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山村,不平凡的人
繁体版

第十四章山谷石板路和栅栏的由来。

    转眼又是一天,昨天天黑前,陈锋把厨房水泥坝子都扫干净了。

    不过那也只是扫扫垃圾,油污还挺多的。

    所以一大早,吃了早饭后,拿出一根软水管,接到水龙头上,打开水,直接从厨房里冲到水泥坝子的每一个角落。

    接着拿出一包洗衣粉,边走边洒,接着又用拖把挨着挨着拖一遍。

    最后在用水管一冲,嘿嘿,干干净净的。

    “这冲的污水流去哪里?峡谷的蓄水沟?还是流到下面的蓄水渠?”

    都不是。

    别看这村子破旧,其实他有着下水管道的。

    “下水管道?别开玩笑了,你们村子有钱?”

    村子到没多少钱,可是镇里有钱啊。

    要说在以前,村子根本用不着什么下水道,那玩意有啥用?

    村里洗衣服,都是去蓄水渠那边洗,就算再家里洗,排出的水都会被土地吸收。

    至于什么刷锅水啥的,那玩意可不会倒掉。

    每家每户的厨房,要么留着一小缸或者俩小桶的,把每天的刷锅水,淘米水都存起来。

    等第二天早上给家里的猪煮猪食的时候,全倒进大锅里混着猪草一起煮。

    洗澡水啥的,都流进粪坑里,那时候种地种得多,就算加上几头猪的便便,经常挑去给地里的菜或者粮食施肥,也不会溢出来。

    后来吗,都打工去了,家里留着老人。

    地种得少了,猪也不养了。

    各种生活用水,全往石板路边的水沟里流,有时候粪坑满了都能从里面溢出来流进排水沟里。

    雨季冬天还好,夏天秋天,怎么也有点气味。

    而且这些水,因为一边太高。只能顺着排水沟,就进水田区的蓄水渠了。

    这个可不行,那条蓄水沟,是村里洗衣服的中要之地,流进这些污水怎么能行?

