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影视世界学历史
繁体版

第六十七章 格物皇帝

    不论皇家的教育是多么的礼教森严,孩子终究只是有着孩子们的心性,离开了父亲的身边之后,几个孩子都是欢乐的逛了起来。

    就连互相看对方不顺眼的朱文黄和苏文川都是和好如初,仿佛以前的那些矛盾和争执都是不值一提,要知道这才是孩子们该有的无忧无虑。

    几个皇子身边都有便衣锦衣卫的护卫,所以建昌帝也是难得悠闲的四处闲逛,看着丰衣足食的大名百姓挺让建昌帝感觉自豪的。

    当然世人都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烦恼,不论是一贫如洗的乞丐,还是富可敌国的大富商,都是逃不过身边的那些糟心事。

    建昌帝自然不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神仙,只能是尽量的营造出一个富足平安的大环境,至于人文社会也是尽量的公平公正公开一些。

    “嗯?”此时的建昌帝突然被一对逛街的小姐妹吸引了注意力,实在想不到她们姐妹俩竟然还是自己的“熟人”。

    “二狗。”

    “主子!奴才在。”

    “前面珠宝店的那对小姐妹你认不认识?”

    “啊?珠宝店门口停着御史大夫景家的马车,想必应该是御史大夫景清的一对女儿了。”

    “有意思!果然还真是她们姐妹俩。”

    “主子,景清的大女儿景向依今年恰好是及笄之年,要不要奴才安排人把她接入府里?”

    “嗯,府中也是时候进新人了。”

    “嘿嘿,那主子要不要试一试姐妹花?奴才可以把他们姐妹一起接入府里?”

    “你这狗东西!没想到脑子里的东西想的倒是挺花的?”

    “嘿嘿……”

    “哼!就只接一个景向依好了,另一个小丫头不合咱的眼缘。”

    “是!主子。”

    眼前的景氏姐妹正是《大明风华》里的女主角孙若微和女二号胡善祥,只是这一世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落得了一個虎头蛇尾的结局,自己这个建昌帝也不是历史上那个建文帝如此的草包无能,她们姐妹俩自然也没有如原剧中那样沦落凡尘而隐姓埋名。

    想了想原剧中景向依(孙若微)那双勾魂摄魄的眼神,建昌帝自然是心里一颤准备纳入自己的后宫,至于那个善于钻营的胡善祥可就不是建昌帝的菜了,今生今世可能也别想获得自己这个帝王的宠幸。

    而正在逛街的景家姐妹俩并不知道她们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依旧是开心的挑选着自己所心仪的珠宝首饰,仿佛就是一对开心快乐又无忧无虑的人间百灵鸟。

    “嗯?”此时的景向依突然感觉好像有人观察自己,连忙抬头向着珠宝店外面的大街上看去。

    景向依(孙若微)不经意的抬头一看,然后就是和一个剑眉星目的年轻人对视在一起,立刻就是被对方的侵略性眼神给刺激到羞涩的低下了头。

    憨头憨脑的景向善(胡善祥)顺着景向依的眼神看去,“姐姐,怎么了?你在看什么?”

    被妹妹惊醒的景向依连忙岔开话题的问道,“啊?没什么!你选好首饰了没有?”

    “选好了!那我们赶紧回家吧!爹爹回头又该训斥我们了。”

    “好。”

    此时走出了珠宝首饰店的景向依不由得再次抬头搜寻那个眼神,可惜的是搜寻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对方的身影,自然是感觉可惜的和自己的妹妹上了自家的马车。

    ……

    没有在靖难之役中落难的景清虽然算不上建昌帝的心腹,但是一直在朝廷里属于那种中规中矩的存在,上一次的叛乱事件里也没有被波及到。

    很快建昌帝的贴身太监孙二狗就是来到了应天府景家,然后向景清夫妇传达了建昌帝的最新旨意,而景清夫妇俩自然是满心欢喜的接受了旨意。

    已经十五岁的景向依却是有些抗拒的,毕竟宫外有关建昌帝的那些隐秘传言非常多,什么玩物丧志和格物皇帝都已经算是很好的了。

    所以非常有主见的景向依并不想进宫做金丝雀,而且还是去服侍一个在她眼里“荒唐”的帝王,所以更加不是景向依愿意心甘情愿去侍候的了。

    景向依单独和自己的父母去一旁哀求了起来,“父亲,母亲,我可以拒绝进宫吗?”

