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风云记
繁体版

第3章

    淮王亲兵进入皇宫,面对一群无主之军,扫平了所有的叛军,之后没等休息,第一时间径直来到了皇上的寝宫,在外站立等待接见,安文霄也和淮王一起等待。周围都是来来往往奔走的宫女太监清理叛乱造成混乱场面,通传有一段时间,不见寝宫里面有人来领,淮王眉头紧锁,双手一直紧紧绞在一起,不时地长舒一口气。

    等了半柱香的时间,李总管从寝宫内出来,见到淮王躬身行礼,“淮王,皇上之前身体不大好,经此大劫,身体愈发虚弱,刚才生生吐了一大口鲜血”李总管一边说一边抹泪。

    “那皇上现在龙体如何?!”淮王急忙问题

    “皇上实在无力见客,太医们也正在诊治诊治,但皇上一再嘱咐在下向您说明,等龙体大好,一定不负所言”。”

    “总管莫要再说。”淮王一同垂泪。

    “皇上说,淮王刚刚来京,多年未见煜世子,现在正是团圆之际,可先与世子团圆,霄世子救驾有功,今后一定前途可期,等皇上身体安康一并重重奖赏。”

    “李总管辛苦了,皇上龙体欠安,我不便打扰了,还请李总管代我向皇上问安,望皇上早日康健,万寿无疆,千秋太平,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下一定带到!”

    “另外,这是皇上传令用的龙符,本来想亲自送还皇上,今日无法得见,还请总管代为转交。”淮王双手将龙符送上。

    李总管赶快双手接过龙符,顺便轻拍了一下淮王手,“淮王真是陛下知心之人。”说罢,李总管回寝宫。

    淮王一直看到李总管进入寝宫关上门不见人影后,才对旁边的安文霄说:“皇宫内叛乱怎么样了?”

    “已经基本平息了,剩下一些残余,不足为惧了,活的都已经关押起来,等候皇上发落。”

    “这样,我随你四处查看一下,如无大恙,咱俩一起去你王兄那里吧。”

    “嗯!”

    淮王与世子四处查看各方安顿情况,走在路上,突然一个太监跑出来,深深向淮王和世子躬身行了一个大礼,“给王爷、世子请安!”

    淮王稍许一惊:“请问,这位总管是···?”

    “在下是专门负责皇上身边传令各处的副总管,吾姓赵名括,前几年送世子来京时候见过王爷,今天特来请安,特感谢王爷的救命之恩,在下没齿难忘,今后定当竭尽全力报答王爷的再生之恩!”

    “赵总管言过了,在下只是尽臣子的本分。”

    “王爷过谦了,王爷的大义英勇之举,已经传遍京城了。”

    “千万不要再提此事,成事不说,事过不言。”

    赵括微微一笑:“王爷好气度,王爷这是打算去哪里?”

    “我们正打算前往我儿住处。”

    “世子住所离这里虽不远,但是地处皇宫僻静之处,曲折幽静,恐王爷不易找到,在下正巧要去后殿,路过世子住处,可以便宜领路,不知王爷愿不愿屈就让在下与王爷随行。“

    “那自然是再好不过,有劳总管了。”

    “请。。”

    “请。。”

    淮王曲曲折折来到了皇宫后面,走到一个假山前,已经无路可走,赵括躬身伸手示意继续跟他一起向前,转到假山一侧,发现假山一侧有个山洞,淮王一行人进入山洞,从山洞中穿过。走出山洞,映入眼前一片竹海,中间有一条蜿蜒小路指引向前,在赵括带领下一行人沿着小路继续前行,周围异常安静,蒙蒙带着一丝雾气水汽,犹如到了人间仙境一般。前面已经隐隐看到安文煜的安雀阁轮廓了,继续走近一些,即看到安文煜和他的老师及随从出门10多米迎候。

    淮王加快几步向前,安文煜见淮王临近,立即双膝跪地,叩首相迎,其他人也一起跪地叩首。

    淮王赶忙上前扶起,婆娑着问道:“儿怎知我要来?”

