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20章

    安文仪回到府邸,刚一坐下,一个细眼宽颌的男子上前来:“今天如何?”

    安文仪沉了一口气说道:“湖州之事一切都好,不过城外流民之事被安文泰提出来了。”安文仪一边说一边搓着手里的玉琮,玉琮已经上色快成血红。

    旁边男子上来:“那皇上如何打算。”

    “皇上让安文煜负责流民安置之事,这回如何他办成了,又是功劳一件。”安文仪说的时候语气没有什么波澜,就像说着一件跟自己不相干的事情,“只是这流民。。。。”他拿起玉琮看着上面红色的包浆,那红色映照到了自己的眼睛里,眼睛也变得红起来。

    。。。。。。。

    安文煜和安文霄换洗了一身衣服,两人与赵襄子合桌吃饭,安文霄吃得自在,安文煜这些年虽然在京城,但是家里的厨子都是自己带来的,安文霄这些日子在外,这次圆满归来,自己哥哥在殿上又表现一番,自然高兴多吃两碗。

    安文煜没有安文霄的宽心,虽然不紧不慢的吃着,但是偶尔会停下来想一想。赵襄子看出来安文煜内心有事,但是多年跟随了解他,越是这时候越不要打扰,安文煜从来内心都是有打算的人,对他来讲,多想清楚一些事情能多通透一分,反而对他来讲是个化解,如果不让他想,搁在心里聚结,其实他更难受。

    吃完饭,撤下桌子,这时长安回来了,安文煜赶忙让他说一下情况,长安在城外走访了一天,避着安文仪安排的侍从,舍了一些钱和吃的,和这些流民攀谈,攀谈中长安发现这些流民绝大多数都来自南境,有的是因为今年灾害,有的是徭役太重,有的是卖了土地实在无立足之地,才选择流亡。

    这些都出乎在场人的意外,因为大家都认为南境是富庶之地,怎么也会有流民问题,藩镇从来都是长官世袭,刑赏自传,除了每年税赋之外,朝廷向来不插手的。不过,如果南境出了乱子,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有民乱的可能的话,朝廷大臣大多拥护皇帝正统,联合起来弹劾南境,那以后还是否能够长官世袭就说不好了。

    “怪不得安文仪看见流民这么在意”,安文霄虽然接触朝堂不长,但是作为东境嫡子,这些事情还是明白的。

    安文煜更加深思起来,赵襄子知道安文煜越是不说话,证明事情就越复杂,赵襄子起来让长安先退下:“此事牵扯甚重,需要多加考量。”

    安文煜眼神有些散乱:“可能流民安置也许是最好办的事情。”

    安文霄听得有些糊涂,疑惑的:“你们在说什么,一会儿要考量,一会儿说事情简单,既然简单就去做了,做成了不就是功劳一件。”

    赵襄子和安文煜说道:“二世子,这安置事小,只要不引起民乱一切都好,关键是皇帝此欲为何,是想息事宁人,还是借题发挥,如果息事宁人还好,如果是借题发挥,此事到最后我们该如何上报朝廷就看咱们了。”

    安文霄似乎还没有听得太明白,赵襄子接着又说:“如果我们隐瞒下这个情况,皇上如果知晓,会认为我们和南境结为一体,如果我们上报了,那我们就会和南境从此结下梁子。”

    情况如此复杂,完全出乎安文霄的意外,弄得他不知所措,这时安文煜目光逐渐凝聚:“不管怎么说,先把流民安置好再说。”

    皇宫里面,一匹快马夜晚入皇宫,赵括在皇城侧门等候,人一下马,就直接将装有文书的鱼筒交于赵括,赵括拿过转身就走,送信之人一刻不留转身出了皇城城门。

    赵括拿着鱼筒一刻不停,来到寝宫,交于李道,李道拿过来到皇帝寝室,当着皇帝面揭开封印,将转轴交于皇上:“皇上,这是南境近来的消息。”皇帝拿来,仔细看罢,扔到寝室火炉中:“让赵括多关注安文煜进来的动向。”

