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晋察冀
繁体版

第三十八章,药方

    赵义清清楚楚的听到了自己的名字,十分确定,和眼前这个秀美的八路军女战士并不相识。

    “我是赵义,请问你是?”

    “我是独立团卫生队的,张英。”

    张英脸上隐含的焦急神色有了缓解,伸出白净的右手。

    “赵队长,听师部来的同志说,葱汤的药方是您贡献的。”

    “是。”

    “根据地最近有不少战士犯了黄水疮,卫生队的药品严重不足,仅有的几片奎宁已经用完。

    不知道您有没有类似葱汤这样简易便行的药方,用以治疗黄水疮?”

    “张医生,我没学过医,只是以前家里有过一部医书,小时候调皮捣蛋扔火里烧了。”

    赵义再次拿出给钟伍说过的理由。

    张英脸色明显黯淡,稍有舒缓的柳眉再度拧到一起。

    “能不能让我看看具体的发病情况,说不定我能想起些什么?”

    赵义话锋一转,张英凝重的点头同意。

    黄大风现在很愤怒,皮靴和布鞋间迈动的距离和频率也因此比往常更大更快。

    后面的传令兵不得不小跑着才能跟上。

    一个游击队,白天夜里来回跑了好几次。

    现在又要进根据地,查看犯黄水疮的战士情况。

    一个游击队长,撑死了有点小聪明,打了几个小胜仗,哪来的能耐治病救人?!

    六连从上次战斗之后,减员至不到两个排。

    最近大部分战士都犯了黄水疮,几十号六连战士又倒下一半。

    二十来号人要负责根据地的安全,又要负责照顾伤员,还要抽空进山摘草药。

    忙得连轴转,撒尿的功夫都没有。

    还专门挤出两个战士,看游击队的岗。

    六连二十来号人接连调动了多次,都是因为游击队。

    不好好在院子里闲着享清福,非得要作妖。

    黄大风越想越气,沉着一张脸进了院子。

    “黄连长,赵队长的队员还没经过审查,他要和我进根据地,按照处理程序,需要留守战士陪同。”

    “我亲自去!”

    黄大风脸色更加阴沉,心里阴郁着一股怒意。

    到了卫生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游击队五个人就别想在根据地过得舒坦!

    四个人脚步如风,一溜儿走出小村。

    前面是张英,后面是黄大风,赵义夹在两人中间,再后面是六连的传令兵。

    张英看着柔弱,脚步却是迅捷,两条细长的双腿一动,看似娇柔的身影就已经出去了几步远。

    赵义跟在身后,总感觉背后有一股针一样的目光,如芒在背。

    出了村子,绕过山后,再拐进一道密丛里的小路。

    赵义数着步子,走了大概三四里地,眼前豁然开朗。

    一片整齐的房舍,错落分明。

    张英熟练地转角抹弯,到了一处满院子晾晒着绷带的房屋前。

    “黄水疮有一定传染性,所以得了病的战士都在屋里隔离,有病情重的战士已经起不来了。”

    张英推开门,走到病床前,介绍道。

    “这两名六连的战士最早出现病症,因为没有得到及时救治,现在全身发热,有肿大发胀的迹象。

    两名战士躺在病床上。脸上有数块脓疮,大的有银元大小,小的也形如绿豆。

    全都混浊化脓,周围有一圈不正常的红晕。

    黄大风心里更加焦躁,怒意盛涨。

    六连的战士躺在床上不成人样,还得陪着这个人模狗样的游击队长装蒜。

    有这时间,不如上山摘草药。

    心头怒意不可遏制,呼吸不由得粗重起来,拳头捏的嘎吱作响。

    “黄连长,你不用急,已经派人去师部求援了。赵队长也看过医书,说不定能有什么好法子。”张英劝慰。

    “嗯。”黄大风从鼻孔里喷出个带着怒气的字。

    赵义上前一步,仔细确认情况。

    【诊断要点】

    皮损主要为绿豆到黄豆大小或更大的疱疮(或初为小水泡,迅疾混浊化脓),脓液积聚下端呈半月形,疱壁薄而易破,以后结痂。疱周围有一圈红晕。

    皮损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颜面和四肢……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已发病后则不宜洗,以免扩散),勤换衣……

    【治疗】

    草药单方:蒲公英、紫花地丁、忍冬藤、野菊花任选一种取一两,水煎服;蚕豆荚煅灰干扑;鲜丝瓜叶适量,洗净,捣烂敷患处

    中医辩证施治:

    外用青黛散或青黛膏。最好能在青黛膏中加10~20%九一丹,混合后外搽更佳。

    内服清暑、利湿、解毒方:佩兰三钱,青蒿三钱,天花粉三钱,车前子三钱(包),六一散三钱(包),鲜生地五钱,忍冬藤三钱。

    清热、解毒、利湿方:鲜生地一两,连翘三钱,黄芩三钱,茯苓三钱,米仁五钱,绿豆衣三钱,蒲公英一两。

    ……

    赵义知道身后黄大风的怒气是冲着自己。

    如果不能妥善解决,黄大风对自己有意见,有意疏远,独立团其他人自然不敢靠近。

    那游击班可就真成了后娘养的。

    “张医生,有纸笔吗?”

    “嗯?”张英眼睛瞬时亮了,“有,有。”

    “按照上面的方子采摘草药,给患病的战士内服或外敷,没患病的战士每天勤洗澡、勤换衣。”

    “好的,赵队长。”张英接过,急急的往外走。

    走出了门,重新把头探回来。

    “赵队长,卫生队人手不足,六连任务繁重,不如你留在这里帮手?”

    ……

    ……

    黄昏下,六连传令兵飞奔的脚步出现在院门前。

    “你咋来了?连长呢?”

    看岗的两个哨兵其中之一问道。

    “连长在卫生队忙着给伤员敷药,我来当然是有事。

    连长说了,这里不用留两个岗,留一个就行,剩下的那个去根据地帮忙。”

    传令兵脚步不停,声音从门内传出来,两人连问为啥的机会都没有。

    “谁是顺子?”

    传令兵站在院子中间,中气十足的大喊。

    顺子端着碗坐在门槛上,“我是,咋了?”

    “我们连长说了,你的审查通过,不用在这待着了,跟我去卫生队。

    那儿人手紧缺,你们赵队长也在那儿帮忙呢,你赶紧跟我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