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彝族村落漫记
繁体版

二十、山顶上的赤脚医生

    如果让一个医生住到山顶上为病人看病,相信许多医生不愿意。医生大都生活在人口稠密地区,即使在山区,他们大都也生活在山下而非山上。锅底塘这位医生偏偏愿意住在山顶,几十年如一日为彝族同胞看病。

    访谈沙玉中的时候,他无意中提到锅底塘有一位赤脚医生,当时我就说想见见他,沙先生当即答应并带我去见。

    以前走访的几个民族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村庄里很少有赤脚医生。

    就说利家嘴,全村没有一个赤脚医生,唯一能替代医生存在的也许就是那口硝水井。村民们煮饭用它,炖汤用它,肠胃不好用它,总之,他们视硝井水为百宝丹、万能药,别说没有医生,就算有,也会遭冷落。

    再说弥井村,有诊所没见医生,照理说有诊所一定有医生,奈何医生不现身啊。不现身说明什么?说明村民健康基本无病。

    锅底塘就不同了,没诊所却有医生,医生名叫邱耀宗。

    如果让一个医生住到山顶上为病人看病,相信许多医生不愿意。医生大都生活在人口稠密地区,即使在山区,他们大都也生活在山下而非山上。锅底塘这位医生偏偏愿意住在山顶,几十年如一日为彝族同胞看病。

    得益于良好的心态,邱医生咋看都不像年过七旬之人,说他不满六十一定有人信。他戴副眼镜,饱满的面颊,自带笑意,有些书卷气,很亲和。猜想他的祖辈有文化,他文质彬彬礼貌待人一定是从祖辈承袭来的。

    邱医生告诉我,他这个赤脚医生不光给人看病也给牲口看病。

    我感叹山村有这么一位医生,人畜都变得很幸运。毕竟锅底塘离城镇太远,小病跑一趟不值得,大病急病跑出去来不及。有医生就好啦,小到头痛脑热拿点儿药可治愈,大到重病急病可帮忙稳住病情。这就是山村医生的特殊意义。

    访谈中了解到邱医生从小喜欢看书,喜欢看医疗方面的书,对人体疾病引发的疼痛富有同情心。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搞合作医疗,邱先生主动报名参加医生与护理培训班,同时又参加了兽医培训班。邱医生学习刻苦,老师讲的他认真做笔记,治疗常见病的许多方子都铭记在心,有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很快就把学到的医疗知识运用到人、牲疾病上。那年医生与护理培训一结束,邱医生就回到村子,运用所学知识经常给村民看病。他会打针还懂配药。山村哪户人家人生病就会请他出诊。过去他在村里创办了合作医疗,作为医生他是有基本工资的,从1982开始,村里取消了合作医疗,邱医生就没有收入了。

    作为一名山村医生,邱医生很称职。尽管政府取消了山村合作医疗,作为医生的他仍然在履行一个医生的职责。山村劳作受外伤是常有的事,邱医生会帮村民消毒包扎换药,解决了许多看似问题不大意义不小的问题。平时无论哪家村民有点小伤小病,他都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药,若是没有他会立即下山到药店去配药。邱医生每个月差不多会下山一次买药,主要购买感冒药、胃药以及蚊虫叮咬及外伤药等常用药,以备不时之需。对一些经济有困难的村民来看病,他常常免费送药给他们。

    说到邱医生的私家车,他憨厚地笑了笑,说他有辆车更多时候是为了方便病人,他会开车上门看病。

    邱医生还懂彝医常识,知道山上哪些草药能治哪些病,有些草药可以医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牙痛和胃痛等。

    本来邱医生做到这个份上应该享受到当地政府的福利待遇,但他把当年医生与护理培训班的成绩单和合格证都弄丢了,政府有关部门只认资格证书,没办法给他解决待遇问题。

    聊到这儿,邱医生无奈地笑了,坐在邱医生旁边的一位年轻男子似乎有话要说。此人长得酷似邱医生,猜想他是邱医生嫡亲。一问便知,这位年轻男子是邱医生的儿子。

    邱医生儿子名叫邱汉民,是邱医生唯一的儿子,生于1978年,丽江民族中学毕业,曾在云南当了两年武警战士,服役期满回乡,一直在家务农。这孩子很孝顺,他的几位战友都曾为他提供在外工作的机会,但他没要这些机会,不是他不想留在大城市,而是考虑到父母身边就他一个儿子,他若远走高飞,父母就没人照顾,于心不忍,就留在父母身边务农。

    本想问问邱汉民选择回村务农后不后悔,看看他看父亲的眼神,再看看其乐融融的家庭气氛,这个问题大可省去。

    邱汉民说,他有两个孩子,儿子高中毕业后在丽江打工,女儿还在读大学。谈及孩子升学的事,他连连感激国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国家奖励雪区考生20分,国家还给孩子们免了学费,仅此两项,等于给了彝族子女改变命运的机会。

    现在他的家庭经济来源主要有两项。一项是临时出去打工,第二项是靠农作物和放牧牲畜。父亲当赤脚医生也有一部分收入,但跟前两项比,收入很少,就不算在内了。

    整个村庄姓邱的人家不多。这里的规矩是一个大家族不能住在一个地方,几个家族可以,这样有利于家族之外的婚姻。

    邱医生一直慈爱地望着儿子邱汉民,不难看出,他对儿子以及孙子孙女都是满意的。

    没有火塘,一屋子人围拢聊天,把个屋子也聊出了惬意与温暖。突然悟到:子孙绕膝,围炉煮茶,乐业安居,相互依存,攥在农牧民手心里的这些,不是幸福又是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