    所以新上任的彭中喜这位支书,隔一段时间就去找镇里,想让镇里拨点钱下来。

    一直跑了大半年,总算要下来一笔钱。

    钱不多,不过省一省也够了。

    请村民干活,在每组房子后,挖一条沟渠,埋了排污管。

    每家厨房,厕所,洗子槽的生活用水,都会排进这排污管里。

    最后在村西头汇合,流进一根更大的排污管里。

    这大排污管,是沿着蓄水渠边上埋在地下的,最后在村西边悬崖流进悬崖下的河沟里面。

    所以,陈锋这里,都是由两根水道管,直接埋在地下,延伸了接近两百米,流进了排水沟里。

    一根是厨房和主房的生活用水,一根就是水泥坝子边上,用来排雨水或者什么污水的。

    为了防止时间久了排污管被腐蚀,在安装排污管时,先在下面铺了一层混凝土。

    水管安装好后,又从上面倒了不少混凝土上去,整条排污管都被水泥混凝土包裹了。

    就算时间久了,排污管被腐蚀漏水了,有这一层包裹的混凝土,那也不怕泄露。

    不过到是可能会堵塞,一般情况到是不会,陈锋可是埋的一百一十毫米的管子。

    为了防止雨季污水大,水流不赢,在水泥坝边上的排水口上一点,还有一条排水沟。

    这排水沟直接就通向了蓄水沟了,这样也不怕因为雨水大,水排不赢,给整个内涝啥的。

    都是雨水,也不怕污染了蓄水沟和蓄水渠。

    陈锋这虽然是山谷,每天的日照也是挺充足的。

    早上太阳从东边山顶升起来,要不了半个小时,直接就能照射到整个房子。

    不过下午太阳照射得少一点,五点过,太阳就会被西边的山谷给挡住。

    昨天忙活一天,今天扫完地,又去陈国富家搞了一些竹栅栏回来,给昨天村民们送来的鸡鸭做了个简易的圈,还搭了个棚子。

    其他到是没事了,泡了一壶从陈国富那里顺来的山茶,就在凉亭里躺着了。

    不过今天没事,明天到是有事。

    昨天陈锋在走的时候,已经给那些帮自己运建筑材料的人打了招呼。

    让他们明天过来,去山谷口给他干活。

    他打算趁天气还不热,把围栏周围的地给填上一层土。

    本来最开始想着就在村里的荒坡旱地里挖,或者去水田里挖的。

    不过想到村里的土,那也是挺宝贵的,挖一点少一点,放弃了。

    悬崖下就算了,太远了,所以选择去山里挖。

    反正从他家到山谷内口,都有石板路,马车也好走。

    说到这石板路,就不得不提这玩意是怎么来得了。

    要说在村子里,或者水田那边,那到想得通,毕竟是为了大家方便下午不会一脚一鞋子都是泥巴。

    耕种或者收割庄稼也挺方便的。

    其实,最开始的石板路只有村子周边和水田那边有。这山谷只有一条土路。

    五八年,吃大锅饭,从一家家变成了一个大家,土地集中在一起,都一起干活一起吃饭。

    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个怎么样,陈锋他们村子这,一直吃到了六一年。

    然后呢,不在一起吃了,允许每家留一小块菜地,干活还是一起干,分工挣公分。

    可是那时候地少人多,粮食产量也不多,那点田地。根本不需要这么多人。

    第一年种出的粮食,除了上交的,剩下的分了后,大家都是就着野菜清汤寡水的稀饭过度着。

    还好靠近山里,偷偷的可以弄点山货野味,不至于饿死。

    陈锋他们这个队里的大队支书们,就向公社申请也进山伐木。

    那时公社完全没考虑过,让崖村这个人口最少的大队砍树。

    没办法,路不通,还有一百多米高的悬崖,怎么运出来?

    不过那句话叫什么来着?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悬崖不是?没有起重机,那我们就用滑轮组,从悬崖上把木头吊着放下去。

    没土公路不是?

    我们沿着小河沟放木排下去。

    轻松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不过进林子里砍树,那些树运出来也是个麻烦。

    从山谷内到悬崖,可是有着三公里路呢。

    全靠人抬出来,费时费力了,虽然山谷里的土很少,不过遇到下雨后,路还是挺泥泞的。

    这才想着铺上一条石板路去山谷内,这样社员以后进出山谷也不怕泥泞。

    而且把砍伐的树直接抬到山谷口,然后用马车一根根拉出来,速度快了不止一星半点。

    所以,这才有了一条从村子,通向山谷内的一条石板路。

    不然,傻了才会再山谷里铺一层石板路,吃了饱饭没事干?

    下午,陈锋吃了饭后,准备先去山谷内踩点了,看看哪里适合挖土。

    带了一把柴刀护身,肩膀上扛了一把锄头,叫上又长了不少,和村里土狗差不多大的啊黄,一起朝山谷内走去。

    陈锋从家里出来,沿着石板路向山谷内走一公里多,右边的崖壁下,就有一个高四米半,宽五米多的山洞。

    小时候胆子小,一个人肯定不敢进去看看的。

    不过在农村吗,小孩子多,三五个聚在一起,偷偷拿家里的手电,试图进去探险。

    不过也就走了四五百米就退回来了。

    这山洞越往里,水越深,感觉有点慢慢的往下走。

    有村民进过,最多七八百米,水位就能达到大腿根。

    而且越深入,洞内空间就越小,更里面,水面到山洞顶部只有一米高不到,宽度也就一两米左右。

    在往前就没人知道了。

    不过幸好有这山洞,不然村子能不能种水稻都是个问题。

    有时候陈锋在想,村子里夏天不热,冬天也没外面那么冷,是不是因为这个山洞的原因?

    这山洞外面几十米,都能感觉的到他的温度,冬暖夏凉。

    想想应该没这么厉害。

    继续往前走不到一公里,就是山谷里面的出口了。

    不过这个出口,不知道什么年代,就被这里居住的村民,给修建了一条长度两百多米的木制栅栏。

    这栅栏可不是陈锋家周围那观赏用的玩意。

    出口的栅栏,高两米多,长度两百多米,直接把山谷给封住了。

    这玩意不用想,就知道是用来阻挡山里的野猪野兽,从山谷进入到村子里来。

    野猪进来,那旱地的庄家就遭殃,猛兽进来,那更不得了。

    除了家畜会遭殃,说不定人都会被咬死咬伤。

    事实的确是这样,从小到大,村子里没进来过一只大型野兽野猪啥的。

    像前村的青山村,也就是进林子的第一个入口,以前没禁抢的时候,每年村子都得派人,带着枪去地里守夜。

    要是不去?

    呵呵,说不定哪天野猪黑熊啥的,就会来光顾青山村靠近森林的土地里嚯嚯。

    就那样,在玉米块成熟那一段时间,时不时的还有被嚯嚯的玉米地呢。

    那还是不禁枪,不禁猎,野猪还是大家盘中餐的时候。

    现在枪禁了,野猪也成了保护动物。经过这么多年的繁衍生息,那是更加的猖狂了。

    靠近大山的田地,基本不会去种什么庄稼了,种了就是给野猪种的食物。

    不过时代好了,公路通,不种庄稼,还可以种水果不是?

    就是这些畜生,崖村在土地少时,也没想着开荒去山谷里面的森林里开荒去。

    主要是经不起这些东西的嚯嚯啊。

    辛辛苦苦的种了几个月,眼看要收了,被糟蹋了一半还多,谁还愿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