    “之前有一个公公特来传报。”

    赵括插话说道:“知道王爷和世子多年未见,必定相思急切,担心突然见面世子未准备好,世子也刚刚经历此乱,如若衣冠不整,有损世子形象,更让王爷担心,故路上找人提前向世子提前通传。”

    “赵总管真是有心了,周到备至。”淮王谢到。

    “在下只是尽职本分而已,王爷不用在意,王爷多年未见世子,一定有很多体己话要说,在下还要去别处,不打扰王爷和世子了。”

    “感谢总管一路相送,有劳公公了,霄儿,你送一下总管。”

    安文霄刚要拱手迎送,赵括马上说道:“不必,不必,这一路曲折环绕,距离不远也甚费脚力,两位世子也是多年未见,一家团聚难得,在下不敢破坏这难得时刻,还请王爷不要过于恭谦,在下这就走了,不要远送。”说罢,未等王爷再说,转身加快步伐离开。淮王见罢,也未再推辞,和安文煜一起回屋叙谈。

    淮王与众人一起进入安文煜宅内,进入宅内,是一个三进四见方的院落,前后20余丈,后门出去走百来米即到宫墙,宫墙外即为皇宫外,院落位置偏僻,安静异常。院内没有王公贵族常有的花草鸟笼,雕梁画栋,垂花装饰。唯独院中有一块大石,沟壑纹路似云卷海浪,像要喷薄而出。从石下蜿蜒流出一湾小溪,在院中曲折环绕从前院流到后院,再穿墙汇入院外一荷花池塘,荷花池塘又联通皇宫之外。院内在流水旁,各角落,房屋旁无不修竹茂林,雅致非常。

    淮王一行人没有去正厅,而是径直去偏厅,淮王坐在厅内主塌上,塌上还有未下完的棋盘,安文煜、安文霄还有老者分别坐于塌下四周,让其他人退下。

    “煜儿,在京这些年可还好?”

    “父王请放心,这些年一直有赵襄子师傅悉心的照顾和教导,皇上给孩儿安排在太史局与大人和老师修志史书,每天看书研史,也算闲适安静。”

    “王兄。这几年真是悠闲自然啊,父王和我可是每天都在担心你的安危。”安文霄说道。

    “休要胡说,读了这么多书,难道不明白什么是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哪里是想轻松就轻松的。”淮王愠怒的说道。

    安静片刻。淮王问道:“煜儿,在京这几年你可知现在形势如何?此次来京能赶逢救驾,但是。。。”淮王不安的说道

    “王爷可有皇上手谕在手”,赵襄子问道。

    淮王从袖中拿出,赵襄子接过看了一眼。

    “没错,是皇上亲笔,而且有皇上花押。现在,就是不知皇上龙体如何?”

    淮王和安文霄于是把从皇上寝宫听到的,看到的与众人说。

    “如果皇上龙体有恙,那我们手中的手谕就是诏书,王爷可以名正言顺荣登大典了,”赵襄子说道。

    “果真能真如此吗?。。。”安文煜说道

    “王兄,你怎么在京城呆了几年,变得如此犹犹豫豫,只要我们有此手谕在手,管他现在还是以后。”安文霄不屑一顾说道。

    “二弟,不可过早欢喜,其他两方不会眼睁睁看着我们轻易得手的。”

    这大盛国四方王爷,与皇上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北境陵王手握重兵,把守大盛国的北门户,抵挡大盛国来自北方最大威胁和明国,多年来,皇上对北境一直有求必应,赏赐之物,兵械马匹所请无不从,就连五年前皇上要求四方王爷长子进京入侍都以长子身负使命,边疆事关朝廷安危,是唯一未来入仕的藩王之子。四方境王南境吴王虽说也来入侍,但现盛朝太后就是吴王生母,是但是其长子从孩提就被养在皇太后身边教养,皇太后恩宠非常,非其他境王等可比,而且大盛朝税收朝贡几乎一半以上出自南境,皇上对南境一直是心有所念的。剩下东境和北境既无兵马在手,也不是物产丰富之地,特别是北境,长年深处荒芜贫瘠之地,这次感知争储无望,就是想趁皇上病重,才会铤而走险的。

    “可是我们有手谕啊,这可是千真万确的,皇命不可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