    景清立刻横眉冷对的斥责眼前的大女儿,“胡说!天恩浩荡,难道你就可以任性胡为吗?”

    “父亲,我不想进宫做一个金丝雀,也不想去侍奉这样荒唐的君王。”

    “混账!我看你是越来越过分了,真想牵连全家跟着你抄家灭族吗?”

    “父亲,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女儿自然是因为这些原因不愿意进宫,要不我们还是婉转的拒绝了皇上如何?”

    “哼!要去你自己去!为父可没有这个胆量!别看皇上平时一副好说话的态度,真要是突破了他的底线,杀起人来可是六亲不认的。”

    “父亲,皇上到底是怎么一个人?”

    “向依,你可听过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这句话?”

    “自然!这句话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五章。”

    “嗯,历朝历代最苦的就是天下百姓,所以才有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但是自从建昌帝登基为帝之后,我大明百姓可就再也没有饿肚子过,难道向依你还看不出皇上的雄才伟略吗?”

    “哼!现在我们大明的富足无非是压迫海外番国得来,女儿并不感觉有什么可歌功颂德的。”

    “幼稚!海外番国之民又和我大明何干!另外你又如何知道皇上是压榨海外番国之民,真实的情况是大明移民在海外番邦开垦荒田,在那些肥沃的土地上种植出了大量宝贵的粮食,这才是我大明有如今富足生活的根本原因。”

    “可是皇上对待亲族和藩王们太过于绝情,大概差一点都快把他自己都要杀了吧?”

    “荒谬至极!那是因为这帮所谓的亲族不知感恩,时时刻刻都是想着造反霍乱天下,这才会逼迫皇上对他们痛下杀手。”

    “那些二十多万受到牵连的官员和他们的家属们呢?要知道这些人大多不都是无辜被牵连的?”

    “哎!其实为父一直都有和海外的同僚们通信,所知道的信息都是听这帮被贬黜海外的犯官所说,一开始他们仅仅被安排在当地的学校教书,后来稳定下来之后就是开始进入官府做事,皇上对待大明百官和百姓们绝对可以说无愧于心。”

    “父亲,此话当真?”

    “向依,你要是还不信为父的这些话,为父可以把那些信件拿给伱看,反正都是一些经得住锦衣卫查询的内容。”

    “好啊!我也想好好的了解一下海外的大明之土。”

    “向依,那你可要乖乖的听话进宫,孙公公可是已经在外面等急了。”

    “好吧!父亲,女儿最后再相信你一次,希望皇上真的是一位明君,要不然女儿必定在心里恨你一辈子。”

    “哈哈,那我们父母俩就拭目以待。”

    “……”

    等到好不容易才劝说景向依(孙若微)同意了进宫,然后景清夫妇满脸期待的看着自己家的女儿被太监孙二狗接走了,突然有些失落和离别之伤的感觉。

    看着被宫中侍卫和太监接走的姐姐景向依,此时只有十岁的景向善突然大吵大闹了起来,“爹爹,我也要进宫。”

    景清夫妇俩自然是满脸哭笑不得的斥责着小女儿,“胡闹!你才十岁,想什么呢?”

    “不要!我就是要和姐姐一起进宫,为什么姐姐进得,我却进不得?”

    “哼!夫人,把向善赶紧带下去。”

    “是!老爷。”景清的夫人先是回应了景清一句,这才看向一旁的小女儿景向善劝说道,“向善,快别再胡闹了,你现在年龄还是太小了,等到了及笄之年再说此事好不好?”

    “真的吗?”景向善瞪着自己的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母亲问道。

    “哈哈,傻孩子,母亲什么时候骗过你了?”景清夫人自然是被小女儿的天真给逗笑了。

    “好!那我就再等上五年,到时候我和姐姐一起侍候皇上。”

    一旁的景清自然是感到羞臊的看了夫人一眼,然后再次横眉冷对的对小女儿说出了惩罚,“呃?小小的丫头,竟是会在这里胡说八道,快去多抄写几遍女戒去。”

    “……”

    ……

    一场对大明影响深远的叛乱也让建昌帝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大明帝国终于是笨拙的开始了起航,建昌帝也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自己的子女教育问题上。

    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确实是经纬天地的大才,同时为华夏文明奠定了天下一统的思想和格局,让后世之人明白自己不去统一天下,接下来必定要等着别人来统一自己,可惜没有培养出来合适的继承人才是秦始皇最大的罪孽。

