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天行
繁体版

第四十七章 天下第一

    三日后。清晨。

    秦扬看着热气腾腾的饺子,却难以下咽,不得不放下碗筷,心中百感交集。

    昨日从上庸跟随秦皇仪仗来到凌枢,便住进了接待外来使臣的驿馆里。但嬴天心安排了一百名金鹏卫“保护”他,使他寸步难行。

    他不明白嬴天心到底想干什么,可一月之约已经过半。若是这几天不能说服她向晋国施压,一旦赵晚晴香消玉殒——

    当!当!当!

    秦扬还没回应,房门便被呼啦一声推开。

    “小家伙,怎么不吃饭啊?”

    黑袍男子走进来,随手拉过一把玫瑰椅,自顾坐在秦扬对面。

    “好香,正好还没吃早点。把你碗筷给我,你不吃我吃。”

    黑袍男子从秦扬手里抢过碗筷。与其冷峻的外表不同,黑袍男子吃相格外豪迈,可称得上狼吞虎咽。

    “你呀,身在福中不知福。这伙食,比我们好多了。”

    黑袍男子趁着空隙,埋怨秦扬,“门口站着的那两个金鹏卫,我进来的时候还在那流口水呢。”

    经黑袍男子这样一调侃,秦扬心情好了一些。

    盯了黑袍男子一阵后,秦扬忽然问到:“岳大哥,您是单名一个‘诚’字吧?”

    黑袍男子囫囵吞饺,无暇回答,只是淡淡点头。

    秦扬肃然,“剑荡八方撼山岳,秋意渐浓摧残叶。不见关河三万里,唯闻大漠西风烈——”

    这首诗取自《名将谱》的前四阙。其中按照顺序藏着四名天下最强名将的姓氏——岳、叶、关、闻。

    “剑荡八方撼山岳”,取其中“岳”字,指的正是排名第一的秦国名将——岳诚。

    前秦国太尉岳明是上一代的名将,但于十年前出征北漠时被苏震所害。而岳明的长子,正是岳诚。

    岳诚于三年前为秦皇平定七王之乱,期间未曾有过任何败绩,所战皆大胜,甚至包括大大小小近十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如此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直接奠定其名将之威!

    有诗赞岳诚“一夜破三关,戟败七重天”,说的是在七王之乱末期,岳诚率五千轻骑夜驰千里,连破三座关隘,斩敌过万。此战之后,七王竟同时投降——虽然投降下场也很凄惨罢了。

    七王之乱虽然是内战,但秦军战力之恐怖世人皆知,秦兵打秦兵便不存在兵力差距。

    岳诚临危受命,助秦皇以少胜多,一统大秦山河,不论是才智还是勇武,天下无双。

    最为世人所称道的,则是他“拒绝王位,领田三亩”的故事。

    平乱之后,秦皇封岳诚为异姓王,但他拒不接受,并主动将兵权交还,只向秦皇在凌枢城外要了三亩田地——真不愧他名中那个“诚”字!

    而另外三句,分别指位列其后的三位举世闻名的将领——

    “秋意渐浓摧残叶”中的“叶”字,指的是排名第二的齐国名将叶无归;

    “不见关河三万里”中的“关”字,指的是排名第三的晋国名将关定边——此人统领的正是和秦扬交手过的飞鹰骑;

    “唯闻大漠西风烈”中的“闻”字,指的是排名第四的燕国名将闻宗澜。

    ......

    岳诚听到秦扬吟诗,嘿嘿一笑,“都是那群闲儒墨客的荒唐之言,过去仅是打了几仗而已,不足为道。”

    秦扬起了兴致,“沧阳关外为岳大哥所败,我曾心生暗障。但知晓岳大哥大名后,心中再无怀疑——”

    秦扬忽然站起身,目光如炬地看着岳诚。

    “岳大哥,来日我必定还会和您这位‘天下第一’一较高下!”

    岳诚听闻,不禁开怀大笑,“有志气——虽然想要打败我好像挺难的。但天无绝人之路,凡事尽在人为。小家伙,你前面的路还很长啊。”

    秦扬听闻,深深一拜。

    他虽然不知道岳诚是不是在暗示什么,但此时此刻,之前的魔障全都烟消云散。

    岳诚笑着点了点头,挥手示意秦扬坐下,随后对着门外喊道:“拿副碗筷来,再让伙房煮一斤饺子!”

    见秦扬脸色迟疑,岳诚笑道,“吃完饭,随我前往皇宫,陛下想见见你。”

    ......

    云央宫。问天殿。

    嬴天心坐在大殿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一本奏折。玉阶下面,跪着三名身着紫金蟒袍的官员。

    “你们看看这个。”

    嬴天心将奏折扔到殿中,那三名官员低着头,互相对视一眼,其中一位鬓须皆白的官员跪蹭上前,颤抖着将奏折拾起。

    其余两人也凑上去,一目十行后,皆脸色大变。

    “请陛下赎罪!”

    啪!

    嬴天心一拍琉璃龙椅,“朕以严法治国,但绝非纵容宵小伺机诬陷诽谤、大搞冤狱。大乱之后必有小恶,尔等为官多年,这个道理都不懂么?”

    三人心惊胆战,抢地大呼:“臣等罪该万死!”

    “罢了。尔等虽然有失察之责,但这几年为国事殚精竭虑,朕便准尔等戴罪立功。即刻拟旨,彻查三年来所有与谋反相关的案件,事必亲至,不论大小!”

    那白发老臣上奏道:“臣有一议。查案的官员由各部选擢,再同组而行。所选之人不用同乡者,不用案发地所出者。”

    嬴天心点头,“准奏。秦西十城仅是管中窥豹,法不严则治不定,法严亦不可矫枉过正。尔等即刻安排,不得有误!”

    “臣等谨遵圣训。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等那三名老臣退下,嬴天心拿起摆在龙案上的奏折,提笔蘸墨,专心批阅。空荡的大殿之内再无他人来扰,甚是安静。

    这一坐便是半天。

    嬴天心审阅奏折的速度虽然很快,但事无遗漏,手中笔若流云,奏折上的小篆格外精致,与她那霸道刚烈的性格完全不同。

    殿外传来阵阵钟鸣,一个面白无须的老内侍踱着小步,悄声走到嬴天心身边,轻声细语到:“陛下,昨日太后娘娘让您今日前去共进午膳——”

    嬴天心放下奏折,“朕险些忘了母后之约,实在罪过。”

    那内侍熟练地将案上的笔砚整理妥当,“陛下为国事操劳,太后娘娘定然不会怪罪。”

    “为君者岂可言而无信?”嬴天心扶住内侍的手,站起身。

    “移驾青凤殿。”