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皇子回宫
两天后的傍晚,宋廷渊一行人终于回到宫中。
他进宫后第一时间就去跟在御书房批阅奏折的皇帝复命,宋廷渊大步走进御书房,“父皇,儿臣回来了!”接着跪在地上深深磕了一个头。
知道宋廷渊今日能到宫中,皇帝早早地把淑妃也请来了御书房,让她候在了偏殿。
皇帝上前一把把宋廷渊扶起,此时淑妃也从偏殿快步走了出来,眼含热泪,“渊儿,你受苦了!”
宋廷渊不知淑妃也在此处,心中也很是欢喜,朝淑妃深深鞠了一躬,“母妃,是儿臣让您受苦了!”
“让母妃好好看看,有没有受伤?你怎么瘦了那么多,还黑了不少。”淑妃哽咽着说道,还让宋廷渊转了两圈看看手脚有无异常。
“母妃,儿臣没事,”宋廷渊转头又望向皇帝,“不知道父皇此次急召儿臣回宫可为何事?”
“无事,你外出两年,你母妃想你得紧,正巧要过年了,回家一起过年。”皇帝眼中也有些微的湿润,伸手拍了拍宋廷渊的肩膀。
皇帝不想在儿子面前表露自己的心绪,便只说是宋廷渊母妃想他。
宋廷渊离宫时才十五岁,如今回来已十七了,长高了很多,脸庞也是棱角分明,脱离了原来的稚气模样。
皇帝看到宋廷澈的模样也很是欣慰,他知道这两年宋廷渊在胥门关做参将干得很好。
他给主将隋绍北出了很多堪称奇绝的作战策略,虽然这小子没有亲自上阵杀敌,但在排兵布阵方面确是游刃有余,经常能出其不意地让铁勒游骑兵吃败仗。
军规规定,主将隋绍北需每月给皇城去信,介绍胥门关作战形势,每次信中隋主将都是很夸赞五皇子,说他年轻有为,比很多上战场多年的老将士还有能力,胥门关外的多次胜仗都都多亏五皇子的出谋划策。
他还赞佩五皇子没有皇子盛气凌人的做派,经常与士兵同吃同住,还关心他们的伤势以及心情。隋主将很是喜欢五皇子,说五皇子有勇有谋还有仁。
隋绍北是跟着皇帝宋业启一起打下江山的,他的性子皇帝是知道的,一身正经,不苟言笑,对下属还很严格,能让隋绍北这么夸赞,想必渊儿真的做得很好。
而且渊儿自小就是几个皇子里最不正经最调皮的一个,经常偷偷逃了尚书房的课,溜去御花园拿着根木棍在空中舞来舞去,却从没见他用棍棒去打落一株花草。
后来大了些,识字多了也只是痴心于看一些兵法的书籍,还经常去翰林院找学士探讨兵法原理,翰林院的那些老学究哪懂那些,他就只好时不时来找自己说一说关于兵法的见解和心得。
结果上次御书房沁贵妃来找他那日,关外传来的密函里写着宋廷渊暗自通敌,还把布匹、粮食以及领土送给铁勒,这怎么可能?心性纯良的渊儿干不出这样的事。
下午刚接到密信,傍晚沁贵妃就来问渊儿何时回宫之事,这两者怕是有什么关联。皇帝当时就心生怀疑,就配合着沁贵妃看她如何表演。
后续皇帝私下派了一批密卫去胥门关查访,结果表明信中内容纯属无稽之谈。
沁贵妃这些年养育太子,其父从户部侍郎官至户部尚书,沁贵妃母家越来越势大,朝堂上户部尚书还经常言语维护丞相封贤,他不得不防。
为了解沁贵妃及其母家究竟意欲何为,所以皇帝应了沁贵妃的意,宣旨召宋廷渊在团年宴前赶回宫,让其择日自行出发。
择日自行出发的好处在于无人知道宋廷渊什么时候出发,走哪条路径,又是什么时候到达京城。
同时也是皇帝在考验宋廷渊的能力,如果当真回宫途中遭遇不测,可以知道宋廷渊是否有能力脱困生还。这样也可以避免皇宫中的人知道宋廷渊回宫的具体安排,防止有人给沁贵妃通风报信。
如今看来,沁贵妃及其母家就是想要借这封信让自己把宋廷渊召回宫中,回宫路上可以对渊儿行不轨之事。
想到这里,皇帝开口问道,“渊儿回宫路上可有不测?”
这话一出,淑妃也是一脸担忧地看向宋廷渊。
“回父皇,儿臣确实遭遇了一群刺客,不过他们都被杀了。”宋廷渊抱拳回答。
“渊儿没受伤吧?”没等皇帝说话,淑妃一脸惊恐地看着宋廷渊说道,生怕他出了事。
“儿臣无碍的,母妃。”宋廷渊温和地笑了笑。
“没留下个活口?”皇帝皱眉狐疑道,按理说渊儿不该这么鲁莽行事啊。
宋廷渊没把抓住李胜天和捡到玉佩之事禀告给皇帝,他怕这背后有关皇储之争。
他不想此事让父皇知道,万一查明与二哥有关,二哥可能会被废甚至于永远囚禁于天牢。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他知道父亲一向严明,待几个儿子亦是如此。
“没有,父皇。”宋廷渊眼神坚定地看向自己的父亲。
皇帝眼神暗了暗,眼中仍有些不相信的样子,但看淑妃在场,自己儿子又刚从关外回来,不好再追问什么,只说道,“你跟你母妃回宫好好叙叙旧吧。”
“臣妾告退。”“儿臣告退。”淑妃和宋廷渊同时行礼告安,相携着出了御书房。
房外还传来淑妃和宋廷渊高兴的话语声和笑声,“渊儿一定饿了吧?一会儿想吃什么?”“只要是母妃做的,渊儿都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