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1934年冬,南京金陵大学学生食堂,白天,晴。
学生食堂打菜的几个窗口前都排着长队,赵忠辉与吴正飞排在队列里,一步步的往前挪着。两个人一边排队,一边说着话。有个男同学嫌排队的同学太多,一下子插到了前面。吴正飞见状,一把把他从前面的队列中拽了出来。
吴正飞:“嗨,这位同学,凡事得有个先来后到,得排队。”
男同学:“就你事多。”
男同学一把揪住吴正飞的衣领,吴正飞举起饭碗就要砸过去,赵忠辉和其他同学把他们分开了。
一张长条桌旁,郑舒文、宁静秋、卫玥已经坐在那里吃饭了。卫玥和郑舒文坐在一边,宁静秋一个人坐在桌子的另一边。卫玥的食盒里菜品丰富,荤素搭配。而郑舒文和宁静秋食盒里的饭菜则比较简单。看到赵忠辉、吴正飞打好饭菜,宁静秋招手让他们过来。赵忠辉刚走到桌子边,卫玥连忙向一侧挪了挪,让赵忠辉坐到了自己和郑舒文的中间,而吴正飞正好和宁静秋坐到了一边。
宁静秋:“就你这样,还能当个未来的作家吗?三句话不到就直接上手了。”
郑舒文:“我看是报错专业了,去体育系就好了。”
卫玥:“上拳击专业都不用入学考试就能录取。”
赵忠辉:“好了,好了。大家都少说两句吧,正飞同学的主流还是好的。”
几个人开始埋头吃饭。卫玥从自己的食盒中挑出两块红烧肉,放进了赵忠辉的饭盒里,“忠辉,请你帮个忙哈。我今天是实在吃不下这红烧肉了,拜托,拜托。”
吴正飞见状,用筷子敲了敲桌面,“唉唉,也拜托我一块不行吗?”
宁静秋在桌底下用脚狠狠地踢了一下吴正飞。吴正飞一惊,手里的馒头掉了下来。
郑舒文一把抓过赵忠辉手里的馒头,“今年南京的冬天真是太冷了,这冷馒头吃到胃里肯定不舒服。来,我给你哈哈点热气哈。”
四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差点喷了饭。
1935年春,南京梅花山,白天,晴。
梅花山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明孝陵内,居中国四大梅园之首,素有“天下第一梅山”之誉。南京植梅始于六朝时期,相沿不衰,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每到初春时节,梅花山就是一片赏心悦目的梅花之海。
赵忠辉、吴正飞、宁静秋、郑舒文和卫玥五个人相约梅花山踏青。他们都正值青春韶华,此刻,他们在梅花山的梅花花海中穿行。说说笑笑,人梅相映,真是一幅美不胜收、青春祥和的图景。
卫玥拉着赵忠辉欲在一棵盛开的梅花前照个相,卫玥把照相机递给郑舒文,“舒文,麻烦你一下,给我和忠辉照张相。”
郑舒文:“对不起,本小姐不会照相。”
卫玥:“你……”
宁静秋接过照相机,“来,站好,我给你们照,一、二,三。”“咔嚓”一声,照片定格。
卫玥:“谢谢静秋。”
大家一边玩着,卫玥不停地分别给他们照相,郑舒文却显得有点沮丧,“早知这样,就不和你们一起来了。”
宁静秋:“为什么呀?”
郑舒文用嘴努了努卫玥。
宁静秋:“大家都是同学,她能照相,你也去照呀。”
郑舒文:“去你的,这男人还靠抢啊?”
宁静秋:“现在不是还没到那一步吗?这才哪到哪呀,要有信心啊。”
卫玥在地上铺了一大块白帆布,张罗着野餐物品,“大家累了吧?快过来休息吧,现在野餐开始。”
1935年夏,南京金陵大学草坪,白天,晴。
赵忠辉、宁静秋、郑舒文、卫玥有的躺着,有的坐着。郑舒文躺着看书,赵忠辉向草坪边的小水池里打个石子,卫玥嘴里吃着东西。吴正飞站在他们面前激扬地讲着,只有宁静秋目不转睛地看着神采飞扬的吴正飞。
吴正飞:“告诉你们哈,我的作家梦就要起航了。国文系已经要求我们开始创作选题了,我这一生最崇拜的作家就数沈从文了。”
宁静秋:“你才多大呀,就一生了啊。”
吴正飞:“我是说我自出生以来。”
宁静秋:“那你准备沿着沈从文的创作路子走了?”
吴正飞:“必须的。静秋,你没感到,我和沈从文的经历有太多的相似吗?”
宁静秋:“没呀。真是大言不惭,你和沈从文都哪相似了?”
吴正飞:“沈从文,1902年出生于湘西凤凰,他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追求小说的诗意效果。他的作品的语言风格独特,语气平和,句式简峭、主干突出。有趣的是他15岁时曾投身行伍,后进行文学创作。《边城》是他的代表作,他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众多海内外的读者,也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特殊地位。”
卫玥突然冒出一句,“妈呀,你和沈从文哪有什么相似之处?难道你也逃学参军了?你的家乡也在高山大川、也是土家族聚居吗?”
