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研发成功
1976年12月,冬日的寒风中夹杂着创新的火花,舛岡富士雄站在他那精装过的工作室中央,手中紧握着一个看似不起眼,实则即将颠覆世界的装置——第一代随身听的原型。这款Walkman设计精髓在于极致便携,紧凑轻巧,流线型机身,圆润边角,金属质感,拥有高端与时尚的感觉。
工作室四周堆满了图纸、电线和零件,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特有的味道。
“就是这个了,”舛岡富士雄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老板说的可以让人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音乐的随身听——walkman。”
助手小林瞪大眼睛,惊叹道:“这比之前的计划提前了整整一个月!博士,您真是个天才!”
陈佳明也在一旁微笑称赞,心中却已盘算起下一步:“必须尽快申请专利,堵住索尼的后路。然后,再找一个成本效益高的地方来建立生产线。”
“博士,我打算把生产线建立在香江。”陈佳明提议,“那边的地租远低于日本,而且工业配套完善。”
现在的香江制造业正处于其黄金时期,是香江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这个时期,香江经历了从一个转口贸易港向工业化城市的转变,制造业的迅猛发展起到了核心作用。香江的制造业主要面向出口,特别是纺织品、服装、玩具、电子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到1970年,工业出口占总出口的比例达到了81%,标志着香江经济的第一次重大转型。
纺织服装业是其中的领头羊,但同时其他行业如塑料制品、电子产品、钟表、玩具等也迅速崛起,形成了多元化的制造业体系。
70年代初,香江政府开始推行经济多元化政策,鼓励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的发展,为制造业的进一步升级和转型奠定了基础。
虽然70年代香江制造业仍然繁荣,但到了80年代,因土地成本上升、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内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香港的制造业开始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
“好主意!”舛岡富士雄点头赞同,“把工厂建在香江,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成本。”
几周后,一切准备就绪,陈佳明把本子这边的事务交代完后,便带着核心团队踏上了归途,目的地——香江。
抵达香江后,工厂建设紧锣密鼓地展开,制造随身听需要用到磁芯存储组件、二极管、晶体管和电容器等元件,从头开始组建生产线太麻烦了,现在必须得花钱买时间。
刚回到香江的第三天,陈佳明就约了胡孝清见面,这位胡孝清先生被誉为“香江电子工业之父”。
1924年,胡孝清出生于上海,曾于交通大学修读管理学。1948年一家人坐船到香江,经同乡介绍,盘了一间弥敦道楼梯口开的电器行。他没有学过电子,但对此很有兴趣,从每天100港币的销售收入艰难起步。
1954年,他看到了收音机的发展方向,并获得了德国蓝宝收音机的香港分销权。1958年3月,胡孝清成立香宾电业有限公司,并进口日本晶体管组装晶体管收音机,成为了香江第一家电子公司。
而本子索尼公司在此前一年开发了第一台全晶体管袖珍收音机,体积非常小,这是一项全球性的商业成功,改变了“一家一台收音机”的局面,进入了“一人一台”的个人消费电子时代。
但索尼在大英等市场遇到了阻力,政府征收高关税以保护当地电子行业免受廉价本子进口产品的影响。因为当时香江还是英联邦的一部分,盛田昭夫认为在香江组装收音机可以解决他的问题,因此将香宾作为在香港组装索尼收音机的分包商。
这是索尼在海外的第一个生产工厂。最开始是在一个住宅单位里设立了两条生产线,采用日本引进的晶体管收音机套件进行组装,这更像是家庭作坊。该工厂组装了tr-510和tr-623,一个月可以安装4000台,然后发往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英联邦国家。但好景不长,1960年3月,索尼因为在属于英联邦的爱尔兰设立了一个工厂,所以停止了合作。
这反而给胡孝清带来了崭新的机遇。香宾公司得到花旗银行的贷款,扩大产能到每月上万台收音机,还自创“bluebell”品牌制作收音机。
因为二战之后的婴儿潮,美国有强大的市场需求,香江收音机对美国的出口在1960-1961年间增长了15倍。到1961年,香江有12家组装收音机的公司,其中胡孝清的公司仍然是最大的。
并且由于劳动力和管理成本低,香江制造居然能比本子制造更有竞争力。到1962年,香江的收音机总产量超过100万台,其中一半以上运往美国。同年,本子政府决定禁止向香江出口晶体管,香江制造商很快用大英和美国的晶体管进行了替代。
胡孝清很努力,从1961年到1979年退休,他飞了美国和欧洲超过50次,飞本子超过200次。1962年5月,成立环球电子整合了业务。到1967年,atlas每月生产25万台收音机。公司非常成功,于1969年在新成立的远东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第一家在香江股市上市的电子公司。
1979年12月31日,他以100万美元的价格将他在atlas中49%的股份卖给美国商人albertj.miller,并宣布退休而进入慈善事业。而这个公司更名为atlasindustries,并作为ibm的计算机磁头和软盘驱动器的大型供应商获得了短暂的转机,直到1985年ibm取消订单而进入破产管理程序。
香宾公司绝对是一个优质资产,买下来就可以解决随身听的生产问题。76年底,某个晴朗的午后,陈佳明踏进了香宾公司的大门。公司的空气中弥漫着老式打字机的咔哒声和偶尔传来的电话铃响,一切显得既繁忙又井然有序。
陈佳明被秘书引领至胡孝清的办公室,那是一间充满岁月痕迹的空间,墙上挂着几幅描绘着祖国山河的油画,书架上则摆满了各类商业书籍和一些家庭照片。现在已经52岁的胡孝清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眼神中透露出几分阅尽沧桑的淡然。
“胡先生,您好。”陈佳明微笑着伸出手,依旧用国语开口问候道:“我是陈佳明,很高兴能与您会面。”
胡孝清缓缓站起,握了握手:“陈先生,欢迎光临。请坐,有什么可以帮到您的?”
陈佳明在对面的沙发上落座,目光坚定地直视着胡孝清:“胡先生,我开门见山吧。我了解到您和您的家族家族目前持有香宾公司52%的股份,我想提出一个提议——我愿意出资70万美元,购买这些股份。”
胡孝清微微挑眉,似乎并未表现出过分的惊讶,只是轻轻抿了一口茶:“陈先生,这可不是个小数目。为何您对香宾公司如此感兴趣?”
陈佳明向前倾了倾身子,语气温和却充满说服力:“胡先生,我对香宾公司的未来有着清晰的愿景与匹配的产业,我相信,在正确的管理与创新策略下,它能变得更加出彩。”
胡孝清沉默片刻,目光似乎穿透了时间,回到了那些与公司共成长的日子。“陈先生,我已有些力不从心,想过些闲云野鹤的日子。”他轻叹一口气,“但香宾公司就像我的孩子,我希望它能交给一个有远见、有责任心的人手中。”
“胡先生,您放心,”陈佳明语气坚定,“我会像对待自己妻子一样对待香宾公司,不仅保留它的优秀传统,还会带领它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经过一番深入交流,两人之间的氛围渐渐变得融洽。胡孝清最终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释然:“好吧,陈先生,我相信您的诚意与能力。我们详谈具体事宜,希望香宾公司在您的带领下,能够开启新篇章。”
就这样,最后决定陈佳明出资80万美元,折合港币500万左右买下了香宾公司52%的股份。陈佳明也拥有了香宾公司(环球电子)、同声文化公司与白龙电子公司、白龙株式会社四家公司了。短短半年时间,身家已经上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