    细数春秋战国时期的西秦历代的秦王都是奋发图强之辈,可是任谁也是想不到末世之君的胡亥会是如此的荒唐。

    当然也有可能胡亥一直都在伪装自己,可惜李斯和赵高都是那种贪婪的短视者,根本没有吕不韦或者魏冉那样的经天纬地,所以也就导致大秦帝国崩盘的速度太迅速了,根本就没有给胡亥留下多少成长的时间。

    就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特殊原因,建昌帝才是格外注重对子女们的培养,就连女儿都是一视同仁的被重点关注和教育,以后合适的时候还真的会安排她们进入到官府里。

    回到了紫禁城的建昌帝开始考察自己的几个孩子,“文泰,文川,文黄,你们今天在宫外也是玩痛快了,感觉我大明百姓的生活是否富足安康?”

    身为嫡长子的大皇子朱文泰立刻走上前拍了拍建昌帝的马屁,“自然!这都有赖于父皇你的英明果断,要不然天下的百姓还都吃着观音土。”

    “噢?文泰,你竟然听说过观音土这种东西?”

    “回父皇,观音土自然是母后她告知文泰的,说文泰的姥爷小的时候就是吃过几次,据说吃过观音土之后大多感觉腹胀难忍,有甚者饱腹感过后就会直接腹胀而死,可谓是非常的凄惨,接着文泰又是在学校里询问了先生,没想到先生竟然也是给了肯定的答复。”

    “嗯,不错!并没有出现偏听偏信的事情,对于任何事都要尽量抱着怀疑的态度,然后尽量想办法从多个方面去探知,身为管理者偏听偏信可是一个致命的大忌。”

    “父皇,难道对我母后也不能全信吗?”

    “呵呵,妇人大多身处于深闺内院之中,所见所听所想自然是和男性不太一样,这就是民间常说的所谓头发长见识短。

    其实和你们说这些并不是不让你们尊重你们的母亲,而且想要告诉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说有人告诉你们这个天地乃是天圆地方,可是你们需要信吗?”

    此时的几个皇子都是面面相觑了起来,“呃?父皇,难道这个天地不是天圆地方吗?”

    “当然不是!我们所处的这片大地乃是一个不规则的圆球形,而且每分每秒都是时刻规律的运转着,当然这些知识等到你们到了初中就有所涉猎了。”

    苏文川满脸震惊的看向眼前的建昌帝感慨了一句,“父皇,这也太不可思议了,难以想象我们会生活在一个球的上面。”

    此时的建昌帝好笑的跺了跺自己的脚底下解释说道,“哈哈,我们脚底下的对面就是我们大明的美洲,当我们大明本土处于白天的时候,地球对面美洲那里刚好进入黑夜之中,而我们之所以认为这是天圆地方的世界,完全就是因为地球太过于幅员辽阔了,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非常的有限。”

    一旁懵头懵脑的朱文黄立刻就是脱口而出,“父皇,井底之蛙?”

    “哎!差不多!所以父皇为了让你们不再是井底之蛙,才会想着多教授你们先进的知识,慢慢的你们就会学着自己去探索,合适的时候也可以亲自前往海外的大明之土看一看,要知道这个世界是非常的庞大,庞大到可以容下我们朱家皇明春秋万代。”

    三皇子苏文川满脸质疑和错愕的看向建昌帝问了一句,他所知道的历史从未有过超越三百年的朝代,“父皇,我们大明真的能做到春秋万代吗?”

    “当然!父皇对此非常的有信心,但是也需要你们兄弟姐妹能够齐心协力,和父皇我一道治理这庞大的大明帝国。”

    “是!父皇,我们必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哈哈,好!父皇别的不敢说,在算学、格物、化学和天文地理等方面还是很有水平的,以后遇到了课堂上有不懂的地方尽管来御书房问朕。”

    “父皇,这样会不会影响你治理天下?”

    “傻孩子,把你们兄弟姐妹们教育成才,同样是父皇我的责任,因为我大明帝国需要海量的继承人,所以父皇对你们的期望值非常高。”

    “是!父皇,我们兄弟姐妹几人必定协助父皇你治理好大明。”

    “好!那就看看你们的学习情况如何了,朕也要看看你们到底够不够格。”

    “是!父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