    李道称“偌”退下。

    转天一早,安文煜给吏部、兵部呈了一份文书,安文煜负责流民之事,毕竟一人难为,所以他首先要了几个文吏,从兵部调来一些兵吏,毕竟流民没有完全安置前,总不能一直靠安文仪的侍从维持秩序。

    各部昨天已经接到皇帝的命令,安文煜要求也很合理,都积极准备好。安文煜特意请求让安文霄负责流民管理兵马的总管,兵部自然了解安文煜和安文霄的关系,一切照办。

    安文煜、安文霄和赵襄子带领众人来到城外,安文煜走了一圈,流民聚集百步之外看不到头,衣衫褴褛,席地而坐,几个人分一张饼一碗水,场面着实令人不忍。安文煜跟安文霄说,让他从兵部借一些帐篷,被褥发放给百姓,又将这些文吏召集起来,让他们5日之内将所有流民姓名、年岁、原籍等一一登记下来,提到原籍时候,安文煜定了一下,还是下定决心先统计上来再说。

    城边一个身影紧紧盯着安文煜这一群人看,看到官吏分散开始登记,他也悄悄跟上来看看官吏都干什么。

    其实安文霄早早就注意到了这个人,这个人就是他在官驿附近,为了流民起争执的那个安文仪的侍从。

    安文煜接手此事,虽然安文仪的人绝大多数都撤了,但是事情他还是一直要插手关注着。安文煜指示不要理睬,昨夜一夜的讨论,完全避开安文仪是不可能的,关系到南境未来,不可能坐视不理,但是只要他们不捣乱一切先按照计划行事。

    安文煜一行人继续走着,忽然一阵微风吹过,传来阵阵药香,他们正在疑惑,不远处一个欣长细瘦之人正在一口大锅前熬煮,然后一碗碗的盛出来给周围的人,从气味不难看出来,那熬的是一大锅草药。

    安文煜他们快步走上前,走到跟前,安文霄突然喊出来:“灵儿,你怎么在这里?”

    走近一看,原来那纤细的身影竟是赵襄子的小女儿赵灵儿,灵儿一抬头,看到不远处来的人,一眼就认出了安文霄,放下手中勺碗,急匆匆的跑了过来。灵儿双眼犹如一双小铜铃,眼神灵动清澈在小圆脸上分外可爱,虽然女儿家,却身着一身男装,头上系了一个男妆的发髻,却掩盖不住女儿家的灵动秀美。赵灵儿直勾勾向安文霄跑来,走近了看到了赵襄子:“父亲,一下子扑上去。”

    赵襄子突然见到爱女,一开始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缓过神来,无不疼爱拥着女儿,眼睛里强忍着泛出点点泪光,一会儿扶着女儿肩膀:“灵儿,你,你怎么来了,这几年不见,你都长这么高了?”

    “淮王前一阵回去了,他说文霄哥哥你们都被授予的官职,给皇上办事,一时不会回来了,我。。。”赵灵儿冲着赵襄子,眼睛撇了一下安文霄,“我在东境待着没劲,就,就来找你们了,可是我进了京城不知道该去哪里找你们,又遇上这些流民,我就想着一边给他们治病一边再找人打听你们消息。”

    赵襄子听完五味杂陈,他看了一眼安文霄。

    安文霄目不转睛地欣喜看着灵儿,然后说道:“你想来直接找人送封信过来,我让人送你过来不就好了。”

    赵灵儿低头,一丝红晕浮现在脸颊,安文煜也看出了端倪:“灵儿,还认识我吗?”

    赵灵儿这才注意到安文霄旁边这位翩翩公子,愣了一小会儿喜笑颜开说道:“是文煜哥哥,这下好了,你们一下子都在了。”

    安文霄骄傲的夸说:“这可不是巧合,这流民安置事情皇上已经派给我们了,你真是好运。”

    “文煜哥哥,你现在负责流民吗?正好我有事情,这些流民最近都得一种病。。。”

    安文煜赶忙示意不要让赵灵儿继续说了,赵襄子也赶快接过来:“灵儿最近也一定累坏了,大家先回去吧再说吧。”

    灵儿聪明灵光,看出来这话中意味,请安文煜嘱咐人给这些流民盛药,就跟着他们匆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