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明末
繁体版

第122章 五月

    五月的成都,一片炎热。徐心然站在元帅府书房的窗户前,向外看去,只见天空中的云彩洁白而清新,却并未给人带来一丝凉爽。

    徐心然感到些许烦躁,因为有消息称,川北已经出现了干旱的迹象,徐心然早已做好赈灾的准备,毕竟这年代旱灾真是十分常见,担心的是旱灾之后必有蝗灾。

    他仔细地观察着窗外的景象。元帅府后院里长满了各种颜色的花卉,它们犹如绚烂的绸缎,给这座府邸平添了几分生气。

    不远处的池塘里,一群小鸟在舞蹈,恍如一道流动的精灵。徐心然看着它们,仿佛也能感受到它们的欢快和无忧无虑。

    他将目光聚焦在一棵梨树上,梨花含苞待放,微风吹过,似乎树上的花朵也随之颤动。

    林婉儿缓缓踱步而至,侍女小心簇拥着她,保持着她柔弱的平衡。

    徐心然抬眼一看,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立即迎上前去:“婉儿,天气渐热,你怎么出来了?有什么事吗?”

    林婉儿此时已是身怀六甲,腹部隆起,孕态明显。七八个月的怀孕让她行动不便,但她仍然保持着一种温婉的气质。她微笑着摇了摇头:“无碍,听从了郎中的建议。出来走走也好。”

    而且徐心然的女人宋欣彤也已怀孕,毕竟在林婉儿这怀孕的日子,便是宋欣彤与张若曦来服侍徐心然。

    徐心然握着她的手,关切地说:“不是这个意思,只是如今天气较热,等着晚上我再陪你走走不好吗?”

    林婉儿依偎在徐心然的肩膀上,娇嗔地说:“官人,欣彤那丫头也急得不得了,我劝也劝不住她!”她的声音温柔而略带笑意。

    徐心然回忆起张若曦的急躁,心头不禁一阵头疼。自从上个月张若曦怀孕,张若曦就变得急不可耐。徐心然深知她的性格,这样的急切对她来说并非好事,而且她才那么小,非要如此着急。

    “算了,别管她了!”徐心然摇摇头,心中颇有些无奈。

    徐心然转而问道:“来此就是为了她的事情吗?”

    林婉儿的目光透过微风中的嫩绿树叶,望向远方,她淡淡地说:“官人,如今已经五月初一了,马上就要迎来端午节了!”她的声音带着一抹淡淡的笑容,如春日的微风拂过,温暖而宁静。

    徐心然闻言,不禁眉头一挑,他顿时意识到自己对时间的忽略。

    令他回忆起在家乡过端午的种种情景,接着看着林婉儿满脸期待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温暖。

    “不知可有时间?”林婉儿的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仿佛是一个孩子期待着成年人的应许。

    “哈哈哈!”

    “那自然是有的!”

    “我这二天安排好,端午那天,我们出去郊外玩!”

    徐心然笑着说道,心中也是不由一阵感慨,来四川都已经一年了啊!

    这一年里,他努力维护着四川的安稳,同时也关注百姓的生活。他推动了一些民间活动,引入了说书人、唱大戏等,为百姓们带来了更多娱乐和欢乐。

    在长寿县云寨村,端午节的氛围在村中弥漫着。

    院内。

    两位妇人坐在一起,认真地包着粽子。她们一老一少,默契地配合着,老妇人经验丰富,娴熟地将粽叶包裹成一个个香喷喷的粽子,而旁边那位年轻妇人则挺着大肚子,显然是怀了孕。

    “娘,俺回来了!”一声熟悉的呼喊响起,打破了屋内的宁静。

    两位妇人听到声音,顿时喜形于色,齐刷刷地望向门口。只见一个穿着劲装的汉子背着一大包货物,大步走进院来。

    “明儿回来了啊!”

    老妇人欣喜地迎上前去,主动帮汉子取下了沉甸甸的货物,好奇地问:“你军中沐休吗?”

    李明点了点头:“是啊,轮到俺了,沐休三十天呢,也就是一个月!但是下一次估计怎么说也得明年了。”他一边说着,一边将背上的货物小心翼翼地放下。

    放下货物后,李明扭动着肩膀,缓缓开口:“俺从夷陵来,这一路都耽搁了好几天呢!在家待个半月多就要走了!”他的语气中透露着对家的眷恋和对即将离别的不舍。

    老妇人听罢,脸上露出一抹忧郁:“上次回来都是过年前,在家待半月,如今沐休一个月已是很不错,只是娟儿她已怀孕啊!”她顿了顿,言语间透露着对未来的担忧。

    老妇人一些话也不好说,刚才其实想说,让他想办法退军,回家守着他也放心。

    李明深知老妇人的心思,李明轻轻对着老妇人安慰道:“娘,无碍,俺如今已是旗长,手下管着五十人嘞!不用担心俺!而且军饷丰厚,咱家的田地也比他们多了一些呢!”

    这倒是,在太平军这大半年,军饷他基本上都补贴家用,如今小院子早就修缮得比之前的小地主都要充实。

    李明走到他妻子前笑着说道:“婆娘,来看看俺给你买的衣服还有镜子!”

    说罢,李明把拿起包裹,把一面镜子从中取了出来,递给她妻子面前。

    妻子接过镜子,一边埋怨着:“你咋都不知道省钱呢,我听着村里人说这一面镜子要好几两银子呢!”

    一边说着,她却忍不住用手轻轻抚摸着镜子,眼神中充满了喜悦,时不时地梳理一下自己的秀发。

    李明笑容满面地看着妻子,心中充满了对家庭幸福的期许。院子里,家具整齐,墙上挂着一些手工制作的小装饰品,小院子的景象显示出他们对生活的用心经营。

    “父亲呢?”李明看向妻子,好奇地询问。

    妻子一边对着镜子照着自己,一边回答:“在长寿做工呢,俺们没有种田了,父亲便去城中做工去了,估计要初四才能回来。”

    “也不错,等着父亲回来,我再问问干的怎么样!”

    李明不由的点点头,他父亲身体不是很好,如今不种地也不错,更别说他的饷银很不少,绰绰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