吴正飞:“你是知其一,不知其二。我们最大的相同点就是对自己家乡的热爱。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热爱是创作的源泉,你懂吗?”
赵忠辉回过头来,“是啊,我赞成正飞的观点。龙城是我们的家乡,自古以来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人民勤劳朴实。确实可以大书特书呀,正飞,未来的作家,我支持你。”
郑舒文:“正飞,俗话说,先打好腹稿,再拿出来吹牛,你这是本末倒置呀。”
吴正飞:“舒文,你,你这是哪来的俗话呀?”
草坪上爆发出一阵开心舒怀的笑声。
1936年冬,南京栖霞山,白天,晴。
栖霞山又名摄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栖霞山素有“六朝胜迹”之称,在明代被列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
赵忠辉穿着青布长衫,脖子上围了一条长长的灰色围巾,前面的围巾头几乎垂到了裤腰附近。卫玥穿着长裙,头上戴着竖着两支兔耳朵的棉帽,同样也围着一条花色围巾。两个人走到栖霞山明镜湖旁停下了脚步。明镜湖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
卫玥:“咱们去湖心亭吧。”
赵忠辉:“好。”
卫玥和赵忠辉走到湖心亭。因为此刻已是深冬,原本湖里茂盛的花草现在只留些许粗枝败叶和冰面结合在一起。往日簇拥流连的锦鲤也不知都去了哪里。
赵忠辉:“一定要去吗?”
卫玥:“小姨已经给我联系好了学校,父亲也支持我出去留学。”
“老人们的意见是有道理的,现在西方在科学技术领域确实比国内先进得多。既然你也已经确定,就安心的去吧。”“太远了,可能时间会比较长。”“日本距离中国也不算远,很多同学还去欧美留学了呢。”“可我怕。”“怕什么?”“我怕再也见不到你。忠辉,如果你愿意,我可以让父亲也安排你去日本。”
赵忠辉和卫玥一路爬到碧云亭。碧云亭位于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则是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向北眺望,长江尽收眼底。
赵忠辉眺望着长江,双臂一展,“啊,这就是长江,我们的母亲河。”
赵忠辉突然转过身对着卫玥,“我哪也不去,就在中国。等我毕业后,我一定会回龙城,用我所学报答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
卫玥:“那我也不想走了。”
赵忠辉:“别,每个人的人生不尽相同。既然你已经决定了,就不要轻易的改变。去吧,以后把所学带回来,不是更好吗?”
卫玥:“你能等我吗?”
赵忠辉:“我们都只属于自己,不要有什么羁绊。你我已经是最好的同学和朋友了,这还不够吗?”
1937年春,南京金陵大学图书馆,白天,晴。
图书馆阅览室,赵忠辉伏在桌子上看书,但从他的面部表情可以看出,赵忠辉此刻的精力不太集中,甚至是走神了。赵忠辉从书包里掏出一封信,一看信封就知道是从日本国寄过来的。赵忠辉展开信笺看着。
这时郑舒文悄悄来到了赵忠辉的身后。郑舒文伸出双手蒙住了赵忠辉的双眼,赵忠辉很不高兴的把郑舒文的手掰开。郑舒文这才看到原来赵忠辉是在看卫玥从日本的来信。郑舒文在赵忠辉身边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你是不是还很留恋?”“我留恋什么?”“你们不是已经?”“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只有同学之间的感情。现在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建立了傀儡伪满洲国政权,又在觊觎华北。她去日本留学回不回来都未可知,我和卫玥注定无缘。”“那么,你就确定属于我的了。”“舒文,咱们都要记住。咱们谁也不属于谁,咱们只能属于这个国家,属于这个民族。”
1937年初夏,南京金陵大学草坪,白天,晴。
校园里草坪。吴正飞双手叉腰站着说的是神采飞扬,宁静秋坐在草坪上双手撑着地面,身子向后仰靠着。
“静秋你是知道的,我最大的理想就是要做个像沈从文那样的作家,创作很多作品。歌颂自己的家乡,歌颂自己的祖国,也讴歌纯朴真诚的爱情。我还想周游世界,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传播中华古老灿烂的文明。”“好呀,就你一个人去吗?”“是啊。从北极洲到南大洋,从巴西热带雨林,横穿撒哈拉沙漠,肯尼亚大草原到西伯利亚。一个人随风而去,随性而行,多惬意呀。”
听到这,宁静秋抓起一把泥土洒向吴正飞,“去你的,真扫兴。你就一个人去吧,千万别再回来了。”
正在这时,赵忠辉与郑舒文走了过来。
郑舒文:“原来你们俩在这啊?”
赵忠辉:“是啊,一个疯子和一个傻子。到底是郎才女貌还是呆女痴儿?”
宁静秋:“来,我今天正好带了相机给你们照张相吧。”
郑舒文:“好啊,给我和忠辉照一张。”
赵忠辉:“还是男生和男生,女生和女生照吧。”
郑舒文:“真是个老思想。”
赵忠辉搂着吴正飞,宁静秋“咔嚓”一声按下了快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