正?

    是不是违法所得?

    张远是不是偷偷搞走私了?

    与其让好事者瞎猜,在背后嚼舌根子,不如把事情摊开。

    所以当公安同志上门的时候,张远故意没关门,就是让外面的好事者知道,自己的钱都是正规途径弄来的。

    至于为什么要说是贷款来的,是为了防止有人来借钱。

    所谓穷在闹事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一旦有了钱,那些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平日里不怎么来往的朋友,还有隔了好几条街的所谓邻居,都有可能跑来借钱。

    至于借了以后还不还,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下子拿出了三十万,难保不会有这样的人出现。

    若是省里传出那三百万的承包款,自己家门铁定被人挤破。

    连他们会怎么想,张远都能猜出来。

    无非是,你都有那么有钱了,分出来一点有什么不好。

    又比如,家里有亲戚、朋友重病了,需要钱治疗,家属直接跑来借钱,不借就会变成仇人。

    借了,人家会觉得理所当然。

    甚至有可能会出现,虽然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可你有钱啊!你就应该拿钱出来给我治病!

    人命关天的事情,你都有这么多钱了,借我几千块钱就命,很合理吧?

    你要不借,道德绑架就来了。

    说你为富不仁,说你见死不救。

    反正就是我穷我有理,我弱我有理。

    类似的事情又不是没有发生过,否则财不外露是怎么来的。

    除非等以后,高档小区出现了,把人直接拒之门外也行,才有可能避免。

    升米恩,斗米仇。

    世上最难处理的就是人情。

    张远为了避免这种麻烦事的发生,干脆就让大家知道,这钱是从银行里借的,而且还得付利息。

    我虽然有五百万巨款,但都是借的,算上利息的话,我是个负翁,每天早晨一起床,先算欠了银行一屁股债,这样你还好意思跟我借钱?

    张远亲自将邱国华送到楼下,目送摩托车离去,才返回家中。

    此时张远并不知道,自己的三叔恰好就在门外,手里还提着一条鱼。

    在听到了整个谈话过程后,他转身就走。

    “本以为二哥家发财了,没想到比我还穷,欠了银行五百万,光是还这利息都够呛了。哎,白高兴一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